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方 正文 第三回 施巧計引君入甕 展奇智平谷劫騎

作者 ︰ 通明鑒

那焉師陀自扎營之後,圍而不攻。令人暗掘地道,準備直通敵方城牆地基之下,將其挖空,使其牆塌地陷,打開缺口攻入。

穆鵬早于城中多置甕听,挑選數名目听力過人的兵卒置于其中探听敵軍行動。待探到敵軍方位時,便在敵軍地道前方兩側橫鑿地穴,藏以伏兵,再于洞穴口處敷薄土惑敵,待敵軍挖至時,便從兩旁持長槍夾擊。如此這般,挫敗敵軍數次行動。

焉師陀又加派兵力繼續深挖地道,穆鵬便以煙火燻之;或以風扇車吹石灰粉,毒藥滅之;又或引水相灌。幾番往復,又將敵軍數次擊退。

焉師陀見此法不通,便繼續圍城,準備待敵軍糧草耗盡,軍心不穩之時再發兵突襲。前番戎環大軍攻城,傷亡甚重,魁魈軍團也折損大半。因此,焉師陀令全軍休兵整頓,養精蓄銳。又命巫蠱重煉魁魈,以備急用。

焉師陀的算盤,穆鵬看在眼中,自是心如明鏡。怎奈朝中援軍遲遲不到,城中糧草逐漸不支,難以久戰,穆鵬心下甚惱,自思道︰「敵軍重整人馬,圍而不攻,待其元氣恢復,則更難取勝。朝中多庸官佞臣,不能遠謀,加之西北二州造反,恐援兵難至矣!

野戰乃戎環之長,徐谷關城防堅固,攻取不易。一直以來,焉師陀總想引我等出城滅之。不如以此惑敵,誘之入套。

戎環步兵較弱,騎兵則極度強悍,此番敵軍新敗,其魁魈軍團實力大損,若是再設計敗其騎兵,則如同除其手足,可解圍城之危也!」

于是,穆鵬差人多備鑼鼓響炮,夜深之際,侵擾敵軍。每日戎環眾兵方才睡下,便听得營外鑼震鼓敲,炮響當空,一片喊殺之聲,沖出營時卻又尋不見敵軍蹤影。如此這般,搞了數日,焉師陀實在頭疼,其已知中禹車弩之威,加之敵方神出鬼沒,恐遭其暗算,便令全軍後撤三十余里。怎料即便後撤,中禹軍依舊騷擾不斷。久而久之,戎環三軍似已習慣,中禹軍再行侵擾之時,便任他去鬧,也不再出營迎敵。

穆鵬聞之大喜,當夜便組織五百死士,準備夜襲敵營,自己則率軍于後方接應,待其與敵軍廝殺之際,從旁突擊,聚殲敵軍。

是夜,那五百死士近得敵營,先是一陣喊殺,敵軍貌似習以為常,依舊不理。死士們見狀,隨即殺入營中,煞那間,便將數名戎環甲兵砍翻在地,卻在此時,忽听一聲炮響,戎環大軍好似江洪決堤,從四面八方層層涌出,將那五百死士團團圍住,未及幾時,五百死士便已命赴黃泉,身死敵陣……

原來那焉師陀屢被侵擾,已是惱怒非常,心下暗自盤算道︰「前番攻城,我軍雖有損耗,但精銳尚存。敵軍數度侵擾,著實惱人!且其棄城守而行野戰,真是個棄長取短,自尋死路,吾自當集重兵將敵殲于城外!」遂命三軍對敵軍騷擾不必理會,以此迷惑敵軍,誘敵突襲,自己則暗伏重兵于四周,待敵軍進攻之時,將之圍殲。

此時,穆鵬見敵軍早有埋伏,忙令大軍後撤,自己則領一彪弓騎斷後。焉師陀見中禹大軍敗走,怎能放過?遂率領狼牙騎,落雁卒等精銳沖出營來,欲將中禹守軍全殲。

兩軍將近時,穆鵬忙領弓騎對準敵軍一陣狂射,一時間,戎環人馬竟也死傷數人。焉師陀忙令手下從兩翼包抄,穆鵬見狀,趕緊御馬揚鞭,慌忙後撤。

那焉師陀見敵方弓騎之中,獬豸紋旗迎風招展,自知穆鵬此番親自斷後,暗暗對其頗為敬佩。自思道︰「此人身為三軍之首,卻親自斷後,保護大軍後撤,果然英勇過人!奈何你我各為其主,今昭相遇,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擒賊擒王,此人一除,徐谷關即得也!」于是忙令眾兵咬緊不放,拼命追趕。

