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一百六十九章觀獵

作者 ︰ 風似刀

張銳覺得李旌對兵法戰略有見地。不光是照搬書本上理論知識,還善于以實戰戰例來總結兵法。如李旌從戰例中自己總結出了關于部隊戰斗力的四個特點,即集、散、動、靜四性。說︰「集則強、散則弱、動則強、靜則弱。只有將戰斗力集中並運動起來才能發揮出它全部力量。」

張銳深以為然。應該說大多數優秀指揮官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實踐它,但沒有誰想到將它們總結成理論。這里應該提到,歷史上許多部隊有著強大戰斗力,但因上述理論運用不當而招致慘敗或喪失戰機的戰例不勝枚舉。

如張銳在前世所了解的赤壁之戰,曹操大軍南下勢如破竹,逼得劉備倉皇逃竄。但不知為何拿下江陵之後,曹操突然間下令大軍停止前進,而且一停就是半年。這就給了劉備喘息的機會,也才有了和孫權有聯合的時間,否則十個劉備也早就玩完了。之後的赤壁之戰,也許會有新的結局。

又如德國二戰初期對西線發動戰役時,希特勒也出了昏招,下令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暫停進攻,以致于從五月二十六日夜至六月四日凌晨的八個白晝和九個黑夜中,英國人成功地從敦刻爾克撤退了三十四萬軍隊!

且不提是否因為戈林的原因導致了圍殲英軍的失敗,但由此可見,一只強大的軍隊如果沒有運動,沒有進攻,就不能展現其強大的戰力,也不能取得優異的戰績。李旌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見識非同一般。因此張銳在暗暗贊賞李旌。英雄愛英雄,他真心想與之結交。

而李旌從張銳的言談中,也發現張銳也是個博學之才。他不僅精通軍事、歷史,對地理、宗教流派、各地民俗風情都很在行,講起來頭頭是道。從春秋戰國起。對各國的興亡盛衰和王朝更替地前因後果都很有研究。

後來,他倆還討論起江南文人浪子賦詩狎妓等世間百態,張銳還吟誦了一首艷詩《碧玉歌》「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張銳眨眨眼,笑著對李旌說道︰「做此詩者,真乃風流情聖也。」

開始李旌還能跟得上張銳的話題和思路,歷史他很了解,可是張銳知道的很多方面他不太熟悉。越來越插不上口。只得听著張銳滔滔不絕地獨自演說,強烈的好奇心,也讓李旌漸漸地入了迷。驚嘆張銳知識豐富,同時對他也有了新的認識。他地態度也180度大轉變,從開始的勉強應付,到後來解除心中芥蒂,真心想與他成為朋友。

二人越談越投機,感覺相見恨晚。他二人談天論地的時候,董小意等人早就醒了,見他們聊興正濃。也沒有過來打擾,退到離他們很遠的草坪另一端休息。

「走,阿風。我們到樹林外轉轉。」到了下午四點過,張銳終于感覺坐著太累,又不好意思躺下與李旌聊天,于是提議出去散散步。

李旌欣然同意了他的提議。張銳命人抬著自己,與李旌一起出了樹林。一走出幽靜的密林。頓覺眼界大開。大草原一望無垠,空氣清新。黃黃的草浪和藍藍的天空,如同置身于黃色和藍色波濤交匯的大海一樣。天空清澈而高遠,斜陽灑下溫暖的光芒,天空中漂浮著雪白地羊毛鋪就的雲層。

