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五十八章圖拉的憂慮

作者 ︰ 風似刀

和談會議進行到第五天,羅馬皇帝圖拉把代表羅馬參加和談會議的吉維爾.盧古魯斯招進他的行宮。

「听說會議進行得很不順利?」圖拉見到吉維爾.盧古魯斯,就急切地問道。

圖拉的急性子,在羅馬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平時做任何事都心急火燎,想快辦快完,甚至連吃飯都嫌用餐具繁瑣,索性直接用手抓取食物進餐。

現在他癱瘓在床,身體不听使喚,多半都是他的急性子給害的。如果他的性情稍稍平和一點,也不至于因為听說遠征軍被穆萊.哈桑全殲,就氣血上涌中風癱瘓了。當然,真實的癱瘓原因無從證實,這些也是坊間的猜測而已。

「陛下,也不能說不順利,鮮卑在今日已經和我們簽定了和約。」吉維爾.盧古魯斯當然了解圖拉的脾氣,為了不讓圖拉著急,先把好消息道出。

「鮮卑?鮮卑答應有什麼用?我問的是蘇丹和單于兩國,他們是不是串通好了要與我們對抗到底?」圖拉沉著臉,不滿吉維爾.盧古魯斯的敷衍。

吉維爾.盧古魯斯仍是不緊不慢地回答︰「據觀察,蘇丹、單于兩國使節在來羅馬後,私下接觸過多次,他們串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過請陛下放心,臣早想好辦法對付這種局面。」

「有何良策?」圖拉瞪大一雙細長宛如刀削般地眼楮。望著吉維爾.盧古魯斯。他現在全指望吉維爾.盧古魯斯了,在他眼里另一個執政官馬林根本是個擺設加廢物。

「各個擊破。」吉維爾.盧古魯斯只說了四個字。

明白他意思的圖拉,點了點頭,又問︰「你準備先從哪邊入手?」

「以貪婪而言,單于國無疑是最佳選擇,也最好入手。臣相信只要私下允諾給他們一些好處,單于國應該答應與我們簽定合約的。只是臣有些擔心……」吉維爾.盧古魯斯一句話沒有說完,故意等圖拉提問。

「有什麼好擔心的?」果然,急性子的圖拉馬上接過話頭。

「臣是擔心,答應了單于國的好處後,恐怕會有人以賣國罪名,追究臣地罪責。」吉維爾.盧古魯斯抬眼望了圖拉一眼。

圖拉沉默了。他知道吉維爾.盧古魯斯指的「有人」,是元老院中的一批反對和談的元老。這批元老以退役將軍為主,他們是堅決的主戰派,主張繼續與蘇丹、單于作戰。直到徹底的打敗並消滅兩國為止。

當一年前,吉維爾.盧古魯斯提議召開和談會議開始,這批主戰元老中就有人怒斥盧古魯斯是賣國者、叛徒。指責他不配當羅馬人,辱沒了家族的祖先們榮耀。

只不過,吉維爾.盧古魯斯的提議也得到了一批元老們的支持,這些人以前都和盧古魯斯一樣,任過執政官之職。他們都很了解帝國困窘的現狀,他們很清楚,帝國現在內憂重重,以帝國現今地實力根本沒有能力同時打贏兩場戰爭。

而吉維爾.盧古魯斯本意也是想與蘇丹、單于繼續作戰。他兩年前,曾滿懷信心地向圖拉講︰「相信這次戰爭不是短時時間可以結束的,不要怕戰爭會持續若干年。也不要怕戰爭中我們會遭遇挫折。只要我們把敵人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號召國民一致對外,再聯合一些國家。最終我國必將取得戰爭地勝利!」

記得當時,圖拉被他的講演感動,激動地向他許諾,只要他打贏了這場戰爭,就要授予他「凱撒」稱號。

吉維爾.盧古魯斯想學習漢帝國。在戰爭中團結了民眾。鍛煉了軍隊。他當時相信,只要像漢帝國一樣不懼怕戰爭。並咬牙堅持到底,勝利終將會屬于羅馬帝國。

吉維爾.盧古魯斯的願望是美好的,但事實卻很殘酷。首先,羅馬的經濟比漢帝國還要虛弱。吉維爾.盧古魯斯也發起過一次向國人募捐活動,他滿希望羅馬貴族及公民們能向漢帝國貴族和平民那樣「踴躍」的捐款,幫國家渡過難關。

但結果令他非常非常失望,長達一年有余的時間里,募集來的資金還不夠調配兩個軍團去前線的費用。事後,他的心情如漢帝國第一次搞募捐地宇文護一樣,氣得差點吐血。不僅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反而落得個貪婪的罵名。

直到現在,他都沒有想通,漢帝國地人民為什麼能在國家危難之際慷慨解囊,而本國公民為什麼會如此麻木不仁?

