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五十九章推演

作者 ︰ 風似刀

「吃蝦嗎?」這時,店小二已經端上一盤白灼基圍蝦。張銳見萊昂.哈桑一直在低頭深思,便關心地問了一聲。

「噢……吃這東西我嫌麻煩,你自請吧。」萊昂.哈桑此刻那有心情想著吃的,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剛才張銳所說的話。

「來來來,還是吃點兒。你看,這蝦很新鮮,不要錯過了美味兒。」張銳沒听萊昂.哈桑的話,還是熱情地用公筷夾了兩只放入哈桑碗里。

「嗯……多謝。」盛情難卻,萊昂.哈桑也不好再推辭。他不會用筷子,店里專門為他準備了刀叉。他用餐叉叉起一只蝦,直接丟進嘴里,用力咀嚼起來。

「在蘇丹,都這樣吃蝦嗎?」張銳見他連蝦皮都沒有剝,就直接吃起來,不免有些驚訝。

「差不多吧。」萊昂.哈桑含糊其辭地回答道。雖然在他的家鄉,大多數人吃蝦時也是要剝皮後才進食,但萊昂.哈桑嫌麻煩,從來吃蝦都連蝦皮一同咬碎吞下,而且他的確不喜歡吃蝦。

「還要再吃些嗎?」張銳見萊昂.哈桑三兩下就嚼完了兩只蝦,又問道。

「謝謝,不用了。」這次,萊昂.哈桑很堅定地謝絕了。

張銳也不勉強,自己剝去蝦皮沾著醋,慢慢品嘗著蝦肉的鮮美。

「無鋒。你剛才說羅馬會和單于達成協議。是听說地,還是猜測的?」萊昂.哈桑吃完蝦,飲了一杯酒後,實在忍不住心頭的疑問。

「是我猜的。」

萊昂.哈桑這才稍微放下心來。暗思,我一直相信單于特使不至于會拋棄和我的約定,與羅馬單獨達成協議。如果剛才張銳所說的確只是他地猜測。那麼我應該沒有看錯單于特使。張銳並不知我與單于特使私下達成過協議,有這種猜測也很自然。

張銳似乎看透了他的想法,又說了一句︰「雖然都是我的猜測,但我想實際情況應該**不離十。」

「請賜教。」萊昂.哈桑還是不信單于特使會背棄與他的約定。同時,他更想知道張銳為何會產生這種看法。

張銳舉起酒杯,與萊昂.哈桑對飲了一杯,然後緩緩說道︰「當初貴國與單于、鮮卑組成反羅馬同盟,本來是佔盡了優勢,形勢一片大好。只可惜,鮮卑人太愚蠢。在與羅馬開戰的同時,又來招惹我國,受到我國的報復後。不得不從美索不達米亞退兵。如此一來,就影響了聯盟的計劃。也使得本來對聯盟有利的局勢,發生了改變。」

雖然說者和听者在心里都很清楚,鮮卑遭到漢帝國攻擊,其實並不是主動去招惹漢帝國。具體是什麼原因,不是重點,關鍵漢帝國對鮮卑的作戰的確影響了三國當初制定地作戰計劃。

「鮮卑的退出,讓羅馬人穩定了戰局,羅馬人也才有機會,在這個時候召開和談會議。現在羅馬人又在談判桌上。首先讓鮮卑人屈服,接下來必然會對貴國和單于國其中的一方,進行游說。徹底地瓦解同盟。」張銳一邊品蝦,一邊不緊不慢地分析。

「我們不會輕易受到羅馬人地挑撥。」萊昂.哈桑很有信心地說。

張銳微微一笑,說︰「我看未必。」

「什麼?你不相信,我們蘇丹有與羅馬人一戰到底的決心?」張銳小瞧蘇丹人的決心,讓萊昂.哈桑感覺有些氣憤。

「不。不。無論從貴國殲滅羅馬十萬遠征軍的事情上看。還是從貴國能否從已佔領的庭巴克國土撤軍的事情上看。貴國與羅馬人之間的矛盾,在短期內無法調和。所以。我並不懷疑貴國有對羅馬人一戰的決心,同時相信羅馬人對貴國敵意也不會消除。」

