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之神 上卷 第三十九章聚義安邦會群英

作者 ︰ 蕭哲

司馬令忙俯子,雙掌抵在豹子的大椎**,真氣源源不斷的輸入豹子的體內,須臾間,就見豹子身子一動,青袍客喜極,也加重了真氣的力道,兩大高手的真氣不一會就將豹子體內暫停的心脈回轉過來。說閱讀,盡在不一刻,豹子微微的睜開了眼楮茫然的看著大家,婉兒一看豹子沒有死,抹去臉上的淚痕,來到豹子身邊說道︰「豹子哥哥,你沒有事吧?」豹子看了看婉兒,眼神中有些迷惘,道︰「你是誰?怎麼知道我的名字?」青袍客將他的身子扶直言道︰「豹子,你怎麼樣?感覺如何?」豹子眼盯著青袍客看了一會,好像在心里搜尋著什麼,一會皺眉,一會又好像是苦思冥想之狀,雙手揪著頭,傷口處的血將頭凝成了一片,好像在極力的回想著,牽動了傷口,口中大喊︰「頭疼,頭疼。」不一會竟昏睡了過去。

青袍客知道豹子性命已無礙,看來非得在這荒郊野地里歇息一會再說,給豹子包扎了一下傷口,又吩咐司馬令和楚傲天到四處搜集一些干草,做成一張草墊讓豹子躺在上面,豹子昏睡了大約一個時辰後醒來,看到幾人都眼望著他,忙起身坐了起來。眾人見他醒了,好不歡喜,更為驚奇的是,豹子起身來到青袍客的面前身子一拜,道︰「謝謝爺爺的相救之恩。」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一愣,根本看不到豹子那傻兮兮的樣子,青袍客一看豹子的眼神,但見那眼中炯炯有神,原先那游離不定的眼光已經相聚在一起。青袍客老淚縱橫將豹子緊緊的抱在懷里,道︰「好孩子,你終于醒了,你是一個正常的人了……」

豹子以前在小的時候因遭大難被嚇傻了,一直是渾渾僵僵過了幾十年。也該當他合醒,婉兒一個小小的玩笑,竟無意當中讓他積在腦中的那塊滯淤撞擊分散開來,淤血盡散、心智復蘇。眾人你幾句我一句的問著他以前的事情,豹子含笑回想著回答了個十之**,已與正常人無異。眾人大喜,青袍客更是歡喜之極。豹子已經復蘇,不免少了好多的逗樂之處,反覺得少了一些什麼,這天過了黃河,眼看著大名府在即。

五月中旬,遼兵已經南下,大宋邊境守軍稍作抵抗就棄城逃跑。大遼將軍將戰功報回遼國,遼承天皇太後蕭綽和遼聖宗耶律隆緒看到宋朝兵將如此不濟,就起大兵二十萬御駕親征殺奔宋朝,遼兵聲勢大振,一時間突入中原,先在唐興大破宋軍,又攻下遂城等地,一路勢如破竹猶入無人之境。

大宋朝內聞听此訊頓時一片慌亂,眾大臣惶惶不可終日。宋真宗趙恆足無措沒有思緒。此時朝內眾大臣朋黨結營,每日勾心斗角,真正為朝廷所慮者更是寥寥無幾,幸虧在輔宰相寇準的帶領下,還有一絲興旺的氣息。那寇準是北宋年間的著名政治家,字平仲,陝西渭南人歲就金榜題名高中進士,太宗年間任地方官,後入朝任樞密直學士、樞密副使等職,自此為相,為官剛正不阿,敢犯顏直諫,所以頗得真宗賞識。

邊關急報如雪花般的飛來,在大臣們的一片叫嚷聲中,宋朝皇帝趙恆才從成堆的奏折中擺月兌上朝。宋真宗趙恆,原名趙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壽王,後立為太子。在正位以後在統治時期因勤于政事,經濟展良好,稱為治世,還算是個不錯的皇帝。

真宗入坐,見一班文武大臣分立兩旁,言道︰「諸位卿家,遼國契丹背信棄義,前月間揮師南下,佔我大宋大好河山,致使所佔大宋境內生靈涂炭,兵災日盛,長此以往,國體必將動搖。諸位卿家食國之俸祿已久,當以策劃緩解此大險,有何良策與朕前相謀耶?」宋真宗的話音一落,滿朝文武面面相覷。

