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一百九十七章送別

作者 ︰ 風似刀

朝廷的旨意很快傳回戰區,早有心理準備的韓擒,與劉炯交接完畢後離開了生活了十年的風鈴城。97小說網一個連的騎士護衛著他,踏上了返回老家豫州東桓郡的路程。

劉炯、劉武周、史萬歲、元景山、尚顯等總部將領都來相送,他們大部分人心懷愧疚。韓擒被撤職並非能力不濟,而是運氣太背,成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其中已史萬歲和元景山最為羞愧,其實他們並非真想擠走韓擒,韓擒被迫離開,他們也感到惋惜。

倒是韓擒自己淡泊從容,自從遞交了辭呈,心情豁達開朗,也沒有怨恨這些老伙計。他認為,水往低處流,人往高出走,人各有志,政見不同、選擇不同,誰也不能強求他人一直追隨自己,何況自己也不能給予他們現在的地位和身份,他們投靠太尉也是可以理解的。

從這次戰區的人員調動情況,可以看出太尉的手段和決心。韓擒和杜陵等人離開以後,戰區內的高級軍官基本上都算是太尉的人。通常,一個國家的最高軍事長官對部隊有絕對的控制力,是能力突出的表現,無可非議。

但這次情況不同,太尉此舉不是出于公心,明顯是排擠異已。從這次人事調動上,韓擒徹底了解了太尉的品行。以韓擒的看法,太尉這番舉動並沒有謀反的意思,只是專權而已。

朝中歷代都有專權者,如太尉之前的老丞相宇文護,就是一個極端專權之人。在他掌控朝廷之時,內閣基本上是他的一言堂,連皇帝也是對他言听計從。在他當政的後期,辦事的效率極高。只要宇文護認為可行的事情,立馬就得到朝廷和皇帝地支持。如果他認為不可行,便會就此作罷從此不會再議。所以,當時朝中幾乎沒有出現過久議未決之事。

辦事效率高,這是專權的長處。只要獨攬大權之人沒有謀反之心。以他的威信就能使朝廷上下一心,處理事情也很少推諉扯皮。

韓擒看透了專權者的心態,認為楊堅不過也是想專權,但他最難接受的是,朝堂上爭權奪利地矛盾不應該擴大到軍隊。軍隊只是執行者,並沒有參與決策過程,也不應遭受無妄之災。因為無論誰把握朝政,都有權掌握軍隊,有什麼指示只需以朝廷的名義下達,軍隊必然會听從指揮。

太尉又何必把軍隊牽扯入朝堂之爭呢?韓擒嘆息。這表明太尉在朝廷上還沒有達到宇文護一言九鼎的程度,也就是說還沒有達到專權的地步。他的意見和決定還是有人反對,所以才想到從軍隊和地方入手。再逐漸向上掌控朝廷。從眼下看,太尉是辦到了,至少整個戰區的部隊是在他的掌控之下。

這些道理都是他在這段時間里分析出來的,而以前並沒有這種覺悟。也正是因為遠離朝廷,在軍隊中呆得太久,讓他逐漸淡忘了權利斗爭。特別是在戰區內他一言九鼎,仿佛就是這里的皇帝,所有的軍政事務都由他一人獨斷。根本沒有想過還有人在背後整他。

因為大意,導致了失敗。不過反過來想,能「激流勇退、與世無爭」。也是一件好事。他知道一個典故,武帝最寵幸地是李夫人,當李夫人因病臨終時,武帝要去見她,卻被她派人阻止了。她的理由是「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馳」。她知道要是武帝看到她久病後憔悴丑陋的面容後,必然會對她產生「色衰愛馳」地心理。如果武帝對她沒有了愛。自然在她死後也就不會憑「愛」來恩待她的父兄家人。

這個典故雖然很早以前他就知道,但一直沒有仔細思考過其中的道理。最近這段時間,才有所感悟。一個人要保持自己的英名,就必須在自己的事業達到顛峰的時候激流勇退,否則只能是「勝極而衰」,說不定還會落得個狼狽不堪、被迫下台的局面,更甚者還會丟了性命。現在他的事業雖然還沒有達到頂峰,突忽人還沒有被最後地消滅,可是反過來想,現在就離開也許最安全。即使後世提起這次平叛,自然會有公論,何必又強求最後的名聲呢?

