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夫妻 第四十六章 顧家男人(1)

作者 ︰ 青雲觀主

公歷二月只剩下最後兩天。趙世成的短工到昨天就結束了。算算這不到二十天的收入,趙世成也有點目瞪口呆。僅僅是幫人跑跑腿,各個地方聯系一下,做甲魚、大閘蟹生意的黃大老板給了他四萬五千塊錢——這相當于退休前他全年的總收入。

他覺得這錢有點燙手,黃來根黃大老板卻毫不以為然。

「趙老師,別說是張總的面子,就是沖你對這些甲魚塘的熟悉程度,也值這個錢。趙老師,有沒有興趣來幫我干?就去周邊的地方看看,到時去收點甲魚。」黃來根問道。

趙世成搖了搖頭,道︰「就我們縣里,大部份的甲魚塘我清楚。他們用什麼喂養,是飼料還是雞雜,或者是其它,我清楚。到了其它地方,我也就兩眼一抹黑,啥也不明白了。」

黃來根听他這麼說,也點了點頭,道︰「你那個朋友的甲魚不錯。但他的東西我只能送送朋友,或者自己吃點。要出口是不可能了。不過將來可以做一些大餐廳的生意。他的量太小了,我沒法賣。你看看有什麼辦法,能擴大養殖,但質量不能下降。」

「他的東西,已經接近野生,算不上是飼養的,產量肯定上不來。而且周期很長,別人的一年半載可以出塘,他的至少需要三年。再說,現在量少,他還能賣賣。要是量大了,那麼貴的價格很難賣。如今那麼多人在上甲魚塘,今年下半年甲魚的價格肯定會下來。其實,飼養甲魚的成本沒多少。」趙世成解釋道。

黃來根想了想道︰「沒關系,就他這個質量,一個月多不敢說,幾千只沒問題。你回去跟他商量一下吧。」

「那行,我回去跟他商量一下。」趙世成點頭道。

養甲魚、大閘蟹對趙世成來說,是半路出家。當年學習的時候,主要學的是牛馬豬羊雞鴨鵝,水產只是順帶性的學了點。養甲魚、大閘蟹之類的還是八十年代末才興起的。他也只是接觸多了,才有那麼點經驗。真要說起系統化的知識,還是不足。

他來到了農科所,想找楊海弄點資料看看。很快,楊海就給了他一大堆的資料。趙世成拿出眼鏡就要翻看,楊海趕緊制止。

「老趙,不著急。這些資料你拿回家慢慢看。到我這兒來,怎麼也要多聊一會兒。」楊海道。

「那行。」趙世成也沒客氣。

「听說了嗎?金海華要走,楊衛國也要走,劉向民不回來了。你女婿要接任劉向民的位子。」

「不會。他資歷不夠,年紀也還小。」趙世成搖搖頭道。

「年紀不小了。八四年霍寧的一把手才27歲,你女婿虛歲都三十了。」楊海道。

「27歲的縣委一把手,全國幾十年來有幾個?那是特殊時期,正好趕上,又是破格提拔。當年地委為了樹個干部年輕化的樣板,才這麼做的。現在怎麼可能?」趙世成解釋道。

楊海听了沒言語了。他只是消息靈通人士,不是政治評論家。對許多事情,他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會兒,楊海又拋出了一個消息︰「听說你女兒和馬前山管委會的計雅君關系挺好。前天兩人在縣里開會踫上,一直坐在一起,挺親熱的。」

「這我哪知道。」趙世成搖搖頭。女兒跟誰關系好,他怎麼清楚?

「別人都說了,這是你女兒主動給你女婿闢謠呢。這樣一來,說你女婿和計雅君有一腿的謠言就不攻自破了。」楊海道。

「那金海華的老婆怎麼就不主動出來闢謠?」趙世成反問了一句。

「那是他老婆官不夠大,縣里開會輪不到她。」楊海說著,自己先笑了。

趙世成也笑了,道︰「年輕漂亮的女干部,有些流言蜚語,那很正常;沒有才不正常呢。」

兩人聊著聊著,又聊到了金海華。

「這金海華可真厲害,趁著劉向民不在,把干部位子象搓麻將一樣搓了一下。他都要走了,還做這麼大的動作。你女婿現在可是啥話也不敢說了。」楊海道。

「他當一把手都一年多了,動一下也很正常。原和只是副縣長,听從指揮,服從安排,也是應該的。」趙世成道。

「不過大家都說,等金海華走了,現在這批人日子不會太好過。到時候來個新書記,情況又不熟,你女婿的聲音就會大起來。金海華這樣對付你女婿,將來這批人還會有好果子吃?」楊海不以為然道。

「那不會的。換誰上來也不能亂來。」趙世成道。

趙世成和楊海談論金海華的時候,林原和正在金海華的辦公室呢。

「金書記,你走的日期定下來了嗎?」林原和問道。

「定下來了。下個星期就去省委黨校報到,有一個短訓。新書記這個星期就會到。」金海華說完,盯著林原和看了一眼。

「新書記是誰?哪里調過來的?你不好奇。」金海華笑著問道。

林原和也笑了笑,道︰「沒必要,等市委宣布就是。」

「恩,能沉住氣就好。新書記是現任禾林的縣長,新縣長也是外地調來的。」金海華道。

林原和點了點頭,然後問道︰「你走了,嫂子怎麼辦?」

「暫時先不動,等我去西河安排妥當了,再把她調過去。也就一兩個月功夫。」

「金書記,你看還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辦的?你盡管吩咐。」林原和又問道。

金海華點了點頭,道︰「有兩個事情,還需要你關心一下。一個是財政局長的兼職問題,省地稅那里不太感冒,你能不能幫忙協調一下?第二個是我的秘書小劉,我征求過他的意見,他還是願意留在霍海。我準備讓他去招商局,今後還需要你多關心。」

