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漢 一三二章 南鄭

作者 ︰ 夢東園

項羽實際上給了我們一塊寶地。

印象中巴蜀之地就是抬頭見山,但南鄭一帶北依秦嶺,南屏巴山,又有漢水橫貫全境,形成夏無酷署,冬無嚴寒的一塊平坦而又物產豐富的平原盆地。又由于南鄭扼于關中與蜀中的交通要沖,所以經濟相當發達,走在南鄭街頭,只見人流熙攘,哪里看得出一點蠻荒之意。

南鄭原是古蜀國的地盤,後來秦人從蜀人手里搶了來,蜀人又奪回,秦人再重佔,幾番拉鋸最終還是落在了秦人手里。秦國也由此有了一個進軍蜀中的根據地,並且在奪得南鄭的第79年,便以此出發,取道五丁關、金牛道滅了古蜀國。此後,以秦文化為主要代表的中原文明便不斷的向蜀中滲透,最終以一種強勢的姿態融合了古蜀文明。

秦亡之後,巴蜀漢中短期內變成了無主之地,可由于蜀中的原住民蜀人幾乎已經都被秦人所同化,所以倒也並沒有什麼打著古蜀後裔的人跳出來聲稱佔領蜀中和漢中,並以此為基地建立武裝力量,南鄭及蜀中成都一帶仍保持著相當平和且繁榮的狀態。

對于早以習慣寧靜平和的漢中來說,劉邦所帶的六萬大軍實在是一頭足以震懾整個巴蜀的龐然大物了。所以漢中及巴蜀等地的居民以一種平靜而溫順的態度接受了劉邦宣布的統治。

劉邦駐軍南鄭城外,連續數日帶著蕭何及軍中的一干謀士視察南鄭附近的地形地勢。除了熟悉地形,考慮如何部署南鄭周邊的防御之外,他還需為這數萬大軍尋找最佳的駐軍之地。當然,還有一個目的是準備為自己修建漢王宮。

他已經貴為漢王,手握巴蜀四十一縣,自然不能總是住在軍營里,修建王宮是順理成章的。此時的劉邦已經不是當年沛縣沒見過世見的小亭長,見到我讓人新修的大宅就高興得要請人喝酒,他已經見識過了秦王宮的宏偉壯闊,知道什麼才叫帝王氣象,如今坐地為王給自己修建王宮,雖然未必就一定要有秦王宮那般的規模,但各種要求卻一點兒也不低。

听說當他最後劃定王宮建築地址的時候,策馬沿著那方圓幾乎近十畝的地塊跑了一圈,然後對蕭何道︰「這回我這家可夠住了,老蕭,你和樊噲他們就在旁邊找塊地,挨著我,咱們幾個老兄弟依舊做鄰居,早晚到家來喝酒。」

蕭何淡淡地笑了笑,他身邊的其它謀臣卻都沒什麼表情。也是,劉邦是早就把家搬到了蜀中,可他們這些人卻沒有,職責所在,隨著大軍入了蜀,卻丟下一家老小在關外,這一別就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見得到,又怎麼能笑得出來。

但劉邦卻沒有太在意,對于這生平第一座將屬于自己的宮殿,他興致勃勃,站在邊上,手持馬鞭便指點著這里該建什麼,那里想有個什麼,又忙著催那些謀士把他的這些想法記下來,日後交代工匠們照樣實施。

「別的倒也罷了,咱們這主殿一定要比得上秦王宮,至少得建三級地台,這才夠氣派。」劉邦咂著嘴道。

蕭何听到這里,終于皺了一下眉,道︰「漢王,如此算來,建這座宮殿的花費實在是太大了,咱們初來乍到,立足未穩,家底也不豐厚,卻處處都要用錢,這……」他遲疑了一下,沒有說下去。

「呃……」劉邦呆了一下,顯然有些掃興,「這樣啊,那老蕭你和曹參商量著看怎麼辦才好,」頓了頓,忍不住又道︰「實在要省錢,那就少蓋幾間房子,反正我身邊人也不多,夠住就行。就是,那個,那個主殿啊,我還是想修夠三級,要夠高,不然的話,這哪里能算得上是王宮啊。」

這顯然已經是他的底線了,蕭何低頭盤算了一會兒,覺得如果在別的地方省下錢來,修這座三級台地的主殿倒也勉強可以,終于點頭道︰「是。」

---------------------------------------

听到這個消息,我在心里暗暗想象了一下四周建築都平淡普通,唯有中間聳起一座高大主殿的王宮模樣,忍不住搖了搖頭,覺得著實有些突兀。其實以我們現在的財力物力,根本沒有能力建設如此規模的宏偉宮殿,倒不如索性建成小巧雅致的,像日後的蘇式園林建築,倒也別有一種風格。只不過劉邦這一生見過最完美的建築是秦王宮,哪知道蘇州園林清秀婉約的氣度,一味追求高大、華美便也很自然了。

