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星空 第三十九章 走出地球的方案(二)

作者 ︰ 純牌老狼

自從有了空天飛機,ASA就比較喜歡放衛星,不過以大衛星為主,主要是可以利用離子發動機,功能強大。至于這些大家伙是否有貓膩,那就不是外界能搞清楚的。華盛頓不止一次說公司在搞太空軍事競賽,但沒有證據,普通人只能猜猜,再說五角大樓和NASA本身也不干淨。

小衛星發射了五十多顆,有來自澳洲其他科研機構的訂單,有來自政府部門的,有來自國外的,但委托電磁發射實驗室做實驗的都是公司內部機構,包括軍工研究院。

「我們是用飄升機、電磁屏蔽材料和機械定時開關來實現的,電磁屏蔽材料同時作為衛星的防護罩,是一套帶有緩沖裝置的可變形系統。」實驗室主任做了解釋,這家伙還是個華人,不過李莊只知道他姓張,具體叫什麼倒沒問過。

「謝謝,注意安全和成本。」董事長大人和他閑聊了幾句便帶人離開。

「飄升機實驗室現在很火,不過很少上報紙。」車上陳小軍對阿瑟說,後者才恍然大悟。公司的研究一向低調,除非媒體問到,從不吭聲。飄升機是一種偽反重力飛行器,更沒有必要大肆宣傳。

對主流物理學來說,反重力是偽科學,因為它不是基本作用力。按照科學理論,自然界目前有四種最基本的力,即萬有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前兩種是長程力,後兩種是短程力。除此之外,其它的各種力都是這四種力不同表現。

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種,兩個質子間的萬有引力只有它們間的電磁力的1/1035,質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個不強的電場1000伏/米的電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間的作用或粒子在電子顯微鏡和加速器中運動時,都不考慮萬有引力的作用。

重力是地球與其他物體的萬有引力的俗稱。要想反重力,先要證明有沒有"萬有斥力",並找到這種斥力。從哲學上講,有萬有引力,就應該有萬有斥力,有正必有反,但哲學不是物理學。驗證並得到可用的方程式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沒有方程的理論只是理論,沒法用到工程上。

愛因斯坦當年預言過引力波的存在,不少科學家花了畢生的精力去尋找引力波。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在各種跟引力相關的理論中最完善,它的計算公式經常被公司的科學家們使用。物質對引力波的吸收效率極低,這種波穿透性超強,地球這麼大個的星體對引力波幾乎是透明的。

反重力是熱門的話題,宇航動力研究所有反重力實驗室,研究所有的邊緣理論。飄升機是一種離子風發動機,以公司目前的綜合研究水平,很適合低軌道小衛星使用,比常見的離子發動機小,估計這次使用了激光輸電和超能電池。

天馬行空的磁流體發動機在宇航動力研究所動力學實驗室也有專門的項目組,不過進展不大。地球磁場的密度小,靠雙衛星連線捕獲電子利用電機產生反作用力僅試驗過一次,這種方案不好使。

聯合技術公司在研究方面很自由,沒有受所謂主流或邊緣科學的限制,因為科學本身就不完善。事實上前沿領域的理論體系大多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甚至無法用實驗證明,雖然在理論上勉強能自圓其說。

邊緣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不少,但能通過公司考驗的不多。李莊沒有看不起民間科學家的想法,但大部分人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理論不行沒關系,關鍵動手能力要強,連成本都算不清的所謂「民科」,屬于直接被公司拒之門外的一類。能被大規模使用的商品,首先就得考慮成本問題,救世主不是那麼好做的。

高科技騙子在威州沒有出路,這里科學理論多如牛毛,很多都違反現有物理學體系,但只要能從實驗中證明什麼,公司科技事業部專項基金總是不吝資助。自這個基金設立以來,科技事業部接待了不少「科學家」,不過能拿到資助的寥寥無幾。

物理學發展到今天,離宇宙的本質已經靠得很近,難度越來越高,大師級人物因此很少出現,這是正常現象。早期的科學家大多是從實驗物理學開始的,而今天建造一套粒子研究設施的費用就不是普通科學家能吃得消的。近的地球科學,遠的星空探索,都要耗費巨量的資金,身邊能被人發現的不尋常之處,沒有幾樣能逃月兌數百萬研究員的眼楮。

換句話說,現在科學家不好做,工程師還能活得舒服點。李莊覺得宇航科技其實沒什麼好玩的,離目標越近越讓人擔心。他有空便跑軍工研究院和ASA神秘的部門大威力武器研究所,軍工研究院下屬的研究所分布很廣,高能武器方面的研究機構都位于威森市和新威市的交界地帶,這里是少數沒有徹底改造的區域。

「莊頭,要不給安德列夫打個電話?你要是這樣跑去他肯定沒空。」陳小軍說。

「切,你以為他很閑,我不是專門去找他的,到行政中心只是走過場,主要是看他們機要室的資料。」計算機專家直說。

「哦,隨你,新威市不好玩,還是軍工研究院有意思,他們研究的大威力武器我以前都沒想過,莊頭你不會有打仗的想法吧?」陳小軍想起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有些好奇。

