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漢頌 第六十一回 陳湯其人

作者 ︰ 舞凰

第六十一回陳湯其人

得到谷吉的死訊,了解郅支的態度之後,西域都護府自然馬上把這消息上報到長安。

接到消息之後,漢庭討論了許久,最終漢元帝拍板定案,他認為匈奴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不長久,與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遠征討伐,還不如任其自生自滅來的好些

就是這種想法,又讓郅支在西域禍害了幾年的時間,公元前三十六年,也就是漢元帝建昭三年,名垂千古的西漢名將陳湯橫空出世。

陳湯沒有衛青、霍去病那種外戚的背景優勢、也沒有李廣、李陵那樣顯赫的軍人世家做後盾,他有的只是常人難及的勤奮與刻苦。

照史書記載︰陳湯年少時好讀書、博學多識,寫得一手文章,但家徒四壁,借貸甚多,同鄉都因此鄙視他(少好書,博達善屬文。家貧丐貸無節,不為州里所稱)。

後來富平侯向朝廷舉薦他,期間又生了陳父身死的事情,直接導致了陳湯仕途的波折。

套用一句很俗的話說,是金子到哪里都要光,陳湯也是如此,即便進了監獄,可外頭還是有人記得他,也許是富平侯的作用,也許是別的權貴,總之,陳湯被安然無恙的保舉了出來,而且還做了郎官。

成為郎官之後,陳湯才知道官場這譚水有多混,派別橫立、門閥角斗,吃了幾個苦頭,跌了幾個跟頭,陳湯明白,要想更進一步,光宗耀祖,必須找尋一個可以大顯身手的地方,很顯然,長安城不是他的天地,哪里是呢?

自古以來,沙場征戰,一將生成萬骨枯,戰爭,是草根一族唯一可以改變命運的地方,哪里有戰爭?塞外、邊疆!

心中下了決定的陳湯不斷的上疏,請求出使外國。直到公元前三十六年,西域都護府校尉鄭吉年老多病,上疏請求辭官養老。

漢元帝體恤下屬,準其所奏,空閑之職,由諫議大夫甘延壽接任,這時,陳湯也被舉薦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

西域都護府常駐烏壘城(今新疆輪台東北),都護府內最大的官職就是騎都尉,副校尉為都護府2把手,如果說都護為政府派駐國外的使臣,那麼副校尉就是副使。副校尉由政府直接任命,政府直接任命的意思就是副校尉不屬于西域都護的直屬人員,西域都護只有統屬權,沒有指揮權,這種情形最大程度上防止了西域都護尾大不掉,也為後來陳湯可以矯召兵,提供了可能性。

為將者,必通敵情、曉地理,在趕赴烏壘城的路上,每經過一座山川,陳湯都會停下來仔細觀察地形,默記于心。

這麼一路行,一路記,陳湯的細心觀察,博得了甘延壽的賞識,二人官職相若,一文一武,相輔相成,倒也成就一番佳話。

到了烏壘城,順利的交接了權利,甘延壽和陳湯接觸到了關于北匈奴的第一線情報︰郅支單于已經在康居站穩腳跟,且因驅逐烏孫之功,日漸驕橫、氣焰愈囂張,尋茬怒殺康居國王女兒及貴臣、人民幾百人。又強迫康居國人為他修築單于城,每日征五百苦工,歷時二年才完成。郅支還勒索大宛(西域城國,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卡散賽)等國,令其每歲納貢,其勢力範圍控制千里之闊,逐漸坐大。

陳湯盤算一番之後,向甘延壽這麼說道︰「郅支遠遁康居,我大漢邊塞雖無戰火,然宣皇帝苦心之秩序已破壞殆盡。西域諸國,強者為尊,若我大漢任由郅支猖狂,西域諸國苦待漢援不得,必改投郅支懷抱。如此一來,西域危甚,邊塞危甚!我輩如何面對泉下遠征之壯士?與其養虎為患,不如先下手為強。」

甘延壽武藝雙全,善騎射,年少時就已經入選皇家御林軍,做到西域都護這個位置,自然有他的能耐,陳湯這番激進的言辭,讓他眉毛連連跳動,片刻之後,他拍了拍陳湯的肩膀,沉聲說道︰「說之易,做之難。昔日2師將軍李廣利初征大宛時領兵數萬,尚且慘敗還師、士卒僅余十之一二。如今兵將不過數千,如何下手?」

陳湯心中早有定計︰「校尉何故憂慮?屯田戍卒數萬,車師國兵卒數千,兵雄馬肥,召來即可,如此,當可一戰!」

甘延壽看著高談闊論的陳湯,心中贊同不已,可調集屯田戍卒,對匈奴一戰,這牽扯到國事,為保守起見,他開口說道︰「子公所言甚是,然你我官居校尉,安境保民即可,對外征伐之事,須得上疏請奏!」

陳湯面色一喜,甘延壽心中同意就好,上疏朝廷?山高皇帝遠,到了這塞外,一切還不都是他和甘延壽說的算麼?于是陳湯喜而擊案,高聲叫道︰「戰機萬變、稍縱即逝,且朝堂樞紐遠離邊塞、敵情不明,其公議「事必不從」,須得果斷行事、先斬後奏。」

奈何甘延壽不敢做主,「猶與不听」。在主官不同意的情況下,身為副職的陳湯縱然把戰爭規劃制訂得再完美,似乎也只能是紙上文章。

畢竟,陳湯只是副校尉,真正的都護印璽還在甘延壽的府中,如果不出意外,陳湯將毫無作為。

1.自從張騫通西域、李廣利伐大宛之後,開始在西域設置校尉,屯田于渠犁。至漢宣帝時代安遠侯鄭吉開府烏壘城(在今新疆庫爾勒與輪台之間)後,漢朝設立的西域都護就取代了匈奴在西域的僮僕都尉,不但主管屯田戍防,而且負責處理西域各國事務,使「漢之號令班于西域」。甘延壽與陳湯就是大漢王朝在西域的最高軍事指揮官。

2.西漢前元十一年(前169),漢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農民戍邊屯田,漢武帝調大批戍卒屯田西域。

3.甘延壽,字君況,西漢北地郁郅人,即今慶城縣人。出身名門,少年時就善騎射,被選拔到御林軍中。他很有力氣,投石塊、舉重物一般人都趕不上他;輕功也很好,據說能逾越御林軍駐地的樓台、閣亭;在與其他軍士徒手搏斗時,沒有人能勝過他,後被提升為郎官。漢元帝看重他的武藝和氣力,不久便調升為遼東太守,曾因事被免官。車騎將軍許嘉推薦他擔任了郎中和諫議大夫,隨後朝廷派他出使西域,就任都護騎都尉,與副校尉陳湯共同誅滅了匈奴的郅支單于,被封為義成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莽漢頌最新章節 | 莽漢頌全文閱讀 | 莽漢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