他也只是听說漢帝國大張旗鼓搞過捐款活動,並不知道漢帝國募捐過程中「掛羊頭、賣狗肉」的實質。漢帝國的募捐,表面上是「自願」募捐,但經過虞士基的策化,實質上成了強行征集、攤派募捐款。

盧古魯斯在羅馬「照搬」漢帝國的「自願募捐」經驗,完全依靠公民地自主意識自願捐款,其結果可想而知。

其次,羅馬地軍隊與漢帝**隊也有很大不同。漢帝**隊從將領到士卒,幾乎是清一色的漢人,對國家地忠誠度無庸置疑。

而羅馬軍隊,除了二十軍團外,其余皆是行省人組成。行省人雖說也叫羅馬人,甚至羅馬皇帝中也有幾個是出身行省的。但高傲的羅馬本州人,似乎從來沒有把行省人當成羅馬人看待,除了個別大貴族外,行省人連基本的公民權利都沒有。

久而久之,行省人也漸漸形成了地域觀念。于是在西班牙、不列顛、高盧、埃及以及東方各行省地羅馬人,以地域為界形成了不少新的民族。

這些行省人現在至多把羅馬帝國看成是宗主國。而由行省人組成的軍隊,也成了羅馬帝國的雇佣軍,全靠軍餉維持其忠誠。一旦停發軍餉,後果不堪設想。吉維爾.盧古魯斯也是在意識到這個嚴峻的問題後,萌生了停戰的想法。

最後。就羅馬現在地經濟情況,最多還能再繼續三年戰爭。如果要繼續作戰,就要在三年內徹底打敗蘇丹和單于,否則三年後,帝國經濟會被戰爭拖垮、進而崩潰。吉維爾.盧古魯斯毫無把握能在三年內打贏這場戰爭,因此和談也成了他必然的選擇。

對于一項自視很高的羅馬人來說,停戰不是那麼容易的。吉維爾.盧古魯斯自從提議停戰和談以來,飽受指責。不僅是元老院中的鷹派反對他,一些激進的羅馬公民也在反對他。

倘若只是發通牢騷宣泄不滿的情緒,並不足以擔心。吉維爾.盧古魯斯所擔心的,是如果在和談中犧牲某些利益換取和平,會被舉國上下當成賣國者。為了免受無妄之災。他希望先在圖拉口中得到保證,以免事後被當成替罪羊。

圖拉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低頭沉思半響,緩緩說道︰「你在會上答應的條件,需要經過元老院地批準。如果你的提議通過了元老院的批準,就說明大多數元老是支持你地,即使有一些反對者,也無關緊要,事後。誰也不會把責任推卸到你身上。」

「有陛下您的支持,那麼,臣就照此去辦。臣明天就把對單于國的和談方案提交到元老院商議。」圖拉雖沒有明確表明力挺自己的態度。但他理性客觀的回答也讓盧古魯斯吃了顆定心丸。

接著,吉維爾.盧古魯斯準備向圖拉告辭,卻被圖拉叫住。圖拉問道︰「我听說,漢使節團中有人與蘇丹使節接觸過密,這事你可知道?」

吉維爾.盧古魯斯回答道︰「臣知道。是漢使節團的副使張銳。經常與蘇丹使節萊昂.哈桑一起外出飲酒。」

「他們在一起。單單是飲酒?」

「據我們跟蹤的探子回報,他們除了飲酒之外。談論的是這些事情。」吉維爾.盧古魯斯似乎早有準備,一邊說,一邊從懷里掏出幾張紙,遞給圖拉身邊的近侍。

圖拉從近侍手中接過幾張紙,低頭來看。見那幾張紙表面滿是皺痕,像是被翻卷過若干次、又被打開過若干次一樣。再看最上面一張紙上的內容,畫有像山、河、樹林等模樣地圖形,圖形旁還標有漢字。密密麻麻的各式箭頭分布在圖案中,箭頭有的回轉彎曲、有地相互交叉,讓人根本看不出所以然。

