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八十九章故友重逢

作者 ︰ 風似刀

商州,因商山而得名。遠古為虞司徒契所封之國,夏屬梁、豫之交。周屬雍、豫。春秋戰國,先是分屬秦、晉,後統屬于秦。漢以名縣,隸屬京兆郡。聖祖中興,重新劃分州郡,商州被劃入雍州管轄,成為其中的商州郡。

商州也是上都西進的主要通道之一,每日途經此地的客商絡繹不絕。這天,在城北驛道上有幾十匹烈馬飛馳而來,馬蹄踏地,發出沉悶的「得得」聲,馬後揚起厚厚的塵土。眨眼間馬群沖到北城門前,速度驟然放慢。

為首的是兩匹高大的漢馬,一白一紅,白前紅後,前後只相差一個馬頭。白馬上端坐著一位大漢。此人疤面濃須,高鼻闊口,目光銳利,一看便知是個堅毅、果斷、勇猛之人。他頭戴軟帽,穿著游騎皮甲,腰束軍帶,足蹬馬靴,胸前飛騎軍標印上是三顆銀光閃爍的軍餃標記。由于天干馬快,須眉和兩鬢撲滿了塵土。此人正是,奉命上京授餃將軍的張銳。

騎在大紅馬上的那人樣貌平凡,像個莊稼漢,厚嘴唇上留著兩撇濃密密的小黑胡子。給人一種印象是忠厚、耿直、老成而又干練。他就是張銳的親兵隊長鄧三耀,此次跟隨張銳上京。他的身後還有親兵隊的三十名騎士,以及攜帶的四十余匹戰馬。

張銳自三月底從烏孫風鈴城出發,經過一個月的長途跋涉到達了商州。從商州到上都,按正常的行程只需五天,疾行只需兩三天便到。

守城兵卒見張銳一行都是身著飛騎軍的盔甲,知道他們是由前線返回的將士不敢阻攔,張銳等人放慢馬速進入城中。

「三耀,這里倒也繁華,你可否知曉這商州城的風土人情?」進入城後,張銳見道路兩側店鋪鱗次櫛比,商旅輻輳。便詢問鄧三耀。

鄧三耀答道︰「屬下來商州的次數不多,對這里也不是太了解。」

張銳側目看了看他,微微笑著說︰「怕是言不由衷吧!別的不知道,難道商鞅和商山四皓你都沒有听說過嗎?」

這些事情,鄧三耀原本是知道的。他推說不知。是因為張銳張銳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問他這樣的問題。開始鄧三耀還詳細地給張銳介紹,張銳也听得津津有味,像是第一次听說。

可是每逢到了那些不知名的小地方,鄧三耀說不出當地的風土人情的時候,張銳就滔滔不絕地為他介紹。鄧三耀越听越驚訝于張銳的博學多才,想起以前還在張銳面前賣弄學識,漸漸地感覺耳根發燒。心想。明明你知道得更詳細、更完整。又何必叫我講述呢?這不是存心叫我班門弄斧嗎?

此後鄧三耀謙虛多了。遇到張銳再問,鄧三耀即使知道也總是推說自己不知。或者只說略知皮毛,不講也罷。今日張銳問及,鄧三耀也沒有考慮。隨口就推說不知,卻做得過于明顯,一下就被張銳識破。

秦時商鞅變法立有大功,商州曾封給商鞅作為封邑。還有商山四皓也是本朝歷史上大大有名地人物。商山四皓是指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這四位著名學者,他們皆不願意當官。長期隱藏在商山。漢太祖登基後。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便想更換太子。呂後請教張良,請出商山四皓輔佐劉盈。

劉邦一次與太子劉盈飲宴,突見劉盈身後有四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劉邦久聞四皓的大名,曾請他們出山為官,而被拒絕。這時見他們居然能為太子出山,不由驚問何意?