但只見穆鵬引軍奔至兩座土坡之間,隱沒不現。焉師陀恐有埋伏,便差人探看,方知土丘背後一側雖是高坡,但另一側則為一馬平川的開闊地,即便敵軍弓車相射,己方鐵騎機動迅速,可快速避散至平闊地帶。且對方兵少,大將便在眼前,此次若不拿住,恐難再遇如此良機,切不可猶豫不決,誤了大事,遂又引軍直追。

方至其中,只見前方平地若有火把隱現,焉師陀忙命全軍疾奔向前,方才開動,前軍卻突然人仰馬翻,馬嘶長鳴,癱陷一片。又忽听「轟隆」一聲,入口已被炎油彈擊襲,隨即燃起熊熊大火,戎環鐵騎瞬間死傷數人,被斷了後路。

此處名為平谷,前番穆鵬數次騷擾敵軍,每每回兵之時,總會調部分人馬暗中伏于此處,積少成多,此時該地已埋伏重兵無數,早已在此挖下多處陷馬坑,遍撒鐵蒺蔾。而穆鵬一眾誘敵至此則從小路繞開。

那戎環鐵騎前軍癱倒,中後軍則無法散開,擇路而逃,才發現四周陷坑密布,數處暗藏鹿角木,拒馬槍。當即全軍擁堵在高坡之下,成為活靶。此時坡上火箭飛矢,早已是落如雨墜,又只見無數大火球及滾木雷石從坡上直滾而下,侵入戎環陣中。一時間,烈焰橫鎖,矢石四入,戎環人馬相互踐踏,死傷大半。

便在此時,四下雷鼓震天,中禹重步兵各持斬馬刀,鉤鐮槍,絆馬索等從側翼殺出,繼續剿滅殘敵。那戎環鐵騎,多是馬上好手,平日里所向披靡,橫掃千軍,不想今日擁堵一處,不能沖鋒,且周圍到處都是陷馬坑,鐵蒺蔾等劫騎戰具,身手更是難以施展。馬下步戰,乃中禹之長,加之此時大半殘敵皆已傷重體疲,則更不是中禹步軍的對手。但見中禹眾兵上砍敵兵,下斷馬腿,或用鉤索將敵方騎兵弄下馬來,再行斬殺,戰至拂曉,戎環數萬鐵騎便已損失殆盡。而焉師陀早已由眾將掩護,趁入口處火勢漸微,縱馬狂奔,逃向營寨。

穆鵬見狀,忙引兵追趕,臨近敵軍之際,只見焉師陀返身疾轉,彎弓搭箭,回馬飛射,瞬間數名中禹軍士便應聲而亡,翻身墜馬。

此乃焉師陀絕技-回弦弓,由回馬槍轉化而來,道理亦同,往往趁敵軍緊追,疏于防備之時,突擊回射,殺敵于馬下。那焉師陀乃是戎環有名的神射手,弓技超群,素來百發百中,用起此招來,則更顯凌厲,促使中禹追兵不敢近前,腳步有所放緩。

焉師陀趁此間隙忙令班絡圖率軍組成燕尾陣,自己則提氣凝神,準備施展「震技」相對。但只見班絡圖三聲哨鳴,戎環逃軍在奔逃之際瞬間擺陣成形。

此陣形同燕尾,呈夾擊之勢,兩翼後突,撤退之時能將追兵籠于其中,擴大有效射擊面積,

一時間,中禹追兵死傷無數。

穆鵬見敵方陣型突變,井然有序,暗暗贊嘆焉師陀治軍有方,于是分兵兩路,命一清瘦小將帶領一隊人馬,從側翼包抄,自己也提氣凝神,準備以「震技」斬將。

所謂「震技」,則是「仕五技」中的一種,洪方之地,出仕者素習「兵,賢,震,武,運」五技。

「兵」即軍事之能,需精策略,通戰術,能鎮服三軍。主分功防二類︰

「攻」為攻伐,主指︰將兵,演陣,操軍勢,掩軍形,需通百器,曉諸兵之異因地制動而合之為戰。

「防」即防守,主指︰城防,營防,需通地志,知進退,明己勢,度敵情,穩糧草輜重而固三軍之心。

「賢」為政治之能,主指︰有良謀,識機變,明察時務,通君臣之儀,曉宗派之勢,知禮樂刑政,能治國治人,懷帝王之術,于權謀漩渦之中能全身而退,達到目標。

大賢則深通「御心,御軍,御敵,御民」之道。

「御心」乃是指能處變不驚,調整好自身心理狀態;「御軍」則指兼濟糧草,安撫諸將之能;「御敵」則指能把握敵方心里,料敵先機,牽敵入套之能。「御民」乃指能撫境安民,收民心為己用。

