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七十八章煙雨無情

作者 ︰ 風似刀

上都城北郊制造司,一處幽靜的小院內,太尉楊堅思緒復雜,望著窗外出神。窗外依然下著雨。夏日的雨說來就來,中午還是艷陽高照,轉眼間就烏雲密布、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下。

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整整持續了一個下午,直到夜幕降臨才轉為密集雨絲。這場雨給炎熱地夏日降了降暑氣,濕潤的微風帶著涼氣吹進屋內,吹得油燈上的火苗搖曳飄蕩。

太尉坐在桌案前,桌上放著一張草稿紙。上面潦草地寫了一些人的名字,諸如丞相高穎、御史大夫虞士基、太傅兼西部戰區統帥劉炯、樞密院參議長賀若弼、大司空劉、東王劉耀、衛公陸晴、鄂公龐顏、邳公荀陵、近衛軍統領楊素、御林軍統領薛渭以及內閣大臣王宜、李穆、宇文苞、冼孜、柳述、薛冑、曹臻等朝廷重臣和部分主要在京世襲家主的名字。

在這些名字上,太尉或用圓圈、三角、正方形圈上,或者劃上大紅叉。

用圓圈圈上的,是他絕對信賴的人,包括楊素、陸晴、宇文苞、薛渭等人。

用三角形圈上的,是他感覺可以暫時聯合的、或著是未來可能值得信任的人,包括虞士基、冼孜以及新進內閣的左諫議大夫曹臻等人。

用正方形框上的,是他認為視條件而定。在某段時間內可以聯合利用地人,包括劉炯、劉、劉耀、龐顏、王宜等人。

而名字被打上大紅叉的,則是在這次上都制造司召開的內閣會議上,被指控為前期一系列刺殺案的主謀。而且這些人以前有過違法犯罪前科,內閣成員及參會的家主們一致認為他們已不再適合擔任目前職務,他們即將停職。接受審查,包括賀若弼、荀陵、柳述、李穆等人,目前他們已被控制起來。

而有一個人的名字與眾不同,寫在正中間,既沒有圈起來,也沒有打叉,在所有名字中顯得特別醒目。這個名字便是——趙公家主、大漢國丞相高穎。

雖然太尉望著窗外,但眼前地景物似乎都不存在,他眼前浮現的全都是幼時和高穎一起玩耍時的天真無邪。他倆自幼相識,高穎沒有因為自己是趙公家的世子。就看不起當時只是非世襲家族出身的楊堅,他倆志趣相投,成了最好的朋友。高穎經常邀請他去趙公府玩耍。他也時常帶著高穎偷偷溜出城外,到田間、野地游戲。

他們一道上學、一同讀書、一起成長、同年入仕。數十年來,他倆的友情經受了無數的考驗,盡管有時會因政見不同,互不讓步,但私人友情從未受到過影響。其實,太尉在心里非常感激高穎。如果他沒有認識高穎,也不會有今日的成就。幼時,在高穎的介紹下,他拜了宇文護為師。從而為今後地飛黃騰達打下了堅實的根基。進入官場的早期階段,如果不是高穎處處關心他、提醒他,他也不可能平步青雲。逐年高升。到了晚年,如果沒有高穎地鼎力相助,他也不可能得嘗所願,順利進入凌煙閣。

如今,要他下親手除去這個對他有恩的角總之交。他又何嘗下得了這個狠心!但如果不狠心除掉他。他又能保下高穎嗎?顯然不能!高穎是賀若弼在政治上的堅定同盟,是公卿黨的領袖。如果要清除賀若弼。遏制公卿黨,高穎是非殺不可的。

這也是他為什麼一直不願卷入太子之爭的原因。在這場殘酷的生死爭斗中,存有任何非理性的念頭,都可能導致最終的失敗。不想成為失敗者,就必須屏去心中感性的一面。

開始他做到了理性,在今日地內閣會議上,他狠下心投出了贊成票,而高穎則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黯然而又平靜地接受了內閣的決定,同意停職回家待審。