四皓上前謝罪道︰「我們听說太子是個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劉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見太子有四位大賢輔佐,于是消除了改立太子的念頭。劉盈後來繼位,即是惠帝。四皓隨即返回商山,後皆卒于商洛,葬于商山腳下,丹江之濱。

以商山四皓的名望,沒听說過的人恐怕還不多見,鄧三耀卻推說不知,難免引起張銳的疑問。

張銳見鄧三耀尷尬,于是笑著說︰「三耀,你地娘舅不就在商州附近居住嗎?此地地風土人情,你必是了解得很清楚。你看……」張銳用手指著路邊一個店鋪,道︰「那是在做什麼?」

鄧三耀隨著張銳的手指地方向看去,只見那家店鋪內有兩名小工正抬著青岡樹木錘,對著一個石槽不斷地拍、揣、敲、打。這東西他是知道的,于是回答道︰「他們是在制作本地的特產糯米餈粑。」

「特產地糯米餈粑?味道可好?」張銳目不轉楮的看著店鋪,好奇地問道。

「這是商州最著名的特產,先將糯米舂成粉狀,再捏成團狀,放入蒸籠蒸熟,再灑上一層白撲撲的粉,這樣的食物做好後就稱為糯米餈粑。可以煮、煎、炸,可以拌蜂蜜吃。吃到嘴里滑而不膩,軟而不沾。如果再加上點紅辣子,那就更香了,即使不吃聞一聞都是享受啊。」看得出來鄧三耀對糯米餈粑情有獨鐘,說起來都口中生津,還悄悄咽了咽口水。

這時已過五時,張銳也被鄧三耀地一番形容勾起了食欲。匆匆找一家驛館定下房間之後,便與鄧三耀換上便裝,出門品嘗這商州地名小吃。

鄧三耀沒有領張銳去先前見的那家店鋪,而是轉道城南地一家豪華酒樓,在二樓要了一間雅座。坐定之後,鄧三耀道︰「這家酒樓就是制作餈粑發家的。現在雖名為酒樓,但祖傳的餈粑制作工藝一直沒變,這里餈粑的口味在商州算是最地道、最正宗的了。

店小二滿臉堆笑地贊道︰「這位爺看來是咱們商州人啊,對本店的淵源十分清楚。在商州,別的不敢說,只有這餈粑沒有能比得過本店的。兩位爺,今日來點什麼口味的?」

鄧三耀道︰「挑最好的每樣來上一小份,再配上些時令菜蔬就行了。」

「好咧!兩位客官,還需要酒嗎?」

「酒就免了,餈粑要上得快。要才出鍋地新鮮餈粑。不要涼的,明白嗎?」鄧三耀囑咐道。

店小二連聲答應,又為張銳和鄧三耀添上茶水,才退了出去。兩人坐在臨街邊窗口的位置上,張銳朝窗外望去。只見天色漸暗,街面上各家門前都點亮了燈籠,紅白黃綠五顏六色,顯得分外好看。

張銳感嘆道︰「我們一路東來,除了西京之外,這里可算是最繁華的城鎮了。」

鄧三耀道︰「是,商州位于西去的驛道上,行商腳客每日途經此地地。少則上萬。自然車水馬龍,擁擠繁華。這雍州之內。商州也算是最富庶的一個郡了。」

「不知現在的商州郡守是誰?」張銳望著街上摩肩擦踵的行人,漫不經心地問道。

「屬下已經多年沒有回過商州了,現在也不敢肯定是誰主政。不過屬下猜想。可能驛站已經將您到達的消息報知郡府了。說不定我們回去時,郡守大人已在驛站恭候您了。」

張銳不由嘆了口氣,郁悶地說道︰「這一路上每到一地,都是要應付這些地方官員,想清靜一會兒也不成。」

張銳自烏孫出發。每到一處城鎮停留。當地的官員便會聞訊前來拜訪。張銳雖不喜這些繁文縟節,但還是來者不拒。對每一位到訪的官員都是熱情相待。鄧三耀也勸過張銳,可以推說一路勞累避而不見。可張銳還是以禮相待,要待前來拜望的眾官員都離開以後才休息。

旅途勞頓不說,還得打足精神應付沿途地官員,鄧三耀非常同情張銳地身不由己。真是「人怕出名豬怕壯」,張銳的名聲惹得一路上多了不少事,連休息時間都被迎來送往地客套佔據了一多半。按說以張銳現在的職務軍餃,也不至于每到一處官員們都親自出馬來拜見他。帝國第一勇士的名號,才是眾人爭相拜訪地真正原因。有時鄧三耀琢磨,這些官員是不是將張銳當成了稀有動物,才忙不迭地一睹為快?

