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酒斬三國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略之初

作者 ︰ 我的道

人聊了一會,算是相談甚歡,而談到興致處,華雄又安邑怎麼不直接去府里找他,在安邑要找華雄只需要到內城通傳一聲即可,並沒什麼難度。

趙雲便略顯慚愧地表示自己本來打算在安邑城內多听听華雄的事跡,一來想多了解一下華雄,二來也擔心華雄會不接受他的投奔。

華雄很爽朗地說道︰「多慮啦!以前我不就說過嘛!只要你趙子龍肯來,我無任歡迎!」

談興正濃的時候,趙雲突然問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打量了華文華武一眼,趙雲忽然耳語道︰「將軍,雲有一問,不知將軍將那傳國玉璽如何處置了?可有交于朝廷?」

听到這個問題,華雄頓時心中一緊,稍微一想,就知道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也許一個答不好,趙雲的投奔就會變成死心。

對于一個死忠于漢室的人來說,過早地告訴他華雄的野心,那無異于玩火,因為對方是絕對不會贊同的,就像如果有人告訴王允要讓漢獻帝去自生自滅,王允肯定會把對方當叛逆看一樣。

這是一個皇權的思維定式,就好象華雄無法向別人提倡人人平等一樣,大部分人從思維的深處已經將皇帝聖人奉為神仙般不可冒犯的人物,這是很難改變的,直觀一點地說,就如同有些人會因為情人對自己盲目崇拜的偶像的一句壞話而與對方分手一樣,沒有道理可言。

高順、張遼、徐晃、裴元紹、周倉、陳宮、賈詡這些人都是不受皇權思想束縛的人。他們只是想要一個一展所長地機會,在歷史上留個名,或是求個有前途的主公以自保,又或者造福百姓,所以華雄能夠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自己的野心。

但是趙雲就不一樣了!

原本的趙雲是跟著劉備過完一生的,究竟是完全被劉備的個人魅力所懾服,還是有劉備中山靖王的血統原因在內,這一切都不得而知。說得明白點。趙雲的本心是要一展所長。還是要忠于劉家皇權,還是以百姓為依歸,華雄不知道。

這個不知道就給華雄帶來許多地考量,傳國玉璽給不給漢獻帝,毫無疑問代表華雄是否忠于劉家皇朝,華雄模不透趙雲地本心,也就不知該如何回答。萬一回答地結果和趙雲的本心有出入,那他就只能錯失趙雲了。

而如果要哄騙趙雲,靠嘴巴忽悠過來,那華雄在用趙雲時就得有所保留,是否讓趙雲了解自己更多的秘密就有點拿不準了。

此時趙雲也關心著華雄的答案,見華雄有所猶疑,心中頓時起了一絲失望,單是這點猶疑。他已經知道華雄並沒有把傳國玉璽交給當今皇帝。但他並沒有催促,而是繼續等待華雄的說話,心中暗暗念及自己所做的選擇。

來安邑趙雲是經過三思的!

他知道華雄關于傳國玉璽地秘密。也許一有機會,華雄都會殺他滅口,但他卻覺得認為華雄不會殺他。

他雖不知道華雄為什麼如此那麼看重他,但華雄偏偏就如此做了!

此時此刻,即便是他表示因為傳國玉璽而不能助他華雄,華雄也不會殺他滅口!

傳國玉璽普通人要根本沒用,只有想當皇帝的人才有用,如今董卓已除,華雄卻沒有將玉璽交還聖上,他也必是有野心之人!這個道理他懂,華雄也明白。

當下雅間內默然無語,各自有著各自的思考,華雄在揣摩著趙雲的本心,對劉家皇朝的忠心度,而趙雲卻在等待著華雄是否坦言相告,洛陽之時,華雄坦白了一次,這次華雄是否還能向他坦白呢?

