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十一章再入烏孫

作者 ︰ 風似刀

第十一章再入烏孫

漢元790年1月29日,突忽戰區戰區統帥韓擒,正在自己的房間內深思。前一段時間,根據游騎的報告。突忽的軍隊出現異常,新羅和度信的平民也被動員起來。突忽軍隊肯定有大的舉動,但是他們的目的何在?進攻的重點在哪兒?韓擒為這個問題已經整整思考了四五天時間,直到今天他還是沒有得出結論。

韓擒字子通,帝國豫州東桓郡人氏。韓擒少年時為人慷慨,以膽略見稱,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喜性讀書,經史百家皆略知大旨。

韓擒幼年向往軍伍生涯,報考帝國北京步軍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帝國第七軍團怒火軍團任連長一職。當時正值第一次突忽戰爭,韓擒其間多次立有戰功,數年後升任團長一職。

當帝**隊開入突忽新羅與度信兩州時,韓擒所部為軍團先鋒,一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部隊晝夜行進,令突忽人聞風喪膽,避而遠逃。

當時賀若弼任怒火軍團前師師長,與突忽的最後精銳正規軍在江浦決一死戰。而韓擒則率部迂回數百里,直插偽突忽汗國都城汗城。

劉度听說城外漢軍已至,自己的部隊全在江浦,城中只有三千護衛軍。驚恐萬狀,情急之下氣血攻心,吐血身亡。劉度死後突忽汗國的大小官員驚慌逃離偽都,韓擒兵不血刃進入汗城。斬劉度的頭顱,立下平定突忽的第一功。

數日後賀若弼部才拼死戰勝突忽軍,行至汗城時,發現韓擒的部隊已經奪下了此城,又听說韓擒已獲劉度首級。心中不免又悔恨又氣惱,嘆息自己背運,對韓擒也心生怨恨之意。

後來回到帝國上都,面見聖上評定戰功之時,賀若弼在皇帝面前爭功︰「臣在江浦死戰,破其突忽銳卒。生擒大部突忽驍將,震揚威武,遂平突忽。韓擒則不與敵交陣,遠而避之,插敵後方,才奪此大功。其功勛豈能與臣相比?」

韓擒其時年輕,也是性格倔強之人,反駁道︰「這次奉旨,以取偽都。賀若弼所部,逢賊遂戰,致令將士死傷甚多。臣以輕騎五百,步卒數千,兵不血刃,直取汗城,降任蠻奴,執劉度首級,據其府庫,傾其巢穴。此時賀若弼部才至,方扣北門,臣啟關而納之。斯乃救罪不暇,功勛安能與臣相比!」

皇帝大笑道︰「你二人皆是勇武之將,當同列破敵首功。」于是冊封賀若弼為終身侯爵爵位,晉升中將軍餃。冊封韓擒終身侯爵爵位,晉升少將軍餃。

年底時,帝國屬國紛紛前來上貢。皇帝命太子賜宴款待。席間各國使節向太子祝賀,其中有使節問︰「下臣聞執劉度首級勇士在朝,可否請出一見?」

太子命左右引韓擒上殿,對各國使節說︰「此是執得劉度首級者。」韓擒厲然顧之,各國使節惶恐,不敢仰視,其有威容如此。

這次突忽叛亂時,調任已是上將軍餃的韓擒擔任突忽戰區統帥,麾下領有帝國第三軍團彪騎軍、帝國第六軍團智威軍團、帝國第七軍團怒火軍團共計十五人馬。

此時的韓擒已不是當年的韓擒,早年不顧一切的勁頭已經減退。位居戰區統帥後,他才明白,戰略與戰術之間的差別有多大。也明白了優秀高級指揮官與一般的中低級指揮官之間的差距。

戰略布置一般人想象得非常簡單,認為只要制定一個總的戰爭計劃,而後分步執行就行了。實際上並非如此。作戰策略和計劃不難制定,但是要堅定不移貫徹戰略思想,即使遭遇變數調整具體的作戰方式也不影響總方針的實施,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眾所周知,兵家大忌就是指揮官的猶豫不決。制定戰略同決定戰術相比,指揮官所下的決心要大得多,也要求指揮官才智超群、行事果敢、意志堅定。

中低級指揮官面臨的戰況變化非常迅速,但他們在決定戰術上相對比較容易。他們只要能抑制住內心中不斷產生出的疑慮、當機立斷,或者憑借著經驗和膽識指揮部下戰斗,戰術是否正確,其結果會在很短時間內得到驗證。

