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劉尚傳 第四十四章 朝廷來使

作者 ︰ 師友祭酒

更新時間︰2012-09-20

會稽戰火重燃,引發的反映超出了孫劉兩家的預料。不但會稽等地豪杰並起,就連吳郡也有不少山賊土匪趁機作亂,大股的數千人,往往佔領幾個小縣,就開始稱王做侯,小股的數百人,也隨便佔幾座村莊,也敢自稱將軍,東吳的地面突然王侯遍布,將軍都尉更是多如牛毛。他們雖然戰斗力低下,但是個個油滑非常,守的住就守,守不住就竄入深山,自有那些好戰的山越部落接納。說起來,這些為盜的人中,很多就是山越部落的人。吳郡會稽都是富庶之地,原本孫策還在的時候,他們大多潛蹤躡跡,不敢惹事,等到孫策引兵離開,其中不安分的頭目就有了趁機洗劫縣城的打算。等到听聞孫策同劉尚相持不下,整個吳郡會稽境內的山賊水匪徹底放下了擔心,王朗一起兵,各地群盜群起響應,打家劫舍的勾當堂而皇之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沒了孫策大軍鎮壓,所有人都是有恃無恐。

當孫靜派出信使的時候,各處縣令的告急文書幾乎前後腳堆滿了孫策的案幾。面對這一情況,饒是武勇如孫策,多智如周瑜,臉色也是頗為難看。他們原本的打算,是在消滅王朗之後再來收拾這些遍布各地的大小群匪,只是因為劉尚的關系,孫策來不及消滅王朗,就急沖沖的往豫章趕來,這一決策,也正好給了東吳各處反對者提供了動亂的契機,自古民亂總是最讓統治者頭痛的事情,雖然這些人是多是盜匪,被挾裹的良民也不在少數,如果一概殺了,殘暴的帽子那是甩也甩不掉的。

同一時間,听到劉尚主力東進,屯駐在湖口之中,前段時間損兵折將的黃祖也開始積極召集兵馬,準備再次進攻武昌。荊州的劉表對黃祖也給予了大量的支援,不但派出數千精銳長矛手,防備劉尚的騎兵攻擊,更是令從子劉磐引兵屯駐攸縣,不時劫掠建昌等地,建昌的薛禮數次出兵都被打敗,只得也書信一封往湖口告急。

可以說,兩家的內憂外患已經讓雙方顧不得在湖口沒完沒了的僵持下去,和談已經先後擺在了劉尚與孫策的桌面。但是和談之中,最先開口的那一家必將處于弱勢,在風評上也會落入下風,原本劉尚同魯肅的打算是自己先開口,畢竟豫章本來就是弱勢的一方,這一次能夠抵抗孫策輪番進攻,已經出乎了各方勢力的預料,首先開口和談,也不算太丟臉,只是听到江東近況之後,劉尚反而又不那麼著急了。反正武昌有劉曄撐著,黃祖精兵損失殆盡,想要再次進犯,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辦到。

孫策也明白自己的處境,到了這個地步,再打下去吃虧的可就是自己。他早就同周瑜張昭商量過了,也估計到了劉尚將會和談的可能,只是左等右等,劉尚依然穩坐釣魚台,看這意思,卻是想讓他先開口。而這一點,卻是孫策萬萬不能接受的,所以,孫策一邊派程普周泰引兵一萬回轉後方,一邊卻拔營起寨,在湖口三里之外扎下營盤,想以此迫使劉尚主動求和。

劉尚得知,心中更是不急,反正豫章的大小土匪都被他編入了軍中,就連各地的地痞無賴也大多被他征發成了屯田客,說到豫章的治安,那可是史無前例的良好,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劉磐對豫章的騷擾,見到孫策稍微撤兵,劉尚也令祖郎帶領一萬士卒回轉武昌,隨後又調集彭虎駐守南昌,梅乾屯駐柴桑,從兩邊保護建昌周圍的縣城。

又過來三天,孫策眼看劉尚絲毫沒有派人和談的打算,更是趁著這點平靜的日子派民壯修補城牆,他的心中更是怒火熊熊,當下召集周瑜,恨聲道︰「劉尚可惡之極,想要屯兵湖口看我的笑話,既然他不出來,明日我當親帥大軍攻城,公瑾以為如何?」

周瑜也正為迫使劉尚和談一事傷神,听了孫策的打算,也贊同道︰「是該給劉尚一些壓力了,老是這麼相持對我們不利,明日伯符可出兵溺戰,引劉尚出來答話,順便也探探他的口風。」

兩人計議多時,隨後下令士卒飽食,又準備各種攻城物資。湖口探子得報,飛速報給劉尚知道。劉尚正在招募民壯修葺城牆,听說孫策又要開始攻城,心中暗笑,知道孫策等得急了,想要使用武力恐嚇。只是湖口千瘡百孔,江夏黃祖也是蠢蠢欲動,他也沒有實力再跟孫策耗下去。