回家也是高穎地一廂情願,早在會議召開前,他就與虞士基、東王劉耀等人達成同謀,只要高穎、賀若弼等一伙人來了,就不能再放他們回城。也就是說,目前即使不殺他們,也要把他們軟禁在上都制造司內。高穎、賀若弼等人命運已注定。

現在,就是他痛下決心的時候。只要他的筆在高穎的名字上打個叉,那麼今夜也許就是高穎在世上的最後一晚。賀若弼等人地名字上,早已被他打了叉,而高穎這個名字讓他遲遲下不了筆。

年少時他與高穎玩樂地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甚至許多從來不曾憶起的場景也一一蹦了出來,鮮活得如同昨日才發生。

正在太尉在感性與理性之間作最後地交戰時,城內楊英正在帶著人大肆搜捕高、賀一黨人。本來他身為抓捕總指揮,完全可以安排手下行動,而這次他親自披掛上陣。

其他的可以交由手下去辦,有一人他想親手除之而後快。抓補此人他得親自去。

「報告將軍,已包圍了府院!」當楊英剛到一處府第的大門時,麾下的將領就來報告。

「沖進去,不要放跑了一人。」楊英陰沉著臉,下達了命令。近衛軍前師的數百將士,在他的命令聲中破門而入,隨即府內喧鬧哭喊聲大作。

楊英下了馬,在幾十名親兵的護衛下,朝著府內走去。一路上,他看見麾下將士將各屋的人悉數拖出屋外,不由分說五花大綁起來,連老弱婦孺也沒有放過。而那些人無一例外地被嚇得魂飛魄散、癱倒在地,有的連連磕頭求饒,他心里有一種復仇地快感。

當他走到內院時。有手下前來報告,說府內有一伙人聚在一座小院中負隅頑抗,因里面有不少府內的護衛,一時沒有攻下來,望將軍暫時不要進入危險地帶。待攻下小院後,再請將軍查驗。

「前面帶路。我去看看。」楊英也是曾在前線帶過兵打過仗的將軍,根本沒把府里這一小撮困獸放在眼里。他大聲命令手下帶路,要親自去看看。

到了被圍的小院外,便見上百近衛軍騎士正準備發動第二次進攻。楊英把他們叫住,大喝道︰「高鴻,你給我听著。你父犯有重罪,現已被緝拿,你要是聰明就開門投降。放棄抵抗,就尚有一線生機。如果冥頑不靈、持械反抗,就休怪我無情!你府中老少也會被斬盡殺絕!」

院內沉默了一陣。有個聲音叫喊道︰「外面是阿麼兄弟嗎?」

楊英咬了咬牙,回答道︰「是我。高鴻,你降還是不降?」

高鴻又猶豫了一會兒。喊道︰「阿麼兄弟,如果我開門投降,你是否說話算數?能不能保證我一家人的性命?」

楊英眼中閃爍著寒光,大聲回答道︰「放心!高丞相現在只是停職待審,你也是如此。如果審理之後,你父子無罪,自然會放了你們。如果你們有罪,也與你們的家人無關。」

「好,好。既是如此,我願意開門投案自首。」顯然高鴻听了楊英地話後。以為楊英來拿他,是因他煽動學子鬧事報復張銳的那個案子,于是答應開門繳械投降。

院門打開後。數十個高鴻府上的護衛從里面走了出來。他們出來放下兵器後,便在楊英的一聲令下中被早已準備好的騎士們摁倒在地捆綁起來。

高鴻剛出院門看見這個情景,朝著楊英叫道︰「阿麼兄弟,阿麼兄弟,我已經自願投案了。不用捆綁我的家人了吧。」

楊英三步並作兩步沖到高鴻面前。一腳將他踢倒在地,喝道︰「朝廷有令要拿你。你卻聚眾持械反抗,罪加一等,全家人都要捆綁起來。」說罷,就要命手下人進內院拿下高鴻的妻小。