「呵呵,看你都活糊涂了,現在不容易打起來,再說跟誰打?新武器的威力可跟以前不一樣,動輒死傷驚人。」

ASA行政中心離新威航天中心只有三十公里,車里有三位前大兵,聊起武器來頭頭是道。時間過得很快,阿瑟正要多問幾句,陳小軍卻不再吭聲,小伙子心里像貓爪似地。

七位局長都不在,星球改造研究院撤消後,與ASA的整合一直在進行中,加上頻繁的發射和飛行器研究所的登月飛船項目,上上下下都忙得稀里嘩啦,幸好機要室主任在。三位保鏢的級別不夠,只能在休息間里看電視。李莊進了專用房間驗明身份,讓機要室主任將近期研發成果目錄拿過來。

等待的時間里,計算機專家無奈地笑了笑。生物機器人的技術水平有加速的趨勢,主管們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有復制品過來搗亂。

「老板,這是您要的資料,具體進度您需要問安德列夫博士,我們這里只有上個月的匯總表。」機要室主任說。

「你忙吧,不用客氣,我就是順路過來看看。」機要室主任是位女士,因夫家姓斯塔克,所以大家都叫她斯塔克夫人。她是資格很老的八級員工,博士畢業便到公司上班,迄今已有十五年。

「好的,您看吧,有什麼事叫我。」斯塔克夫人客套完便忙自己的事,留下董事長大人在皺眉頭看資料。

科普看起來輕松,但專業資料在外行眼里是天書。計算機專家連流體力學都不懂,所以復雜的數據直接略過,撿了些能看懂的。

首先看的就是反重力方面的,這玩意一直是離開地球方案中的夢想級產品。反重力推進的開發有幾個等級,單純的反重力設備是是指在行星重力圈里離地飛行的那種,磁懸浮列車算是雛形,雖然這種玩意本質是磁懸浮。

第二代是反重力實驗室正在研究的,它是成為動力源的人工重力設備,可以稱為反重力發動機。電影中出現過類似產品,比如《星際之門》中的金牛人滑翔機,《天煞地球反擊戰》中外星人的大小飛碟,其顯著特征就是飛船沒有任何噴口依然能做定向移動和懸停。艦內的人工重力設備原理不復雜,可以搞定,關鍵就是反重力發動機。

飄升機實驗室研制的離子風發動機已經能托起三百公斤的物體,實驗室的目標是五噸重的登陸艙,不過越大越復雜。ASA管理層沒指望過能用這種方案將大型飛船送上太空,飄升機實驗室的研發成果有其他用途。

剩下的屬于理論設想,比如超空間重力場、牽引力場設備和重力彈等。用反物質制造的黑洞彈,屬于人類能想象的玩意,幸好沒有出現跨空間攻擊。

「人造黑洞?」計算機專家模了模下巴,想起空間站上裝的研究設備。它被杜蘭德稱為「人造黑洞」,本質是吸收太陽能和電磁波的模擬裝置,效果不錯。至于真正的人造黑洞,估計只有超級粒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才能完成。

「超材料」的概念已被材料學界接受,公司內部宇航材料研究所、納米科技研究院和材料研究院以前為這類材料在公司高層聯席會議上打過官司,後來才劃到宇航材料研究所的名下,因為ASA的實驗條件更好。光學隱形系統便用到了超材料,這種東西的原理並不復雜,只是被傳得神乎其神。

大統一場論到現在都無法建立,即使統一了四種基本力,仍需要面對四種力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這年頭到處都是哲學家,無法被證實的科學理論只能劃到哲學的範疇,而不能成為可以用上的指導性理論。經典力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所以會被人廣泛接受,就在于它們的研究成果能被用到工程上。

引力波雖然微弱,但可以找到間接證據。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引力子,要想研發出真正的反重力發動機,必須找到反引力子。如果反引力原理都沒有被證實,這類發動機只是空中樓閣,該怎麼啟動,如何停下,輸出多大的功率,需要用什麼材料,都需要量化。

至于邊緣科學家,尤其是涉及到能量的,絕大部分都是騙子,他們自己無法做出放大的實物,便賴到政治頭上。科學就是科學,無法量化的理論很難用到工程上,說了跟沒說一樣。

宇宙中雖然到處都是能量,但可以隨意利用的卻不多。這次調整過後,宇航能源研究所的實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來自能源研究院、理論和應用物理研究院的高手充實了所有前沿的能源研究。

研究員們提出的各種設想看得計算機專家頭大,他沒想到的是空間科學研究所、宇航能源研究所和宇航動力研究所的邊緣科學研究項目讓七位局長大人更抓狂。

非主流理論和設想的驗證需要大量的資金,因為暫時沒法量化,所以不能產生效益。按照公司的原則,這些都由科技事業部給了資金援助。李莊雖然沒有提分紅,但公司偏門研究的經費都被財務部算到他頭上,王梅還說過幾年算總賬。

走出地球已經沒有問題,載人飛船、VA級空天飛機和大推力化學火箭可以滿足所有的需求,各種不同用途的運載工具將成本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

「前沿研究都是在燒錢!」李莊看過公司的材料和能源成本表,對比檔案里的實驗數據後,不由得長嘆一聲。

計算機專家走出機要室,意外地踫到了安德列夫,被他拉到辦公室坐了會。ASA現在規模龐大,局長大人已經完全放棄了本行,天天充電,忙于管理工作。

剛在辦公室坐定,安德列夫便問︰「我剛從武器研究所回來,我們有必要研制這些超級武器嗎?」

ASA有武器研究所,跟軍工研究院有交叉的地方,不過大部分武器的威力遠高于WLMS的產品,充滿了科幻色彩。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迷失在星空最新章節 | 迷失在星空全文閱讀 | 迷失在星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