但戰略計劃便不一樣。當自己的疑慮和別人的異議混雜在一起,各種信息源源不斷地涌入大腦時,意志不堅定的指揮官就會變得異常煩躁,瞻前顧後、優柔寡斷,久久不能定下方案。而戰略方針是否正確,短期內也很難做出評價。隨著戰事的推進,勝利和失敗穿插,眾將士的觀點各異,或同仇敵愾,或蜚短流長。在漫長的戰爭中,指揮官要承受太多的身心考驗。

制定戰略的指揮官們都是高級將領,他們肩負的責任也不同于一般的中低級軍官。壓力更大、責任更大。他們要從整個戰局的宏觀層面,全方位考慮得失。這也促使他們費盡心機,希望制定出更加完美的戰略計劃。

一個卓越的指揮官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和鐵石心腸。當看見又饑又渴的兄弟們疲憊不堪時,他們要做到面不改色。當听見部下的牢騷和怨言時,要做到听而不聞。他們甚至會刻意讓一些部下充當犧牲品,而臨行前還要謊稱一定會去救援他們。這,就是一個優秀指揮官必

須具備的素質。

顯然韓擒在這方面還做得不夠好,他的意志堅定,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也有缺點,那就是愛兵。這不是說一個將領「愛兵如子」不好,而是說他的取舍之心還不夠。愛兵使他得到了部下的擁戴,也使戰局一直的處于僵持階段。這就是有得必有一失,熊掌不能與魚兼得。

韓擒年輕時以膽大和果敢著稱,不過此時膽量越變越小,果斷也欠缺。這時的他需要深思熟慮的智力來指導膽量,那些盲目的沖動和一時的激情,早就在他身上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時他考慮的不是個人的犧牲問題,而是全體的安全問題。

戰區參謀部可以制定出各種計劃,然後交與他來做最後的決斷。這些計劃都是依靠一些零星的情報,或者摻雜大量虛假的情報,而且僅憑猜想和揣測制定的。因此他更感覺信心不足,時常懷疑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以前韓擒就听說過,一些人在職位較低時,完全能勝任自己的職位,每人都以大膽和果敢著稱。可是當這些人升到較高的職位時,就會變得平庸甚至優柔寡斷起來。

現在韓擒自己不就是這樣嗎?戰區這麼大,所有事情,最後都需要自己拿主意。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才知曉。

就在韓擒焦慮不已的時候,房間的門被人敲響了。當來人將一份軍報交與他時,前期的一切猜想都得以揭曉。突忽終于露出了本來面目,柏寒城堡!就是他們的進攻重點。

就在韓擒召集戰區參謀們來商議對策的時候,張銳正率領所部三營來到風鈴城。風鈴城既是整個突忽戰區指揮部的所在地,也是彪騎軍指揮部的所在。

張銳在七日前得到了飛騎軍總部的命令,游騎團二營、三營、五營將集結到烏孫州風鈴城。他們做為軍團的先遣部隊出發,去戰區實際偵察地形、地貌。

這個任務的目的,是為了近期替換彪騎軍做準備。張銳所部駐地在平州西部,離烏孫最近,所以提前規定時間三天就到達風鈴城。他要在這個地方等待團長劉武周到達,再執行一項具體的任務。

這次最先出發的飛騎軍游騎都是沒有參加過高句麗戰役的三個營,而且這三個營也是都是駐扎在平州,並州西部的。

張銳接到出發命令,就率領所部八百人,每日行進二百余里,今日中午時分才抵達風鈴城。在城門口張銳見到了前來接待他的彪騎軍中校副中軍官,在他指引下,將部隊駐扎在城外五里處的一個軍營中。

副中軍官年紀約模四十左右,名叫呂昂,世襲富陂侯家族出身。他久聞張銳大名,高興地稱贊張銳︰「真是不錯,從我們彪騎軍出去的,沒有一個是孬種。看看你,現在已經是帝國的第一勇士了,年紀輕輕已經是營長了,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張銳也深有感觸︰「下官能有今天,全靠彪騎軍的培養,沒有荀連長和夏侯排長嚴格的要求和高強度的磨煉,下官現在可能什麼都不是。」

