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一百三十二章 喪君(下)

作者 ︰ 乾坤不動

孫亮徹底的解月兌了,身後的罵名,身前的富貴都不過是世人眼中的一段故事。吳國雖滅,在吳郡,柴桑,以及南方地區尚有大量的吳國將士為國奮戰不休,形勢依舊是撲朔迷離。

王基怒了,暴跳如雷!好不容易說服了這個吳國皇帝投降,當天夜里竟然就這麼死了。雖說自己也有疏于防備之嫌,可看管孫亮的兵將們是難逃其責的。人家光明正大的投降,回頭就稀里糊涂的死在皇宮之內,傳出去天下人難免沒有陰謀論調。極力主張孫亮降服魏國,是為了利用孫亮的身份和其在吳軍心中的重要性作為籌碼,換取江南地區的倒戈相向,換取東吳兵馬和百姓的支持。眼下孫亮不聲不響的上吊自盡,在外人看來無異于和吳國仍存的兵力結下了死仇,而江東的百姓也必然倍感屈辱,使曹魏收服人心的計劃徹底泡湯。

如今最好的應對措施便是封鎖消息,只是這東吳的降臣們每天都要見到自家的「陛下」才肯安心。趨炎附勢之輩有,可不代表這些人沒有底線,投降是大勢所趨,國破是無力挽回,可自己的皇帝投降後就離奇的死了,讓這些降臣們如何自安?粉飾在臉上僅存的那點自尊也是蕩然無存啊……

瞞不過去只好如實公布,吳國群臣頓時哭天嚎地,更有人大罵魏人不講信義,陰謀害死了自己的「陛下」。看著這群老少爺們在地上做潑婦狀,王基也是無奈。你們若是忠心,大可以學全尚,陸胤故事,又何必搞死了薛瑩,搞的建業這麼快就丟掉?你們若是想活命,何必賣了國家又在這里貓哭耗子立牌坊?心里這樣想,嘴上可沒法說。事件的影響不僅僅是建業,遍及整個江南局勢以及天下!魏人氣量若只有如此,天下人豈不齒寒?

厚葬孫亮之外,尚要厚葬為吳國捐軀的臣子,這一切都是早已計劃好的事情,只是等著吳國投降之後,第二天開始操辦——當然除了孫亮自殺之外。可孫亮死的時間蹊蹺,魏國安撫吳人上下的舉動自然給人一種做作之嫌。王基有軍權,但封賞之事仍然不在權責範圍之內,無論是軍中的封賞還是對吳人官吏的安置,都要上報給許昌的司馬昭。滅吳本來是件好事兒,隨著孫亮的自盡,倒是成為了一個麻煩。

建業城破,孫亮之死很快便傳到了各地吳軍的耳中。吳國大將張布等兄弟三人聞之勃然大怒!帶著三千吳軍趕來建業赴死,王基近十萬大軍屯聚建業內外,這三千人有何威脅?張布兄弟三人引兵一番沖殺,先後死于魏軍的步騎圍攻之下,引人無限唏噓。忠勇若此,自當獎勵,可若人人效仿,事情便一發不可收拾了。因此對于張氏兄弟,王基只是寫在了表章之上使人送往許昌,等待江南安定後再彰顯其忠義。

建業被奪取,周遭的城縣也是不攻自破,自此與吳郡的唐彬連成一氣,佔據了江東最為繁華的地帶。而會稽郡的鐘離牧和朱異等人更是舍棄了蜀軍,奮力攻打吳郡!唐彬接連數戰皆無勝績,只好向建業求援。鐘離牧和朱異等吳軍將士怒火中燒,如瘋如狂,整日指揮人馬攻城略地,完全是不顧後果的高歌猛進!

只求一戰,只求一死,只求一雪國恥!

吳人的瘋狂反撲讓建業和吳郡的形勢為之一緊,柴桑方面的吾彥,陸濤引兵五萬疾馳建業;會稽的朱異,鐘離牧引兵七萬長驅直入吳郡,圍攻魏將唐彬;余者賀達,脩則之輩無不是傾盡全力,號召軍民北上,兵鋒直指建業城!

