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在明末 第九十七章 盟主其人

作者 ︰ 替你快樂著

未來的盟主插翅虎本名齊飛,字見賢。本是甘泉縣天啟年間的一個秀才,考上秀才後卻命運多舛,屢試不第,再難上升。幾年前的時候又父母雙亡,再加上自己只顧讀書一心仕途,不善經營管理,把個還算小康的家產敗落了,只剩下幾十畝田土,租給近鄰耕種,秋天里收些地租,至于祖屋則早已變賣了,自己就寄宿一個廟里,每年定時的給廟上一定的香火錢。

這個廟上的主持本是齊飛父母在世時候多有照拂布施的,廟祝見其家道敗落但還刻苦,想著將來定是飛黃騰達,因此收容。

齊飛在廟里繼續攻讀詩書,深研八股,等著來年再考,定要奪取個功名以為平生。沒曾想屋漏偏逢連雨天,縣上一個胥吏看他已經沒了勢力,就一窮酸丁,便惦記上了他僅有的幾十畝田土,幾次上來欲低價購買,但一是價格極低,二來這齊飛也是知道若果再將這幾十畝的田產賣掉,那自己就只有流落街頭的後果了,于是堅決不從。

那胥吏既然已經看上,哪里還輕易放手?于是某天見他後半夜依舊房間亮燈便誣了他意欲謀反,在日夜趕寫造反檄文,(歷史上卻有其事,不是本人杜撰)便帶著縣里三班衙役沖到廟里來鎖拿反賊,好在廟里住持明白事情原委,也念著他父母舊情,百般回護,又偷偷使喚小沙彌搬了梯子,讓他跳後牆逃了。

齊飛雖然是逃了,但自己除了一肚子的詩書就身無分文一無是處,更是那胥吏也知道放虎歸山的害處,畢竟那齊飛是有功名在身的,一旦這齊飛得中,那就是自己家破人亡的結果,當下花言巧語請了縣上命令,發下海捕公文四下張貼,定要鎖拿他這個反賊到案,當時的齊飛真是有親不能投,有友不能奔,咬咬牙,把腳一跺,學那梁山好漢故事,直接投奔南山桿子去了。

這南山桿子本是個老盜匪,在這里也嘯聚了幾年的,但全部是些粗魯不名的漢子和他們的家屬,突然間來了個秀才投奔,這可是鳳毛麟角,當然是大喜萬分,以軍師之位待之,事事皆以軍師之見是從,慢慢的這齊飛使了些手段就取代了原先大當家的位子,等大當家的感覺不妙時,已經大勢已去,只有把這山寨拱手讓人,希望自己得個善終。

這齊飛自從經過上次大變,也是看破事故,已經變得心黑手辣,哪里還容得一山二虎?一杯毒酒送那老寨主去了西方,這樣山寨里就真正的自己一手遮天了。

但這齊飛畢竟熟讀聖賢之書,報有忠君愛國的理念,只是造化弄人,才走到今天這步,和大多人一樣還沒有揭竿造反的念頭,大家只不過是對這個地方官吏積怨,對老天無雨無奈,所以不想一生為匪,都希望這老天開眼風調雨順,新皇登基了,大整吏治,待天下太平還要下山做個太平良民,所以為不使祖宗蒙羞就和所有桿子頭一樣給自己起了個響亮和威猛的外號—插翅虎。

但隨著天下連年大旱,官吏盤剝催逼日甚,陝西大地流民四起,齊飛的山寨不斷的有流民攜家帶口的加入,一時間山寨嘍數量猛增幾近萬人,成了左近有數的大桿子了。(這個時候的桿子計算嘍是以丁口人數為準,不分男女老幼的)這插翅虎見山寨勢力大漲,一顆心就開始躁動起來,他到不是想為帝為相而是想要學那水泊梁山故事,折騰出點動靜,然後受朝廷招安,一步到位做個官吏,豈不比十年寒窗還要好?

當然這也主要源于當時的朝廷的政策所致,在陝西變亂初期,揭竿而起的農民和他們的頭領人物,在思想上,嘯聚為盜匪的農民們盡管拿起了武器,卻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已經開始了推翻朱明王朝的宏偉事業。由于他們的眼光狹隘,還不可能對明王朝的黑暗腐朽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是朝廷的子民,他們的仇恨往往只是集中在那些直接壓榨欺凌自己的官吏和豪紳身上,他們的斗爭不過是為饑寒所迫,采取武力挫敗官府的催科,並且從富家大戶的糧倉里奪取活命之資。

正因為如此,在這個階段里,常常受到正統思想的束縛。一旦朝廷和地方高級官員宣布「赦罪招安」和放賑的時候,各地的桿子就下山接受招安。人眾解散,有影響的頭領就會給個官職養起來。所以插翅虎才動了這樣的心思。

本著聲勢越大招安時候也會越被受以高官顯爵的不二規則,插翅虎開始不斷的在各地攻打地主的莊堡以為口糧,順便大造聲勢,同時也不斷的劫掠平民百姓,燒屋奪產制造流民,然後裹挾入伙,如此下來竟然滾雪球似的讓他有了兩萬的丁口。