茂盛的雜草把大腿都淹沒了。李旌跟在張銳地軟塌旁邊往前走去。好的天氣,好的季節,好的地方,都會令人心曠神怡。不知不覺中,李旌便沉迷在秀麗的風景中。

突然間,空中傳來一聲獵鷹尖利的鳴叫聲。抬頭看去,只見一點黑影正在高空盤旋。正在這時,突听張銳說道︰「應該是石頭回來了。」

李旌不解何意,便問道︰「石頭是何人?」

張銳手指著遠方,說道︰「就是他。」

李旌順著張銳手指的放心看去,只見遠處正有一騎飛馳而來。在夕陽的照射下,來人身上穿著短甲上地銀釘,好像是花叢中飛舞著的碟群一樣絢麗奪目。

隨著距離的接近,李旌看清楚馬背上是一位年齡約模十四、五歲地少年,臉上盡是喜悅之色,帽子上的兩條飄帶,被風拉直向後而去。手中握著一把長捎,馬側掛著弓箭,馬後還馱著不少被獵獲的野兔。

李旌正在贊賞之時,忽听張銳感概道︰「角鷹初下秋草稀,鐵驄拋空去如飛。少年獵得平原兔,馬上橫捎意氣歸。」

此情、此景、此詩,讓李旌心中充滿一股無法言語的激動。對張銳說道︰「弟以前只知兄長的武略,今日才領教兄長地文采。兄長不愧是讀過帝大地高才學子,弟深感欽佩。」

張銳口中謙讓道︰「哪里稱得上高才學子,不過是偶爾能做一些打油詩罷了。弟之夸贊,為兄慚愧得緊。」不過心中卻竊喜,從李旌的稱謂上看出,他已經視自己為兄弟了。能讓李旌視為兄長,著實讓張銳欣喜不已,自然也毫不客氣地也把稱謂改變了。

「父親,你在這里?」那個少年離張銳等人站立地地方還有二十米時,飛身跳下馬背,大步跑來。

張銳也面帶笑容地問道︰「石頭,今日的收獲如何?」少年一邊行禮,一邊回答道︰「今日孩兒只獵得二十余只野兔,並未遇到大的動物。」

「是在馬上射的嗎?」

「是的,孩兒都是馳馬射獲的。」

張銳點頭稱贊道︰「不錯,不錯。你的騎射功夫已有了騎士水準,明年一定可以考上北京騎兵學院的。」

少年呵呵地笑著說道︰「孩兒不會給您丟臉,明年一定去清源受訓。」

張銳在與那少年對話的時候,李旌呆住了。他知道張銳最大的兒子不過才六歲,什麼時候又多出來了一個這麼大的兒子?難道是他在與董小意結婚前,與侍女生的私生子?應該也不對。看這個少年地年齡,如果是張銳的親子,那時張銳應該才有十歲左右,他應該不會早熟到這個程度吧。

李旌正在胡思亂想的時候,張銳對那個少年道︰「這是為父的兄弟李旌叔叔。你快來見禮。」

那少年對李旌施禮道︰「小佷拜見叔叔。」

李旌一邊側目去看張銳,一邊拉住少年說道︰「賢佷請免禮。」

張銳見李旌臉上帶著疑惑的神情,才想起來沒有給他解釋石頭地身份,于是說道︰「這是為兄的義子秦磊(注),小名石頭,今年十五歲。」

李旌釋然,笑著對秦磊道︰「你想考騎兵學校,打算以後進飛騎軍嗎?」

秦磊將手中的長捎插在地上,回答道︰「是的,小佷最大的願望就是想進入飛騎軍中服役。成為父親和義父一樣的勇士。」

秦磊說話時少年人特有純情和神態,令李旌十分欣賞。拉著秦磊的手,與他交談起來。又問天上的鷹是不是他養的。秦磊點頭稱是,吹了聲尖利的口哨,那支盤旋已久地獵鷹如同一支利箭直沖而下,待到離地面極近的高度,瞬間改成水平狀態飛行,滑翔了一段距離,最後落到了秦磊的肩膀上。

李旌在家中從來沒有養過獵鷹,見秦磊肩上那鷹甚是雄壯起了愛心。加之他本來也算是個少年郎。看見新鮮事務不免十分好奇,便向秦磊問起關于獵鷹地問題。秦磊像是對李旌也很有好感,有問必答耐心解釋。兩個少年郎。不一會兒便把張銳忘得干干淨淨,自顧自聊得喜笑顏開。

