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五十三章出埃及記

作者 ︰ 風似刀

船隊在新城停靠了五天,張銳帶著六靈等人逛遍了城內名勝古跡。每日都包下城中的知名酒樓,宴請南洋艦隊的高級將領及使節團的官員們。禁衛軍護衛和使節團船隊的船員們,每人每日得到一枚金幣的補貼,允許他們輪休自行到新城游玩。

這些費用都是張銳自掏腰包,五天時間就開銷了五六千金幣。他的豪爽大方得到上自南洋艦隊將領、使節團的官員們,下自禁衛軍護衛和東海艦隊全體船員的好感。在張銳離開新城時,南洋艦隊的將領都和他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再次出海踏上航程,林白泉拿了好幾本書來找張銳,說他在是出使前特意尋找了許多介紹羅馬的書籍,隨身攜帶的這這幾本書尤其不錯。如果張銳還要更深入地了解羅馬,不妨抽空看看。

林白泉推薦的這幾本書的確很好,書中從各個方面闡述了羅馬帝國的發展史。其中有一本還是他的恩師劉自清的著作《凱爾特人和哥特人》,書里全面介紹了羅馬帝國內兩個比較重要的民族起源和發展史。

張銳在帝大時,常去劉自清家做客,劉自清的所有著作他都拜讀過,惟獨沒有在劉自清的書房里看見過這本書。一看出版時間,原來是近幾年才發行的。心想,應該是恩師退休回益州後才撰寫地。難怪自己未曾拜讀過。

還有一本《論羅馬隸農與漢平農的差異》,也是漢朝著名的史學家的作品,書中將羅馬農業與漢農業做了一番全面的比較分析。看過之後,張銳才知道,林白泉為他講述的羅馬農業地演變,這本書中都有詳盡講解。

張銳這才明白。林白泉豐富的知識是靠大量的閱讀獲取的,而不是天生就比自己懂得多。

張銳在安江中學就讀的時候很喜歡讀書,給旁人的印象是卷不釋手,樂在其中。而在帝大讀書時,雖不像在安江中學那樣整個一書呆子,但也有很多時間閱讀各個門類的書籍。正是大量的閱讀各類書籍,豐富了他的知識,使得他在以後的從軍生涯受宜匪淺。

但自從他考入北京騎兵學院後,就沒有多少機會博覽群書了。特別是去了西部參加突忽平叛之後,日思夜想地都是怎樣更有效地打擊敵軍。即使能擠出一點時間讀書,也只夠鑽研軍事論著。

至少有十年時間,他沒有好好讀過書。自我感覺知識貧乏了。特別是在和林白泉做過幾次深入的交談後,他發現自己的思維已經囿于純軍事層面,對軍事以外地認識已經跟不上林白泉的思維。

因此,張銳下決心利用到羅馬這一路漫長的路程,好好讀讀書,給自己充充電。不多久,林白泉推薦的書就看完了,他又去找使節團的官員們借書看。

為了打發漫長的旅途時間,幾乎每位使節團官員都攜帶有書籍,少的有十來本。多的竟有四、五十本之多。大家都知道出使羅馬路途遙遠,不多帶些書籍消磨時間,一路上漫長的時間很打發。

每位使節團官員的喜好不同。書籍種類也包羅萬象。張銳從不挑剔,不管什麼書都是借來就看。他地閱讀速度很快,船還沒有行駛到紅海,所有使節團官員攜帶的書籍都已經被他借閱完了。

博覽群書之後,張銳又把讀書過程中的疑問提出來與林白泉探討。他們對問題地認識。有時一致。有時也有分歧。分歧嚴重時,兩人各執己見。爭得面紅耳赤。此時的林白泉沒有一點身為下屬的覺悟,與張銳爭論激烈之時,竟然指著張銳的鼻子質問,而張銳也叉著腰,用雷鳴般響亮的聲音與林白泉激辯。