呂昂很高興張銳這樣說,拍拍張銳的肩膀說︰「好好干吧,荀連長的在天之靈也會高興看到你有今天。」

張銳吃了一驚,連忙問道︰「難道荀連長陣亡了?何事出的事?」

呂昂嘆息道︰「去年年底。他帶著一排騎士前去巡哨,途中中了伏擊,一行三十余名騎士全部陣亡。可惜了,之前軍團還準備提升他,沒有想到他會出事。」

「我是四連連長荀壽。」

「我連每年都要接受學員前來實習,我希望你實習期間一定要服從上級主管的命令。即使是暫時不能理解,也必須執行。」

「在你實習其間我會安排你做一些訓練的,這些訓練你必須完成,只有這樣你才能從我這里得到通過的評語。」

「張銳,今天是你的第一個訓練。去吧,把他們殺了。」

「張銳,如果你想從我這里得到通過的評語,你就必須殺了他們!」

「張銳。恭喜你過了這關。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騎軍軍官的。」

「夏侯。要是他們中還有活著的人,再對張銳進行最後一次訓練。」

荀壽的身影,他的話語,又一幕幕浮現在張銳眼前。面目英俊、留著小胡須的荀連長就這樣犧牲了!?張銳一時間愣住了,難以接受,心如刀攪般疼痛。自己深為敬重的指揮官就這樣去了,半年的部下生涯,張銳已經將他看成僅次于夏侯極的良師。

呂昂看見沉默不語的張銳,知道他很傷感,便拍拍他肩膀,想轉身離去。不料張銳又叫住了他,「長官,這里有不需要的俘虜嗎?」

呂昂轉過身來時,張銳已經按捺住了悲痛的情緒,面無表情的看著他。呂昂立即想起了關于張銳的傳聞來,他是想殺俘虜出氣?

呂昂看著張銳堅定的目光一直盯著自己,象是如果不答應他,他便不會罷休一般。

呂昂嘆了口氣說︰「給你找十幾個還是不成問題的,你派人跟我去取吧。」如果殺俘能減輕張銳心中的憤怒,呂昂覺得還是值得考慮的事情。一個團隊的指揮官,最怕就是失去理智,這樣會使他的部下陷入危境之中。

不料張銳卻說︰「長官,人數太少了,下官至少需要一千以上的俘虜。不知長官有沒有?」

呂昂眉頭皺起,心里不高興起來。張銳的殘暴,他是听說過,但如此殘暴之人,他還是第一次看到。讓他殺十余人出氣還不夠?還需要上千人?也太離譜了吧。

張銳殺黃濤之事,呂昂也听說過。當時自己也拍手叫好,心想張銳是一條漢子。自己敬佩他,所以才以禮相待,沒有擺出上級的姿態。但是現在看張銳居然如此殘暴,內心十分反感。

「張銳,俘虜是用于拍賣的帝國資產,不能隨意斬殺。你也擔任過飛騎軍的軍法官,難道你不知道這些嗎?」呂昂面帶嚴肅地對張銳說,而且語氣也有一些不客氣了。

「報告長官!我需要這些俘虜,不是為了泄私憤,而是為了鍛煉部下。如果給長官您添了麻煩,下官向您道歉!」張銳看見呂昂的態度轉變,也立即知道了他的心思,忙出言解釋自己索要俘虜的原因。

果然,呂昂的面色轉為平和。又看了看張銳,問道︰「是用俘虜給部下做殺人訓練?」

「是的!長官!下官所部,幾十年沒有參加過戰爭。他們當中幾乎都沒有殺過人,這樣的狀態,一旦上了戰場,其後果怎樣,長官您一定想象得出來。屬下正是為了他們著想,才提出如此無禮的要求。」

呂昂點點頭,他雖然是彪騎軍的中軍副官,沒有直接上過戰場。但也因為如此,他更加知道當初彪騎軍是用了多少傷亡,才能讓部隊適應戰斗。此時彪騎軍的現在的經驗,都是用一條條兄弟的生命換來的。

能讓飛騎軍少早一點適應戰斗,早一點成熟。少流一些血,少死一點人,用這點俘虜去換,還是值得的。

呂昂覺得張銳言之有理,回答道︰「也罷,前一陣我們在各地俘虜的突忽人,都集中到了風鈴城。原打算押至帝國內地拍賣,可是接收的官員剔除了二千余人,說他們都是老弱病殘,賣不掉,所以目前還關押在一處俘虜營中,準備過一陣處理掉。正好你需要,那就別浪費了。只不過,你要管殺,也要管埋。」