張銳見他倆聊得投機,沒有插言。只是心想,還是少年人和少年人比較容易交朋友,李旌與石頭一見如故。早知如此。應該讓他先與石頭見面。很有可能自己會被他叫為伯父或是叔叔。唉,現在只能是兄弟了。

說起張銳收秦磊為義子的事情。還是他剛回安江莊院的第二日。那天,張銳準備看看新家的全貌,便命人抬著自己由董小意親自引路在莊院中四處觀看。

一行人來到莊內的一處練馬場時,見數十名少年正在場上練習騎射功夫,其中一個少年的技術最好,張銳便把他叫到跟前,一問才知他是秦濟之子秦磊。

當初在敵後秦濟等三人身負重傷不宜移動,為了他們不被突忽人抓住,也為了他們少受罪,張銳便親手送他們上路。這雖是無奈之舉,但張銳一直心懷愧疚。

回到烏孫後,張銳便寫信給董小意,讓她將秦濟等三人的家眷接到自己家中居住,並說要承擔起供養他們子女的責任。

秦濟等人地家眷本不願意給張家添麻煩,但董小意對她們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她們地子女著想,希望他們都能受更好的教育。秦濟等人的家眷知道依靠自己家庭的能力,無法讓子女們上最好的學校,無法讓子女們接受各種訓練,為了子女們地前途,也就答應搬到張家居住。

後來隨著張銳地來信,提到需要照顧的人越來越多。張家原在安江城內地宅子住地有限,人員住居不下。董小意就下決心重新修建一座新的莊院來安置這些人,這個莊院就是張銳現在居住的新家。

因莊院要修建在胡公家族領地內,董小意就面見公公張逸,提出需要購買一片地修建莊院。出錢購買土地是合理合法的事情,胡公家族本也賣地,只是售價很高,特別是越緊接安江城的地方,價格越貴。

張逸指著安江城外周圍的空地,對董小意說︰「可以隨意挑選,每畝收十個金幣。」張逸的想法,按老虎經濟實力,修建莊院用地不會超過一百畝地,用十個金幣的價格出售算是貼補一下兒子。

董小意道︰「父親大人,帝國規定除爵位封地外,不能超過一百畝土地。媳婦這次準備建一座大點的住宅,可能需要多一些土地,能不能另租借一些土地。」

張逸雖然吃驚老虎的家財夠修建超過一百畝的莊院。但也沒有反對董小意的提議,心想,最多再佔幾十畝罷了,于是答應多出的土地以每年一個金幣地價格出租。

沒有料到平日謙和的兒媳,這次卻一點也不客氣。在離安江城北二十里外的空地上輕輕用手一劃,就圈了一千畝土地。張逸吃驚地說道︰「這麼大的莊院,已經可以算是一座城池了,朝廷是不會允許伯爵以下的貴族擁有城池,為父即使想答應也不行。」

不料董小意笑著說道︰「媳婦準備修建地莊院不設圍牆,不挖壕溝,只建築房屋。並且分成幾個區,各區中間整理成平地,這樣只能算是幾個挨得比較近的村莊罷了,連鎮子都不能算。」

這下張逸算是領教了兒媳的本事。自己說出去的話,也收不回來,只能點頭同意。用低廉的價格賣出了一百畝地,又用微不足道的價格無限期地出租了九百畝土地。他眼看著董小意付了錢,換走了地契、和約。

土地的事情解決後,安江的張氏莊院便開始破土動工。整個莊院佔地面積的相當與一個中型的城鎮地規模,修建時只在在四個邊角蓋了房子,中間留出的大片的空地董小意也沒有浪費,在上面修建數個大型地練馬場和其他訓練場地。

因為面積大,修建房屋、設施。就用去了三萬多枚金幣,再加上後期的房內裝飾和購買家具等費用,整個莊院完工後竟足足用花了近六萬金幣。

如果僅靠張銳的俸祿和領地的收入。恐怕十年董小意也湊不出如此巨額的費用。建房費用主要來源于王敬寶送來的紅利。近些年王敬寶送來的紅利,董小意基本上沒有動用過。修好了安江莊院後,用剩余的錢又修建了季原莊院,只不過季原地莊院比起安江莊院來小了很多。

