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崇禎末年 第七十四章 黨爭為禍(求收藏)

作者 ︰ 田盛公

盧象升的死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東林黨的官員想著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打擊閹黨的氣焰,奪回朝中的話語權,因此紛紛上疏彈劾楊嗣昌。六月間楊嗣昌出任兵部尚書一職的時候,東林黨百般阻撓,最終仍是敗下陣來。楊嗣昌不僅如願當上兵部尚書,並且不久便成為大學士。這一次盧象升的死給了東林黨扳回局面的機會,東林黨如何會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呢。

這次不僅東林黨的言官紛紛出馬,便是一些自詡無黨的清流也參與進來,矛頭直指楊嗣昌。尤其以左都御史劉宗周一疏言辭最為激烈︰「楊嗣昌任兵部尚書以來,主張四面六隅之策,承諾三月剿滅流寇,現今已經半年,流寇不但未滅,而越演越烈,無絲毫應對之策。而今任憑東虜蹂躪京畿,攻城略地,殺人如刈草,莫無應對。今虜破昌平等大縣,殺宣大總督盧象升,亦是閣臣畏敵如虎,不敢應戰之果。現既不能克強敵,又不能扼守,坐視東虜劫掠,如入無人之境,溺職之罪當誅。」

只是楊嗣昌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的總後台是崇禎帝。雖然言官眾口一詞要治楊嗣昌之罪,但是崇禎卻是百般回護。如果承認楊嗣昌有罪,那不是代表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這一點怎麼能讓自認為聰敏過人的崇禎接受。因此東林黨的對手不是楊嗣昌,而是崇禎帝。和皇帝打官司,要是想贏豈不是開玩笑。

東林黨看到無法扳倒楊嗣昌,又轉變了方向,開始攻擊楊嗣昌主和之意。連兵部職方司主事趙光忭都不顧楊嗣昌的感受,上疏抨擊楊嗣昌︰「自閣部和議一起,致邊備日弛,將士觀望,畏敵如虎,互相欺飾,致使東虜長驅直入,禍亂中原,因此請斬楊嗣昌以謝天下。」這個疏本又被崇禎置之不理。

而楊嗣昌拋出的盧象升未必真死,可能畏罪潛逃,更是引起朝廷百官的憤慨,一個個慷慨陳詞,不少人引田羽疏本之語攻擊楊嗣昌。甚至有些人忍俊不住,在朝堂上與楊嗣昌開了全武行。看到下面扭成一團,崇禎帝不由大怒,將那幾個言官每人打了八十廷杖。

工科都給事中範淑泰人老體衰,八十廷杖打暈了幾回,被其他朝臣扶回家後,悲憤交加之下,再加上棍瘡破裂,沒有幾天便一命嗚呼。

閹黨與東林黨的交鋒,再次以東林黨失敗而告終。而主和、主戰之議再次作罷,不過仍是楊嗣昌主和佔了上風,而盧象升是否戰死,更是在楊嗣昌的授意下,成了一個謎團。派出去的調查官員中有一個叫俞振龍的,告訴楊嗣昌,盧象升真的死了。在楊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說盧象升沒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戰之類的罪名加到盧象升的頭上了。但這俞振龍非常硬氣,楊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著眼楮說︰「天道神明,無枉忠臣。」可是其他人卻沒有他的那種骨氣,紛紛做了假證,說沒有找到盧象升的尸體,生死不明,而田羽言之鑿鑿的疏本被棄之一旁,束之高閣。兵部尚書楊嗣昌卻如一尊不倒翁,崇禎只給了一個小小的處分了事。這次爭斗的直接後果便是致使勤王各鎮更是不敢輕戰,一路尾隨韃子而進,任憑東虜縱橫馳騁。

而田羽要將東虜揚武大將軍獻俘闕下讓崇禎興奮不已,可以說近幾個月來,崇禎一直被東虜和流寇搞得焦頭爛額,每天接到的戰報,沒有一條是好消息,現在終于解了心中的一口悶氣。他在朝堂上侃侃而談︰「潼關鎮總兵田羽近來數次與虜作戰,一月間殲敵數千,設使勤王各鎮人人如此,同心共濟,虜停則奮力斬殺,虜奔則迎頭攻擊,何愁東虜之禍。」