張銳聞言大喜,向呂昂敬禮,道︰「長官放心,我會將那些尸體埋掉的。多謝長官能體諒下官的難處,下官會記得長官之情。」

呂昂笑著打了張銳一拳說︰「什麼情不情的,都是自家兄弟,不要再說見外的話。只要是合理要求,我會盡力滿足。」

張銳大喜,又向呂昂謝過。然後招呼自己的部下,準備晚上訓練的事宜。呂昂搖頭看著張銳忙東忙西,來回跑動叫自己的手下。那神情就象一個孩子即將得到自己心愛的玩具,高興得忘乎所以。

呂昂先行回城,向彪騎軍指揮官報告了處理老弱俘虜一事。指揮官求之不得,立刻批準同意。能有人幫忙解決這些無用的俘虜,省了不少事,他高興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反對呢?

于是呂昂再次來到張銳營的駐地,和張銳一起共進晚餐。順便商議具體的行動計劃。晚上八點,張銳集合全營八百人,在呂昂的帶領下,前往關押俘虜的營地。

晚上九點,達到了俘虜營。然後將二千三百多名俘虜集合起來,張銳站在俘虜的隊伍的前面,高聲對俘虜喊話︰「這次,需要你們挖掘一條溝渠,如果能在半夜十二點前挖掘好,你們就會沒事,如果沒有完成,就會處死你們。」

俘虜們最初看見這麼多騎兵和看守將他們包圍起來,還以為要屠殺他們。一個個擔驚受怕,面如土色。現在听這名漢軍軍官說,只要能完成挖掘任務,便會沒有事。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張銳接著又說︰「為了獎勵你們當中努力完成挖掘任務的人,我們準備了許多大餅和咸菜。只要十二點之前完成的人,都會領到一份。」

俘虜們听見後,口水不斷的吞咽。他們在俘虜營中,每天只能吃點稀粥。有時還要添加一些沙石,現在听說能吃到餅,他們怎能不心動。俘虜們紛紛答應,保證完成進度。

于是張銳帶兵押著他們,前往幾里外的一處茅草叢生的荒地。發給他們鋤頭,讓他們挖掘起來。俘虜們雖然不明白,為什麼要在這里挖溝渠,但在漢軍的看押下,在大餅的刺激下,還是努力地挖著凍得如鐵石一般的地面。

幸好漢軍只讓他們每人挖兩米寬三米長的一處地面,俘虜里體力稍好一點的人,在十一點半的時候,便挖好。懷著激動的心情,跟隨一些騎士,走到一處山坡的後面。

可是一到這里,便被捆綁起來,又將他們的嘴堵上。這時俘虜才知道,漢軍是要殺他們,哪有什麼大餅、咸菜在等著自己,騎軍手中的騎刀,在火把下閃著寒光。

此時再掙扎,再反抗,已經沒有用了,之前的挖掘已經使他們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現在他們只是軟弱無力的可憐蟲。被綁上之後,便蜷縮在地上,滿面流淚,靜靜的等死。

張銳將六名連長召集到身前,對他們說︰「每名騎士,必須殺兩米俘虜。如果有人不能完成,就將他們剔除出部隊。他們沒有資格在留在營里,都明白嗎?」

杜 和高朔毫不猶豫的答應,張旭義、劉桓、蘇里也是稍一猶豫就答應,只有六連長全紀低頭不語。

張銳走到他的面前說︰「怎麼?你不執行命令嗎?」

全紀這才抬起頭來,張銳看見他眼中已經含著眼淚,面色也是慘白。又過了一會兒,全紀才說︰「我是一名軍人,不是劊子手。這樣的殺害手無寸鐵的俘虜,不是一名軍人應有的行為。我要向上級控告你的行為,你這是在屠殺。」

張銳面無表情的說︰「你說我是在屠殺?好,就算是屠殺吧。既然你說你是一名軍人,那麼軍人的第一使命就是執行命令。現在我命令你去殺十個俘虜,如果你不執行命令,我就撤換你。你要是想要向上級反映我屠殺,那麼也必須先執行完這個任務。」

說完轉頭對身邊的幾個親兵說︰「去!看著他殺十人,少殺一個就把他押回來。」

「是!」幾名親兵答應,圍在全紀的身邊。張銳對全紀說︰「現在你執行我的命令嗎?」

全紀猶豫了,現在是在戰區,張銳有權力撤換不執行命令的部下。全紀望著瞪著他張銳,心里十分矛盾︰自己是為了心中的理念拒絕執行命令呢?還是先去執行這違背自己良心的命令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