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崇禎末年 第七十三章 如此大學士

作者 ︰ 田盛公

「盧象升死了?」看到田羽的奏疏上寫到盧象升壯烈殉國,新任兵部右侍郎陳新甲眉毛不由一挑。他是楊嗣昌的心月復,看到這里,知道此事關系甚大,因此忙將田羽的奏疏裝到袖子中,朝著外面喝道︰「陳三。」兵部的書吏听到陳新甲招呼,連忙跑了進來,畢恭畢敬的說︰「大人有何吩咐。」

「備轎,我要去拜訪一下楊嗣昌楊大人。」

陳三答應一聲便去準備,兵部衙門與陳新甲的府第離得不遠,一路上陳新甲連連催促,用了不到三炷香的時間就到了楊府,陳新甲與楊嗣昌很熟,也不待下人稟報,急匆匆的就朝內院走去。

楊嗣昌正在和幾個南方來的官員在客廳喝茶說話,听到陳新甲來訪,朝著在座的官員一拱手︰「陳大人一來,恐怕是前方戰事有了變化,各位的事情我也都了解了,等和其他各部商量後,再行辦理。」眾人一听楊嗣昌有事,忙紛紛起身告辭。

楊嗣昌一點大學生的架子也無,告罪的說︰「本來想著留各位大人在府上吃過晚飯再走,但國事為重,待文弱此間事一了,再行宴請各位大人。」那些官員又謙辭了一番,才魚貫而去。

楊嗣昌將陳新甲請到密室,通知管家閉門謝客,又打發了伺候的下人,才對陳新甲說︰「新甲,什麼事情?」

「大人,九台陣亡了。」

「什麼?」楊嗣昌聞言不由一震,急道︰「消息可確切?」陳新甲將田羽的奏疏遞給楊嗣昌,這是潼關鎮總兵田羽剛剛送來的奏疏,上面寫著盧象升于十幾天前在張登陣亡。

楊嗣昌忙接過奏疏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看完後他皺著眉,閉著眼開始沉思起來。楊嗣昌揣度上意,因此主和,而盧象升卻是主戰,因此兩個人就產生了矛盾。本來盧象升是總督天下勤王兵馬,但是在楊嗣昌和高起潛的多方阻撓下,根本調動不了其他人的兵馬。而楊嗣昌等說服崇禎,將盧象升所部兵馬一分為二,精銳的關寧鐵騎全部歸高起潛率領,只留給盧象升七八千人。而且保定等府官員听說盧象升與楊嗣昌等不和,更是擠兌盧象升,拒不發餉,使盧象升落入困境,他定下的幾條用兵策略一條也沒法實現。

而這一次高起潛在慶都不戰而潰,致使盧象升被困張登,可以說盧象升的死完完全全的都是因為楊嗣昌和高起潛的掣肘,如果沒有他兩個人的阻撓,盧象升不一定會戰死疆場。

前些日子田羽的第二次捷報就被楊嗣昌等人壓了下來,田羽的功勞不但讓楊嗣昌眼紅,更讓他擔心。一旦讓崇禎看到左翼軍如此不堪一擊,那時崇禎一高興,也許就會變了主意,不再求和,而是主戰。現在、朝中的清流、東林對他的意見很大,說他作為兵部尚書畏敵如虎,崇禎那里每天都堆滿了彈劾他的疏本,如果不是崇禎竭力回護,恐怕他早斃于刀鋸鼎鑊之下了。如果崇禎的心思一變,這貽誤軍機、畏敵不戰的罪名足可給他帶來滔天的大禍,因此他不想,也不能讓一股新的力量崛起,只能百般打壓。

可是這個田羽在如此困難地情況下。竟然能生擒了韃子地揚武大將軍。又要獻俘闕下。這下子他楊嗣昌再也瞞不住了。再加上盧象升之死。一旦處理不好。帝眷不再。那麼他地地位便岌岌可危。因此他不能不仔細地想想辦法。應付目前地不利地形勢。

更讓楊嗣昌煩心地事情還有不少。昨日他已經接到高起潛地不戰而潰地消息。想著不日便可接到高起潛地奏疏。現在主戰派節節勝利。而他們主和派卻是連連損兵折將、丟城失地。白白給朝中那幫烏鴉攻擊地把柄。現在他可謂步履維艱。

足足過了三炷香地功夫。楊嗣昌才睜開雙眼。嘆了口氣說︰「新甲。你對高公一事如何看?」

陳新甲聞言不由沉吟了一下。偷眼看了看楊嗣昌一下。楊嗣昌一臉地淡然。根本就看不出他地想法。只好說︰「高公雖然丟掉慶都。但是兵士損折不多。還有一戰之力。而盧象升主戰誤國。所率兵士幾乎覆沒……」

不待陳新甲說完。楊嗣昌截住說︰「我看盧象升未必已經戰死。」

陳新甲心中一顫。田羽疏本中已經明確說了盧象升戰死。甚至連中了多少箭支都寫得清清楚楚。盧象升沒有死?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不過他和楊嗣昌接觸地時間很長。知道楊嗣昌雖然平時看起來溫文爾雅、待下禮遇絲毫不苟。卻是陰險狠毒。因此他裝作不解地說︰「大人地意思是?」

楊嗣昌緩緩站了起來,眼楮盯著陳新甲,不再猶豫︰「韃子勢大,高公持重,為保留實力,方才退出慶都以避敵鋒。宣大總督盧象升不慮國家大勢,沽名釣譽,輕易與虜開戰,致使損兵折將,罪無可恕。至于戰敗身亡,還需嚴查,也許他畏罪潛逃。」

陳新甲按到楊嗣昌給兩人如此定性,雖然心中也為盧象升大大不平,但是他還要靠著楊嗣昌和高起潛往上爬,因此忙附和著說︰「大人所見極是,下官馬上派兵部有關職司前去詳查此事。」

楊嗣昌估模了一下現在的形勢,韃子左翼軍已經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右翼軍一路,敵我力量已經此消彼長,明軍已經站了優勢,恐怕田羽再立新功,對主和之事產生影響,另外也有著搶功之意。因此又對陳新甲說︰「不論盧象升生死,這宣大總督我看就免了罷,明日早朝,我會保舉陳大人接替盧象升為宣大總督,望陳大人不日南下,整頓兵卒,迅速恢復元氣。田羽也暫歸陳大人指揮,望陳大人以國家為重,不可浪戰,為國家保留一點家當。」

「多謝大人,新甲一定不負大人舉薦的一番厚意。」陳新甲一邊心中揣測著楊嗣昌的心思,一邊表著忠心。

楊嗣昌生怕陳新甲不了解自己的苦衷,又說︰「這也是無奈之舉,天啟元年以來,國家屢次用兵,元氣損傷很大。現在流寇四處為禍,韃子四次劫掠關內,我們既要安內,又要攘外,但我們兵力有限,二者不可兼得。現今災荒頻仍,糧銀匱乏,不得不如此為之。攘外必先安內,待剿滅流寇,再打韃子不遲,雖滿朝臣工動輒含沙射影,交相攻訐,只好利在社稷,我何懼乎。」

「大人深謀遠慮,這份苦心自非那些自詡清流的虛談之輩所能明白。待日後大功一成,想必那些空談之輩必啞口無言。大人如此不計個人得失,一心為國,新甲佩服萬分。」

「文弱但求心中無愧便是,那些烏鴉想這麼說,怎麼罵,隨他們去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鹿崇禎末年最新章節 | 逐鹿崇禎末年全文閱讀 | 逐鹿崇禎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