看到朝堂上死氣沉沉,崇禎帝也沒有剛才的興致,草草的總結說︰「有功則賞,有過則罰,若得良將,朕何惜一爵。今田羽屢立大功,功在社稷,賞銀萬兩,斗牛一襲,世襲錦衣衛千戶,待岳托解來京師,朕要親自昭告太廟。」

崇禎帝的聖旨幾經輾轉才交到田羽的手上,這時候的田羽正在狼狽逃竄中。原來田羽大敗努山後,雖然已經料到多爾袞會追擊自己,輕裝向大名府進軍,但還是沒有擺月兌多爾袞。多爾袞听到田羽生擒岳托,陣殺五六千兵士後,異常憤怒,率軍追擊。他吸取岳托分兵而敗的教訓,親率近三萬騎兵追擊。面對三萬騎兵,田羽只有落荒而逃的份了,幾次如果不是田羽機靈,恐怕早就被多爾袞圍殲了。

田羽接到聖旨也不得不感嘆明朝特務系統獨特的作用,自己近一個月來,東奔西竄,居無定所,這些傳旨的人竟然能找到他,等到他听到崇禎只賞了他一個世襲錦衣衛千戶,不由一臉苦笑,本以為生擒岳托的大功足以讓他做到將軍,不想卻是一個世襲千戶。

听到田羽抱怨。一邊地楊軍撫掌說道︰「大人半年之間從一個馬夫做到一鎮總兵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現在更是被皇上賞了世襲千戶。還有什麼可抱怨地?」

「快嗎?我怎麼不覺得。甘羅十二能為相。高士奇一日七遷。從無名之輩。而成一代名相。如此際遇不比我快地多了。」他心中不由又加了一句︰「自己作為一個穿越者。這麼大地金手指還不是才混了個沒有品級地總兵。」

「高士奇?一代名相?我怎麼沒有听說。」楊軍越來越郁悶。怎麼和田羽在一起。自己簡直成了個屁事不懂地毛孩子一般。

田羽不由自失地一笑。心中說︰「現在高士奇還不知道在哪呢。你怎麼會听說。不過我來到了現在。估計就不會出現高士奇一日七遷地佳話了。我怎麼能讓韃子奪了漢族地江山呢。」他不想解釋。而是顧左右而言他︰「便是我朝也有許多人際遇之奇不下于我。」

「你是說左良玉左總兵?」

「不錯。左總兵原不過一小校。得侯洵賞識。一躍而成副將。比我快多了。便是剛剛戰亡地盧象升盧閣部也不是我能比得了地。不到三兩年時間。從一府之職超遷成五省總理大臣。」

楊軍點點頭,笑著說︰「大人不能老是和這些人相比啊,你可知道許多人終其一生,也許都做不到總兵的位置。」

田羽嘆了一口氣,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現在一直忙于戰事,根本就無法把自己想到的許多東西和前世的知識用出來,看來自己應該選擇一個根據地了,好好的發展實力了。

一個騎兵飛馳而來,打斷了田羽的沉思。雖然現在已經入冬,天氣變冷,但是那個兵士渾身是汗,滿臉的灰塵,看來是長途奔來。那個騎兵看到田羽,松了一口氣,翻身下馬,跪地大聲說︰「大人,韃子已經追擊到距我軍不足三十里的臨城。恐怕再有一個時辰便可追上我軍。」

田羽遙望著遠方,淡然的說︰「該來的終究會來,看來我們只有與韃子一戰了。」

「大人,韃子兵勢銳不可當,不可輕易開戰啊。」

「我如何不知,但是現在我軍除了一戰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

楊軍也知道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帶著所有的人逃離了,因此急忙說︰「大人,我留下阻擊韃子,你帶著騎兵走吧。」

田羽一時來了豪氣,大聲說︰「不就是三萬大軍嗎?不就是多爾袞嗎?來吧,就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鹿崇禎末年最新章節 | 逐鹿崇禎末年全文閱讀 | 逐鹿崇禎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