就在思考中,雅間的門被敲響,飯菜送了上來,華文華武剛剛吃過了,此時見機會來,趕緊向華雄表示自己二人要離開,可沒想到華雄卻突然說道︰「你們兩個先別走!」

說完,華雄轉向趙雲,說道︰「子龍!我這兩個劣兒天資愚魯,我一人分身無暇,自小便對他們兄弟疏于管教,而我也一直想找個人嚴加督促,卻偏偏許多人礙于我的身份而難于教導,我知子龍你為人,現在此想請子龍收我這兩個兒子為徒,對他們嚴加管教,我不求他們二人能有大才,只望他們以後能像個人樣便成!」

突如其來的請求令趙雲一時接受不過來,而華文華武也同時張大了那腫起地嘴巴,在下一秒開始感覺到不妙,神色漸漸苦了下來。

華雄急忙招呼二人跪下來求趙雲,二人面色為難不肯下跪,華雄剛要瞪眼,趙雲卻突然說道︰「將軍,將軍抬舉,雲實在受寵若驚,只是此事雲實在難以勝任,還請將軍另請高明為好!」

華雄听了這話,更加肯定心中地想法,趙雲在等待自己最關鍵的答案,華雄只得說道︰「我知此事來得突然,那便暫且放下,待子龍詳加考慮後再做定奪!來,咱們先吃東西!邊吃邊談,你們兩個,回軍中反省,去自領黑營禁閉一日。」

「啊!」

華文華武面色頓時一土,目光惡狠狠地看了趙雲一眼,隨即在華雄的虎威一發下悻悻然地走出門。

在華文華武離開地同時,唐羽和他們錯身入屋,瞥眼看了趙雲一下,微微恭身為禮,說道︰「主公,卑職有事稟報!」

說話中,唐羽就欲湊到華雄耳邊低聲說話,華雄見了這情狀,連忙推開唐羽說道︰「有什麼事直接說吧!子龍不是外人!」

唐羽略作猶豫了一下,說道︰「啟稟主公,士孫瑞和蔡大人同時派人來,說是有急事請主公速速趕去長安商議,並且說最好是主公接到消息就騎紅雲馬啟程。以免誤了大事。」

華雄聞言皺了皺眉頭,嘀咕道︰「這是出了什麼事?能讓他們兩個同時派人來!尤其是蔡,他不是一向不喜歡我的嗎?怪事!長安現在由王允做主,能有什麼大事?」

趙雲听說是長安地事,說道︰「將軍既是有要事,不妨先行趕去,二位大人如此著急,想必事非尋常!雲之事。稍後再談不遲!」

華雄笑道︰「沒事!還是子龍你的事比較重要。長安能有什麼大事?」

話說到這。趙雲的眉頭微微一蹙,說道︰「將軍,將軍方力誅董卓,平京中之亂,可不能如此怠慢長安之事,以免招人口實!」

趙雲說出這樣的話,讓華雄有些詫異。不過仔細想想趙雲也是為他好,力誅董卓使得華雄的聲望在大漢朝中無人可及,如果此時擺出一副不把其他放眼里的姿態,那顯然是會遭

的,就算華雄對那些不在乎,他也十分明白這一層。

不過臨走前,華雄給了趙雲一個答復︰「子龍,我不知道你會怎麼看我華雄。但傳國玉璽我並沒有交給皇上!」

說完這句話。華雄便離開了天上人間,一路向長安趕去。

士孫瑞和蔡找華雄,可以說的確是有大事。只是這個大事在華雄來說實在算不得大事,那就是郭李傕地降表問題。

朝中大部分人都覺得如今董卓剛死,應該采取四處安撫地政策,郭李傕既然請降,那就讓他們降,減少爭端。

不過以王允呂布為首地少數幾個人卻堅決不同意,以西涼軍民怨太深為由,力主要殺之而後快。

而皇帝的意見也偏向王允一干人等,其他人好不容易將這件事的最後定案給拖了下來,只能求之于華雄,畢竟現在在皇帝面前說話有點力度的,除了王允就是華雄了。

華雄對這件事自然是無心管的,郭李傕不反,那對他可沒好處,而且賈詡跑去那邊做手腳,為的就是那一句話,那一個長安之亂,越亂就越好。

可是自己兩個未來岳父開了口,他要不管也說不過去,應付也是要應付的嘛!