吳軍咬牙切齒的找魏人拼命,等若把大片的土地讓給了蜀軍,這也正是王基所擔心的。出人意料的是蜀軍並沒有在這個時候發兵佔領柴桑,豫章,會稽等地,而是按兵不動。蜀漢皇帝劉禪更是親書一封給江東吏民,東吳與曹魏有滅國之恨,蜀漢之敵亦是曹魏,吳魏之戰蜀軍當對吳國領土秋毫無犯,絕不乘虛而入。入或不入皆在一念之間,吳人本就是去找魏軍玩命的,後方這些土地根本就沒打算要。可劉禪把話說在明面兒上,不亞于給吳國殘存的兵將百姓打了一針興奮劑。

王基親自坐鎮建業指揮水陸人馬協防城池,同時派出一支人馬去援助唐彬。這是吳人最後的反撲,更是吳國殘存勢力的回光返照,雖然百般避免這一情景的發生,怎奈孫亮一死,局勢便無從操控。吳軍反撲聲勢浩大,可實際上的戰斗力並非有多麼強大。就拿柴桑來說,兵力不滿三萬,如今卻是舉兵五萬,其中自然夾雜了兩萬余名義憤填膺的吳國百姓,其他的吳軍也是同樣。所以說吳人的戰斗力並不足為懼,可怕的是斗志和情緒。

人心如此,吳國滅亡誰之過也?若是孫亮不死,招降之書到各軍之中,又是怎樣情況?

王基可沒有打算在建業城下開戰,這城中的百姓本來是做好亡國奴之打算的,孫亮之死帶來的變化讓王基甚是擔憂,于是派出兵力主動迎戰,爭取把戰事拒在建業方圓百里之外。

建業南方百里之處魏軍截住了北上而來的吳將賀達,賀達手中不過一萬五千余人,其中三分之一都是未經過戰事的平頭百姓。在兩萬魏軍和一萬鐵騎的夾攻之下,吳軍沒有招架之力,頓時陷入危局!催命時刻,魏國水軍又至,水陸夾攻之下賀達戰死,全軍覆沒。

建業西方百里之外,吾彥,陸濤擂鼓前進,五萬吳軍白衣似雪,白衣染血在戰場之上和魏軍主力悍然怒戰!吾彥身被數箭仍是在鼓車上擂鼓不休,陸濤長刀開路早已孤軍殺入魏軍月復地之中!吳軍將士頭顱滿地,血流成河,決然不退!

俗話說哀兵必勝,可也要看對手,魏國精銳的步軍和騎兵皆在此列陣,加之水道上魏國水師不斷的拋射石塊和****招呼,讓吳軍數面受敵險象環生!

即便如此,吳人也是不退,國已破,君已死,但凡身上有些許血性之人如何苟活?!激戰不休,數萬吳兵戰死沙場,魏人付出的代價雖然要小得多,可被吳軍拼命的打法所壓制,數路吳軍沖到了魏軍月復地,形成了混戰局面。

魏國水軍大將司馬汲指揮三萬水軍準備登陸協同作戰,突然有軍卒跑來報信,江面之上赫然是出現了蜀國的水師!司馬汲聞言大驚,蜀漢水師竟然在這個時候出現!?

黃崇傲立船頭,看著遠方的戰火彌漫一雙銳目下滿是欣喜。陛下說的沒錯,寫給江東軍民的書信不僅催化了吳人的斗志,更是麻痹了魏軍的心理。蜀人既然不染指吳人的土地,那麼便是坐山觀虎的意思了,自然不會越過吳人土地加入到戰斗中來。魏人越是這樣想,蜀漢水師的加入越是出人意料。

魏人對于蜀漢水軍的到來沒有任何的防御措施,連忙重整隊形準備迎戰。蜀軍方面黃崇一聲令下,千余木筏同時燃起大火順流而下,直沖下游的曹魏水軍。與此同時,在蜀漢水師後方無數五層乃至更高的巨艦現身靠岸,大量的蜀漢步騎登陸準備加入戰團!

與此同時,建業城下突然出現了一支吳軍!吳國大將脩則帶著三千吳軍在賀達吸引了魏軍主力激戰之時,尋小路悄然抵達建業外圍,對城外屯駐的魏軍發動突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