高鴻不顧身上的疼痛,站起身沖到楊英面前求饒道︰「阿麼兄弟,請你看在我們兩家世交的份上,看在你自幼一同長大的份上,開開恩不要拿我地妻小。」

楊英一腳把高鴻踢開,一只腳踩在高鴻的手背上,罵道︰「混蛋,誰是你的兄弟?睜開你地狗眼看看,站在你面前是誰?」

高鴻被楊英踩得疼痛難忍,痛苦地申吟。待楊英松開腳,轉身下令部下進院時,他又在地上爬行幾步一把抱住楊英的大腿,叫道︰「楊將軍,楊將軍,是下官瞎了狗眼,不識將軍。下官犯罪,與妻小無關,請將軍高抬貴手,放他們一馬,下官永記將軍恩情!」

楊英冷冷哼了一聲︰「你會記情?我沒有听錯吧,你小子除了忘恩負義之外,什麼時候學過記著別人的恩情?!」

高鴻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叫道︰「下官從未干過忘恩負義之事,將軍的恩情下官會永世銘記在心。」

楊英低子,用只有他們兩人才听得到的聲音說道︰「當初,你四處造謠抵毀,在我父親府上浪費你十年青春之時,你想過沒有我父對你的恩情?你既然對我父親都恩將仇報,誰還敢指望你銘記恩情?實話對你說吧,你父高穎與賀若弼等人預圖謀反證據確鑿!這次,你父子三人連帶趙公家整個家族都難逃一死。而且我會對你特別照顧,讓你嘗遍酷刑後再上路,讓你嘗嘗忘恩負義的後果!」

高鴻嚇得渾身冰涼,他萬萬沒想到,原來抓捕自己的罪名是謀反!驚恐之下悔恨不已,早知楊英是以不赦死罪來緝拿自己,就應拼死抵抗,即使失敗也可自行了斷免受侮辱,而家小也可痛痛快快地結束生命。現在全都落到了楊英手中,一家人想痛快死去都成了奢望了。

「我與你拼了!」絕望之下,高鴻也不知哪兒來的勇氣,一把抱住楊英就咬。

楊英一只手抵住高鴻地頭。不讓他咬到自己,一只手痛毆他,直到高鴻被站立一旁地親兵拉開。

「狠狠地教訓一下,記住別打死了。」楊英看著還在掙扎叫罵的高鴻,怒氣沖沖地對親兵們下令。

楊英的親兵朝著高鴻好一頓拳打腳踢,打得他鬼哭狼嚎。直到他蜷在地上動彈不得,連叫罵都沒力氣了才罷手。

「這只是開胃菜,今後幾天我慢慢跟你玩。」楊英拍了幾下高鴻滿是鮮血地臉,在他耳邊低聲說了一句。

「仔細再搜查一遍,把全部人都帶回去。」楊英得意洋洋地對著部下下令。看著高鴻淚流滿臉,痛苦不已的樣子,他心里很痛快。

就在楊英在高鴻府上抄家時,百里楊帶著幾個人來到制造司內一處偏僻地小院里。小院門外有一營近衛軍的騎士警戒,小院內有數十個護衛防守。院里院外之人都很緊張,刀出鞘弓上弦。只是里外之人是戒備著對方,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你們干什麼?」當百里楊通過近衛軍地防線後,走到院門口時。里面地人惡狠狠地問道。