最初,船上地人很驚訝,以為他倆要大打出手,甚至請來冼夫人出面調解。後來,大家見慣不驚了,那些對他們地話題感興趣的人都聚在他們周圍看熱鬧,不時也小聲議論一番。六靈這個聰敏地小姑娘,更是不會錯過這些好機會,她會在每次發生爭論時出現。並命人取來座椅,坐下來慢慢听爹爹與那個膽大的下屬是怎樣唇槍舌劍地辯論的。當雙方爭辯到精彩之處,她還將雙方的言論記錄下來,她打算下來好好整理整理,還要好好想想到底誰說得在理。

一日,六靈拿著一疊厚厚的記錄筆記找到張銳,一本正經地說︰「爹爹,女兒打算回去後,把一路你和林白泉的爭辯內容集結出版。你看取個什麼名字好呢?叫西游論記怎麼樣?」張銳絕倒。西游論記?還西游記呢?

冼夫人也听過好幾次張銳與林白泉的辯論。有一日,她問張銳︰「與你辯論的家臣很有才華,為何他不參加科考呢?以他的才識,出仕的話前途無量。」

張銳幾句話支吾過去,暗想您可太不了解林白泉了。其實林白泉早在突忽叛亂前就參加過高考,據說當年他與探花同分,只是因為是新州人的關系,最終沒能進入三甲。而且,林白泉也早在朝廷做過官,不過是度信州的一名七品小吏。即使沒有發生第二次突忽叛亂,現在最多也只是個六品官吏。再前途無量,今生也混不到您現在這樣的地位身份。

這一日,船隊終于抵達紅海海域。羅馬紅海艦隊的十來艘艦船,已在紅海入海處等候。他們將為漢朝使節團的艦隊護航,使其順利通過與蘇丹之間的交戰區。

蘇丹與羅馬之間的海戰發生過兩次。第一次依靠天時、地利,蘇丹消滅了羅馬地遠征艦隊。但自身也損失極大。雙方的第二次海戰,在羅馬的第二批遠征艦隊到達之後。這次又是蘇丹人慘敗,戰艦幾乎損失殆盡。剩下為數不多的戰艦,躲入港口不敢再出來迎戰。

羅馬人卻不敢掉以輕心,蘇丹人海戰雖敗,但其艦隊並沒有被全殲。蘇丹人不敢再次正面交戰。並不代表他們不會出來偷襲。于是第二批羅馬遠征艦隊留在了紅海海域,封鎖蘇丹人的港口,除了漢帝國的船只外,其他各國艦船一律禁止進入紅海水域。

在羅馬艦隊地護航下,漢朝使節團的船隊在羅馬埃及行省的蘇伊士港靠岸。這里也是前世大名鼎鼎的蘇伊士運河的南入口所在地,只是在這個年代,羅馬人還沒有想到或是沒有能力挖掘這條連接歐亞非的重要運河。

羅馬皇帝派來的迎候漢朝使節團的人員,恭候在蘇伊士多日。在迎接隊伍中,竟然有三位是羅馬元老院成員,足見羅馬帝國對這次漢朝使節團到來的重視程度。

由于進入不了地中海。黃躍和東海艦隊的船只,只能停靠在蘇伊士等候使節團返回,而漢朝使節團剩下地行程要依靠羅馬人安排。

在羅馬人帶領下漢朝使節團進入了埃及行省。古埃及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發源地之一。它的文字記錄歷史遠遠超過其他文明,甚至比夏華文明還要悠久。

古埃及,一般指公元前32世紀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滅亡埃及這段時間內尼羅河下游地區地埃及文明。

古埃及北臨地中海,南至尼羅河第一瀑布與努比亞為鄰,東臨紅海,西與利比亞毗連。從努比亞邊界到孟斐斯城,稱上埃及;從孟斐斯城到地中海稱下埃及。這里最早的居民是含人和閃人。

公元前3100年,由南方上埃及的美尼斯統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這時埃及文化已趨于成熟,開始使用象形文字。開創法老**政治。

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是「埃及的母親」。它是非洲第一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全長6670余千米。它由發源于烏干達的白尼羅河、發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在蘇丹首都匯合之後流入埃及。埃及幾乎所有重要城市都集中在尼羅河兩岸,就是在尼羅河的哺育下,發展了埃及其光輝燦爛的古文化。

