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二百五十七章鮮卑人的準備

作者 ︰ 風似刀

出了關口,畢茲艾催促著商隊加快進行速度。風雲小說網一行人馬不停蹄地渡過了烏河,上岸後畢茲艾一顆高懸著的心才慢慢落回肚里。

他長出一口氣,在心里向保佑自己的神靈道謝。那名官吏來到他的前面拱手而道︰「剛才事情緊急,一時得罪,勿怪。」

畢茲艾愣了一下,沒有想到他還會對自己道歉。他反應到也不慢,稍一錯愕,就連忙回禮道︰「不敢,不敢。如果不是大人及時提醒,小的說不定真的誤了事。說起來,小的還要感謝大人呢。」

他的一番謙讓,讓那名官吏很受用,滿意地對他說︰「以後若有事需要幫助,盡管來找我。」畢茲艾嘴上答應,可是心里想,你連名字都不告訴我,叫我如何能找得到你?轉念又一想,這也是場面上的話,自己哪能認真?

這時,早就被畢茲艾懷疑身份的那名中年「家人」走過來,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說道︰「你很機敏,也有些膽識。如果有興趣的話,以後跟著我吧。」

畢茲艾听明白了那人的話,他是想收自己當門人。他家祖先從放牧到做買賣,世代皆為平民,從未給達官貴人當過門人。畢茲艾知道當貴族的門人好處很多,做夢都沒有想到如此好事會落到自己身上。

不過,他模不清楚眼前這人的來歷,哪里敢隨便答應?萬一遇到個身份不高、實力不夠的主人,還不如自己自由自在做生意強。他心里只想著這些事兒,卻忘了那人還在等著他回話。

前先與他說話的那名官吏,見畢茲艾半天沒有反應,以為他不願意,出于好意提醒他道︰「你知道這位大人是誰嗎?他就是如羅族的族長如羅平托大人,現任朝廷權大納言。你能被如羅大人看上。是你的福氣,你還不謝禮?」

畢茲艾聞言吃了一驚,如羅族是鮮卑國內最古老部族之一,有人口數萬,是僅次于八大族群二等部族。畢茲艾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能被其部族族長看中,一時呆住了,有點不知所措。

當初鮮卑人被漢人趕過烏拉爾山之後,為了能在新的環境里生存,所有逃到這里的部族族長們坐到一起議事。

大家在總結失敗的原因時,賀賴氏部族地首領提出。鮮卑人失敗就是失敗在不團結上,大家各自為政、互補救援、焉能不敗?反之。漢人在聖祖的統一指揮下,當然能取得勝利。他提議成立一個新的國家,大家推舉一人為大單于,由他帶領大家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穩腳跟。

眾族長都覺得他的話有理,成立正式的國家勢在必行。經過月余的選舉,拓跋氏獲得的支持最多,于是拓跋氏的族長當選為鮮卑國的大單于。拓跋氏早在以前就是鮮卑人中地大部族,也數次獲得單于稱號。只不過以前服從他調遣的部族有限,始終有一些部族想取而代之。

為了以後避免這樣地事情發生。眾首領歃血立誓,今後只有拓跋氏族的嫡系弟子才有資格成為大單于,有違反者,同討之。這有點類似漢高祖搞得白馬之盟,把皇帝的資格牢牢地控制在劉氏手中。這個規矩的制定,實際上已把鮮卑由從前的松散式聯盟變成了現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君主制國家,只不過他們對皇帝的稱謂有所不同罷了。

接著眾首領又選出八大部族族長。由他們共同輔佐大單于。這八個部族是︰丘穆陵氏、獨孤氏、步六孤氏、賀賴氏、賀樓氏、勿忸氏、紇奚氏、嵇氏和尉遲氏。按照盟約,這八個部族的族長,世代皆為鮮卑朝廷重臣。除了謀反、叛國之外,大單于無權罷免他們的職務。

從這點上看,這八個部族地族長有點像漢帝國進入凌煙閣的世襲家族家主,其中的區別只不過漢帝國沒有規定世襲家族的家主要世代在朝廷擔任要職。

再後,就是如羅氏等數十個相對較小的部族族長。他們都進入鮮卑朝為官。並且規定,他們的後代有入朝為官的優先權。他們與八大部族地主要區別是沒有世襲繼承官職的權利。

如羅族雖然沒有世代繼承的官職。但畢竟有著得天獨厚地條件,家族中的嫡系子弟幾乎都能入朝為官。身為族長,更能得到品級較高的官位。如如羅平托的權大納言官位,按照漢朝的品級相當與是正二品地大員。

