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一百一十章 戰火再起(上)

作者 ︰ 乾坤不動

回到館驛之中時候已經是不早,黃崇雖有疲憊之態卻是一臉興奮之情。吳國皇帝孫亮決定讓黃崇回到蜀漢去見蜀主劉禪,並且遣薛珝為使與黃崇同行。一是為了重申二國之好,二是希望得到蜀漢的投石車。

為了表示對于黃崇拜的重視,吳主孫亮不僅是為出使蜀漢準備厚禮,更是贈給黃崇一顆雞蛋大小的珍珠![]

這邊數百人收拾行裝準備明日啟程,自然瞞不過館驛另一處的魏國來使。荀勖回到館驛之中便一直思索吳國朝堂上見到的信件和印綬,任憑敲破了腦袋也是想不出個頭緒來。

听得屬下有人通報,荀勖心里一涼,呆坐在哪里沒了反應。看來江東選擇的是蜀漢而非曹魏,那麼自己生死姑且不提,至少是甭想離開江東了。擅留使臣是為人所不恥的事情,然而並非自古未有之事。

吳國在這個時候選擇站到蜀國一邊,和魏國可謂是撕破了臉皮,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呢?

「哎……也罷,待我去看看。」荀勖半晌方幽幽嘆息道。

听說荀勖前來拜訪,黃崇也是微感訝異,當與荀勖見面之時臉色卻變得無比的平靜。

「公曾先生來訪,有失遠迎,還望見諒。」黃崇拱手道。

荀勖目光掃過黃崇的房間,笑道︰「哪里哪里,黃大人即將歸國,勖特來賀喜。」

黃崇面色不變道︰「重任在肩,幸不辱命罷了,實不敢言喜字。」

說到這里兩人分賓主落座,自有下人上茶後離去,屋中便只剩下黃崇和荀勖二人。荀勖嘆道︰「黃大人走後,不知吳主如何處置于我……」

黃崇頷首道︰「公曾先生中原名士,又是一國使臣,相信吳主不會虧待先生的。」

「嗯……多謝黃大人如實告知,勖恐怕長留江東矣。」荀勖眼中隱有感激之色道。

換做是自己,若是取得了吳國的認同,必然對黃崇落井下石一番才是。無論是軟禁還是處死,皆在吳主孫亮一念之間。眼下的黃崇大可推作不知,因此荀勖對于黃崇所言的「不會虧待自己」就能判斷出吳國針對自己的態度乃是軟禁和羈留,而非處死又或囚禁。

黃崇微微思索道︰「暫別而已,不久黃某和公曾先生即可再見。」

荀勖撫掌笑道︰「到了現在勖方佩服黃大人,此時此刻仍是平靜從容,勖實不如。」

黃崇搖頭道︰「費勁唇舌方復命回國,這般狼狽還有什麼心思……」

「哈,心思,勖有一言黃大人可願意听否?」荀勖微微欠身道。

「公曾先生但說無妨。」黃崇這屋子周圍都是自己的親隨,自可放心大膽的和荀勖交談。就算有什麼不利于自己的言論,按照現在的狀況荀勖去告狀也是無濟于事,只會適得其反罷了。

荀勖起身道︰「蜀主知人善用,深謀遠慮,看似處處危機,實則胸有成竹,因此自起兵以來屢有斬獲,縱橫東西亦得臂助,然鋒芒太露終須招人所嫉,此點不得不防。」

黃崇聞言默默點頭,荀勖既是中原名士,更是司馬昭身旁的重要謀士之一,對于劉禪的看法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其個人見解,這評價隱然是中原有識之士的共識了。

荀勖也不理黃崇答不答腔,自顧自的說道︰「承劉備之遺恩,諸葛之余萌,蜀漢雖然人才凋零,卻是內外一心,此點皆是蜀主之功勞。外有姜伯約掌控軍權,內有樊長元秉持機衡,輔以諸葛思遠,以及黃大人這般盡心盡力,勖敢斷言未來天下當是蜀魏之二分!」

「嗯!?」黃崇聞言臉色一變,抬頭驚道︰「公曾先生欲置我于死地耶!?」

荀勖一團和善面容道︰「蜀主大才終須展翼,就算川中斗具未毀,一時半刻之間恐怕也不得使用——這既無斗具之力,憑蜀國難于北方爭鋒!反觀吳人左右逢源,待價而沽,既絕魏之交,又不知蜀主之志,國終難保矣。」

黃崇苦笑道︰「公曾先生今日所言若是說給吳主,黃某人頭落地也是無奈了。」

荀勖冷笑道︰「曾幾何時,我也想至黃大人于死地,然現在大勢已定,多言無異于自尋死路。」

黃崇搖頭道︰「公曾先生之言听得黃某毛骨悚然,我主對待吳國絕無二心,秉盟友之義,共同進退,先生今日所言黃某只字未聞,若是他日人前提及,莫怪黃某人心狠手辣了。」

這一番話又是申明蜀漢的志向非是荀勖所言那般,又是警告荀勖不要輕舉妄動。別看荀勖現在垂頭喪氣好像繳械投降似地,可若黃崇露出什麼馬腳,難保荀勖不會行險一搏!