古埃及歷代王朝陸續建造了一批稱為世界奇跡地金字塔、獅身人面像以及大量的神廟和雕像。以及後來外來人修建的如亞歷山大燈塔、圖書館等著名建築。

埃及地文明雖然起源很早,但是這個國家可以說毫無擴張性。歷代法老或國王都是典型的「和平主義者」。從公元前七世紀到公元前一世紀。它曾先後被亞述、波斯和羅馬帝國征服。

也許是埃及人自古習慣了被外族人奴役,埃及被羅馬人征服之後。埃及人似乎就沒有想過要復國,他們老老實實的在羅馬人統治下生活著。

張銳是「後來人」,他知道如果按照歷史的正常進程,埃及以後還被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法國人以及英國人先後統治過。直到公元1922年,埃及才被英國承認是**的國家,但保留對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地處置權,也就說還是英國地附屬國之一。而埃及的正真**,要到公元1953年才得以實現。埃及人如此「溫和」地性格,令張銳心里唏噓不已。

張銳在前世時,早就想到這個古文明發源地一游。今生能來埃及一游,也算遂了他一大心願。

他本想好好的游覽上下埃及一番,無奈談判期間有限,估計剩余的時間不多,只能放棄上埃及的游覽地。那里有埃及曾經雄踞著一座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都城,就是被古希臘大詩人荷馬稱為「百門之都」的底比斯城。

底比斯附近還有著名的如路克索爾寺院、拉美西斯二世宮殿、阿蒙諾斐斯三世寺院等等莊嚴宏偉建築群,以及被後世稱為帝王谷、王後谷的古埃及法老和王後地陵墓安葬地。張銳心里感嘆︰看來自己是沒有機會去親眼看看這個號稱有「一百城門」的底比斯了。

去不了底比斯。張銳只好把目光轉向孟菲斯城。在張銳的提議下,羅馬人同意轉道去孟菲斯城。

孟菲斯城是古埃及著名的古都城,位于開羅西南方向。而開羅並不是正真意義上的千年古都,它的前身是福斯塔特城,是公元641年由阿拉伯人創建。

而現今開羅只是一個尼羅河上地一處普通小鎮,最多算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而已。後人稱開羅為千年古都。也是因為它緊鄰孟菲斯城的緣故。沾了孟菲斯古城的光,才得以今後名揚四海。

而孟菲斯城據傳是公元前三千年為法老米那所建,取名為「白城」,後改稱為孟菲斯。曾作為古王國的都城,公元前二千年前被底比斯城所取代,可在這之前,埃及人在孟菲斯城定都了八百年之久,是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宗教、文化名城。

不過張銳知道,如果仍然按照歷史原有的軌道發展下去,孟菲斯將在公元七世紀左右被毀滅。所以現在去。應該還能一睹它的真容。晚幾年去,說不定它會像前世一樣只留下一個迷你博物館及花園中殘破的石雕供人憑吊了。

而且在孟菲斯城的西面方,大約四十漢里地地方。有著雄偉壯觀的金字塔建築群。這里是整個埃及金字塔最為集中的地方,雖然規模比不上在吉薩地區地胡夫、卡夫勒、孟考勒這組金字塔雄偉,但這里的金字塔數量卻遠遠超過吉薩地區。

孟菲斯城號稱是全世界最壯麗偉大的都市之一,但張銳看過之後還是有些失望。它的確保留了很多古建築,但規模遠不如傳說中那麼宏大壯觀。只是原皇宮內幾座雕像,才真正吸引了張銳眼球。

有一座雕像高約十四米,據傳是拉穆斯二世的雕像。經過了2000多年的歲月,但雕像上的象形文字還清晰可見。

六靈看見象形文字很是好奇,問張銳懂不懂其中含義。張銳搖搖頭,六靈又要去請教同來的羅馬人。被林白泉勸住,說︰「這種文字早就失傳了,別說羅馬人不懂。就是埃及人也沒有能看懂的六靈知道林白泉知識豐富,懂得好幾國語言,其言必不會假,只能沮喪地作罷。不久她的目光又被一座獅身人面像吸引,興沖沖跑過去觀看。于是又問張銳。埃及人為什麼要修造這種人面獅身地雕像。