「因此,羅馬人只有對單于一條路可走。單于國不同于貴國與羅馬人之間有著深仇大恨,參戰完全是出于貪婪。現在單于和羅馬之間的戰事處于僵持階段,誰都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擊敗對方。長年累月地消耗下去,對哪一方都沒有好處。我相信,單于國的君臣都很清楚這一點。」

「再加上……」張銳說到這里看了萊昂.哈桑一眼,「再加上聯盟對羅馬開戰後,貴國一直沒有在陸地上與羅馬人交戰。羅馬人很可能以此為由在單于人那里挑撥離間,讓單于人相信貴國與之聯盟是假,坐山觀虎斗是真。如果再輔以利誘,單于人難保不會和羅馬人達成停戰協議。」

張銳分析得很有道理,萊昂.哈桑無言以對。聯盟最初對羅馬開戰時,單于和鮮卑兩國都按約定發動了對羅馬地進攻,只有蘇丹按兵不動。當然這中間也是有原因的,羅馬人利用反間計,讓蘇丹和馬里兩國間產生了開戰危機。

為了不被兩面夾擊,蘇丹沒有向埃及進攻,而把大批軍隊調集到靠近馬里國的邊境地區。後來等蘇丹王與外公地誤會解除,羅馬人已經在埃及部署了大量的兵力,而且那個時候,鮮卑人已受到漢軍的進攻,從美索不達米亞撤軍,單于人在色雷斯和亞細亞地區與羅馬人僵持,羅馬人已經有準備和有精力與蘇丹人在埃及一戰了。

蘇丹國的軍隊,缺乏攻城武器。在野戰中,有信心擊敗羅馬軍隊,但在進攻城市戰中沒有把握取勝,即使取勝也將是慘勝。所以,蘇丹君臣最終商議決定,暫時不對羅馬人發動進攻。

反正,蘇丹對取得的大片庭巴克國土還在逐漸消化中。這時。只要把羅馬人地軍隊拖在埃及便可。或者等待機會,把羅馬軍隊誘出再戰。

這麼一來,單于國對蘇丹國不按約定出兵埃及地舉動,十分不滿。他們認為,正是因為蘇丹人沒有按約出兵埃及,才使得羅馬人調集了大批軍隊來堵截他們的進攻拜佔庭城。

單于國也曾數次派出專使到蘇丹。催促蘇丹人向埃及發動進攻,但每次都被蘇丹君臣給敷衍過去。萊昂.哈桑知道,單于人對蘇丹表面上沒有激憤地言行,但內心必定對本國十分不滿。如果單于國的這種不滿情緒被羅馬加以利用,很難說單于人會不會單獨與羅馬人達成協議。

一旦單于國與羅馬人達成停戰協議,羅馬人的敵人就只剩下本國一國了。羅馬就可能再調集更多地軍隊來埃及,那時是和是談,都對羅馬人有利。

「那該怎麼辦?」萊昂.哈桑既像在自問,又像在問張銳。

「其實,這好辦。」張銳輕松地說道。「眾所周知,單于國單于是出了名的貪婪。他即使答應與羅馬人議和,對拜佔庭城也是垂涎三尺。單于國為什麼要答應與羅馬人議和?原因一。我剛才已經說了。另一個原因,是他缺乏戰勝羅馬人的信心。只要貴國對羅馬人采取進攻,並在信心上給他單于人以鼓勵,我相信,即使單于國與羅馬人達成停戰協議,到時也會反悔,繼續對羅馬開戰。」

萊昂.哈桑一邊听張銳講,一邊連連點頭。他承認張銳說得很有道理。單于人上百年來都渴望得到拜佔庭城,這個目標他們不會輕易放棄。即使他們與羅馬人達成停戰協議,只要一有時機。必然會對羅馬人開戰。

萊昂.哈桑嘆了口氣,說︰「你的意思我明白。只要我國再擊敗一次羅馬人,又會激起單于人的野心。但關鍵是。我國出兵埃及不難,難的是羅馬人經過一次失敗,已經學精了,不會再上同樣的當。所以,很難再取得上次蘇丹會戰那樣的戰果。」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來。喝酒。」張銳端起酒杯,敬了萊昂.哈桑一杯酒。從萊昂.哈桑的言語中。張銳可以斷定,蘇丹人對與戰勝羅馬的信心也不足。