但是,什麼招安這東西是不能上趕子的,這要打痛官府,讓他拿你沒轍,讓他們主動找自己,才能開出優厚的條件招安,那現在是插翅虎火了心思的造聲勢,卻不想那地方官府就是一個不理不睬,就好像他是空氣,這讓插翅虎一個熱臉卻貼不上官府的冷,此時心情由如百抓撓心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隨著山寨里人數的劇增,山寨的口糧開始捉襟見肘了,本來那些普通的嘍家屬什麼的每天只是兩碗稀粥度命以為不死,但自己的親信家丁這些天也開始出現供應窘迫的情狀。這可是他進階的資本保命的本錢,是慢待不得的,怎麼辦?一時里沒奈何。

這一日一個來投奔的馬賊對他說起,由于大旱,北面韃靼也是牛羊數量大減,造成牧民大饑,于是大面積的南下擄掠過冬,現在的延安綏德府都是讓北面的韃靼騷擾的不堪其苦,兩方在大明邊界苦戰不休,就連累著他們這樣的馬賊只有遠赴內地生存,插翅虎聞听突然福至心靈,有了一個大膽的計較。

在官府之兵無暇他顧的時候,攻打還算富庶的富,這樣定能將富縣這個少兵無防的縣城打下,而一旦打下富縣定然震動朝廷引起重視,但朝廷又無兵可調與己征戰,那樣朝廷就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對自己招安。

哈哈,此天賜我等機會啊。

當然這里有幾個節點要拿捏的好,否則會適得其反,壞了大事。

首先要聲勢壯,這個好辦,一是自己已經有了兩萬老小,但還稍嫌不夠,但沒問題,廣撒英雄貼,威逼利誘周邊大小桿子與自己會盟于富縣城下,一是力壓,你敢不來?二是利誘,現在這時候家家缺糧,那富縣里有的是秋糧賦稅,你哪能不來?而一旦會盟,那樣還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吞並了那些桿子,在招安時候又可把這些人算在自己名下。

再就是大造聲勢,讓路人皆知。

這是為什麼?其事這就是要那富縣縣令守備聞風而逃,現在的官吏貪污**欺壓良善是如狼似虎,但若說奮而一戰那就是一個病貓,要是知道幾萬大軍兵臨城下,那還不各個屁滾尿流望風而逃?到那時富縣那可憐的衛所軍群龍無首更無戰意,縣城便可輕易拿下。

而最最關鍵是這次行動不能殺傷官吏,那樣會不好收場。

現下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不論你殺了多少流民,破了多少地主豪強的堡寨,只要你沒殺官就不算造反,就和朝廷沒撕破臉,這樣萬事好商量,這就有了回旋余地。

而當縣城攻破即得了糧草,又受了招安,幾全其美啊。

于是經過一番計較之後,撒下人馬,大張旗鼓的給各個山寨無論大小桿子送去英雄貼,開下優厚的條件邀約會盟。算來已經過去有十幾天了,各個下書之人大約也已經都回來了,也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何,于是在這天早上自己穿戴整齊,吩咐手下侍候的小嘍敲響聚將鼓,要山寨首領齊聚大堂,商議此事。

插翅虎的大廳也與其他桿子的聚義廳不同,顯出他的書生治軍的氣勢,大廳正門楣上一塊大匾上書「白虎節堂」進廳當堂一個大大的屏風,屏風上繪畫著一只帶翅的吊眼白萼猛虎,虎虎生威,屏風正上方一塊大匾額上書「替天行道」屏風前一把鋪著虎皮的大椅,這是插翅虎的寶座,左右里分出兩排座椅,那是給各個頭領準備的。兩邊還有兵器架子,更有兩面大旗左面旗書「義氣」右旗書「精誠」,大堂門外時刻都站著兩個跨刀的嘍戒備,大廳非大事閑人不得進入。

等十幾個親信到來後,這才帶領兩個青衣小帽的小嘍施施然轉出後堂,在虎皮交椅前站定。那兩個小嘍分站左右,一人手捧寶劍一人手托文房四寶,這說明自己是文武雙全。

眾位山寨首領見大頭領站定,一起起身按照山寨里的大小規矩站成兩排,一起躬身施禮大聲道「參見大頭領。」

插翅虎看看大家還算整齊,滿意的點點頭,曼聲抬了下手道;「各位兄弟免禮,請坐。」

眾人一起再施一禮「謝大頭領。」然後按照次序在自己該坐的那把椅子上坐了,也不鼓臊喧嘩都拿眼楮看向大頭領等著大頭領問話。

這都是山寨里早已經定下的規矩,如果哪個犯了,那就要吃不了兜著走的,插翅虎就喜歡這樣的規矩。

做大事必有大事的做派排場。這是齊飛的想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掙扎在明末最新章節 | 掙扎在明末全文閱讀 | 掙扎在明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