這個問題。張銳也回答不出。獅身人面雕像在埃及到處都有,最著名的應該是挨著胡夫的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據說是按照胡夫地樣貌雕刻的。但張銳認為應該不是。因為埃及法老們的身份是無比崇高的,誰願意用自己臉龐的形像做個雕塑,用來護衛自己地陵墓?這樣做肯定會被人恥笑地。

張銳也只能用前世听到的神話傳說向女兒解釋。說是埃及古代有一個巨人與妖蛇所生怪獸,它有人地面容,卻是獅身的身體,還帶有翅膀,名字叫斯芬克斯。斯芬克斯生性殘酷,他從智慧女神繆斯那里學到了許多謎語,常常守在大路口。每一個行人要想通過,必須猜謎,猜錯了,統統吃掉,蒙難者不計其數。

有一次,一位國王的兒子被斯芬克斯吃掉了,國王憤怒極了,發出懸賞︰「誰能把他制服,就給他王位!」勇敢的青年狄浦斯,應國王的征召前去報仇。他走到斯芬克斯把守的路

「小伙子,猜出謎才讓通過。能發出一種聲音,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卻用三條腿走路,這是什麼?」斯芬克斯拿出一個自認為是最難的謎題給狄浦斯猜。

「這是人。」聰明的狄浦斯很快地猜了出來。狄浦斯勝利了,他揭開了謎底;斯芬克斯原形畢露,便自殺以贖回自己的罪孽。由于斯芬克斯的凶惡,從此後埃及人就用斯芬克斯的形象創造了守護神的樣子,讓它們永遠守護埃及法老、國王們的神像以及陵墓。

雖然只是個傳說,也讓六靈听得津津有味。連一旁地林白泉也暗自佩服。心想,難為他想出這樣生動的故事來。雖然這尊怪獸的來歷跟這故事可能不一樣,但實際的來歷又有誰能考證呢?

游覽金字塔時,六靈更是被這些高大的建築驚呆了。當她听說這些建築只是歷代法老的陵寢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地耳朵,修建宏大的建築難道真的只是安葬一位國王?

而當她看見搭建金字塔的各個大石塊之間居然沒有任何粘著物。全是一塊挨著一塊直接疊在一起,而且表面接縫處嚴密精確,連一個薄刀片都插不進去時,更是嘆為觀止,她疑惑地問張銳︰「這真是埃及人在2000多年以前修建的嗎?」

對此張銳也不清楚,雖然歷史上有證據表明,金字塔是埃及人建造的,但很多史學家也有所疑問。例如金字塔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據說埃及人每年征召了10萬人,歷時30年才建成。

有人就提出過疑問。以當時埃及的人口數量並不能做到每年征召10萬人的程度,如果埃及法老把全埃及人都征召來修他的陵墓,那麼埃及人吃什麼?難道他們餓著30年地肚子修成的胡夫金字塔?

這個問題的真相應該沒有人知道。大家只能推測,當時埃及人口多到可以耗費如此巨大地人力資源。否則如何解釋?難道承認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張銳也只能按照「官方」答案,回答了女兒的疑問。

而六靈听爹爹說有三座金字塔比這些金字塔還要大將近一倍時,眼珠瞪得溜圓,幾乎都要掉了出來。心里感嘆不已,埃及人真是太奢侈了,勞民傷財修建如此華而不實的東西。在她看來,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尚且說得過去,因為要抵御匈奴人的侵襲。而埃及人修建這群規模超過長城的建築,只是為了安放他們國王的棺寢。真是吃飽了撐的!

游覽完孟菲斯城和附近的金字塔後,張銳等人在開羅鎮上船北行。兩天之後,到達了埃及現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亞歷山大城。

亞歷山大是一座海港城市。它不僅是羅馬帝國在埃及行省中最大地城市,也羅馬在非洲各行省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城市。

亞歷山大位于尼羅河河口以西一條從東北延伸到西南方向狹長地帶上,西北臨地中海,東南靠邁爾尤特湖。這里也曾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都城,亞歷山大征服了這里。並把它改成自己地名字。