劉尚停下手中雜事,立刻找人傳魯肅、華歆二人到了太守府中,三人落坐,劉尚笑道︰「明日孫策可能攻城?子敬子魚以為該當如何?」

華歆思考了一番,回道︰「江夏黃祖迫近,如果再同孫策大戰,恐怕豫章民眾不安,以我之見,明日一戰,主公可同孫策對話,兩家講和。」

魯肅也道︰「湖口傷員眾多,再打下去,豫章的財力就要見底,相信我們這幾天的拖延,孫策一定等得心焦,明日主公可試探孫策口風。」

正商議間,突然一個親兵急急忙忙的跑了進來,看到劉尚,慌忙跪下道︰「主公大喜,天子派了使者,已經出了皖口,正往湖口處趕來。此處有鄭大人書信奉上!」

對于鄭渾的書信,劉尚可是不敢怠慢。鄭渾臨去時,他可是千叮萬囑了兩件事,也不知道鄭渾辦成了沒了。他迫不及待的接過鄭渾的書信,仔細打開信封,卻不敢立刻就看,他怕鄭渾沒有說服那兩個人,到時候心底失落。

魯肅也知道劉尚前些日子曾記掛過兩個人,于是安慰道︰「天使隨時會到,主公不可猶豫,事情成敗與否已經注定,早看晚看都是一樣。」

劉尚深吸口氣,慢慢的攤開書信,逐字逐句的看了下去,只是看了大半,皆不見那兩個熟悉的名字,劉尚心底越來越沉,勉強看到末尾,臉上也是喜憂參半。

原來鄭渾自從奉了劉尚命令前往洛陽,一路上風馳電掣,不敢有片刻耽誤,到了宛城,宛城已經被張繡佔據,鄭渾五百余人聚在一處,張繡如何不疑,當即命人把他們團團圍住,直到鄭渾自報名號,又說明是前去洛陽朝見天子,張繡也知鄭氏名望,不敢阻攔,反而半價賣給鄭渾許多谷物,又令軍士送鄭渾出界,沿途無話,一直趕到洛陽城中。

只是現在洛陽城,早已瓦礫遍地,荊棘叢生,四野之民不滿兩萬,就連天子也是住在簡陋的茅屋之中,以籬笆當作院牆。這時候護駕的軍士也以國舅董承,將軍楊奉為主,天子直接控制的羽林軍更是一個也無,一般王公大臣,皆是立在野地里朝拜天子,兼之缺衣少食,君臣食糠咽菜,場面好不淒涼。

鄭渾進了洛陽,心中也是傷感,急忙獻上數千斛糧草,又奉上劉尚報捷表章,劉協大喜,覽過表章已畢,知道劉尚也是漢室宗親,更是劉繇的兒子,這心里著實感動,當場追念劉繇功績,追謚為牟平侯,劉尚護駕有功,封為輔國將軍,劃豫章為三郡,由輔國將軍督三郡事,又封鄭渾為黃門令,平鄉亭侯,想要留在身邊。反正這時候的漢家官爵不要錢,劉協給了也不心痛。只是鄭渾固辭,又請劉協派天使前往豫章宣沐聖恩,劉協看在數千斛糧食的份上,欣然派遣侍郎王子服為使,前往豫章宣旨。

鄭渾看看官事已畢,到底心中掛念劉尚重托之事。早在入朝見劉協的時候,鄭渾就刻意同楊奉攀談,很是夸贊了一番楊奉的忠義之舉。楊奉頭一次被名儒夸獎,高興的嘴巴都要咧到耳根,執意請鄭渾前往軍中飲宴,鄭渾假意推月兌,欣然而往,席間留意楊奉部將,皆獐頭鼠目,才能平庸,獨有末席一員大漢,面色沉穩,對于美酒淺嘗則止,雖然營中舞姬歌舞不斷,卻目不斜視,鄭渾驚訝,慌忙問身邊從人,知道此人就是徐晃,心中也是贊嘆,暗思劉尚果然有識人之名,又見徐晃只是坐于末席,官只為校尉,心中也是不平,當下趁著散席之時,借故留宿楊奉軍中,隨後往徐晃營帳走去。

徐晃此人頗有忠義之心,眼見天子每日飯食只是粗劣雜物,楊奉軍中卻好酒好肉不斷,心中嘆息不止,又見劉尚命人千里送糧,不由對劉尚也起了好奇之心。夜間散席,徐晃也不睡覺,只是命人找來各處探子,詳細打听劉尚之事。話還沒有起頭,突然親信士卒進來稟報,「營外鄭渾請見將軍。」

徐晃不解,鄭渾堂堂名儒怎會前來見自己一個兵家子,但是徐晃也不敢怠慢,在古時,儒者的地位在社會上那可是極為尊貴的,更何況鄭渾這樣的聞名儒門世家,雖然不知道鄭渾為什麼前來見自己,徐晃心里還是極為高興。

接入鄭渾,徐晃揮退從人,施禮道︰「不知鄭先生前來,可是有事相商?」

鄭渾呵呵一笑,熟視徐晃良久,然後也回禮道︰「我非私自前來,我主仰慕將軍多時,只是我主戰事纏身,不敢稍有松懈,所以派我前來面見將軍致以殷勤之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劉尚傳最新章節 | 三國之劉尚傳全文閱讀 | 三國之劉尚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