這中原名士,實在是不可小覷!

「天色不早,荀勖告辭了。」荀勖找不出什麼破綻,心灰意冷之下知道自己這一趟又是輸了,頓時不願意繼續留下來,轉身而走。

荀勖走後,黃崇獨坐屋中才覺到後背已然盡濕,出了一身冷汗……

……

雍涼的異族仍舊是沒有動靜,蜀漢在雍涼用兵的開支甚巨,消耗也是非常之大。劉禪心中有了月復案,卻是不敢動彈。南中大陸的勝負沒有明朗,江東孫氏的態度也是曖昧,這個時候和雍涼異族冒險一戰,蜀漢還負擔不起這樣的風險。

關彝留守河內;姜維,柳隱屯駐長安,弘農乃至武關一線;雍涼蜀軍的主將乃是廖化和霍弋二人,每日里操練人馬,打探敵情,兵將氣勢高昂卻苦無戰事磨礪,眼看軍心漸漸的也開始疲憊起來。

魏國對于蜀漢極為忌憚,無論是並州軍團還是洛陽的鐘會,都不敢輕舉妄動。若是在戰場上遭遇蜀漢的先進斗具,那魏軍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了。損傷些兵力還無關緊要,因此喪失了軍心才是不可承受之重。

魏人不來騷擾,姜維和柳隱拿著微弱的兵力也正好不去找魏人的麻煩,兩邊倒是各有顧慮相安無事。

蜀漢有異族牽制國內大部分兵力,曹魏在司馬昭揮軍南下之後,更有大將司馬望提兵北上應付匈奴的騷動。

匈奴左賢王劉豹的同好諸葛緒投降了蜀人,劉豹顯得就不可靠了。而在諸葛緒投誠蜀漢之前,魏國對于匈奴不許增兵戰場的政策也讓劉豹感到寒心。回到自家部落之後,劉豹見四周的魏軍動作頻頻,更是感到危機四伏。

在魏國的匈奴被分作五部,其余四部首領見劉豹搶了頭籌協助魏人作戰,都是翹首以待看劉豹能得到什麼好處。不想劉豹好處沒撈著,還連累整個匈奴人被魏人敵視。

埋怨劉豹是埋怨劉豹,但事情擺開了這事兒也不能全怪劉豹。我們匈奴人幫你們魏人作戰,結果卻是這般的冷落對待,如何讓人不寒心?

雖然有魏國各路人馬監視著,然匈奴五部卻暗中不斷交流著消息。看到事情沒有轉機的余地,當下五部首領索性趁著魏國北部邊防兵力不足時全族北撤,撤入草原之中。

匈奴是整個族群都遷入了魏國的領地,若單單是戰力遷移那倒是容易些。然而整個族群男女老少數十萬人,這般動作是瞞不住人的。魏軍見匈奴的大動作,急忙通傳國內,另外調遣兵將開始截殺!

匈奴兵力眾多,可隨行的族人也是眾多。魏人采取襲擾的戰術倒也讓匈奴族人遭到了不小的損傷。

隨著魏國之內派來增援的兵力越來越多,匈奴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老弱婦孺,牛羊馬群,都是不可舍棄的,每天的吃住就是讓人頭疼,更別提再應付魏國的追殺了。

雙方不斷交戰一直到了草原地帶,匈奴人才有了喘息的機會。而魏國也不敢深入草原作戰,因為草原的那一邊有讓魏國忌憚不已的族群,難以輕舉妄動!

魏國的重心分為南北,恰好蜀人的重心也不在魏國身上,這個時候東吳的選擇就顯得無比的重要了。

而吳國的觸手此時也深入了南中的不毛之地。馬覓帶著自己的不到三百人,在南中內應的指點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回到了馬鈞遇襲的山谷附近。

沿途還好避開了幾個少有的族群,只是此行馬覓也沒有找得到馬鈞師徒的把握。這南中的窮山惡水可沒有什麼野果野菜之類的可以隨時食用的東西,有的只是野獸和毒泉,霧瘴。

就算身強體壯的成年人也難以在沒有干糧的情況下長期生活,何況馬鈞這年近八旬的老者?

每每想到這里,馬覓就覺得泄氣。只是父親還在南方大陸苦苦支撐局面,自己若是完不成任務終究也會被吳人當做棄子,那個時候是殺還是交給蜀國就不一定了。到了這個時候馬覓又是勉力支撐精神,期待有奇跡的發生。

馬鈞遇襲之後,諸葛瞻對于整個南中地區的高級和低級官吏進行大批的排查和換崗。

馬覓二次來到南中,已然無法得到前一次的後勤支援。將近三百人的干糧也是勉強湊出,而留給這些人的時間只有五六天而已。

數日的搜尋毫無所獲,馬覓陷入了空前的絕望之中。就在馬覓等人即將放棄之時,卻有人發現了馬鈞的蹤跡!雖然只是生過火的木頭,卻足以說明馬鈞等人就在周圍。

馬覓近乎瘋狂的帶著族人走遍大山,終于在一處山谷之中找到了馬鈞暫時棲身所在。當馬鈞的身影出現在眾人眼前,馬覓激動的幾乎喘不過氣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