好一會,從左班中走出一人說道︰「臣張齊賢有本要奏。」眾人戶部尚書張齊賢,就听他說道︰「臣以為,契丹國歷來居于塞北苦寒之地,此次南侵,其無非覷窺我大宋物產豐富,資源博廣,我大宋當派一使臣前往說和,許與財物,錦帛,其兵自退矣。」此言一出呂端等幾個大臣也跟著附和。

這時左班前衛又閃出一大臣正是左相畢士安,說道︰「聖上切不可听張齊賢之流蠱惑君心之言論,想那契丹國狼子野心,佔據燕雲十六州還目覷華夏之地,如與之議和,必助長其擴張之心,反而受其制約,今不若整頓甲兵,勵兵秣馬,阻其于城固之間,再整游勇擾其後方糧草,不期年,其糧草不濟,軍心紊亂,則可以舉大兵襲之其兵可破也,請聖上三思。」

左班又閃出同知樞密院事馮拯言道︰「聖上明鑒,畢丞相所言雖是有理,但常言道︰兵為凶事,輕言出兵必會帶了國家之不幸,上太宗何其英武,雄才偉略,于太平興國四年,親征北漢,但在高粱河之役卻是折翼而歸,雍熙北伐又為遼所敗,兩次北伐都未見其功,反而損兵折將,就連宋琪也改變了對太宗皇帝北伐的附和,提出了「戎狄侵軼,其來尚矣,然則兵為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若精選使臣,不辱君命,同盟繼好,彌戰息民,此亦策之得也。」由此我先帝太宗皇帝才由積極北進轉為防守,前車有鑒,我主不可不思之。」

真宗听得眾大臣意見不同,心里有些煩躁,都是在嘴上說道,真正的拿不出一個好的辦法,就說道︰「寇卿家你的意見如何?」

寇準閃班上前奏道︰「萬歲,以臣之見,求和乃為下策,遼國此次兵南下當是蓄謀已久,收復瓦橋關南十縣只不過是個幌子,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掠奪我大宋的資源與土地,微臣贊同畢相的奏言,可謂寸寸黃土,皆為先人所得,不可棄也。以微臣愚見,先當派大將前往,嚴守關隘,其次再派將領調集各路人馬,以備大戰來臨所需,另一方面詔告民間組成忠勇義軍,擾其側翼,大事可定。」

真宗一听頗為贊許點頭,道︰「所派大將當是何人為妥?」

寇準道︰「臣舉薦楊業之子楊延昭為將。」真宗大喜,道︰「楊卿何在?」

這時從右班閃出一員武將說道︰「臣楊延昭在。」

真宗看了一眼楊六郎說道︰「寇卿家薦卿為將,卿待怎生破敵?」

楊延昭道︰「回聖上,遼兵遠來,身勞疲憊,應嚴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待其一潰,兵追之,一鼓作氣,即幽、易數州也可襲而取。」

又見左班一大臣出奏道︰「楊延昭之舉是想將大宋居與爐上烤也,嚴飭諸軍,扼其要路,是為破敵之法,然還要強奪幽易數州,是將戰火延續不息,徒費錢糧,耗國勞民,此非破敵之道,乃是將我大宋長期拖于戰火之中,望聖上明查。」

真宗頗不滿意的看了一眼楊延昭,說道︰「然則由誰為將?方得此任,眾卿不妨薦之。」

兵部侍郎向敏中出班奏道︰「大將李康熟讀兵書,文韜武略,可當此任。」

宋真宗喚出李康慰勞一番,封為平北將軍,命他在三個月內兵馬配齊,調集糧草,帶兵出征,李康謝旨。

真宗又見寇準不悅,就言道︰「寇卿所言在民間廣招義士組成忠勇義軍,擾契丹軍隊側翼,此乃良某,眾卿有何建議?」

翰林學士楊億出班奏道︰「臣在前月風議處得知,由少林出面召集各方武林義士放棄門派之爭,在六月初共聚大名府樊家莊,備選出四方盟主以商量對付遼軍之策。臣以為,不如以此為根基,由朝廷加喻官職,付其錢糧,以攬齊心,使其為朝廷出力,二來也可抑制流寇擴張,此兩全之策,望聖上明鑒。」