「這個事嘛!其實無所謂地,兩位岳丈大人是不是擔心得太多了?」

應付歸應付,說幫忙就幫忙,那自己可就丟面子了,華雄拿足了架子,坐在士孫瑞的大堂上,翹起二郎腿,很拽的樣子,告罪道︰「岳丈大人,大家都是自己人,小婿在家里就不做那麼多虛套了!」

「那是那是,賢婿自便就好!」士孫瑞看著華雄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眉頭狂皺不已,想要說點什麼吧,結果卻被華雄搶先把話給堵了,當下只能惡汗不已地看著華雄搖頭,與蔡對視一眼,見蔡也一臉無奈地搖頭,二人頓時一同苦笑。

微微咳嗽了兩聲,蔡說道︰「賢婿這話就不對了!我二人厚著老臉急請賢婿前來,所為正是要請賢婿為說客,與司徒大人就這投降一事商議一番,在皇上那進言,接受郭李傕的降表,賢婿卻這般說,實在不該!須知如今朝廷大亂方平,正是百廢待舉之時,若是不接受郭李二將投降,則戰亂必起!雖然有朝中大軍和賢婿之軍隊衛戍,但自古戰無必勝,能一舉而息戰,又何必輕起戰端呢?」

士孫瑞也附和道︰「正是正是,如今情勢,也只有賢婿的話能起些作用,無謂亂上加亂啊!」

華雄狀甚輕松地說道︰「其實我是無所謂啦!反正我是專門負責打仗的,多打一仗,少打一仗也沒什麼差別,再說我跟郭李兩個家伙本來就有舊怨,不接受他們投降其實正合我意,二位岳丈說是吧!與其放他們再來和我耍陰謀詭計,我還不如明刀明槍打上幾仗!」

士孫瑞和蔡听到這話,神色微微一變,想要重新組織起新的說辭,大家好歹是自家人。

士孫瑞說道;「賢婿地難處,我二人都曉得,但我等需為大漢朝江山社稷著想,一切以安定為上,無須如此啊!賢婿,就請你看在我二人小女地份上,護我大漢朝江山社稷,力主納降!」

二人互視一眼,別無說法的二人只能同時跪了下來。

這一舉動讓華雄為之色變。趕忙收起一副不太在意地神色,心中對二人不由重新評價起來,即便他華雄並不忠于大漢,而且郭李傕對大漢地什麼江山社稷根本屁用沒有一個!

但二人的忠心卻很令人動容,華雄隨即上前扶起二人說道︰「既然兩位岳丈大人這麼說,那小婿便擯棄個人恩怨,去勸勸王司徒,同時也向皇上進言!」

士孫瑞二人聞言。頓時大喜。對華雄稱道不已︰「賢婿此舉免除長安一大戰禍。功在社稷啊!」

幫歸幫,這是人情嘛!但不能讓他們抱太多信心!華雄正色道︰「二位岳丈大人,小婿只能盡力去說,事情能不能成,小婿可不敢保證!畢竟皇上年少,大事多數都決于王司徒,而王司徒對小婿有所猜忌你們也知道。所以勸歸勸,但小婿把握也不大的。」

「足夠了!足夠了!只要賢婿你肯說話便行!」

人情債啊!

事情說做便做,華雄可不想在長安老待著,從安邑趕過來就花了近一天的時間,要是明天再去找王允和皇帝,那就得後天才能回安邑,這可不行,安邑那還有個寶貝在等結果呢!

談完了話。華雄就想去找王允談談。然後直接找皇帝說事,本想就這麼應付過去,到王允面前走個過場。維持不納降的決定,可世事往往不如人意,華雄的想法雖好,卻有些小小的疏忽之處。

「既是要去,那我二人便與賢婿同去,也好為賢婿添加一些說服力,此事一切但由皇上定奪,蔡大人,我二人即可為賢婿修書與司徒大人,同去面君!」

听到這句話,華雄在心里大叫不妙,讓他們兩個同去,那自己還怎麼敷衍了事?這兩個人不是傻瓜,在他們面前敷衍,那就是自己言而無信,雖然影響不大,可這面子難丟啊!再說王允和自己也是互有猜忌,自己不來還好,來了卻支持王允地決定,那王允會不會改變主意就難說了。

本來是很簡單地事,敷衍王允和皇帝,維持王允地不納降!

