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之神 中卷 第七十三章 戰火烽煙繞澶州

作者 ︰ 蕭哲

第二天,天剛微亮,王郡便喝令軍隊出,巳時末分已遙望到巍巍澶州浮現在眼前,忙派出前哨錢去打探,不一會那前哨回轉,言到遼**隊正在大規模攻城。︰整理王郡一听,命點起三堆大火,不一刻,就見到澶州城上也是濃煙四起,就飛身上馬大呼道︰「將士戰死沙場,吾輩之榮耀。」先一馬當前沖了出去,其余將士隨後跟出。

澶州城下正在激戰,守將郭效增見到火光,忙命人燃起大火,也帶領八千人馬大開城門飛身出城。那遼軍萬萬沒有想到身後有一支軍隊會在這時襲來,兩下一夾擊遼兵登時大亂,王郡這條大槍好不厲害,逢者即傷,挨著即死,被他槍挑 傷者不計其數,郭效增一把大砍刀更是所向披靡,狠辣有余,遼兵不知有多少宋兵,登時紛紛潰退,戰到午時末節,宋兵大獲全勝,斬獲極多,兩支軍隊匯成一部退回城里。

這一仗,遼兵足足死傷二、三萬人,在遼的大營中,蕭撻凜氣得渾身抖,兩眼冒著青光,胡子一抖一抖的,在大帳里來回的走著,眾將官一個個嚇得不敢吭聲。沉默了一會,蕭撻凜呼的一下坐在大帳中央的虎皮椅上,陰沉沉的說道︰「是誰在後軍護衛?」半晌,走出一位遼國將軍道︰「是小將花布宇魯在後軍護衛。」蕭撻凜眼楮瞪著他看了良久說道︰「用兵之常道在預防襲,你為後軍護衛怎麼能不知曉防範?」那遼將抬眼看了看蕭撻凜辯解道︰「小將觀望前軍激戰,尚以為後軍無虞,故而未加注意,請大將軍原宥則個……」

蕭撻凜微微冷笑,又瞪了他半晌,徐徐的說道︰「哼哼,本帥可以原諒你,你也不想想,如果我大遼蕭太後與聖宗皇帝在前三日沒有離開後軍會是怎樣的結果?有此失誤本帥容你不得,來人……推了下去斬示眾。」那將大驚,忙跪在地上大呼願率部死在沙場,無奈帳前武士不由分說將那將架了出去。眾將看到此況,紛紛上前求情,都先鋒忽喇優真言道︰「大將軍請刀下留人,目前正是用將之時,花布宇魯防範有時固然死罪,姑念花布宇魯英雄無敵,多立戰功,望大將軍能讓他戴罪立功,以贖前罪。」

蕭撻凜沉默了一會,起身言道︰「眾位將軍請起身,為將者身臨大戰,必須審時度勢,如果都像花布宇魯這樣疏于防範,我大遼何必與宋朝開戰?不戰自敗矣……軍令不顧言情啊。」說完,一揮手,身邊武士一點頭出去,不一刻,花布宇魯一顆級納在帳前,三軍將士皆然驚懼,各整軍容。

澶州城片歡騰,且不說城內軍民數日的守城苦戰傷亡慘重。澶州城橫跨黃河兩岸,遼國大軍來襲,原本城內不足的兵員更顯得捉襟見肘,守城將軍郭效增手下只有兩萬兵卒,還得分兵駐守南城,在北城的將士只有一萬五千余人,經過近十天的鏖戰,幾乎減員三分之一。多次向大將李康求援,李康傲慢軍情至今尚未兵,無奈之下快馬直報朝廷也不得要領。郭效增已是苦苦支撐,隨時想到為國捐軀,因為身後不出數百里就是大宋國都,如果一旦城破,就是將大宋拱手送人,他郭效增就會成為千古罪人。王郡帶領這一路人馬幾乎是救了整個澶州,隨說人兵員不多,但足足可以撐到救兵來援,所以澶州城內人心大振,軍民同心共同商議防遼之策。

告急到了東京汴梁,兵部將告急文書報之中樞,中樞一看不敢怠慢直報真宗皇帝,宋真宗趙恆一看大驚,忙吩咐眾文武大臣來朝議事。不三刻,文武大臣皆匆匆上殿分為兩班。

宋真宗氣得將告急文書擲,道︰「李康無知坑害我軍,使得遼**隊逼近京都,如此奈何?」

眾大臣看到龍顏大怒忙低著頭皆不敢言,向敏中戰戰兢兢的出班奏道︰「吾皇且息雷霆之怒,微臣鑒人有誤,以致于陛下勞煩掛懷,微臣這就親去澶州督陣,願將此軀捐在沙場,以報吾皇的恩德……」

真宗听到這里不耐煩的打斷了他的話︰「罷了,你暫且退下。」心里說,听你的言語起用了李康,連遼**隊打到家門口了還不知道他在干什麼,你一個糟老頭子不懂軍事去督陣,大宋江山不是丟得更快?