「三耀,這里有乞丐嗎?」張銳突然問道。

鄧三耀一愣,回答道︰「現在各地食不果月復的很少,即使有叫花子,官府也不會允許他們當街乞討,何況這里是富庶的商州城,怎麼會有乞丐呢?」

「那麼,對面那人為何坐在門口乞討?」

鄧三耀伸長脖子把頭探出窗外,只見街對面一家商鋪門口,坐著七八個大漢,將店鋪的大門擋得嚴嚴實實,想要進入的人,見到這個情景都止住了腳步,匆匆繞道離去。一個看似掌櫃地人,正在向那些大漢解釋著什麼。

這時一名大漢起身,一掌將那個店鋪掌櫃推倒在地。掌櫃猝不及防,被摔得鼻青臉腫,但他還是掙扎起來抱住大漢地腿,像是在苦苦哀求。

見到這個場面,張銳也明白那些人不是乞丐了,但是他們在說些什麼,張銳也听不清楚,于是望了望鄧三耀,想听听他的意見。鄧三耀道︰「看樣子門前地大漢是在找商鋪的麻煩,營長,莫非想去管一管?」

「不要多事了,我們吃完就走。」張銳不了解其中的原由,也不插手管這些閑事。如果那些大漢犯了法,自然有官府出面處理,自己何必逞強出頭?

吃完飯,張銳與鄧三耀回到驛館。還未進門,就看見一輛大車停在門口,張銳苦笑了一聲,對鄧三耀道︰「還真被你說中了,看來郡守大人已經在房間里等著我們了。」

果然一名驛館的小吏,見張銳回來,便匆匆跑過來稟道︰「爵爺,商州郡守大人已經等候了您一個多少時了,您何時與他見面?」

張銳一邊往里走,一邊吩咐道︰「你去回報郡守大人,告訴他我換件衣衫便去見他。」

張銳的話音未落,就听院內有人笑著說道︰「你我相見還需要更衣?難道升了將軍,對老朋友都生疏了?」

張銳一听這個聲音,猛地沖進院門,鄧三耀也快步跟了進來。只見一個身材玉立,眉目間透著一股英武嫻雅之氣的年輕人。正注視著張銳。

鄧三耀正欲上前詢問來人姓名,只听張銳說道︰「玉童兄,一別數年,你還是風采依舊啊。小弟給你行禮了。」

張銳沒有換上軍服,于是對那人抱拳鞠躬。那人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張銳跟前。一把拉住正在施禮的張銳,熱情地拍著他的肩膀說︰「一別數年,當年的探花郎,已成為帝國的第一猛士。我听聞此事,一直不敢相信。直到現在親眼看見你臉上的傷疤,才相信確有其事。」

張銳拉著對方的手,哈哈大笑道︰「听到什麼傳言了?是不是听說我吃人了?哈哈……」

「我原本想找你飲酒的,可惜來晚了一步。听說你已外出吃晚飯了。老實說。是不是出去掏人地心髒吃了?這里可是我的地盤,如果你敢魚肉我制轄下的屬民。我可是鐵面無私,要拿你問罪的。」那人開玩笑道。

「得了吧,不是我自吹自擂。你就是帶上大江、伏寶一起來跟我較量,也不是我的對手。我站著不動,你們仨也推不倒我,就更別說你獨自一人了。走,走。里面坐。」張銳拉著那人就往屋里走。

鄧三耀非常奇怪。听此人話語,好像就是本地地郡守。看張銳與他隨意開玩笑的樣子。像是結交了多年的老友,可是剛才營長卻還在詢問此地的郡守是誰。如果是多年老友,怎麼不知道他在此地做官呢?

不錯,此人正是張銳的多年老友陳玉童。陳玉童自畢業之後,進入了官府。先是分配到撫州的一個縣內任行政吏,三年後升任益州任縣令,一年前又升任商州郡郡守。算是官運亨通,步步高升。

今日他听驛館的人來稟報,說安渡橋猛士張銳途經此地。他與張銳分手八年,一直未曾相見,彼此也沒有書信聯系。現在得知張銳已到商州,喜出望外,連忙擱下手中的公務,風也似地來到張銳下榻地驛館相見。