飲罷,張銳說道︰「這樣吧,我們來做一次推演。我來做進攻方,你做防守方。看看,我能不能突破羅馬人地埃及防線。」

「好。」張銳的這個提議,讓萊昂.哈桑十分興奮。立刻高叫店小二取紙筆來。

店小二像是早已習慣,不多時就取來紙筆,並騰開一部份桌上的菜,把紙張鋪好。萊昂.哈桑拿起筆,就在紙上畫起埃及行省地地形圖。

遠處的幾個羅馬暗探見狀,相互看了一眼。心說,果然,他們今天還是要討論作戰。

張銳一邊看萊昂.哈桑畫地形圖,一邊輕聲說︰「順便把羅馬非洲和東部幾個行省的地形圖也畫上去,畫得簡單點就行。」

萊昂.哈桑奇怪地抬頭看了張銳一眼,不明白他要畫這些地方干嘛。但還是照著他的要求,把羅馬的非洲和東部幾個行省都畫了上去。

畫好之後,萊昂.哈桑大致介紹了一番,本**隊的情況和羅馬人在非洲行省的軍隊布置情況,然後就開始了紙上推演。

當推演一開始,萊昂.哈桑看到張銳把蘇丹軍大部都調往羅馬非洲西部的毛里塔尼亞行省時,不由吃了一驚。

張銳笑了笑說︰「我們沒有規定一定要進攻埃及行省吧。」

萊昂.哈桑想了想,也是,他們並沒有規定,一定得進攻羅馬的埃及行省。毛里塔尼亞在羅馬人眼中的戰略地位也很重要,因為這里隔著一個狹窄地海峽,就是羅馬人富饒的西班牙行省,羅馬人絕對不願意輕易丟掉這個天然「屏障」。

萊昂.哈桑專心的扮演起羅馬人,考慮怎樣防守地問題。據之前的情報,羅馬人在毛里塔尼亞行省只駐扎了兩個軍團。面對數十萬蘇丹軍的進攻,不足以防守。調兵,是必然的選擇。

最近地能調兵地地方。就是西班牙行省。但西班牙行省地軍隊,都在色雷斯和亞細亞和單于人對持,根本無兵可調。

無奈,萊昂.哈桑只得從附近幾個非洲行省調來軍隊,湊了六、七萬人,他相信。以這六七萬人只要不是進攻,單純的防守足夠了。何況戰事進行中,他還能從別處陸續地調兵來。

在這時,萊昂.哈桑也沒有調動布置在埃及行省的羅馬軍隊,他很清楚羅馬人在非洲地最大利益在何處。羅馬人是絕對不會放松對埃及行省的防守。

可等他把軍隊調集好後,張銳指揮的蘇丹軍,突然分兵一半轉向殺進了努米底亞行省。剩余的一半在毛里塔尼亞拖住萊昂.哈桑的「羅馬軍」。

這下萊昂.哈桑傷腦筋了,站在羅馬人的立場上,努米底亞行省也是絕不能失守的。從前,努米底亞行省是迦太基人的地盤。羅馬人後來在這里修建了一座突尼斯港。

突尼斯港是羅馬人在非洲的第二大港口,規模僅此于亞歷山大港。更關鍵的是,突尼斯港對面就是西西里島。不遠還有撒丁島,如果突尼斯港丟失,那麼羅馬本州將會直接受到威脅。

由于事先和張銳規定了時間地限制,萊昂.哈桑來不及再從羅馬其他行省調兵,眼前唯一可以及時調往努米底亞行省羅馬軍隊只有駐埃及的十幾萬人。

萊昂.哈桑又仔細看了看,張銳留在蘇丹和埃及邊境的兵力,發現只有三萬余騎兵和不到兩萬地步兵。于是,他便用船從亞歷山大調去突尼斯了七萬埃及守軍。他相信,剩下的四萬人,防守三萬騎兵和不到兩萬步兵的進攻足夠了。

可是等他剛剛把七萬人調離埃及。張銳便在三萬騎兵的位置上畫上一個箭頭,目標直指向亞歷山大。而且隨後的兩萬步兵也擁進了埃及,向亞歷山大進發。

萊昂.哈桑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抬頭問張銳︰「你真準備進攻亞歷山大?」張銳笑而不答,只催著他做出相應的軍事調度。