真宗一听大悅,道︰「可派使臣即刻起身出往,曉示朝廷恩典,四盟職餃可由兵部裁度,少林寺在國家危難當中知曉大義,理應嘉賞,可從優恤,眾卿以為如何?」

滿朝文武皆稱善,自此,舉國上下備戰衛國。

五月底,大名府樊家莊內已是熱鬧異常,樊老員外雖已八十高齡,仍是精神鑠旺,兩個兒子樊龍、樊虎正當壯年,是‘樊式斷魂槍’傳人,在武林中一提起樊家槍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樊家祖上曾在南唐為官,南唐破滅後歸附宋朝,到了樊老員外這一代辭官不做,在家賦閑。那樊家有良田千頃,富甲一方,樊老員外極為豪放,當听到遼國入侵的消息,就聯絡少林寺方丈慧玄大師提出在大名府樊家莊聚義商談以抗敵寇。少林方丈一听此事,就聯絡了幾省盟主商談了若干天出了‘忠義帖’。眼見得三山五岳的門派已經全部到來,近有萬人,還有66續續的義士還在不時的來到,樊家莊內的莊民幾乎騰空了所有的房屋,安排著各路義士,住不下的就在莊內又搭建了許多的草棚供人居住。

青袍客一行已來到了樊家莊,為了避人耳目,就在靠近莊外的草棚中選了兩間居住下來,生活飲食自有莊民安排送來。六月初一這天,全部人來到了莊外的一片很大的空地,真可謂人山人海,靠近地頭有一排長凳,幾張桌子。上午辰時末,少林方丈慧玄大師與慧同大師兩位帶領八位省盟主及樊老員外來到桌前就座。

大家安靜了一刻,就听樊老員外大聲說道︰「諸位義士來到小莊,難免有不照顧不到之處,還請諸位海涵一二,想我等今日聚義,商討共同抗擊契丹,凡是來到這里的都是我華夏的好男兒,自此理應排除門派之見,同舟共濟方能不負此次相聚。」

慧同大師接著道︰「樊老員外說得極是,自古道︰‘兄弟爭于內而外御其侮’各路義士今朝來此,目的在于抗擊遼國蠶食我華夏大地,今天到此的各路義士都應視為豪義之士,大宋有望,華夏甚幸。今天要選舉出四路抗擊契丹的盟主,凡約定的盟主節制的義士都應听盟主號令,抗擊遼人入侵乃是國家大事,決不能因私而廢公,如不听號令者,無論哪個門派和個人都應視為武林公敵,大家是否同意貧僧的建議?」慧同大師中氣十足,在場的萬人听得清清楚楚,听到此言,全場的人全部大聲附和,聲感動地,氣壯山河。

一陣喧鬧之後,隨之安靜了下來,大家都不知道這四路盟主怎樣的產生,都在期待著下文。慧同大師話語剛落,就听得大地在顫動,數百匹馬向這里急奔而來,就見一片黃塵如飛的飄至,有人在馬上已經大呼︰「慧同大師說摒棄門派之爭共同抗遼,既然這樣的說法,那我黃眉教能否爭這盟主之位?」

慧同大師一听是絕地天主的聲音,就鼓足了中氣言道︰「但凡是為我大宋出力,心懸百姓,天下義士都可擔任盟主一職,何來之爭?」

言語間絕地天主已輸了一招,臉上有些掛不住,道︰「不知大師如何定奪盟主一位,我們將拭目以待。」說罷,下了馬。見黃眉教以副教主雷中博為,四大護法都跟在身邊,來到人群當中,勢力自是非同小可。

慧玄方丈起身,來到雷中博面前,言道︰「阿彌陀佛,雷教主能來此聚義為華夏百姓著想,實在是讓老衲欽佩不已,請上座。」

雷中博也寒暄了幾句,跟著慧玄方丈來到桌前坐定。

北方五省盟主豐臨潮起身說話,道︰「各家門派及眾位義士,我們今天在此聚義,目的是要抗擊入侵我大宋的契丹軍隊,常言道︰人無頭不立,鳥無頭不飛。今日我們將會將這里的人眾分成四路人馬,每一路人馬由一名盟主統領,各路盟主由各門派的人推薦。總盟主由少林寺方丈慧玄大師擔任,副盟主由少林寺達摩堂主持慧同大師與在下領職,希望大家能風雨同舟,攜手共濟。」