「武」即武藝,主指︰馬戰,步戰,弓弩,水戰,徒手相博之技。

「運」指運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知天易,逆天難,命無福祉,縱有濟世之才也難施展。習風水相術,知周易陰陽,明天理時勢,解八卦五行,知命知運,乃為正道。

而「震技」,也稱「霆技」.「卻邪」,乃是武將在尋常武藝之外練就的絕殺之術。需通內息吐納,五行相較之術,故能行此技者甚少。將者以「震」為其號,則是表示對「雷霆之象」的尊崇。

「震」為八卦之一,雷之象。雷霆為陰陽之氣所生,王文卿《雷說》有曰︰「"夫雷霆者,天地樞機。""故雷乃天之號令,其權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屬雷可總攝"。

而道法認為,諸法之中,雷法威力最大。而五雷之法則分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土雷,循克相生,應五行而動。

但凡妖魔邪魅修成人形之時,需經「雷劫」即「化形劫」。人乃女媧所造,為萬物之靈,構造玄妙精奇,暗合天地造化︰「脊骨二十四節應二十四,肺管十二節名為十二重樓。臍為祖宮,內曰黃庭,心曰絳宮,肺曰華蓋,舌下曰華池,腳心曰涌泉,臍下一寸三分曰酆都,山水小腸十八盤即為十八獄,水道曰地戶,谷道曰幽門。人之肉身,暗合天地位萬物孕育之道。左齒叩八音為金鐘,右齒叩八音為玉罄,前齒叩八音為法鼓,三八共二十四通,以應二十四。」因此人身最適修真養氣,各種妖魔邪魅,想要成仙,需先經「雷劫」以成人形,以之為本,方能更進一步修煉。

而「震技」乃是依五行之理運功煉成,能以技破氣,擾亂對方內息,往往與修真練氣之士相對時,能破其法力,故又稱「卻邪」。

此五技一般為仕者各習所長,天下能盡皆融通者寥寥無幾。

卻說班絡圖正在護主後撤,掩軍射敵。見一小將從側翼殺來,便忙挽弓相向。那小將近得身來,卻不再向前,乃是拔箭便射,手法奇快,好似疾風迅雷,班絡圖還未來得及反應,那箭便已射向前胸。

只見那箭疾飛而來,射至他胸前時,卻被其護身皮甲輕輕彈落。這皮甲名曰「魈甲」。乃是用魁魈皮制成,輕巧透氣,刀槍不入,穿者手足靈便自如,不似尋常甲冑那般笨重。戎環重將從頭至腳,皆嚴裹此甲,只留雙目在外。那班絡圖乃是焉師陀愛將,所穿皮甲則更是上品。

那小將見一箭不成,又連射三箭,皆被皮甲擋下。班絡圖見狀十分得意,持弓還射數箭。小將左突右閃,以弓格擋,將其一一躲過,縱馬貼上前來。對準班絡圖雙目,又是一箭,哪知那箭飛出之後,重心不穩,斜偏一方。班絡圖暗笑道︰「此甲堅不可破,果然令敵軍膽寒」

卻在此時,但只見白光一閃,那小將又疾射兩箭,分別朝班絡圖雙目而來,速度奇快,班絡圖來不及躲閃,下意識地將臉偏向一邊,欲以右頰皮甲擋住來箭。哪知就在此時,方才射偏的那支箭突然由右側飛入,射進頭盔移轉時與護脖產生的空隙之中,將班絡圖脖頸橫穿,射殺落馬……

你道那小將是誰?其名曰穆玥,乃穆鵬之女。年方二八,雖生的清瘦,卻臂力過人,左右能開300斤大弓。方才射殺班絡圖之術乃其絕技,名曰「月旋」。施展「月旋」時,以內勁驅力,將箭弦偏擦,斜射而出,使其在空中拐彎,劃出一道弧線,形似新月,從旁側射殺目標,故曰「月旋」。此技角度刁鑽,機巧異常,往往叫人防不勝防。本來穆鵬欲將自身「霆技」傳授與她,奈何其技講究力道剛猛,需左右能開500斤硬弓,方能繼續練習。那穆玥雖為女子,卻不輸男兒,甚是好強,幾經刻苦力練,終于開到300余斤,但此已為上限,往上便再也不行。穆鵬心下甚惱,常常對她嘆道︰「若是你哥在便好了!我之絕技也可流傳于世!」為爭一口氣,穆玥私下琢磨苦練,終于練成箭指偏鋒,出奇制勝的「月旋」,令穆鵬刮目相看,對其甚為贊賞!