在亞歷山大。有幾處重要的古遺跡,張銳非要去親眼看看不可。在他的強烈要求下。羅馬迎接團只能答應又在亞歷山大停留幾日。

張銳首先去看的就是亞歷山大圖書館。亞歷山大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是古希臘文化的頭號城市,它地希臘文化底蘊甚至比雅典還要濃厚,當時世界上最大地《七十士》譯本書就是在這里完成的。

這里也是世界上最大地猶太人城市。希臘時期,在這里的埃及人、希臘人、猶太人的比例幾乎相等。現在這里的猶太人雖然比那時減少了很多,但也在城市人口中,佔據了兩成左右。

猶太人自古就善于貿易,是天生的生意人,因此,猶太人集中的亞歷山大也成了羅馬帝國內除了羅馬城之外,財富最集中的城市。在這個文化和財富都發達的城市中,人們追求精神層面的要求也格外強烈。亞歷山大圖書館因此應運而生。

亞歷山大圖書館建成之後,通過各種正當或是不正當的手段,迅速成為人類早期歷史上乃至現在羅馬帝國內最大的圖書館。看看它擁有的珍品,大家就應該明白了。

它擁有公元前9世紀古希臘著名詩人荷馬的全部詩稿,並首次在圖書館復制和譯成拉丁文字;它藏有包括《幾何原本》在內的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許多真跡原件;它收集有公元前270年就提出了哥白尼太陽和地球理論的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托芬的關于日心說的理論著作;它還有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的手稿真跡;古希臘醫師、有西方醫學奠基人之稱的希波克拉底地許多著述手稿;第一本希臘文《聖經》舊約摩西五經的譯稿;對醫學也有貢獻的古希臘哲學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和學者阿基米得等均有著作手跡留于此。此外。當時古埃及人及托勒密時期許多的哲學、詩歌、文學、醫學、宗教、倫理和其它科學均有大批著述收藏于此。極盛時館中藏各類手稿逾50萬卷,(也有說是不少與70萬卷)當然絕大部分都是紙草卷,也有一些牛、羊皮卷。

由于亞歷山大圖書館名聲響亮,自古希臘時期到現在的羅馬時期,古希臘和羅馬的許多著名學者、詩人、思想家都來擔任過亞歷山大圖書館地館長。而諸如哲學家埃奈西德穆,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得等睿智聖賢也均在此或講學。或求學,使圖書館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學校」的美名,並在整個地中海世界傳播文明長達800年之久。

因此,亞歷山大圖書館不僅僅是一座單純的圖書館了,而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世界著名大學。漢帝國的大學雖然歷史也很悠久了,但是和亞歷山大圖書館比較起來,就顯得年輕了不少。

為此,張銳等人幾乎是懷著朝聖的心情,專程去了亞歷山大圖書館。有羅馬官員的陪同,張銳等人有幸進入這座圖書館的珍藏室。見到了那些全世界學者都聞名已久。卻絕大多數終身無緣一睹的絕版真跡。

遺憾地是這些真跡,張銳等人也只能遠遠觀望,不能親手翻閱。這也不能怪羅馬人吝嗇。因為許多真跡都是紙草卷,都已破朽不堪,即使館內的羅馬學者,也是用托盤托出,不敢用手去觸踫,更別說讓外人用手觸模了。稍有不慎,這些珍品就會碎掉。

張銳看著這些歷史真跡,心里無比感嘆。因為他知道,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東西就會永遠消失了。

前世歷史上,亞歷山大圖書館經受過兩次浩劫。第一次是火災。據說凱撒是放火凶手之一,那次浩劫使亞歷山大圖書館中地真跡減少了一半。

第二次更是滅頂之災。當時征服埃及的阿拉伯將領阿慕爾進軍並佔領了亞歷山大後,有學者曾斗膽進言希望保存這些珍貴歷史典籍。阿慕爾不敢擅自作主,只能向上請示匯報。得到的答復是︰伊斯蘭教是全世界唯一的教義,如果與我們傳授的教義內容一致,那它們就無存在的必要;如果與教義不一致,那就更該毀掉。

正是這樣的答復。讓亞歷山大圖書館中的圖書幾乎全部被毀滅。阿慕爾命令手下士兵。將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圖書搬到城中4000個浴室去,用這些價值連城的書籍燒熱水供人洗澡。據說。幾十萬書籍整整燒了六個月才被燒完。

他前世讀到這段歷史地時候,曾經唏噓不已,不知那些洗澡的人知不知道,提供給他們洗浴的熱水是用燃燒人類前輩地心血之作當燃料。如果知道的話,不知他們的內心是否愧疚?

