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崇禎末年 第四十二章 帝師

作者 ︰ 田盛公

從今天開始,除每天保底一章外,推薦票每增1000、收藏每增500、紅花每增30,滿足其一點,作者將加更一章。雖然小田工作很忙,但一定會說到做到。謝謝大家支持

~~~~~~~~~~~~~~~~~~~~~~~~~~~~~~~~~~~~~~~~~~~~~~~~~~~~~~~~~~~~~~~~~~~~~~~~~~~~~~~~~~~~~~~~~~~~~~~~~~~~~~~~~~~~~~~~~~~~~~~~~~~~~~~~~~~~~~~~~~~~~~~~~~~~~~~~~~~~~~~~~~~~~~~~~~~~~~~~~~

高陽城。

高陽百姓聞韃子劫掠定州,在清風店大敗山東鎮勤王軍後朝高陽而來,城內鄉宦士紳慌做一團,不少人見縣城難以守住,收拾貴重細軟開始逃難,一時間高陽城內謠言四起,風聲鶴唳,不少平民受到這些鄉宦士紳的影響,也背著大包小包紛紛跟著逃離。很多鄉宦士紳恨不得將所有能拉走的東西都拉走,有的甚至裝了幾十大車的東西,而逃跑的方向多數都是選擇南方,因此一時間城內鄉宦士紳的大車雲集高陽城南門,加上一些推著單輪車、挑著擔子的百姓,原本就不寬的南門出現了罕見的擁堵景象,向河間府方向的官路也到處都擠滿了向南逃難的百姓。

而在這股向南逃難的洪流中,一輛馬車卻挾風揚塵逆流向高陽馳騁而來。這輛馬車雖然很普通,但前面卻有幾名輕騎開道,因此在滿是難民的官道上仍是飛快馳過。

到了南門,雖然有輕騎在前面大聲呼喝開道,但是南門的人、車實在太多,一時之間哪里能讓出道來,因此馬車不由停了下來。馬車中坐著的老者正是原大明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天啟帝師孫承宗。

崇禎四年帝師孫承宗督師遼東,因大凌河之敗連遭閹黨彈劾,重壓之下不得不上疏引疾求退。崇禎帝為平息朝議,準其歸籍,因此一直賦閑在家。前些日子他听說韃子再次入寇中原,連破牆子嶺等關隘,殺將掠民,而大明文臣束手,武將怯戰,致使韃子長驅直入,蹂躪京畿。自己卻使不上任何力氣,沉悶之余便去泰山拜訪一個隱居老僧听禪,以解心中苦悶。後來又听說韃子大軍南下,擔心家中有事,便匆匆連夜往回趕。

一路上孫承宗不停的催促車夫快走,到了高陽附近,看到逃難的難民,孫承宗更是焦急。除了必要的休息,幾乎馬不停蹄往回趕。幾日馬車的顛簸,加之年歲又大了,讓他昏頭腦漲,疲憊不堪。因馬上就能趕回高陽,又從難民口中得知韃子尚未攻到高陽的消息,不由放下心來,一個人坐在車中閉目眼神,忽然感覺車子停了下來,不由撩開馬車前簾問道︰「怎麼停下來了。」

「老爺,你看看這麼多難民,將門堵得死死的,沒法走了。」

望著水泄不通的南門和絡繹不絕的難民,孫承宗不由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的說︰「這個雷之渤是干什麼的,亂成這樣了,他也不說派兵維持一下。再說韃子還不一定能攻下攻不下高陽,不想著堅守城池,怎麼都急著逃難呢。」

車夫不知怎麼答孫承宗的話,只是眼巴巴的看著他。

「這里一時半會是進不去了。我看還是轉到西門進城吧。」

西門雖然沒有南門那麼多人。但是也擠滿了人。孫承宗地馬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進了城。孫府地家丁遠遠地看到孫承宗地馬車。忙迎了上來。其中一個叫孫七兒地比較伶俐。一邊將孫承宗扶下車。一邊說︰「老爺。你可回來了。大家都等著你老呢。」

孫承宗對他笑了一下說︰「我走地這些日子。家里可好。」

「老爺。韃子就快打過來了。家里正忙乎收拾東西呢。現在都忙成了一團了。」

孫承宗不由一愣︰「收拾東西?」

「是啊。大少爺說縣城八成是守不住了。準備出去避一避。這不正忙著收拾呢。老爺就回來了。」

孫承宗的臉色一黑,叱說︰「簡直是胡鬧,兒怎麼這麼糊涂。」

孫七見老爺生氣,嚇得再也不敢說話,只是小心的扶著他向里走。

孫承宗向來對下人沒有什麼架子,只是素來久居上位養成的那股氣質,讓這些下人對他又敬又怕,因此他一生氣,孫七一時間噤若寒蟬。孫承宗看到孫七那副小心翼翼的樣子,不由自失的一笑,自己的涵養功夫一直是自己最引以自豪的,現在這是怎麼了,不像是原來的自己。