「沒有問題。」林原和表態道。省地稅那里需要去做點工作,態度好一點,承認錯誤徹底一點,讓省地說的板子輕輕打下,來個下不為例就行。省地稅要有面子,地方黨委就不需要嗎?至于劉偉的事情,那還真不算個事。有劉偉在,今後還可以跟金海華多保持點聯絡。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以後,林原和看了一下時間,已經快四點半,快下班了。今天晚上還要請何景民吃飯。

何景民听李維達回去一說,當即跟自己的老婆商量。兩人都覺得如果夫妻倆能一起調到霍海的話,就該去。距離現在生活的地方也就300多公里,也算不上遠。而且霍海這邊的經濟條件明顯比這邊好得多。所以何景民夫婦先到了滬海,看了趙的公司後,非常滿意,當即表示願意在趙這里干。他老婆想來霍海看看情況,趙直接派車送他們到霍海找到了趙涵。

林原和剛想走,計雅君的電話來了。

「原和,香港博科公司要在馬前山投資,這事我怎麼以前一點消息都沒听到?」計雅君問道。口氣中有明顯帶著不快。

那你應該找江兵,找我干嗎?我又不管這事!林原和心道。

博科公司的投資協議剛剛草簽,計雅君終于得到了消息。任誰這麼被無視都不會有好心情。而且李立和踫到計雅君時也沒有談起這事。李立和是個很嚴謹的人,如果不是林原和在霍海當副縣長,他也不會跟林原和提起這事。

想了一想,林原和組織了一下語言︰「這個事情投資商要求嚴格保密。縣里只有金書記和江縣長知道詳情。我都不清楚其中的細節。江縣長事先沒跟你提起這個事,也是出于投資商的保密要求。」

「你也不清楚這個事情?」計雅君的口氣中明顯帶著不信。

「我不清楚細節,只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具體的投資額度,投資方向,我不知道。」林原和的話不盡不實。

「那好吧。原和,我在這里的工作還需要你大力支持。」計雅君道。

「放心,工作上的事情,能支持的我一定支持。」林原和放下了電話。不就是被忽視了一把麼,至于這麼急吼吼的?林原和心里有些煩。這計雅君怎麼現在叫「原和」叫順口了?還以為他倆還是在學校的時候?可他還沒辦法自己開口指正。

晚飯是林原和作東,請何景民夫妻倆,趙涵也來了。

畢業那麼多年,林原和還是第一次見到何景民。跟學校的時候變化不算大,就是老了一點。她的妻子李清長得挺清秀,身材也挺高,有一米六五左右,略有點壯實的感覺,但不胖。

「怎麼樣?定下來了嗎?」林原和問道。

「定下來了。謝謝你們二位。我先敬你們一杯。」何景民起身就跟林原和、趙涵踫了一杯。

「學校定了嗎?」林原和問道。

「學校還沒定。城關中學或是城關五小,想听听你的意見。」趙涵回答道。

「有什麼問題嗎?」林原和問道。

何景民猶豫了一下,道︰「主要是房子問題。兩個學校,城關五小房子比較緊缺,筒子樓沒有問題,單元房現在還很難解決。城關中學,房子也需要等一年。」

「嫂夫人的想法呢?」林原和看了一下李清。

「地點,學校環境還是五小好,城關中學太偏了點。」李清答道。聲音很小,她似乎有點放不開。

林原和想了一下,道︰「縣城里教師的房子比較緊張,下面鄉鎮就比較松。我覺得房子問題,兩條腿走比較好。先在筒子樓過渡一下。學校里可以排隊申請呢,就去排隊,早晚會輪到的。我想憑景民在大哥廠里的工資,兩三年內在霍海買個商品房還是沒問題的。如果覺得筒子樓不方便的話,就在外面租一個。五小周圍的老房子,租金也不貴。你們看呢?」

何景民和李清都點了點頭。

「那景民的工作地點呢?在這里還是在滬海?」林原和問道。趙的公司在滬海郊區,離滬海市區比離霍海還遠。在霍海還有一個點,主要從事一部分產品的開發和測試。

「先在這里上班,等以後再兩邊跑。反正也不遠,就60公里,早出晚歸都可以。」何景民對此到是毫無意見。

工作問題解決了,幾個人又聊起了各自的生活經歷。

「既然你們幾個辦的廠子倒了,當地又沒有好機會,怎麼不去滬海或者南方呢?你這個專業的,還怕沒飯吃?」林原和問道。

「那是我拖累的。」李清搶先道,「孩子還小,他怕我一個人帶孩子太辛苦,就不願意走。其實我也勸過他,讓他去外面闖一闖。」

「我們兩個的老家都在外地,父母親戚住得遠,平時也沒人照應。我走了,就她一個人在家帶孩子。一天兩天沒問題,時間長了,我真不放不下心。」何景民解釋道。

「恩。」林原和點點頭。沒想到何景民還是個顧家男人,以前怎麼沒看出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名義夫妻最新章節 | 名義夫妻全文閱讀 | 名義夫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