萊昂.哈桑雖不解,但他還是按照羅馬人的思路,亞歷山大絕對不能有失。他把埃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亞歷山大城,準備踞城死守。

而張銳指揮的蘇丹軍。並沒有強攻亞歷山大。而是在亞歷山大周圍四處搶掠。張銳笑著對萊昂.哈桑說︰「你不出來可以,我把周圍都給搶干淨。那個地區我來地時候看到過。是埃及最富饒的一個地區,我想羅馬人會很心痛損失的吧。」

萊昂.哈桑听罷也笑了,如果張銳真這麼做,比起損失而言,羅馬人更在乎地是面子。讓敵人堵在城里,而四處的搶劫,羅馬從來沒有如此的失面子過,必然會有所行動。

就他對現任羅馬駐埃及的將領了解,此人非常謹慎,不會用四萬人出戰迎擊蘇丹的三萬騎兵。那麼他只能向周邊行省,請求援軍。只有等兵力遠超過蘇丹軍時,他才會出戰。

于是萊昂.哈桑按照羅馬將領地思路,從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兩個行省調兵。最快地調兵方式,當然是從海路,而且能直接到達亞歷山大城。

當萊昂.哈桑將兩個東方行省的援軍等來,張銳指揮地蘇丹三萬騎兵離開了亞歷山大城下。兩萬蘇丹步軍,這時還沒有達到孟菲斯城,而後調頭往蘇丹邊境撤退。

「如此結束可以嗎?」萊昂.哈桑自認為在三處,都已經守住了張銳的進攻。張銳應該接受進攻失敗的結局。

張銳笑著搖頭說︰「之前我所做的,都是為了調動你的兵力部署。接下來,我真正的進攻才開始。」

萊昂.哈桑不相信,張銳還能有什麼進攻手段,做了一個相請的手勢。讓張銳劃出進攻路線。

張銳拿起筆在三萬蘇丹騎兵的位置畫了一個圈,然後用箭頭把目標指向了蘇伊士海灣東側的賀納港,並在賀納港打了一個叉。完了丟下筆,笑著對萊昂.哈桑說︰「你的艦隊沒了。」

萊昂.哈桑嘴巴張得老大,現在才明白,張銳進攻目標原來是羅馬人地紅海艦隊基地。而且。現在賀納港里不僅停泊著羅馬人的紅海艦隊船只,而且也停泊著羅馬遠征艦隊的船只。

如果真的突襲得手,那麼除了少數在外封鎖蘇丹港口的船只外,羅馬人在紅海地區的船只將全軍覆滅。真出現這樣地情況,以蘇丹軍現有的艦船,有能力再和羅馬人在紅海上一較高低。

據萊昂.哈桑所知。羅馬人派來的第二批遠征艦隊,已經是羅馬海軍最後的家底了。除非羅馬人再造船,就不可能有大規模的艦隊再被派到紅海來。

這就意味著,隨著這批羅馬艦隊的覆滅,蘇丹就可以解除羅馬人的封鎖,恢復對各國特別是對漢帝國的貿易。這對被封鎖了一年多物資極為缺乏的蘇丹來說,是能否繼續與羅馬作戰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蘇丹就有能力把戰爭一直繼續下去。

想到這里,萊昂.哈桑興奮不已。暗自夸張銳,不愧是名將。一出手。就打在了羅馬人地軟肋上。但他高興沒多久,又轉念一想︰騎兵渡過蘇伊士河襲擊賀納港不難,難的是過河之後。再想回來就難如登天。

羅馬人肯定會將在亞歷山大城中的軍隊盡數派出,沿蘇伊士河布防。四萬埃及行省軍,還有三到四萬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來地援軍,三萬人如論如何也突破不了,由七到八萬人防守的蘇伊士河。

那時,羅馬再調集軍隊,從巴勒斯坦行省逼近,三萬蘇丹騎兵的下場只能是滅亡。也許糧草用盡,不用羅馬進剿三萬人餓已經餓死了。用三萬騎兵去換取羅馬艦隊的覆滅損失也太大了。要知道,蘇丹征戰了這麼多年。到現在也只有這三萬騎兵。如果損失了,還不知要多久才能重新組建出相同規模的騎兵。

萊昂.哈桑搖著頭,把自己的擔憂說出後。張銳笑道︰「用三萬人去換取羅馬人的艦隊?我難能做如此虧本兒的買賣?羅馬人封鎖蘇伊士河是必然的。但誰說我一定得從原處返回?」

萊昂.哈桑更是不解,不從蘇伊士河返回,還能從那里回來?往北走,就是地中海,往南走就是蘇伊士海灣。再往南就是紅海。難道還能飛回來?