而這樣一來就變得復雜了,在士孫瑞和蔡面前敷衍王允和皇帝,王允起疑變更決定,納降通過,那長安還亂個屁!自己還怎麼坐收漁利?

不敷衍?力主納降?那不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嘛!萬一真被自己說通了,結果也一樣。

華雄急忙說道︰「這不太好吧!二位岳丈大人與小婿一道,王司徒看到這情形,對二位岳丈大人日後仕途不太好吧!」

「賢婿無須為這個擔心,朝中文武對納降之事多數力主,如今我等皆是為國著想,司徒大人與溫侯也是另有所思才會如此,絕不會因此而對我二人暗中懷恨。」

華雄眼皮狂跳不已,心中暗道︰「這回真是——真不該听趙雲的跑來!」

沒有辦法之下,華雄只能趕鴨子上架,三個人一同進宮面聖,王允和呂布也陸續趕到。

未央宮內。

王允冷著一張臉,看了華雄三人一眼,說道︰「華將軍真是好興致,這納降一事,華將軍也要來與本司徒爭論一番!華將軍不是與郭李傕不和嗎?而且華將軍力誅董卓,怎麼也支持納降一事呢?」

華雄聳了聳

︰「司徒大人啊!華某雖然身在安邑,但對朝中之事心的!正如華某所說,首惡董卓已死,當前事不計才是!」

正說著,大門外傳來新的聲音。

「溫侯到!」

大堂里四個人一起看向大門,只見呂布氣勢洶洶地走入大堂,瞥眼看了華雄一眼,冷哼一聲,隨即朝王允拱手笑道︰「司徒大人!」

王允還禮道︰「溫侯!」

呂布又看了華雄一眼,說道︰「也不知是哪些個閑人,明明躲在窩里不理閑事,現在卻又跑來打擾,害得布與司徒大人——唉!此人真是禍害啊!」

王允會意地也看了華雄一眼,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呂布跟華雄不和,但他卻很樂意看到華雄多一個敵人,說道︰「不知溫侯所指何人啊?」

華雄在一旁听得搖搖頭,不等呂布接話。在一旁說道︰「溫侯說的大概就是華某了,沒必要指桑罵槐嘛!華某呢本來也不想來管這納降之事,不過事關江山社稷,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小事嘛!華某相信有司徒大人坐鎮,自然無須華某發表意見!不過有大事,華某身為大漢臣子。來這里發表下意見總是應該地嘛!勞煩到二位。華某道歉便是。或者說二位不想听華某的意見?那也行地,二位可以回家睡覺,華某一個人跟聖上說就好了!華某不會介意的!士孫大人,蔡大人,你們介意嗎?不妨我們恭送司徒大人和溫侯如何?」

士孫瑞和蔡一臉尷尬的樣子,不停地示意華雄不要再說話,听到華雄問他們。二人都走得遠遠地裝沒听見。

王允正要說話,這時皇帝駕到。

眾人一番見禮後,漢獻帝首先很高興地向華雄說道︰「華將軍,可想煞朕也!前番與華將軍相談甚歡,自華將軍走後,朕平日實感無聊!此次華將軍回京,可得多留些時日!」

華雄回道︰「皇上!末將若是有暇,自當相留!皇上。此次華某是為納降一事而來。還請皇上听華某一言!」

漢獻帝隨即點點頭,讓華雄說話。

華雄便說道︰「皇上,郭李傕主動投降。皇上實當采納。朝廷若不納降,則戰端必起,華某與郭李傕有私怨,打一仗其實無所謂,但有道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打個仗得死個十萬八萬人,何必呢?只要納降,沒有戰亂,郭李傕歸順朝廷,多好的事!華某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不納降!」