「下官制造司都衛百里楊,是給高丞相和賀參議長送晚飯來的。」百里楊對守門地護衛說道,她身後跟著幾個提著食盒的小廝。

「進來吧。」守衛們打量了一番,見百里楊等人身上似乎沒帶兵器,除了百里楊外其他人也不像練武之人,在檢查過食盒之後放行。

百里楊一行被護衛們帶到廳外,一名護衛報告︰「啟稟主公,晚飯送來了,您是否用餐?」

廳門沒關,百里楊看見高穎和賀若弼一個閉目養神、一個面如寒霜坐在廳內。听見屋外的回報聲。賀若弼喝道︰「拿走,老夫不吃這些東西。」

護衛聞聲,便要帶百里楊等離去。百里楊開口朝內說道︰「兩位大人暫居制造司。如果不吃東西餓壞了身體,便是下官的失職。請二位大人,體諒下官地難處,多少吃點吧。」

「原來是你?進來吧。」高穎听出了百里楊的聲音,這才睜開眼。然後招招手讓她進去。

百里楊帶著小廝們進屋。把準備好的飯菜擺上,躬身道︰「兩位大人中午就沒有吃飯。請趕快用餐吧,如果還有什麼需要,盡管吩咐。賀若弼看了看滿桌豐盛地酒菜,嘲諷地說道︰「你們給犯人準備的飯菜不錯嘛。」

百里楊正色言道︰「下官身為制造司都衛,給兩位內閣大臣準備飯食,自然是按照朝廷禮儀標準安排。只要兩位大人留在制造司一日,一日沒有被免去朝廷職務,下官都會按照此標準給你們準備飯食。」

賀若弼冷笑兩聲,道︰「同是一丘之貉,還來假惺惺地充當好人,老夫就看不起的就是這種人。」

上午,在賀若弼的護衛們都被馬鈺下令射死後,賀若弼也寧願戰死。他單身沖向營門時,被高穎一把拉住,高穎悄聲對他說,不想自己也要想家人。

這句話,讓賀若弼放棄了立即赴死的想法。按照現在自己被安上的罪名,即使本人不能免罪,至少家人還能保住。但要是他現在就一死了之的話,就成了死無對證,還可能被安上滿門操斬的嚴重罪名,那就會累及家人。

好在雖然馬鈺不放他和高穎出制造司,但也沒有殺死他們的意思。正在雙方僵持著,不知該如何收場之時,百里楊出面圓場,說由她安排一處居所讓兩位大人暫且住下,這才讓雙方下了台階。

馬鈺沒有反對,高穎也表示同意。于是,百里楊就帶高穎、賀若弼等人到這個僻靜的小院,安頓下來。她剛轉身離開,就有一營近衛軍騎士把這座小院包圍起來,算是把高穎、賀若弼軟禁起來了,為了保留他倆地面子,暫時沒有解除高穎隨身護衛的武裝。

本來百里楊是一番好意,但賀若弼看來她與馬鈺一樣,都是楊堅、虞士基、劉一伙的幫凶,對她也沒有好臉色。

百里楊不卑不亢地說道︰「下官以前是戰場上地一名騎士。現在只是制造司的一個小吏,朝廷之事下官懂得不多,也不想懂得太多。所以,大人所說的話,下官不敢領受。」

賀若弼似乎還想嘲諷百里楊幾句,高穎擺手制止道︰「輔伯。她也是履行職責,你別為難她了。」

高穎都開了口,賀若弼也不好再多說什麼,扭轉頭去不再言語。高穎和顏悅色地問百里楊道︰「听說你是年初才調來制造司,以前在哪里任職?」

百里楊恭恭敬敬地回答道︰「下官788年從騎校畢業,先是分配到十五軍團任職,兩年後調入飛騎軍,先後在飛騎軍游騎團和前師呆過。」

「哦?你是張銳的部下?」高穎略感吃驚地又問。

百里楊坦然承認道︰「是。下官自調入飛騎軍後,就一直在開遠侯殿下的麾下服役。這次下官能調來制造司任職,也是開遠侯殿下地安排。」

高穎贊嘆道︰「張銳這人嘛。別地不說,單說用兵打仗的確是個難得地將才,你能他麾下作戰數年實屬不易。你的經歷足以說明你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將領。張銳把你調來上都也是你應該的待遇。畢竟你與其他的軍人不同。」