這時,從遠處跑過來一人在豐臨潮的耳邊說了些什麼,豐臨潮一喜就與慧玄方丈、慧同大師離了座位,趨步向南走去。眾人正在詫異,就見南邊不遠處走來六七人,為的三人打扮一人是文官,另外兩人是朝廷武官模樣,品秩不低,另外四人是大名府的地方武官。少林方丈說道︰「貴客到此未克遠迎,請恕老衲失迎之罪。」那為的那文官忙一欠身,道︰「大師為國家著想,在此聚義抗擊遼國,真乃大仁大義之舉,小官佩服之至。」說了幾句就來到了桌前。那文官將朝廷的旨意展開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國家有危,關乎社稷,悉聞義士相聚商及抗遼一事,朕甚欣慰,自古義士多赴難,朕何惜爵位留空哉。少林寺聚義,今敕少林寺為護國寺院,封少林方丈慧玄為護國禪師、總盟主,加聚義之四路盟主為前、後、左、右安撫使,歸兵部統一節制,望各義士不負朕之所望,前敵抗遼,以立奇功。欽此。」大家沒有想到這民間起的聚義抗遼,連朝廷也知曉,還要加以餃職,供以糧餉,眾人無不大奮。

那文官將旨意放在桌上,與眾位又寒暄了一番,豐臨潮怕那文官的聲音太低周圍的人听不到又鼓足中氣,將剛才聖旨的意思重復了一遍,剛一說完,全場一片嘩然,都在底下竊竊私語。方才只是說讓各派推舉盟主,人們並不在意,覺得誰當盟主都一樣。可听了這聖旨,各大門派都感到耳根子熱,當了盟主有官職不說,另外對武林各派的聲譽以及揚壯大極為有利。原先所想的推薦別人有點實力的各門派掌門,頓時在心里打開了小九九,都想著自己爭這盟主一位。

來這里的各幫派少說也有**十個,分成四路每一個盟主管著有二三十個門派,再加之無門無派獨來獨往的義士俠客,要分成有四個盟主統領,著實讓人頭痛的很。人們熙熙攘攘,交頭接耳,私下里衡量著每一派的實力、人數等等,商量了大半天,才將四路的歸屬劃分清楚,黃眉教另成一盟,零散的義士俠客歸其節制,以長江為界,江北的數省分為兩盟,推舉兩位盟主。江南的數省也分為兩盟,推舉兩位盟主,總盟中另起一營,喚做‘忠義營’有些武林名宿,或不願歸入五盟且自視極高的人歸入其營,就象無虛道長余陽子之流。大家覺的劃分的還算可以,可是關鍵的是盟主一位到底由誰來擔任,還沒有決出,人們焦急的等待著。那些朝廷來的武官也在等那決出的人選,見到這種狀況在那里嘿嘿冷笑,心道︰「烏合之眾就是烏合之眾,憑你武功有多高,打仗就是打仗,含糊不得,這樣的隊伍拉出去,讓那些契丹人一圍一放箭就什麼也沒有了。」眾大門派的掌門也看出了這些武官的嘲笑,紛紛提議,將能入選盟主的名字提出來,以武功決勝負就會快一些。原本這次聚義怕傷了和氣,不想以打斗的方式來勝出,可是也沒有辦法了。

列出的可執掌盟主的人名單上有二十幾個,這二十多人幾乎都是大門派的掌門人,武功自是非同一般。這二十多人又以地處江南江北分為兩隊,每隊只有十幾人。豐臨潮與朝廷派來的官員商量了一會,上前言道︰「比武奪盟意在確定號令人選,比武當中理應點到為止,不得傷人性命。」

先由長江以北的掌門相對,一共十二人,六人相對,不一會就分出高下,勝出的六派是華山派、昆侖派、泰山派、太行派、青崗派、君山派這六個門派。長江以南有十四家門派,勝出的有昆山派、雷公派、蒼梧派、武夷派、芒蕩派、青城派、九江派。又經過幾天的反復較量爭奪,最後只有八家門派幾乎不分上下,誰也奈何不了誰,北面的是華山、昆侖、泰山、太行四派,南面的是武夷派、青城、蒼梧、昆山四派。總盟與那朝廷官員又經協商,在四路又設了一副盟主,在考慮威望品德後,北方兩路以華山派、昆侖派為,泰山派與太行派為副。南方兩派以武夷派、青城派為,昆山派、蒼梧派為副。幾天的角逐終于有個定論,那朝廷的官員分別宣?了前盟主為華山派掌門風雲渡,後盟主為昆侖派掌門沙石海,左盟主為武夷派掌門王一氓,右盟主為青城派掌門尚海飄,中盟為黃眉教教眾及所屬零散俠士,待人眾分齊,糧秣一到就前往抵抗遼軍。這時探報不斷的傳來消息,契丹大軍已攻到了河北?州,離大名府已經不遠,少林慧玄方丈一听就將幾路盟主匯聚起來商討出戰事宜。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劍之神最新章節 | 劍之神全文閱讀 | 劍之神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