畢茲艾想不通,如羅大人這樣地朝廷重臣,怎麼會到漢帝國去?又為什麼要偷偷模模地回國?他一直想著這些事情,遲遲沒有回答如羅的話。

如羅見他知道自己地身份後,仍沉默不語,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在鮮卑以他的身份、地位,主動提出收誰當門人,誰都會感到不勝榮幸,高興還來不及呢,誰會拒絕呢。他一路上見畢茲艾還算能干,加上手下的官吏又把畢茲艾以前與右賢王一起經商的事告訴他,漸漸地起了愛才之心。

不料畢茲艾不識抬舉,悶不做聲,擺明了是不情願。如羅感到很尷尬,但還是故作大度地說道︰「既然你不願意,那就算了。這次非常感謝你的幫助,以後有機會一定報答。我們還要盡快趕路,就不與你同行了,就此別過。」說罷,向畢茲艾抱拳行禮,便要拉轉馬身。畢茲艾听了這話像是猛然驚醒過來,一下撲到如羅的馬前,跪下連連磕頭道︰「小的願意跟隨大人。只是剛才突聞喜訊,像做夢一般,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小的失態了,望大人見諒!」

畢茲艾的這番言語,極大的滿足了如羅的虛榮心,臉上也露出了微笑。一個小小的平民,得到自己的賞識,頓時激動得不能控制自己,也在常理之中。這個畢茲艾也是個知好歹的人,以後也會是個忠心之人。

當下如羅便正式收了畢茲艾為門人,又命他跟隨自己一同上路。畢茲艾能攀到高枝。從如羅讓他跟隨上路,感覺到大人很賞識自己,要是跟著大人干,前途一片光明,所以也不再考慮貨物地問題。他叫過一名伙計,讓他帶著貨物回去,自己便跟著如羅一起上路了。

如羅一行人都起著馬日夜兼程,速度相當快。兩天後,他們就到了普六城。普六城是在右賢王管轄下,又是右賢王的居城。以前畢茲艾與右賢王一同做生意的時候常來此地。不過破產之後,若干年來他還是第一次到這里。故地重游。心里別有一番滋味。

進城之後,如羅帶著眾人又直奔王府。王府看門的管事像是認識如羅,立即迎接上來。如羅下馬後,問道︰「王爺可在府中?」

管事的回答道︰「正在府中。」

如羅平托遞給那名管事的一個錢袋,說道︰「那麼請你去稟告一聲,下官如羅平托求見王爺。」

那名管事笑著把錢袋揣入懷中,答應一聲,飛快地往府中跑去。畢茲艾趁著這個機會,上前為如羅拍打身上的塵土。如羅平托用贊賞的目光看了他一眼。很滿意畢茲艾的細心,心想,收此人為門人,真是明智之舉。只要有這份細心,今後應該能辦好自己交待的事情。

待畢茲艾把如羅身上收拾干淨,那邊管事地也跑出回話,說王爺有請。如羅把畢茲艾等人留在府外。單獨一人進了王府。在那名管事的帶領下,如羅在王府地一個小院門口見到右賢王。

右賢王今年不到四十歲,是老單于的次子。與他的哥哥左賢王一樣,都是單于位的主要繼承者。在朝臣中,他的支持者明顯超過他的哥哥左賢王。朝中大臣們支持他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能禮賢下士。平日到他府上拜訪的人,無論職務高低他都以禮相待。每次都要親自到廳外迎接。因此。如羅在院門口看見右賢王,也沒有感到奇怪。

「下官。如羅平托拜見王爺。」如羅預給右賢王行大禮。

右賢王搶上前去,一把扶住他,開口道︰「如羅大人,快快免禮。」待如羅直起身子後,右賢王問道︰「大人不是在漢帝國的上都嗎?怎麼有空來小王這里,是父王調你回來地嗎?」

如羅上次作為鮮卑的特使,被老單于派到漢帝國上都去解釋雙方發生的一點「誤會。」本來事情了結後,他就應該回國。可是後來事情起了變化,鮮卑加入反羅馬聯盟後,取得了漢人的暗中支持,為了能把這援助都拿到手,以及能隨時與蘇丹、單于的使節保持聯絡,他就繼續留在了上都。右賢王見他突然來訪,自然想到是老單于把他調回來了。