百里楊知道高穎是在暗指她的性別,爭強好勝之心又起,說道︰「如果按照下官本意,是絕不希望調到上都來任職,下官寧願在戰場上為國效力。」

高穎微微一笑,道︰「上都制造司也一樣非常重要,甚至從某些方面說,在這里任職比你在前線殺敵時還要更加警惕才行。你也是知道的,這里的一些工匠和資料是絕不能外泄地,比如火油的提煉技術。一旦有失,被外國人學去後果不堪設想。」

百里楊嚴肅地回答道︰「是!下官明白其中利害,保證不會出現外泄事件。」火油提煉以及火油彈是漢軍掌握獨一無二的技術。屬于大漢國特級機密。因此,在漢帝國十大制造司中,只安排在上都制造司提煉火油和生產火油彈,以便就近監管。

百里楊到任後,張銳曾經多次向她講明利害關系。在上都制造司任職。雖然與在其他制造司任職比較起來容易晉升。但相應地責任也舉足輕重,尤其是火油提煉技術絕不能外泄。一有閃失。不僅自己性命難保,就連力薦她任職的張銳也難辭其咎。

所以,自她上任後,一直十分重視制造司的安全問題。安全問題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她要親自監管。這也是她住在制造司幾乎不回上都城的原因。

與高穎聊了幾句後,她告辭離開。因為高穎的一番話,加之今日的形勢,她把防務官蔡承源找來,兩人商議了一下,決定今日一人負責值守上半夜,一人負責值守下半夜。都要親自帶隊駐防在制造司內的重要地點,以防不測。

為了謹慎起見,他們甚至命制造司內的護軍把裝配了火油彈的弩炮和投石機準備好,沒有得到她地許可,任何人只要接近重點防守地段,格殺勿論。

商議好之後,她便去找太尉,想把這個命令匯報給太尉知曉,由太尉下令在制造司駐守的近衛軍注意配合,以免引起誤會。

今夜不僅高穎、賀若弼、荀陵、柳述、李穆等人被軟禁在制造司,就連太尉和楊素等人也沒有離開。他們在東區的幾座小院內住下,由近衛軍地人在此護衛。

當百里楊到了太尉住的小院門外時,看見滿身披掛鎧甲的楊素走出來。楊素朝她點了點頭離開了。不知太尉是否有要事纏身,替她向太尉稟告的將領進去了一個多小時,也沒見出來。

眼看要到晚上十點了,才有人出來傳她進去。見到太尉,她說明了來意。太尉微微點頭,稱贊她很細心,然後就命人把她提出的要求傳達到所有在制造司內駐守地近衛軍將士。

正在她告辭離開之時,楊素匆匆進門,大聲說道︰「太尉,剛剛得到消息,駐扎在漢水軍營、西苑軍營地羽林軍反了,其中一部正朝著制造司奔來,另一部向上都城而去。」

听到這個消息。太尉滿面嚴肅。他站起身來,在屋內來回踱了幾圈步,對楊素道︰「你火速命人通知城內地近衛軍和御林軍,先把駐守在城內地羽林軍的繳械看管起來。讓他們嚴守城池,絕不能讓羽林軍沖入城去。再傳令,所有的在制造司內的近衛軍立即進入戰備狀態。任何沒有命令擅闖營者,格殺勿論!」

接著又對百里楊下令︰「百里都衛,你火速去準備一批裝備了火油彈的投石車給近衛軍使用,數量務必足夠防守所用。」

百里楊接令道︰「下官馬上去安排移交一百輛投石車給近衛

她和楊素正要離去,忽听太尉又道︰「安排好這些事情後,你們再來我這里一趟,還有事情需要你們辦理。」

「是。」兩人接令。

他們走後,太尉回轉到桌案前,拿起筆在桌上攤開地一張紙上畫了一筆。接著將它拿起,折成細條。將紙的前端放於燭火之上。太尉望著紙張發出比燭火更鮮艷的紅光,面帶悲哀的表情沉思著。直到紙上的火焰燒到了他的手指,才干淨松手看著化成灰燼的那團紙落到地上。