也正是那次浩劫,各種歷史學說、科技圖書失傳,整個西方文明進程幾乎完全停頓下來。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得到一點恢復。而後世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直到1955年才得以重建,規模可能不遜于現在的圖書館,但里面地藏書量和珍品卻永遠無法和現在地這個圖書館相媲美。

所幸陪同的羅馬官員看見漢使節對「本國」文化如此感興趣,心里有說不出地驕傲。于是命圖書館的人,贈送許多書籍給張銳。

這些書籍雖然不是珍品真跡,但也是現在著名羅馬學者照著真跡抄錄的手抄版本,極有價值。張銳毫不客氣地收下了這些珍貴的禮物,並回贈了帶來的大量絲綢、瓷器,還以自己的名義,捐給圖書館五千金幣。

圖書館的學者們本來是哭喪的臉,這些作品可是他們辛辛苦苦抄寫的,說送人就送人了,心里正在不爽。忽然見張銳回贈了這麼多漢朝珍品和錢幣,心里也舒坦起來。隨後把鎮館之寶,荷馬的詩稿也拿出來給張銳欣賞了一番。

張銳見到了荷馬的真跡,也是在心里大叫值得,別說出五千金幣,就是出十萬金幣,能親眼看到這無價珍寶也是千值萬值了。

隨後的幾天,張銳等人又去游覽了亞歷山大王宮、大燈塔等亞歷山大城著名建築。

在亞歷山大王宮張銳看到了一系列克利奧帕特拉的畫像,從克利奧帕特拉一世到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其中令張銳最為關注的,就是被人稱為「埃及艷後」的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從畫像上看,她的確如後世人形容的那樣光艷照人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的美貌是無可質疑的,她先後將凱撒和他的手下大將安東尼迷惑,並且都為他們生了兒子。只是她最後遇到了一位將事業看得比美人重要的屋大維,拒絕了她誘惑,只同意可以保留她的性命,但是必須要她以戰敗國王的身份同去羅馬,並終身囚禁在那里。

張銳對這位埃及女王也很同情,同時也很欣賞她的剛烈。克利奧帕特拉不想被活著被羅馬人展覽,選擇了自殺。她的死,也意味著埃及王國的滅亡,從此埃及變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克利奧帕特拉雖然在人生、政治上都很不幸,但她的不幸遭遇卻也引得世人同情。即使是將她毀滅羅馬人,也仍然承認她是埃及的女王,將她的畫像和歷代女王並列。

亞歷山大燈塔在前世是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建築,它高120米,加上塔基,整個高度約135米。整座燈塔都是用花崗石和銅等材料建築而成,燈的燃料是橄欖油和木材。整個燈塔的面積約930平方米。

塔樓由三層組成,燈樓最上面,矗立著8米高的太陽神站立姿態的青銅雕像。聰明的設計師還采用反光的原理,用鏡子把燈光反射到更遠的海面上。這座無與倫比的燈塔,夜夜***通明,兢兢業業地為入港船只導航,它給舵手帶來了一種無比的安全感。

亞歷山大燈塔無疑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建築之一,不過現在亞歷山大燈塔經過了幾個世紀滄桑,已經變得有些老朽了。前世歷史上這座燈塔是在公元14世紀時,遭受的一場罕見的大地震中消亡的。但在這次地震之前,它已經是處于半倒塌狀態。

張銳在登上燈塔時看見,燈塔第三層的八根石柱中,有三根已經斷裂倒塌了。心想,這座燈塔就像現在羅馬帝國一樣搖搖欲墜,雖然頂部還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但根基已經松掉了。只要稍微來一場地震,它便會永遠從世人的眼中消失。

數日後,在羅馬官員們的婉轉的催促下,張銳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埃及,踏上了去羅馬本州的航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