「眾卿家還有誰能為朕分憂?」真宗望了一眼滿朝的文武。

這時同知樞密院事王旦出班奏道︰「陛下,遼國大軍借得勝之軍征戰澶州,以微臣看來誓在必得,澶州雖借助黃河可防其勢,但在契丹軍隊的鐵騎面前遲早要被攻破,澶州離東京近在??,如有閃失遼**隊鐵騎一日便到……微臣愚意不若盡快遷都升州以保我大宋子萬世根基,陛下請三思。」

此言一出,朝廷大嘩,文武大臣們相互交頭接耳頻頻點頭稱是,真宗皇帝看到此景象,心里一慌,看來許多大臣們是主張遷都的,如果真是遷都那太祖皇帝留下的基業就要動搖,如果不遷都,澶州一旦被遼軍攻破,到時候必是作為亡國之君主遭到羞辱,心里七上八下的一時拿不定主意。

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陳堯叟出班奏道︰「陛下,老臣建議,如果遷都升州,不如遷往益州,東京至升州亦無天塹可踞,僅隔一脈大江,遼國大軍可一路南下。益州沃野萬里,又有劍閣天險,遼**隊萬難其入,在此立都可以上接昊天,下澤黎民乃帝王之資,請陛下恩準。」

陳堯叟一派言詞,又使得朝廷內和聲四起,有些大臣皆言稱善,紛紛附和。朝堂之上頓時形成兩股言詞,一股談遷都往升州,一股又說遷往益州最好,就好像已經定了遷都要前往那里似的,有些大臣已在那里爭得口吐著白沫、面紅耳赤,只有幾個人在那里默默不語,未可置否。

宋真宗這時心慌意亂,到底是遷都避難還是該怎麼辦,全然沒了主意,煩亂中看到了左丞相畢士安在那里低頭思語就說道︰「畢卿有何良策?朕願听一二。」

左丞相畢士安忙移步出班說道︰「臣萬死,燃眉之急時不能為吾皇分憂。陛下何不問問當朝宰相寇準的見解?」一句話就烘托出當朝的元輔,真可謂老成謀國之舉。

真宗這才回過神來,忙說道︰「寇卿又何高妙之策,不妨說來。」

寇準一听,忙出班奏道︰「陛下,非剛才未曾不語,實乃是思量退敵之策耳,望吾皇恕罪。微臣愚見,遷都避難實為下下之策,舉兵迎戰才是衛國之策……」

還沒等寇準把話說完,就見班中閃出樞密直學士馮拯說道︰「陛下,寇準之言實乃誤國之法,遼國大軍即將兵臨城下,其軍一到玉石俱焚,遷都是在于先避其鋒芒,後而以良策圖之,且保吾皇不遭兵戎之中,目前事急矣,寇準到底何意?是否要將陛下放在火爐上焚烤,眾臣考慮的是陛下不遭兵戎之災,而寇準攜血氣之勇,勉而出戰,若有差池萬一,吾輩皆為別國之虜,何談以後的中興,遷都乃是箭在玄上之舉不得不,陛下,微臣非念自身之安,實實以陛下為念,望陛下明察。」

寇準一听大怒,厲聲言道︰「豎儒,何敢如此言語蠱惑人心耶,自我大宋太祖高皇建朝以來以歷數世,今日遷都避退他鄉,置太祖之基業于何地?置民心于何地?豎子狂言,實為汝等妻子考慮,置我宋朝皇家顏面于不顧。契丹軍隊陷我城池,不作兵戎抵抗,舉言拔腿就走,妄議遷都,失卻的不僅僅是我大宋城池,而是民心,民心不附何以治國?且讓北人小覷我大宋懦弱,真正陷吾皇于不義,架吾皇于爐灶之上皆是汝等豎儒。吾皇乃少英明君,豈能被汝等語言所惑?」說罷,手持笏牌直擊馮拯的頭部。

馮拯一個勁的躲避,眾大臣忙著拉架,朝堂之上亂作一團。真宗一看又好氣又好笑,大敵當前,朝廷大臣亂作一團成何體統?龍顏稍正,手一拍椅側道︰「罷了。」一聲輕輕的喝斷,整個殿堂的文武大臣們都愣了一下,立刻都回站原位。觸動龍顏,天威莫測,大臣們一個個霎時臉變得鐵青立在那里,看看真宗怎樣處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劍之神最新章節 | 劍之神全文閱讀 | 劍之神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