一個小時之後。百里楊再次來到高穎、賀若弼居住的那座小院門口。此刻,她的心情無比沉重,因為她將要去執行一個對她來說,非常艱巨的任務。

她與楊素進到屋內,賀若弼仍用憤怒地目光看著他們,而高穎則對他們的到來感到詫異。

楊素打開一份文書,對高、賀二人說道︰「經內閣一致通過,高穎、賀若弼因犯謀反之罪,被判處死刑。今夜立即行刑!」

賀若弼听到這個消息,反而哈哈大笑起來。道︰「內閣的決定?我看是某些人地意思吧。想要殺我就明說,還用得著如此的拐彎抹角、巧立名目嗎?謀反?我何來謀反之罪?!」

楊素不慍不火地說道︰「在你們的授意下,羽林軍的兩個師正預圖進攻上都城和制造司。其行為已經構成了謀反之罪。內閣大臣們一致認為,為了盡快平息叛亂,當斷必斷,必須緊急處理此事,以絕後患1」

「羽林軍出動。可是真的?」高穎雖是問楊素。眼楮卻看著百里楊。

這事,百里楊已親听探馬回報說。羽林軍的萬余人離制造司只有三十多里,而且還看見駐防在這里的近衛軍將士們全副武裝的備戰,認為此事不假,便微微點點頭。

楊素也回答道︰「此事千真萬確。羽林軍前師師長鄭希澈,右師師長鐘雲率本部人馬先包圍了同營地的友軍,並將他們繳械看押起來,然後帶隊朝著上都城和制造司而來。他們是想把你們救出去,繼續作亂,因此,你們非死不可。」

賀若弼在羽林軍的心月復之將,中除了被刺殺身亡地統領潘景鄭外,就屬鄭希澈和鐘雲了,兩人兵變,很難讓人相信這里面沒有賀若弼的指使。而賀若弼現在和他又是同一條線上的螞蚱,今日之事再難挽回。想明白這點後,高穎神色黯然地點點頭,算是接受了宣判。

而賀若弼則不相信鄭希澈和鐘雲會起兵作亂,不屑地喝道︰「什麼起兵來救我?他們怎知我被關押在制造司內?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這只是爾等地借口罷了!」

楊素不再解釋,說道︰「內閣宣判的決定,下官已經宣讀完畢。同時,內閣念及兩位過去對大漢的貢獻,允許兩位自行選擇了斷的方式。」說罷,對身後的百里楊一揮手。

百里楊沉默不語,低著頭端著一個托盤走上前放在桌子,然後又轉身退到楊素身後。

賀若弼一把掀開托盤上蒙蓋著地一塊紅布,只見里面擺放著一把短刃、一截白綾、一壺酒。便冷笑道︰「是否我等還要感謝內閣給我等地開恩?」

楊素一臉漠然,說道︰「這個就由兩位大人自己決定了。如果要感謝的話,下官可以代為轉達。現在下官等退出去,一刻鐘後再來。告辭。」說罷,轉身就走。百里楊在退出門外之前,對著高穎、賀若弼行了一個軍禮。

漢元797年7月8日夜,漢帝國國都上都城遭遇了自聖祖開創新漢以來地第一次叛亂。在這天夜里,上都城和制造司均遭到了一部分羽林軍的攻擊。不過,時間非常短暫,在守軍大聲宣讀出內閣的判決後,大部分羽林軍將士棄械投降。少部分羽林軍將領見事不可為,選擇了自殺。

也是在這一夜里,參與這場謀反行動的包括漢帝國丞相、樞密院參議長、參謀部參議長、政務院大司徒、邳公家主在內的十余個朝廷大臣及世襲家族家主畏罪自殺,上百與此案有牽連的官員遭到逮捕。一夜間,上都城的血雨腥風急劇刮起來,又匆匆落幕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