王允說道︰「華將軍此言差矣!西涼軍隨董卓入京,在董卓之時對四方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若是朝廷納降,則民怨,朝廷方經薰卓之亂,正是穩定人心之時,豈可因此而壞民心所向?沒錯,誠如華將軍前番所言,當前事不計,可那僅僅對個人而言,對整個西涼軍,對所有曾與董卓一條心的那些人來說,民心不能容!華將軍將董卓于城門示眾,民眾之憤足以說明一切!」

漢獻帝也不知道有沒有听懂,見王允說完,又興致勃勃地看向華雄。

華雄說道︰「司徒大人的話也有道理,不過華某斗膽說一聲啊,這民心所向呢,實在不是因人而定,而是因行為而定,華某把董卓屯地糧草發放出來,就是為了安定民心!納降西涼軍固然于民心有損,但只要朝廷廣施仁德之政,民心必然可以再凝聚起來,又不打仗,又對民心損傷不大,皇上你說是好事吧!」

「對對,好事好事!」漢獻帝連連點頭。

王允冷哼一聲,似乎再無言可說,華雄見此心中頓時有些慌張了起來,心說王允該不會就這兩下子吧!真被自己說成納降了,那可就真是自己挖坑朝里跳!

華雄急忙問道︰「司徒大人還有話說嗎?」

王允並不答話,這時呂布卻說道︰「華將軍,這並不是民心地事,而是民怨,朝廷一旦納降,民怨立起,要是郭李傕再從中起個什麼亂子,這個責任,誰能擔當?」

呂布剛一說完,和王允相視一笑,沒等華雄有所回應,王允突然從懷中取出一卷很粗地布帛,將布帛展開一部分給漢獻帝和華雄等人看,只見布帛上面密密麻麻地蓋著許多血色地指模。

「皇上,臣早知朝中會有人會因一時情勢而忘卻大義,與其收一支很可能有狼子野心的軍隊,不如忍心與之一抗!皇上,這份是臣所搜集的民怨書,臣于坊間設下此卷,凡有不贊同朝廷納降西涼軍者,皆可簽名于其上,不識字者只需打下指印,此卷長十數丈,所印者達萬人以上,更有不及得聞者不計其數!西涼軍乃董卓禍亂京中之依仗,助董卓為惡之主力,可謂是罪魁禍首!皇上,如此民怨,不可不顧啊!臣以死諫皇上,絕不可納降!」

說話中,王允和呂布跪下來磕頭。

「好,絕!王允就是王允,早有準備!」

華雄在心中暗暗歡喜,王允這一手可以算是殺手 了,雖然自己有辦法應付下來,可自己又不是真吃飽了自己挖坑朝里跳,當下華雄就閉口不言。

士孫瑞和蔡也為之色變,連連搖頭不已,可卻說不出話來,一同把目光投向華雄,華雄無奈地聳聳肩,表示自己也沒辦法了。

皇帝見華雄不再說話,便吩咐一旁地太監將那民怨書呈上去看了一下,不由探問道︰「華將軍,王愛卿這民怨書非同小可,看來這降的確不能納啊!」

華雄說道︰「皇上,末將無話可說,認同司徒大人之言!」

「好,那此事就待明日早朝定奪!」

沒有了異議,事情自然就不用再談下去,皇帝當即讓大家散去,卻把華雄留下來聊了會天,並要求華雄在長安多逗留幾天。

皇帝開了口,華雄也只能先應付著,心中卻急于回去看看趙雲。

離開皇帝那後,既然要在長安留兩天,華雄就跑去找士孫月和蔡文姬耍耍,歷史上蔡就是在這個時期因為說錯話而得罪王允的,不過現在華雄倒不怕王允會把蔡怎麼樣。

以前地蔡在董卓死後沒有半點靠山,可如今的蔡卻是他華雄的岳父,有道是打狗也要看主人,王允就算要與蔡為難,也得想想華雄這一層關系。

本以為在長安這兩日可以偷得一點清閑,不過還沒能和兩個美女調戲個過癮,安邑又傳來消息,卻是賈詡的一封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溫酒斬三國最新章節 | 溫酒斬三國全文閱讀 | 溫酒斬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