安江莊院竣工後首先搬遷進了千余戶近萬人,其中有家族武士和騎士的家眷、有奴僕。也有許多是游騎團陣亡將士的家眷。還有一些從游騎團退役地騎士,只要他們願意來。都可以到安江莊院定居生活,董小意免費分配給每戶家庭一處住房,並為支付他們子女的學費。

來安江莊院定居的人,可以出外去從事各種工作,可以在莊院內開設各種商鋪,甚至可以將孩子托付給莊院內專人照看,本人則去從事自己的事情。為此董小意在莊內開辦了各種興趣班,如騎術班、箭術班、琴棋書畫班等等,請來專業先生授課,並由家族給他們提供訓練用具。

至于讀書年齡的孩子,董小意會安排他們去安江城內最好地學校讀書。讀小學地孩子,每天由莊內的馬車接送,讀初中孩子則每周接送一次,這些上學地孩子也可以在周末參加興趣班。

願意來安江莊院住居騎士們的遺孀家境都不好,她們既買不起戰馬又支付不起高額訓練費,現在看見自己的孩子也能練習騎術、箭術等技能,心里由衷感激張家。

董小意的這些舉動,不是一時善行,而是深思熟慮之後才做的決定。她在寫信告訴張銳時,本做好耐心勸說的準備,沒想到張銳滿口答應,連連稱贊夫人考慮得周到。他還邀請團里一些家境不好的騎士,將家眷都遷移到安江莊院中去居住,當然待遇與那些遺孀的家庭一樣。

可以說董小意的做法與張銳的心思不謀而合。最初張銳讓董小意收養、照顧游騎團的遺孀,一方面是為了減輕自己的愧疚之心,另一方面也想培養忠于自己家族的一群人。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造反做準備,是因為他建立起來的這個家族在帝國內算新生貴族,可以說毫無根基,根本無法與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大家族相比。

有了差距就要努力趕上。張銳知道一個家族如果沒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是不能夠長遠流傳的。但恩澤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產生,從最容易入手的方面去做效果會更好。

張銳想到,最容易對家族產生倚賴和感恩的平民就是那些騎士的遺孀和子女,自己的家族在他們最需要幫助地時候,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相信他們心里會有知恩圖報的想法。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將她們的子女影響成對張氏家族死心塌地的一代人。

董小意竟然懂得自己地心思,令張銳十分高興,畢竟這些東西是張銳內心中最灰暗的想法,是決不能對任何人表露出來的,包括董小意他也不能直接開口說這些想法。張銳在游騎團名義上還是宣傳他的家長論。提倡游騎團是一家人,應當互幫互助。

這樣宣傳的效果非常好,游騎團的家境不好的將士,在他的勸說和感召下,陸續有人將自己的家眷遷往安江。剩余的將士不管是家境好壞,都沒了後顧之憂,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自己陣亡,他們地親人張銳絕不會坐視不管。

這次張銳回到安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讓董小意去聯絡白堡陣亡將士的家眷,歡迎她們來安江莊院定居。接著他不顧傷勢查看莊院。目的也是了解眾人地居住環境。見到生活在這里的人都過的很好,孩子們也得到最好的教育和訓練,張銳的才稍稍安了心。雖然他的動機不是很純潔。但也算是幫助了這些失去親人的人。

而得知秦磊是秦濟之子時,張銳張口就提出要認他做義子。秦磊早在張家生活了近三年,母親和家中的兄弟姊妹都十分感激張銳對他們地照顧,毫不猶豫地認下了他這個義父,並直接稱張銳為父親,連那個「義」都省略掉。