就在孫承宗自責的時候,他的大兒子孫已經迎了出來。孫承宗劈頭問道︰「怎麼你也準備逃難?」

孫見孫承宗臉色不快,小聲說︰「父親,我也是為家里著想,為您著想啊。」

「糊涂,我們怎麼可以和那些沒有見識的鄉宦士紳一樣,置國難而不顧,不思齊心抗敵,只顧逃命。孫家的臉都讓你丟光了。」

孫心中早就知道父親一定不會同意出去避難,只是他知曉父親在韃子心中的地位,因此在擔心父親的安危之下不得不做出去避一避的決定。孫家很多人听到他同意出去避一避,不由歡呼雀躍,急不可待的便收拾東西。

孫被孫承宗說得臉一紅,但還是勸道︰「父親,韃子的揚武大將軍、貝勒岳托已經放出風聲要攻破高陽捉拿父親,而勤王的大軍或敗、或不敢與韃子交戰,尾隨觀望,韃子已經攻破定州了,不日既至。謠傳這個岳托有三萬多大軍,我們小小高陽無論如何也守不住啊。父親,我看我們還是暫避其鋒吧,我已經讓人傳出風聲去江南探親……」

孫承宗用鼻子冷冷的哼了一聲︰「你這不是掩耳盜鈴嗎?為父世受國恩,今韃子入寇中原,患不得死,不患不得生。豈可學那些鼠輩,望風而逃。今日只有督率全家和鄉民,死守高陽,以報國恩。」

「父親……」孫仍有所不甘,還要勸說。

「不必多說,告訴所有的家人將搬出來的東西都放回去,準備兵械守城,我去拜訪雷知縣,與他商量一下如何守城。」話落連屋都沒有進,轉身又去縣衙拜訪雷之渤。

雷之渤听到孫承宗拜訪,心中不由一苦,怕什麼來什麼,便朝身邊的師爺說︰「秉義,這位孫學士來訪,看來我們要走的話不那麼大容易了。」

雷之渤的師爺趙秉義咳了一聲︰「大人,他來他的,我們走我們的,他孫承宗想赴國難已全忠義之名,我們只是小人物,沒有必要拉上我們。」

「說是這麼說,可是我怕他會阻止我們放棄高陽。他孫家已經在高陽數代,根深蒂固,哪能說棄就棄。他又那麼大的名望,一旦棄滿城百姓不顧而逃命,恐怕日後吐沫都能把他淹死。從這兩方面來說他不可能離開高陽,只有死守一途了。現在他來,恐怕要拉我們和他一起守城啊。」

「大人只需與他虛與委蛇,答應留下來守城,腿不是長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嗎,等他一走,我們還不是想去哪就去哪,他一個賦閑的大學士還能把我們怎麼的。」

雷之渤點了點頭︰「好,就這麼辦。」整理了一下衣服,朝趙秉義笑著說︰「走吧,和我一起迎接我們的東閣大學士吧。」

孫承宗一見雷之渤也不施禮,只是指著忙著搬東西準備外逃的衙役、僕人,冷冷的說︰「雷大人,韃子將至,城內已亂作一團,這些衙役是做什麼的,為何不上街安民。」

雷之渤皮笑肉不笑的說︰「下官馬上就辦,馬上就辦。大人屋里請。」將孫承宗讓到大堂,又吩咐丫鬟為孫承宗倒茶。

孫承宗顧不上喝茶,而是直奔主題︰「韃子不日既至,不知雷大人對守城有何安排。」

雷之渤雖然膽小怕死,不過也不是庸才,剛才迎接的時候已經想好了說辭,因此馬上回說︰「孫大人,這幾日我已經募集一千五六百人的鄉勇,加上原先的衙役、馬快,已有二千人,另有民壯三四千人留作預備隊。同時下官讓城門領許智準備了大量的滾木擂石,還有不少萬人敵,足夠守城之需。一旦韃子兵眾,在城不分老幼,皆上城御敵,可保高陽無虞。」

听到雷之渤的安排,久經戰事的孫承宗也找不出紕漏,不由點了點頭,滿意的說︰「雷大人如此安排甚好,高陽百姓戮力一戰,高陽可保也。」

雷之渤見孫承宗對自己的夸夸其談甚為贊許,心不由放了下來,笑著對孫承宗說︰「下官淺顯之見,讓大人見笑了。大人乃我大明國之棟梁,久戰沙場,拒虜與國門之外,天下百姓景仰。如大人能夠親臨城頭指揮,下官甘為副手。大人登高一呼,強似下官百倍,有大人軍神一般的人在,高陽百姓豈能不效死力。」

孫承宗雖然知道雷之渤是拍馬之言,卻也沒有反駁,而是莊重的說︰「承宗屢受皇恩,為社稷,為百姓豈有不親冒矢石殺虜的道理。」

「有大人支持,高陽無患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鹿崇禎末年最新章節 | 逐鹿崇禎末年全文閱讀 | 逐鹿崇禎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