想通了道理,他對自己的離職並不在意,只是心里放不下曾經支持過他地人。杜陵的前途渺茫,他被安排擔任某個臨時的職務,戰事完結後,能不能返回原來的部隊,還是未知數。楊義臣被安排擔任某個預備役軍團的指揮官,更加沒有前途,最好地結局便是終老在這個職務上。

還有尚顯,這次不知是什麼原因,並沒有調動他地職位。韓擒還是暗自為他擔心,或許他這次逃過一劫,以後能不能繼續保住職位,還要看劉炯是否信任他。一般主將把中軍官位置都留給心月復之人擔當,所以尚顯前途未卜。

為了尚顯的前途著想,韓擒昨晚把他叫到自己地房間談了一夜,教他如何才能取得劉炯的信任。尚顯口中應承著答應照辦,但韓擒感覺他沒有真心想去討好劉炯,表現出言听計從的樣子只是為了讓他放心。

「還是太年輕了,什麼事都由著性子來,遲早是要吃虧的。」其實尚顯也不年輕了,已經四十有余,但在韓擒的眼中,他還是太年輕,太任性。在為人處事方面,尚顯比不上張銳。張銳貌似粗曠,卻是年輕人當中深諳世事之人。說起張銳,韓擒便暗自責怪自己當初對他的認識太淺薄,只知道他是一員勇將,從沒想到他也是有心機、有城府之人。

這次事情的挑頭者中必定有張銳,極有可能是張銳與陸柯發起的。他們一個說服了史萬歲和飛騎軍的將領,一個說服了元景山和暴熊軍團的將領,至于王仲民的作用嘛,可能遠遠不及他倆。

這些事情,可以從朝廷下達的任命中看出。陸柯升任陷陣軍團指揮官,張銳晉升中將兼任飛騎軍副指揮官。而王仲民則只是代理勇武軍團。他們在這次事件中地作用,與受到的獎賞應該成正比。

「三百多年來,朝廷是第一次晉升不滿三十歲的中將,張銳可謂前途無量!」韓擒感嘆,他不僅年輕。又能審時度勢,自然前途光明。尚顯與他相比才是一介莽夫。他是典型的「心事宜明,才華須韞」,假如張銳一開始就鋒芒畢露、炫耀才華,自己必定會多關注他。

現在終于看清楚了他,但為時已晚。張銳已不用再對他有所顧忌,因為他現在只是一個修生養性的老頭子而已,對他沒有半點威脅。可見他是深思熟慮,感覺成功地把握極大,風險相對較小。才決心實施「倒韓」計謀的。「謀定而後動」,僅憑借這點,他就是一個優秀的將軍。

韓擒對張銳的評價很高。也怕尚顯不知深淺地得罪他。于是囑咐尚顯︰「今後能與張銳結交成朋友最好,如果不與之結交,也不要與之為敵。」這是韓擒出于對尚顯的愛護之心,並不想在背後說人的品行,所以也就點到為止。

他把自己能想到的重要事項,都一一囑咐了尚顯一遍。如此,他也算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了,也走得安心。至于尚顯的結果如何。就看他的造化了。

韓擒走得無牽無掛,戰區內地將軍們卻深感了惋惜和愧疚。不管當初是否反對過他,對他都十分敬重。也在衷心祝福他能安享晚年。相比之下,楊義臣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不僅是自己想不開,而且還受到大伙兒的嘲笑。

他想不開是因為,自己當時眼水咋就那麼差。沒有看出來這事一場有後台、有預謀的反韓擒事件。真是觸了霉頭。先就遇上韓擒對飛騎軍下達任務。而張銳地拒戰行為,他誤以為只是張銳自己的意思。所以想借此打擊他。

隨著事情的發展,楊義臣才看出其中端倪,暗叫不妙,但又不可能陡然轉變態度。會議結束後,他也曾想挽回自己的失誤。找到了劉武周,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不是想支持韓擒,只是針對張銳。

劉武周顯然對他的「解釋」很不滿意,也不客氣地告訴他,他怎麼決定是他的自由,別人無權干涉。從劉武周的話語里,他感到自己已經被排斥出太尉黨外,也斷定自己將付出應有地代價。

他走投無路,便決心自尋出路。他的計劃是利用韓擒在會上的指示,接管前師和游騎團,想要在這兩支部隊中尋求支持者。這兩支部隊倒是被他接管,不過明顯所部地將領都不買他的帳。

游騎團已經不是他任職時候的游騎團,其中的營級軍官,幾乎都是張銳時期提拔上來的新人。就連高朔在他當團長地時候,也只是一個小小地連長,與他也少有接觸。而且高朔還被韓擒給解職了,整日去醫院與張銳呆在一起,也不知道他們嘀嘀咕咕商量些什麼。從各營長對他的態度,他明白,想在游騎中找到自己地擁護者,基本上是白日做夢。

對游騎團死了心的楊義臣,又把目光轉向前師。張銳也剛剛接手前師,沒有深厚的感情基礎,應該能爭取到一部分支持力量。所以他在前師所在地白水鎮足足呆了兩個月,還經常去兩個團部。

一去團部,就邀約劉文常和趙無寒喝酒。只要他請客,劉文常和趙無寒都很樂意去。席上只說風花雪月之事,別的一概不談。只要楊義臣把話題轉入師內之事,他們二人不是裝醉,就是東拉西扯又轉到其他話題。

