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九十三章西苑

作者 ︰ 風似刀

漢元791年5月8日,陸後用過早膳,在宮女們的服侍下換好了衣裝。風雲小說網她不戴鳳冠,雲鬢上只纏繞了一串珍珠,身著白紗長衫,襟上系著一串茉莉花花球,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彩飾。

陸後特別偏愛素淨的衣衫,主要因為同樂喜歡。數年前的一個夏日,她淡掃蛾眉,身著白衣在後宮休憩,偶然被同樂看見,看膩了濃妝艷服的同樂感覺眼前一亮,贊嘆道︰「還是**妖嬈!」女為悅己者容,陸後便常常身著白色或淡彩衣衫,霞披鳳冠也盡量簡約別致,更顯端莊月兌俗。

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宮女們簇擁著陸後的鳳輦來到明河宮。到達時宜妃已在宮門迎候,她只對施禮的宜妃微微點了點頭,直接進門去見同樂。

同樂剛用罷早膳,正在書閣內听杜衡念奏折,見窗外陸後裊裊婷婷行來,眼楮一亮。陸後是聰明之人,見同樂正在听奏折,便折返退出,與宜妃小聲閑聊。

一刻鐘後,同樂走出大殿。陸後這才上前行禮,同樂道︰「平身吧,昨日說好一早去西苑賞花,現在也該動身了。」杜衡聞言,高叫著︰「起駕!」

早已準備好的車輦行到同樂身前,同樂拉著陸後之手同登上車,一同乘輦出了皇宮。皇宮外恭候已久的數千近衛軍騎兵,見到帝輦出宮,立刻將其圍在中央,一行出了上都西城,浩浩蕩蕩往西苑進發。

一路上,同樂問道︰「為何伯安今日不同去西苑?」伯安是陸後之子,也是當今太子。今年只有十四歲。

陸後言道︰「回陛下,伯安昨夜傳話給臣妾,讓臣妾轉告您,說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沒有完成,過幾日再去西苑向您請安。望陛下不要責怪他。」

同樂蒼白的臉上露出微笑。拍著陸後的手說道︰「伯安聰敏好學,朕夸獎他還來不及,怎麼會責怪他?他能養成謙恭好學的好習慣,都是你教導有方。朕還最感欣慰的是你為朕生養了一個好兒子。」

說起太子,陸後也是滿臉春風。她進宮十余年來。育有一兒兩女。伯安是她唯一的兒子,也是同樂眾多兒子中的長子。身份地位決定了他生下來就是太子的命,而且他既聰明,又好學,深得陸後的喜愛。

年滿十歲,伯安離開了皇後地長樂宮,單獨居住到在太子的明德宮。他很有孝心,知道母親記掛他。每天都會派人將自己一天的安排都詳細告知陸後。太子乖巧懂事。這讓陸後更加疼愛他。每每有人在她面前夸獎太子,她都會異常歡喜。

太子孝順、乖巧也深得同樂的喜愛。對他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兩人一談起太子,總有說不完地話題,一路上到也不覺悶氣。

行將中午之時。車輦到達了西苑內的永和門。同樂在前,身後跟隨著陸後、宜妃等十余個嬪妃以及一大群宮女、太監,緩步進入苑中。

昨夜細雨蒙蒙,今日又是春光明媚,苑內空氣格外清新。奇花異草爭奇斗艷。淺水池塘碧波蕩漾。一尾尾紅色的鯉魚來往穿梭,樂此不疲。

近段時期朝廷諸事順利。同樂的心情不錯,一時興起,決定來西苑居住幾日。他已經好幾年沒有來過西苑,今日心情放松,興致頗高。

西苑一步一景,景隨步移,同樂怎麼也看不膩。杜衡催過幾次請他用膳,都被拒絕。直到下午兩時,同樂才感到有些疲乏。這時,他看見一個青藤架下擺放著一張藤桌,四張藤椅。太陽光透過青藤,灑落下來,仿佛像是千萬顆珍珠拋撒下來。

同樂對身後之人道︰「皇後、宜妃、麗妃,留下陪朕坐坐,其余人都散去吧。」

眾嬪妃聞言施禮,款款而退。同樂來到青藤下,坐在一把藤椅上,然後對陸後等人說︰「坐,坐,都坐下。」接著又仔細環顧四周,仿佛看不夠西苑的美景。

只見青藤架外,還有一道疏籬,正對著桌處有一扇柴門。柴門半掩,門框上繞著纏松,竹籬上爬著牽牛。門內立有一塊太湖石,旁邊放著一張檀木琴桌,上面擺放著一張古琴,一個銅香爐,桌下放著一個繡墩。

香爐內燃起薰香,裊裊升騰。四周的鳥語花香,越發襯月兌出這里的古樸風雅,別有一番幽野之趣。

同樂平日在宮中面對著繁縟的禮節,單調地生活,滿眼盡是莊嚴地黃瓦紅牆,各種惹人心煩的文書。來到這樣典雅別致地地方,連連贊道︰「新鮮,有趣。」猛然憶起什麼,又奇怪地問道︰「雖然朕有些年頭沒來西苑,但以前的記憶里並無這種布置,難道是朕記錯了?」