不料張銳先一步出門吃飯去了,他只能在此焦急地等待。正嫌坐著無聊欲出門把望一下,就听驛館外傳來張銳熟悉的聲音,于是便開口接應。

進屋之後,陳玉童掌著燈燭細看張銳。只見張銳身材比在帝大之時顯得更加魁梧,面孔也黑了許多,成熟了許多。絡腮濃須遮蓋了大半張臉,左臉上那條傷疤因興奮泛著紅光,身上帶著彪悍地氣勢。暗想,果然是名不虛傳,光看外表,就可知他是個勇武之士。看來這些年的軍旅生涯,已經徹底將以前的他改變了。

雙方坐定之後,張銳捋著胡須問道︰「玉童兄,你著一別數年,也不回家鄉看看,兄弟們都不知道你地下落,還以為你失蹤了呢。」

陳玉童笑道︰「不是吧,現在哪位兄弟還長駐在安江?我去年回安江之時,大江、伏寶和你,一個都沒有見到。我倒以為你們都移居他鄉了,心里莫名感傷,也不知再次相見要等到何年何月?真沒想到今天能見到你。」

「伏寶兄,小弟幾年前見過,這些年來也一直在通信。只有大江兄和老兄你,不知身在何處。今日能見到老兄,真是意外之喜,實屬不易。」張銳感概地說道。

「去年我回安江之時,雖然沒有見到大江兄,卻找到了大江兄的家。」

「小弟沒有想到大江兄把家安在安江,他目前在何處服役?」

「听嫂夫人說,大江兄在第十五軍團服役,駐地好像是在青州一帶。」

「十五軍團是乙等軍團,沒想到大江兄還在乙等軍團服役,小弟還以為他在甲等軍團呢。為了尋找他,小弟還專門找來一份西部戰區內幾個軍團的軍官名單仔細查找。結果他在乙等軍團,難怪在甲等軍團名單中沒有找到他的名字。」

「我听說是因為大江兄為人耿直,才失去調入甲等軍團的機會。」

「哦?為了何事?」張銳驚奇地問道。

「嫂夫人也沒有具體講明,可能是得罪了上司吧。也只能是這樣,他才一直留在乙等軍團。不過這樣也好,雖然升職地機會少點,但也安全。」

張銳點頭道︰「是啊,乙等軍團安全,不像我們在前線提著腦袋玩命。」

陳玉童勸道︰「張銳,你地事跡我在低報上都看見了。這些年你也掙了不少功勛,勇冠三軍。你這次要晉升將軍了,我也正想提醒提醒你,今後不可再拼一時之血氣了。」

張銳爽朗地笑道︰「小弟命賤,多年來大傷沒有,小傷不斷,一時還死不了。軍人嘛,不管是士卒還是將領,都不能將自己的性命看得過重。我們玩地就是刺激,拼的就是血氣。如果失去了血氣,那也就該解甲歸田了。哈哈……」

陳玉童見張銳如此說,知道勸也是白勸,也不再浪費口舌,又將話題轉到王伏寶的身上。張銳道︰「伏寶兄一直與小弟有聯系,其實小弟一直與他合伙做生意。這些年來,他長年在外奔波,我卻坐享其成,想起來也覺得對不起伏寶兄,他到今天還沒有成家。」

陳玉童笑道︰「以前咱們各訴願望之時,伏寶兄最大的願望就是金玉滿堂。做生意是他的樂趣,你如果剝奪了他這個樂趣,才會對不起他。現在他有大把的銀子賺,不知道多歡喜呢。」

陳玉童的話沒錯,張銳從王伏寶的來信中就可以看出,他現在是志得意滿,全身心的投入香料生意中,哪有功夫回來成家?張銳書信中也屢次勸他,但他總是回信說,等過一段時間生意理順之後再說。這一等,一晃數年就過去了,他還是不願意回來。可見他對生意比對什麼都熱衷。

談了一會兒,張銳才想起陳玉童是來拉自己飲酒的,多半還沒吃飯。于是將門外的鄧三耀叫進來吩咐道︰「今日得見故友,我當設宴款待。你去城里最好的酒樓定置一桌酒菜,辦妥後再來叫我。」

鄧三耀答應一聲就要離去,陳玉童攔住他,對張銳說道︰「你來了我這里,哪能讓你安排?走,我已派特人去定了酒席,今晚不醉不歸。」

張銳也不再與他客氣,一把拉住陳玉童就往門外走,邊走邊說︰「十幾年前飲酒,你就不是小弟的對手,難道今日還怕你不成?走,今日不把你灌醉,就不回來。」說罷,兩人樂呵呵地一起出了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