張銳對秦磊很滿意,送了一匹戰馬、一套騎士裝備和一只獵鷹作為給他作見面禮,後來也在每個周末抽些時間親自教授秦磊騎射技巧。這次狩獵聚會。張銳又專門去信叫秦磊來參加,讓他在狩獵中鍛煉騎射技能。秦磊也不負張銳的期望,每日出去都會有所收獲。

秦磊和李旌一直聊到二姐張昕、烏蘭等人回來為止。眾人聚齊後,在歡歌笑語中回到了夕陽城堡。

剛剛吃過晚飯,諸葛輝興沖沖地來找張銳,見面就說道︰「老弟,哥哥今日打了一頭虎。」

張銳笑呵呵地道︰「恭喜。恭喜。狩獵大會已經過了三天。還沒有一人能獵到如熊、虎一類的猛獸。伯父果然是狩獵高手,率先破了這個記錄。」

諸葛輝哈哈大笑。得意地說道︰「哥哥是專業人氏,如果不能率先獵到猛獸,那才丟臉呢。」

張銳心里暗暗好笑,一個公爵完全將自己當成了獵人,還自稱專業人氏,不知諸葛亮听到此話會作何感想。

諸葛輝得意了一會兒,又說道︰「哥哥是先回城堡地,已經吩咐下人們虎到後,送到你這里來。」

張銳驚訝地問道︰「伯父為何要將虎送到小佷這里來?」

諸葛輝捋著胡須說道︰「哥哥覺得與你很投緣,你也沒有看不起哥哥。這頭虎,就算是哥哥送給你的見面禮吧。」

張銳搖頭擺手地說道︰「伯父客氣了,這麼貴重的禮物小佷不敢收……」

諸葛輝假意怒道︰「難道你也看不起哥哥?或者是怕監察院的人找你的麻煩?這樣地禮物在哥哥看來不值錢,是隨時可以獵到地,而且哥哥又不求你什麼事兒,你怕什麼?張銳心想這也不是什麼大事,送就送吧,改日讓家里的騎士們獵一頭熊送給他,當成朋友間相互交換地禮物好了。也不再推辭,說道︰「多謝伯父,小佷就收下了。」

諸葛輝見他收了禮物,開心的笑道︰「如果你真的要謝我,那麼就與我兄弟相稱吧。」

張銳搖頭笑了笑。這個諸葛輝,還挺執著的。這個架勢如果我不答應他,他就會一直糾纏下去。那就兄弟相稱吧,反正又不是我吃虧,吃虧的只是諸葛輝的兒子罷了。便說道︰「小弟拜見大哥。」

諸葛輝大喜,咧著嘴大笑道︰「這才像是個漢子嘛,哥哥最喜歡性情直爽之人,那些口里說著禮儀,暗地里干著齷齪事的人,哥哥是最看不起的。」張銳暗想,這些道理他都懂,看來也不像個什麼都不知道的文盲,或許傳言真的有誤?

又與張銳聊了一會兒,諸葛輝便告辭。走了幾步他又轉頭回來。張銳剛想問他還有何事時,諸葛輝用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語氣說道︰「兄弟,貴族們都看不起我,不願意理我,所以我一生沒有幾個朋友,而且那些朋友都是平民。如果有日哥哥落難,還請兄弟給我一口飯吃。」

張銳愣住,一個堂堂的公爵,竟然會想到他淪落到沒有飯吃的地步,他腦子是不是真的有問題。張銳正不知該如何答復時,只見他哈哈大笑兩聲,轉身離去。只留下滿頭霧水的張銳,呆呆地看著他的背影遠去。

注︰秦磊角色扮演者——看書的土匪。土匪兄曾數次強烈要求參加演出,故此成了張銳的義子。

近幾章寫了張銳的一些灰暗,也許大家會不習慣,但是我從來沒有打算將張銳寫成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也是個有私心的人,只不過懂得取舍,懂得做英雄的道理。而且張銳性格不會一直不變,比如環境的影響和重大事件的影響,也會使他的性格發生轉變。還有最近的思路不是很好,各位有什麼意見也可以留在書評里,我會看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