杜衡從小太監手中取過幾只瓷杯,為同樂、陸後沏上清茶,又捧上食盒,放置于桌上。他听見同樂問話,回道︰「陛下記的沒有錯,原本西苑沒有這樣地布置。今年初時,臣奏請陛下撥款整修西苑,陛下同意了。此處的景觀,就是整修西苑時增添上去的。」

「嗯,是有這麼回事。」同樂記起來了。西苑因年久失修,牆面柱頭多處都已斑駁月兌離,個別屋面也出現了滲漏現象。杜衡早在幾年前就奏請過同樂,建議重新整修西苑,可同樂沒有答應。

那時,國庫空虛,戶部三天兩頭找同樂借錢。內庫銀兩一天天減少,同樂甚至下令宮中節儉吃穿用度了,哪還顧得上修葺苑林?

從去年底開始,情況就大有改觀了。虞世基自主管募捐司以來,從全國各地募集而來的捐款每日增加。軍費開支有了著落,戶部也不會隔三差五地伸手借錢。以前借出的款項,也分期地歸還了內庫。

內庫又日漸充實起來了。年初,當杜衡再次奏請修繕西苑時,同樂也沒有再反對,爽快地撥了一筆款來整修西苑。

同樂現在對虞世基很滿意,他不負聖恩,能擔重任。在短短地一年時間里,就募集來了大筆地捐款。這樣的能吏。是同樂慧眼識才提拔起來地,他有出色的表現同樂也很得意。

捐款已經超出所有內閣大臣的預料,不僅解決了當初軍團換防費的燃眉之急,剩下地款項還能再調動一兩個軍團前去西部戰區。虞世基曾信心十足的向同樂保證,今後若干年內。募集款項會逐年遞增。

能再調動軍團前去西部戰區使同樂大喜過望。他招來三公商議此事,可是三公卻不同意現在就調新的軍團去西部戰區,理由是在不能確保軍費充足的情況下,不宜貿然增加開支。如果要調集軍團,也要待所需軍費有保障時再議。

同樂想了想,也覺得他們說得有理。雖然虞世基保證說能募集到足夠的款項,可是倘若實際結果達不到預期,資金短缺地部分又得掏自己的荷包。內閣大臣們雖然進取不足。保守有余。但從另一方面講,也可說是老成持重。听听他們的意見。也是可行的。

陸後見同樂心情愉悅,含笑說道︰「陛下,難得出來賞花。理應好好放松一下。可惜臣妾不懂音律,不然當撫上一曲為陛下助興。」

同坐的麗妃也微笑說︰「臣妾也不通音律,不過臣妾听說宜妃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如由宜妃為陛下獻上一曲?」

同樂聞言大喜,對宜妃道︰「朕還不知道愛妃精通音律。也未听過你撫琴。今日機會難得。去試彈一曲。如果彈得好,朕就古琴賜予你。」

宜妃今年只有十九歲。是去年才被同樂收進宮內的。由于年輕乖巧,這半年來同樂寢宿幾乎都在宜妃的明河宮。還于今年年初冊封她為貴妃,足見同樂對她的恩寵。

宜妃既年輕又受恩寵,不免得意忘形,日漸顯露出嬌驕二氣。這時听見同樂讓她去彈琴,便輕盈地站起身來,對同樂略施一禮,走到太湖石邊坐下。

她定了定弦,試了試音,略微凝神靜坐了片刻,使自己心氣平和,胸無雜念,然後用縴縴十指撥動琴弦。同樂心想,看樣子宜妃地琴技不弱,也許以後疲乏之時,可以叫她彈琴解乏。

宜妃雖然精通音律,但精通地是吹簫。古琴,只會幾首曲子,技藝也沒有吹簫熟練。她彈的第一首是《昭君怨》,此曲宜妃經常練習,此時彈奏得哀怨動人,催人淚下。

同樂不喜這類悲情地樂曲,臉色越來越難看,本來興致頗高,此刻變得心不在焉,拿起桌上的瓷杯把玩起來。陸後見那只瓷杯在同樂的手中越轉越快,一會兒又放下,一會兒又拿起,顯得十分不耐煩,悄悄抬起頭來同麗妃交換了一個會意地眼神。

這一曲好不容易結束,同樂勉強抬起頭來,向宜妃微微笑了笑。年輕的宜妃會錯了意,以為同樂還想再听一曲。稍停了一下,接著又開始彈奏《平沙落雁》。

曲調剛剛響起,同樂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他猛地站起身來,將手中的瓷杯狠狠地摔在地上,一言不發地轉身離去。隨侍的宮女、太監急忙跟上,陸後與麗妃這時又對望了一眼,也帶著自己地宮女離開。