環顧左右,說道︰「王爺,下官有機密之事需要向王爺稟報。」

右賢王從如羅的表情上看出,他所要說的事情非常緊急。于是帶著他進了院內地書房,並吩咐下去,任何人不得進來打擾。

「王爺,出大事兒了。」待僕人退下後,如羅就迫不及待地說道。

「有什麼事,慢慢說。」

「下官在上都期間,偶然到一個消息,說漢帝國準備對我們宣戰。」

右賢王聞言驚愕不已,問道︰「宣戰?漢帝國為什麼要對我們宣戰?他不是正在支持我們打羅馬人嗎?」

如羅看了看右賢王的表情,覺得他的驚訝不像是裝出來地,于是接著說道︰「據傳言,是去年底,有一部分我們的軍隊進入漢人境內,屠殺了數個村莊的百余漢人,並擄走數百人。」

右賢王更加吃驚,叫道︰「這怎麼可能?」

「王爺,不幸的是漢人抓獲了其中的幾名襲擊村莊地人,據他們交待,這伙襲擊漢人村莊地人是你的部隊。」如羅一字一句地說完,見右賢王聞之口張得如鵝蛋般大小,眼楮發直,瞪著自己半天說不出話來。

「王爺,您對我說實話,你地部隊可有這樣干過?」

「這……這絕不可能。」

「您再好好想想,會不會是你的手下瞞著你私自干的?」

右賢王斬釘截鐵地回答道︰「這更不可能。我的人,是不可能違抗我的命令的。我沒有下達進攻命令,他們誰也不敢踏上漢人的國土一步。」

「那就奇怪了,漢人明明說抓了幾個鮮卑軍人。難道這事是假的?」

右賢王氣憤地拍著桌案,說道︰「依我看定是漢人弄錯了,不然就是想栽贓陷害我們,故意挑起戰…….」話還沒有說完,他猛然間愣住了,一支舉起的手也拍不下去了。

如羅等了一會兒,見他沒有說話,便問道︰「王爺何故不語?」

右賢王臉色轉白,遲疑了半天說道︰「一月間,我屬下向我報告,說駐守在邊境上的一支部隊中,少了幾個人。我……我當時認為他們是做了逃兵,私自溜回家去了,還專門吩咐人去查那幾人家住那里,並囑咐他們人抓到之後就地正法。後來這事我也就忘了,不知手下的人有沒有查到。」

如羅點點頭,說道︰「也許漢人抓到的就是那幾個人。可是僅憑他們是不可能屠殺幾個村莊,和擄走數百漢人的,這里面一定有蹊蹺。」

右賢王愣了一會兒,說道︰「現在不是分析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問你事情可還有挽回的余地?」

如羅苦笑了一下,說道︰「如果有挽回的余地,下官也不至于偷偷跑回來了。據下官得到的消息,同樂皇帝以及漢內閣成員一致贊成對我們宣戰。」

「現在宣戰了嗎?」

「沒有,至少下官離開上都的時候,還沒有接到漢人的宣戰書。下官這次提前趕回來報信,就是擔心漢人在宣讀戰書後,以各種借口扣留我們,不讓我們把消息傳回來,以便他們充足的時間調派、部署兵力。」

「你離開上都,漢人難道不起疑心?」

「本來我與使節素和大人是想一同離開,但是怕漢人知道我們提前得知消息,所以才對外宣稱我生病了,概不會客。再由素和大人與之周旋,應該可以瞞過。」

右賢王對漢軍在西部的駐軍情況還是非常了解的,他暗自算了算,說道︰「漢人至少需要兩到三個月來部署兵力,你得知消息後從上都趕來只用了一個月左右,這就是說我們還有近一個月的準備時間。」

他在屋內轉了幾圈,又說道︰「時間雖然倉促了點兒,但也夠用了,我立即吩咐我的部隊往邊境集結,再動員預備役。你速速趕去報告父王,請他火速再調集些援兵來。這樣一來,一個月後,我們在邊境地區至少會有三十萬人,再過半個月,預備役整編完畢開拔上來後,我們的兵力就可達五十萬人。等到漢人集結完兵力時,看見我們有強大的兵力在嚴陣以待,也許會放棄進攻,轉而轉以外交手段來解決此事。」

如羅心想,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當即向右賢王告辭趕往基普城,去向單于報告此事。可右賢王和如羅都沒有想到,漢軍第一波進攻部隊早已集結完畢,正等著一聲令下,便會涌入鮮卑境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