兩人不冷不熱的態度,讓楊義臣感到有點希望,他既需要維持現在的關系,又想進一步發展彼此的關系。直到有一天偶然得知真相才死了這條心。他的侍從官報告他,偶然听見劉文常對部下說,︰「那個老小子自以為用點酒肉就能收買老子?做夢,老子吃他的、喝他的,什麼事兒只听師長的。讓他先數數自己身上的傷疤,如果還沒有老子多,他憑什麼指揮老子?」

侍從官把劉文常說的話轉述得很委婉。但也夠楊義臣受的,差點氣得他吐血。搞了半天,他們兩人是在玩自己,自己卻被蒙在鼓里,心甘情願被他們玩弄。從那天以後。楊義臣就徹底放棄了這個不現實地想法,老老實實回到風鈴城,等待著自己最終的命運。

果然,他的預感很正確,朝廷下旨任命他為第二十一軍團的指揮官。看似升了一級,但二十一軍團是預備役,軍團駐扎在秦州、夏州兩個州的大州府郡縣中,說白了也就是地方守備隊。連乙等軍團都不如。乙等軍團起碼還有著單獨地駐地,而預備役軍團,部隊基本上都被各州的都督管轄著。除非以後將二十一軍團集中起來開赴前線。否則他就是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

楊義臣接到調令,欲哭無淚。別人都是預備役的往乙等軍團調,乙等軍團的往甲等軍團調。可他倒好。逆向調任,且不說以後再也沒有晉升的機會,單是說起調動的事情,就會把人的牙齒笑掉。

就在這個時候,他想拉攏劉文常和趙無寒的事情,不知怎麼也在部隊傳得沸沸揚揚,劉文常取笑他的話也廣為流傳。他簡直成了大家地笑柄。

最令楊義臣怨恨的還是張銳。就在他接到調令的時候,也知道張銳要代替他地職位。而且他走的時候。張銳竟然專門趕來送行。他連韓擒都沒有送別,反倒來送自己?

楊義臣知道張銳來是想當面羞辱自己,但他也無計可施。想不出什麼辦法可以拒絕他送行?最令他奇怪的是,張銳送了他三十里都沒有說一個字。楊義臣正大惑不解的時候,張銳的侍從官許士基騎著快馬趕來上來,對張銳說道︰「殿下,統帥正找你開會。說要商議軍務。請您趕快回去。」

張銳怒罵道︰「你做事不長腦子嗎?沒有看見我正在送別老上司嗎?你以後要機靈點。否則誰也不敢留你,就等著退役吧。」

許士基唯唯諾諾地答應一聲。不再出聲。張銳對楊義臣道歉道︰「這些人平日就少點頭腦,難怪一直得不到晉升。」

楊義臣面色蒼白,嘴唇抖擻了半天也沒有說出話來。張銳對他笑了笑,說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下官就送到這里吧。願將軍此去,前途遠大。只是以後將軍要是發達了,不要忘記順便提攜一下我們這些老部下。哈哈……就此告辭。」說罷,在楊義臣還沒有發作的時,揚鞭縱馬而去。

楊義臣是否被氣得吐血,張銳也不想知道。回來的路上見許士基一直樂得合不攏嘴,笑問道︰「我罵了你,怎麼還笑得出來?」

許士基呵呵一笑︰「殿下,這些話要是屬下還听不出來,就真是沒有腦子的人了。」

張銳見他明白自己罵人地含義,也很開心。許士基又說道︰「這樣的挖苦方式和話語屬下還是第一次看見,第一次听見。」

「你說,我是否做太過分了?」張銳問道。

「過分?」許士基愣了一下,接著說道︰「就因為你殺了黃濤,他就一直對你懷恨在心,這些年來時時刻刻想整你。這次他倒霉也是自己的原因,並不是殿下故意設計害他地。天作孽、尤可活,人作孽、不可活。他就是自己平日作孽太多,終遭報應。所以殿下做得並不過分,他活該挨罵!」

張銳聞之連連點頭,許士基說得不錯。楊義臣錯就錯在自己作孽太多,明明是他的佷兒不對,卻一直耿耿于懷,無時無刻不忘害自己,結果終于把自己給搭進去了。所以常言道,害人終害己。

通過這事,張銳也深感到當初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路線問題不能錯,一錯便很有可能喪失前途。看看楊義臣,其實他還不是誠心幫助韓擒,就落得如此下場。當初要是拒絕陸柯和劉武周的提議,與太尉唱反調,現在就不是升官了,只怕也和楊義臣一樣,不知被調到哪個旮旯里去擔任沒有任何前途地職務。

既然這次已經跟著太尉走了,那麼明年對鮮卑人地行動也別無選擇。張銳暗自安慰自己,我也該履行誓言了,不殺路西決不罷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