圖拉又翻看了後面幾張紙,內容都差不多。只是某些紙上的繪制風格不同,看得出來這幾幅「畫」是由兩個人創作的。

「這是什麼?」圖拉疑惑地問吉維爾.盧古魯斯。

吉維爾.盧古魯斯解釋說︰「這幾張紙上畫的是,幾場作戰示意圖。如陛下正拿著的這張,是漢副使張銳在鮮卑地樓平地區地一次作戰。臣問過一些懂軍事的人,他們說樓平之戰是場騎兵對敵地經典之戰,而且漢副使還開創了一個新的騎兵對敵陣型。」

「難道他們聊的是這些作戰經歷?」圖拉驚訝地問。

「是的,陛下。他們每次出去飲酒,都有我們的探子密切跟蹤。他們每喝一次酒,就畫一張這樣的圖,事後都會隨手扔掉,而我們的探子每次都撿回來交給了臣。」

「這也太奇怪了。」圖拉覺得不可思議,兩個國家的使節出去,只是單純的喝酒聊打仗,說出來也沒人信。吉維爾.盧古魯斯微微一笑,說︰「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陛下。您別忘了,這兩個使節都是百戰的將軍出身。這幾張紙上畫的,也是他們的平生得意之戰。臣想正是他們興趣愛好一致,所以常常在一起相互討論作戰經歷。」

听了吉維爾.盧古魯斯的解釋,圖拉似乎也想通了。但他還是囑咐說︰「即便如此,他們每次出去都要派人牢牢的盯著,免得他們搞出別的花樣。」

吉維爾.盧古魯斯行禮說︰「請陛下放心,臣會遵照您的意思辦。今日休會一天,他們肯定也要出去飲酒,臣已經吩咐人去跟蹤他們了。」

「好,好。」听吉維爾.盧古魯斯說早有安排,圖拉也就徹底放心了。

不過,吉維爾.盧古魯斯和圖拉都沒有想到,此時此刻的張銳和萊昂.哈桑,正在討論一場關于對羅馬突襲戰。

「這些狗東西跟得真夠緊的。」萊昂.哈桑一口干完酒杯中的酒,瞄了一眼坐在遠處角落中的幾個羅馬人,壓低聲音對張銳說。

張銳開玩笑道︰「你只當他們是咱們的隨身護衛,就不會覺得礙眼了。反正他們離得不近,不會妨礙咱們喝酒聊天。」

他們所在的這家飯館是漢人所開。不過開店做生意,來的都是客人。因此,每次跟蹤來的羅馬暗探也都能進來。只是他們為了不暴露身份,坐的位置離張銳和萊昂.哈桑較遠。而張銳和萊昂.哈桑何等聰明和警惕,早在第一天就看出了這些人的身份,只是佯裝不知罷了。

萊昂.哈桑惡狠狠地說︰「我早晚要殺光這些狗眼看人低的羅馬人,他們根本不配活在這個世上。」

張銳很奇怪地看了萊昂.哈桑一眼。按理說,他在羅馬留學、生活了十年,怎麼也應該對羅馬有些感情,最不濟也不應該如此的痛恨羅馬人。可從這些天的接觸中,張銳明顯感覺出萊昂.哈桑對羅馬人的仇恨是刻骨銘心的,也不知道他的這股仇恨是從那里來的。

張銳曾委婉地問過萊昂.哈桑這個問題,但萊昂.哈桑總是含糊其辭,沒有正面回答。也許那段往事,他現在還不願對外人道出。

閑聊了一陣,萊昂.哈桑問張銳︰「無鋒,鮮卑已經和羅馬達成了議和協定,正式退出了對羅馬的戰爭。听說他們也在積極地蒙求與貴國議和,不知貴國今後對鮮卑有何打算?」

隨著萊昂.哈桑和張銳兩人接觸日久,「友情」也日漸深厚起來。他倆彼此的稱呼也發生了改變。萊昂.哈桑稱呼張銳的表字,而張銳則稱呼萊昂.哈桑的昵稱「桑尼」。

萊昂.哈桑常在閑聊間貌似「無意」地詢問張銳關于漢帝**事、外交、治國等等方面的決策問題,張銳早已習慣。凡是能回答的,張銳會坦率地回答,而不能對外透露的,則要麼推說自己不知,要麼胡謅一通,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

現在,萊昂.哈桑又想借這個機會,刺探漢帝國對鮮卑的決策。張銳哈哈一笑,說︰「鮮卑與羅馬達成協議,對貴國來說是不利的。我勸你要特別要多注意單于國談判特使的動向。」

張銳的這番話,讓萊昂.哈桑大為吃驚。按他的理解,張銳是說單于國很可能下一個與羅馬達成合約。但他與單于特使有過協議,不能單獨與羅馬媾和,難道張銳察覺到單于國特使有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