張銳看見萊昂.哈桑用疑惑的目光看著自己,便用手指從賀納港出發。只是往東北方向指去。隨著張銳手指地移動,萊昂.哈桑口越張越大,當最後張銳手指停到一個地方時,萊昂.哈桑嘴幾乎能裝得下一個雞蛋。

「耶路撒冷?」萊昂.哈桑半響才回轉神來,艱難地吐出了張銳手指的那個地方的名字。

「你要去襲擊耶路撒冷?」萊昂.哈桑吞了吞口水,用不敢相信地語氣問道。

「有何不可?」張銳輕松地說道。「羅馬人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行省的駐軍,幾乎都被你調去埃及了。即使還剩下一些,也不是這三萬騎兵的對手,耶路撒冷將會被輕易攻克。我想,如果攻下耶路撒冷,貴國的主教大人,會由衷地高興吧。」

萊昂.哈桑連連點頭,並說︰「豈止主教會高興,全蘇丹人都會為此振奮。只要能攻克耶路撒冷城,就算三萬騎兵損失殆盡,也是千值萬值。」

張銳早知他會這樣回答。耶路撒冷不僅是猶太教的聖地,也是上帝教地聖地。攻克耶路撒冷,對信奉上帝教地蘇丹人來說,政治意義遠遠高于軍事意義,同時也能增強戰勝羅馬人的信心。

可張銳並沒有打算用三萬人去換取攻克耶路撒冷,他對萊昂.哈桑開玩笑道︰「你怎麼老想著三萬騎兵會被殲滅?你難道不想讓他們安全地回來?」

「你……你還有辦法,讓這三萬人回來?」萊昂.哈桑心里說什麼也不敢相信,張銳能讓三萬騎兵平安返回蘇丹。心說︰他除非是上帝,否則這絕對是不可能完成地任務。

張銳將手指繼續從耶路撒冷向北指,向大馬士革逐漸接近。萊昂.哈桑見狀,連忙喊停,他說道︰「不能再往北去了,我要是羅馬人,在你攻克耶路撒冷後,就會調集全東部行省的軍隊到大馬士革。這個地方對羅馬人來說,如同亞歷山大一樣,是絕對不能有失的。」

張銳笑道︰「我當然知道大馬士革在羅馬人心目中的地位。我進逼大馬士革,也是確認羅馬往此處調兵。而我在探明羅馬調集軍隊到大馬士革後,我會率兵再次南下,順著紅海東側的巴勒斯坦地區,朝曼德海峽去。」

萊昂.哈桑反應不慢,說︰「你想用船在曼德海峽處,將三萬騎兵接回蘇丹?」

張銳也贊賞萊昂.哈桑的反應,說︰「英雄所見略同。曼德海峽離貴國的阿薩布港很近,船只只需兩個小時左右就能在兩岸往返。我想那時,貴國的艦隊已經擊敗了羅馬在紅海上殘余的艦隊。那時,只要集中一定數量的船只,三萬人不需一日,就能回到蘇丹。」

听罷張銳的整個計劃,萊昂.哈桑深深領悟到張銳令人驚嘆的軍事稟賦。如果自己是羅馬人,這一場已經被他耍得死去活來了。不僅丟掉整個紅海艦隊,而且還丟了耶路撒冷城,最後還被他「毫發無損」的逃走。難怪他能率萬余騎兵,在鮮卑境內出入無人之境。他那招招致命的奇思妙想,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揣測得到的。

這場與張銳之間的推演,給了萊昂.哈桑很大的啟示。他已經決心返回蘇丹後,要想蘇丹王照此計劃出兵試試。如果成功,這場戰役亞于其兄指揮的那場殲滅羅馬遠征軍的戰役,他也必將成為威名遠揚的名將。

一想到幼時的夢想將要實現,此刻萊昂.哈桑激動全身顫抖起來。但沒過多久,他臉色一變,輕呼一聲︰「不好,我怎麼漏了一個關鍵的地方?!」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