只剩下一頭霧水地宜妃被撇在一邊。她驚慌失措地跪在地上,不知道何事惹惱了皇帝陛下,令他大發脾氣,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同樂離開了很久,一個宮女才將她扶起,轉道回到她在西苑的寢宮。

近段時間同樂時常到宜妃地寢宮用晚膳,可是今日她一直等到深夜,也未見到同樂的身影。宜妃將所有的宮女攆出自己的房間,呆呆地盯著窗外地想著心事。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個宮女來到她的身邊,低聲勸道︰「娘娘,看樣子陛下不會來了,您還是用膳吧。」

宜妃見是貼身宮女清喜,眼中流出兩行淚水,哽咽道︰「清喜,今日陛下為何大發脾氣?」

宮女清喜偷偷地四下望望,見四周沒有他人,將聲音放到最低說道︰「娘娘。奴婢听說今日您演奏的兩曲,是辭世太後最喜歡的曲子。您一連演奏兩曲,所以惹得陛下不快。」

宜妃頓時愣住了,怎麼可能呢?麗妃分明對自己說過,陛下最喜愛的就是這兩首曲子。麗妃自從她進宮後。常到明河宮來,對她指教宮中的規矩,介紹皇帝的喜好,宜妃能到同樂的寵愛也與她的指點也分不開。而且麗妃生就一副溫柔賢惠的面孔,態度又隨和、親熱,不久之後,她就將麗妃當成自己地親姐姐一樣看待。

難道麗妃騙了自己?她為何要騙自己?如果麗妃想陷害自己,那麼以後必定還會在陛下面前說使壞。看來這次是中招了。陛下會不會從此以後不再到明河宮?宜妃心中又是害怕。又是委屈,又是懊惱。身子也微微發抖。她茫然不知自己今後能否翻身,命運會是怎樣?

這時,同樂正在陸後的寢宮內。煩躁地來回踱著步。端莊高貴的陸後,溫柔地陪在他身邊。沉默片刻,陸後言道︰「陛下,今日之事,或許不是宜妃故意所為。可能只是偶然彈奏了這兩首曲子。」

同樂停下腳步。對著陸後道︰「這個賤人太可惡,朕以前怎麼沒有看出來呢?麗妃已對她說過。朕不喜歡听這兩首曲子,她還故意彈出,分明就是故意刺激朕。」

陸後嘆了口氣說道︰「陛下,宜妃雖有諸多不是,可畢竟年齡還小。臣妾找個機會說說她就罷了,今後她不會再如此不懂規矩了。」

同樂听到陸後這樣說,心中的怒氣消了大半。上前握著陸後白皙細女敕的手,說道︰「你啊,什麼都好,就是太過寬厚。」

陸後微笑著說︰「臣妾掌管後宮,自然要以寬厚為本。如果太過嚴厲,也不合陛下心意。」

同樂望著賢惠淑德地陸後,心中感嘆,後宮之中還是皇後最能體察自己的心意。能有這樣的皇後,也算是自己的福氣。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杜衡的聲音︰「啟稟陛下,上都傳來幾份奏折,請陛下過目。」

同樂緩緩放開陸後的手,轉身走出房門。這時,陸後臉上溫柔的笑容消失了,雙目低垂,眼中發出冷冷的寒光。

同樂出了內屋,見杜衡手中捧著幾份奏折,心中又升起一股無奈地感覺,自己連度假地時間都沒有,來西苑還沒一天,奏章就追來了。

同樂不接杜衡手中的奏章,走到書案前坐下道︰「你念吧。」

「是!」杜衡打開其中地一份,掃了兩眼說道︰「兵部報來公文,前來授餃的張銳已經抵達上都,啟奏陛下準備何時召見他?」

「張銳?」同樂稍稍愣了一下。

「就是前些時候生擒叛匪頭目阿巴亥三子的那個張銳,綽號瘋虎。也是壽平大長公主孫兒,陛下您地佷兒。」

在杜衡的提醒下,同樂記起了張銳。張銳,同樂早就听說過,自從安渡橋之戰後,他就一直是朝廷的重點宣傳對象,內閣也將他的事跡寫成公文呈遞上來。當時,同樂很滿意張銳的表現。帝國地軍人,就應該像他一樣勇猛善戰。此後,關于張銳事跡報告紛至沓來,有報戰功地,也有彈劾的,說他生性殘暴,濫殺無辜。張銳地名字,已經漸漸地被他的綽號取代,同樂也漸漸習慣看到瘋虎這個名字。今天,突然听到他的本名,同樂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同樂很早就想見見這個毀譽參半的帝國第一猛士,而且他還是壽平大長公主的孫子。同樂沒有見過壽平大長公主,可是自己的父皇當年與這個姑姑的關系最好。父皇生前也常常在自己的耳邊提起她。可惜自同樂登基以來,帝國沒有一天安生過,本來打算去見見這位姑姑,一直沒能得償所願。現在姑姑的孫子到來,自然要親自見一見。

同樂回道︰「傳旨,召張銳明日來西苑見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