原想和劉邦說說這點想法,但想到正和他的冷戰,便懶得去管他在干什麼了。又想,劉邦想修這座高台主殿也未必不好,至少說明他心中還有股強烈的**,那蘇州園林雖美妙,卻是歸隱養老的所在,真要住進那里,只怕他就要樂不思歸了,倒不如現在由著他去折騰。

何況我現在確實也忙得顧不上管劉邦的事。

棧道燒毀之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審食其派出心月復手下搜索出蜀之路。因為依稀記得韓信後來是暗渡陳倉取的關中,便示意他們往陳倉一帶打探,一旦尋到通途,立刻派人與張良聯系,告知他入蜀秘道所在。至少當張良有什麼消息想傳給我們時,也能有個途徑相通。

第二件事就是派人到成都城將當初從咸陽遷入蜀中的關中百工接到南鄭。說到成都城,當時我听到這個名字時很吃了一驚,奇怪怎麼這個時候居然就有了成都的名字,依我到這個世界的經驗,現在的地名與兩千多年以後差別很大,有的名字完全不同,有的名同地不同,還有的地方現在根本就沒什麼正式的名字,所以乍听到成都二字,簡直是又驚又喜。

我對歷史的細節一向模糊,只知道劉邦入蜀,具體落腳哪里卻不清楚,心想著成都這時候就已經是個大城了,可能性實在很大,所以把入蜀的目的地定在了成都。劉、呂兩姓家族早已遷了過去,連蕭何搜羅的那些典籍戶冊以及我搜羅的那些百工人等也都遷到了成都,結果這會兒還要從成都遷回南鄭,很費了些周折。

而第三件事就是讓葉小七帶著交到他手里的那些人悄悄來南鄭。目前他手里有兩批人,一批是從秦王宮里選出的那些女子,還有一批就是最近才從各地挑出來準備訓練成天隼的近百名少年。在我未入蜀之前,對這些人的訓練都是由葉小七負責。我並非是不相信他,但對這些人的培訓我還有著自己的想法,所以才讓葉小七分兩批將這些人暗地里送到南鄭,找兩處秘密的地方分別安置下來。當然那些女子上路前都和以前一樣進行了最簡單的易容,弄丑了不少,否則這麼一大隊美女走在路上,那還不轟動整個巴蜀?想悄沒聲息的進南鄭根本不可能。

但這些事一時半會兒也難有結果,當劉邦在準備建籌他的王宮時,我也帶著審食其、蕭尚在南鄭城內城外閑逛,看看市井風情,探探南鄭究竟有些什麼出產。

查探的結果讓我簡直大喜過往,因為我居然看到了稻米。在這個時期,各地的糧食作物主要還是以黍、麥等旱田作物為主,稻米只在靠近南越,溫濕度都較高的地方零星有種,我雖听說過,卻從沒見過。可憐我上一世生在江南,是吃稻米長大的,到了這一世,卻二十多年都沒吃過,今日乍見,怎不歡喜得似得了寶貝一般。更讓人高興的事,稻米在漢中盆地這里居然和黍、麥一樣是主要糧食作物,而並非只是少量生產僅供權貴食用,這當真是讓我以後吃米也吃得心安了。

而在南鄭的集市之上,貨品種類之齊全更令人難以想象這里居然是人們心中偏僻蠻荒的巴蜀。不僅有本地出產雕刻精美的青銅器,還有自關中運來的鐵器,自蜀中運來的漆器、竹器、織錦,遠自緬、印而來的玉石、象牙等等,還有些行商索性將大小不一的原生狀小金塊、未經雕琢的玉石擺在貨攤之上,以貨易貨,竟也無人對其生出歹意。細打听之下,才知漢中竟是金礦集中之地,玉石出產也不少,所以當地人都看得慣了,也不覺得如何稀奇,反而覺得從關中運來的各種鐵器更加珍貴實用。

-----------------

大家國慶節好啊︰)

順便說一聲,呂漢打算在國慶節以後正式上架,所以國慶節七天會更新到我曾答應大家的40萬字標準(現在大概39萬左右),也就是說大概會更新一萬字左右。嘿嘿,大家不要說我懶哦,我也想休息休息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呂漢最新章節 | 呂漢全文閱讀 | 呂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