苜蓿園 第八章 曠野春風

作者 ︰ 洪波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青年人不會忘記一歌,那就是關貴敏演唱的青春啊青春。

「青春那青春美麗的時光

比那彩霞還要鮮艷

比那玫瑰更加芬芳

若問青春在什麼地方

什麼地方什麼地方

他帶著愛情也帶著幸福

更帶著力量在你的心上

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上

青春那青春壯麗的時光

比那寶石還要燦爛

比那珍珠更加輝煌

若問青春為何壯麗

為何壯麗為何壯麗

他充滿深情也充滿智慧

更充滿理想為四化光

為四化光四化光「

這是中國第一部電視劇《有一個青年》中的插曲。由張鐵林和方舒分別扮演男女主角的這部電視劇播出後,打動了年輕人的心。經過漫長冬季的寒冷、桎梏,終于迎來了輕風送暖,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的季節,壓抑已久、快被人淡忘和忽略了的某種情愫,隨著歌聲釋放出來。喚醒人們質樸的,對美好事物深切、真誠的向往,以及對未來熱烈的憧憬。

那時走進大學校園的人無疑是幸運的。他們被冠為「天之驕子」,他們可以暢游在知識海洋里,更重要的,他們的思想觀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軍校學員也不例外。

區隊里有個來自廣東深圳的同學,叫邵波。上大學來時背著一把小提琴,可一直也沒見他拉。這天晚飯後,在宿舍里傳來琴聲,正是青春啊青春的旋律。

林東海急匆匆走向宿舍,正與副隊長楊強撞個滿懷。

楊強沒有責怪他的魯莽,反而嘟嘟囔囔地說︰「業余時間搞點有意義的事情,吹拉彈唱,小資產階級情調。」

林東海明白他指的是小提琴的事。

「去告訴他收起來。這是軍校。不要搞這一套。」

「可是,這沒有什麼不對呀?」

「哼。軟綿綿的東西。」

林東海沒弄懂楊副隊長說的這個「軟綿綿的東西」指的是自己還是琴聲。看到他轉身離開,馬上走進屋里。而此時,邵波已經換了一只曲子,這旋律更讓林東海覺得「軟綿綿的」,仿佛把他的神經都提溜起來。

他靜靜地坐在一旁听著。

邵波拉完琴,看到林東海一副陶醉的樣子,心里也很高興。可嘴上還是說︰「噪音。讓區隊長見笑了。」

「哪里哪里。太美了。這是什麼曲子呀?」

「這是馬斯奈的《沉思》。」

林東海相信,這令他激動不已的旋律已經刻在他的靈魂深處了。

第二天,他跑到圖書館翻閱查找。終于給他找到了︰原曲為馬斯奈的歌劇《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場與第二場中間所奏的間奏曲,故又稱為「泰伊思冥想曲」,常被單獨演奏,成為小提琴獨奏曲中經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馬斯奈的代表作品。《泰伊思》作于1894年,劇情為一個宗教故事,生在公元四世紀的埃及。亞歷山大城的名妓泰伊思由于受到修道士的感化,終于擺月兌了花天酒地、縱情享樂的世俗生活,而皈依宗教。泰伊思在修道院里獲得了寧靜,同時也徹底失去了人間的歡樂,最終她帶著一種復雜的心情離開了人世。這段間奏曲表現了泰伊思厭倦世俗,而產生通過信仰宗教來求得解月兌時的心態。這一優美的旋律,除用做間奏外,在劇中也經常出現,以提高劇中氣氛。

林東海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優美的音樂會讓楊副隊長深惡痛絕。

他不明白的事還多著呢。就音樂而言,原來除了進行曲以外,還有行雲流水、波濤起伏的四分之三拍和悠揚舒緩、如泣如訴的四分之四拍的旋律,這真是讓人興奮不已。耳朵被壟斷太久了!

他沒有按楊副隊長的要求,去制止邵波的「小資產階級「情調,反而和他來往密切起來。

在學校校園深處,有個射擊靶場。除了新學員入學時上射擊課使用外,一直是閑置狀態,平時也沒人來,所以顯得格外幽靜。靶場高牆邊,一條小河環繞著一個小山包,平時根本沒人上去。

黃昏時分,林東海和邵波邊走邊談來到這里。

東海環顧四周,真是安靜。邵波手里把玩著小草,嘴里吹著口哨,他听出,那是五十年代蘇聯歌曲白樺樹的旋律。

忽然,東海對邵波說道︰「我們一起寫個歌吧。」

邵波一愣。

東海說︰「我寫歌詞,你作曲。」

邵波立即響應。

在回去的路上,兩人不再說話,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回到自習教室,東海立即鋪開本子,一氣呵成,迅寫下腦海里醞釀好的歌詞︰

在那靜靜流淌的小河旁

晚風輕輕吹動著我的衣裳

多少思念多少傷感

都隨著這晚風輕輕飄蕩

啊…….

多少思念多少傷感

都隨著這晚風輕輕飄蕩

…….

而邵波也很快譜上了曲子。

沒多久,這歌就在學員中傳唱開了。

楊副隊長听到後大為惱火。後來,當他知道這歌竟然出自林東海和邵波之手,鼻子都快氣歪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苜蓿園最新章節 | 苜蓿園全文閱讀 | 苜蓿園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