焉師陀此時已是氣涌丹田,神凝絳宮。見愛將被殺,右翼陣型大亂,忙搭箭上弦,施展震技-「破軍」,直奔穆玥而來。但見那箭筆直而出,兩側生風,數丈之內皆成錐形氣刃,將所觸草木一一斬斷,這一箭厲氣逼人,氣勢難擋。穆玥欲回馬相避時,那箭早已飛至眼前,周身厲氣已將馬頭瞬間切斷。此時穆玥已是命懸一線,身將赴死,忽听「砰砰」一聲,只見空中兩箭相抵,火花四濺,一箭由身後飛出,將「破軍箭」抵落在地。回首一望,原來是爹爹出手相救。

此箭名為「出雲」,乃穆鵬「震技」,方才見小女遇險,未及氣寧神定,便已出箭,故此箭只得其七成力道。

焉師陀見射殺穆玥不成,便又瞄準穆鵬,回身搭箭,全力施出「破軍」,羽箭應弦而出,只逼穆鵬咽喉而來。穆鵬因此時氣神未得全定,一時情急,只得再以七成力道相抵,對準來箭,便又是一招「出雲」。

只見兩道銀光迎空相對,數丈之內風卷沙盤,箭氣橫飛,馬嘶人顫,周遭草木皆絞為數段。轉眼之間,又只听「砰-」的一聲,兩箭相抵一處,火星四散,卻見那「出雲」箭直穿「破軍」箭而過,將其從中間分為兩半,直奔焉師陀而去,只听「啊-呀」一聲。那焉師陀已是箭入面門,伏倒于馬背之上。

穆鵬見焉師陀已死,便縱馬上前準備取他首級,那知近得前時,焉師陀大吼一聲,突然施出回弦弓,起身還箭,穆鵬一驚,忙側馬橫斜,跨下坐騎已被羽箭射穿顱頂,倒地而亡。再相望時,焉師陀早已御馬揚蹄,逃奔而去。

原來方才穆鵬的「出雲」箭之歷氣因于空中被「破軍」以箭力抵消大半,因此只射傷焉師陀左眼,若無其箭相擋,其周身必被震裂。而那焉師陀接連兩次全力施展「震技」,內勁消耗過多,不得再用「破軍」,便強忍劇痛詐死誘敵,準備突襲穆鵬,怎奈穆鵬素來謹慎,加之其左目剛失,疼痛鑽心,準心不穩,有失常態,故被穆鵬躲過。不過他也趁此機會疾速月兌身,縱馬遠去。

穆鵬大怒道︰「今日必將擒住敵首,使其三軍全潰」。遂命身旁一兵士下得馬來,自己再次騎馬追趕。追至前方樹林時,突聞魁魈怒吼,喊殺聲震,轉眼之間戎環兵眾手舉火把從兩側殺出,數只魁魈持棒由正面而來。

原來之前那切利梟見敵軍襲營人馬甚少,又見焉師陀率騎眾追出營寨,恐敵軍誘敵深入,為防萬一,便率兵于此處策應,伏于林中拒敵。

穆鵬大叫不好,急忙搭箭引弓,運勁提神,用僅剩的兩成力道連施「震技」,只見弦震風驟,銀光疾閃,便有兩只魁魈已被射穿正心,橫尸當場。

戎環眾兵大駭,但只听穆鵬大吼一聲,怒目相對,須發皆張,戎環眾兵與其交戰數日,今日方見穆鵬廬山真面目,畏而觀之,眼前此將器宇軒昂,相貌堂堂。真是個-美髯橫胸前,馬背挺長槍,雄風凜然如泰岳,

玄甲鐵衣映寒光。

敵眾見之,頓覺其霸氣蓋世,氣勢難當,當即四下潰散,不敢與之交鋒。穆鵬恐其誘敵深入,設有埋伏,加之內勁不足,便也不再追趕,忙收兵回馬,退回城中……

穆鵬城下蕩寇,平谷滅虜,殲滅敵軍無數,史稱「許川大捷」。經此合戰,焉師陀兵力巨損,再不敢妄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洪方最新章節 | 洪方全文閱讀 | 洪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