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國 四百二十節 緬北大反攻

作者 ︰ 狂人阿Q

()趙書禮其實心里已經下定了對德用兵的決心,但是卻還不是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還沒解決掉日本人,更重要的是德國人是一張好牌,不到關鍵時刻怎麼能動用呢。

塞北現在要做的,第一是盡快解決國內的日軍,江蘇方向已經拿下了整個蘇北,接下來就要一鼓作氣進兵南京了,但是更重要的方向其實是武漢方向。南京重要在于政治意義,而武漢更有戰略意義,湖北九省通衢,武漢當之無愧的是天下交通樞紐,起碼是南方交通重鎮,佔領了這里,南可以進攻湖廣,西可以進入蜀中,東更是可以順江而下,席卷整個長江下游

而且相比南京,塞北軍分析,武漢更容易攻克。南京本來就是一座堅固的要塞,四周環山饒水,當年太平軍佔領這里後,湘軍圍困多年始終難以攻克就是因為地利的緣故,現在的南京比之當年更容易攻克,因為蔣價石在的時候,就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目的是為了防範日本人的,工事的質量也不用懷疑,那些防御工事是在德國顧問的主持下修建的。而日軍到了這里後,更加固這些工事。最最困難的是,要打南京就要過江,百萬雄師過大江雖然威武,但是也要看看對手是誰,是蔣軍自然可以囂張下,現在面對的是死硬的日軍,而且日軍還擁有絕對的海軍優勢,不付出巨大的傷亡那只軍隊也休想過江,而傷亡恰恰是趙書禮最不願意看到的。

而武漢則相對容易一些。武漢三鎮跨江相對,即便不容易過江,也很容易佔領漢口。只要進了武漢市區,要拿下整個武漢相對就簡單了。因為面對的將不再是一個整體。更重要的是,武漢這座城市本身並不算太險要,武漢依仗的更多是周邊的天險,武漢會戰的時候,蔣價石提出守武漢而不戰于武漢,也正是有這方面的考量。而武漢周邊的天險,除了江防要塞外,最大的屏障無非是北方的大別山。但此時大別山區已經被塞北軍拿下。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武漢在南京上游,佔領武漢後,順江而下。更有地利。各種權衡之下,塞北軍于是制定下了先武漢而後南京的戰略。

武漢的冬季也是很冷的,但是卻不至于影響到作戰,起碼不會像蘇聯或者黑龍江的冬天那樣,直接可以讓武器裝備失效。十二月中旬。塞北軍已經在武漢附近聚集了上百萬的主攻兵力,大量的物資沿著剛剛修復的京漢鐵路南下,不停的運往這個地區。

而對面的日軍人數只有十萬人不到,而且基本上交通運輸已經處于被切斷的地步。南方的九江,以及塞北軍沿江建立的許多火力網。基本上也能切斷長江航運。在兵力、物力方面,塞北軍佔據了絕大優勢。唯一的困難就是日軍屏障的地利天險,還有日本人的頑固了。

塞北軍進攻武漢的行動,不可能不讓蔣價石動容,但是他有辦法阻止嗎,告訴塞北軍你們別打了,留著等日本人自己投降嗎,還是告訴趙書禮,你歇會讓哥哥來,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眼睜睜看著塞北軍攻陷武漢,也絕不是蔣價石願意看到的,塞北軍已經收復了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還有東三省,在北方還佔了蘇聯的大片領土,現在又南下到了長江流域,可以說趙書禮不管是面積上,還是人口上都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掌控了大半個中國了。現在再要拿下武漢,在南方楔進去這麼個大釘子,那麼戰後他還怎麼跟趙書禮去爭。

于是他想做動作,中央軍出重慶向武漢方面動作,可是四川進去很難,出去也很難,不提其他的,就說三峽就不是那麼好過的,日軍只要在這里部署一萬左右的兵力,蔣價石覺得就算是一百萬人恐怕也休想拿下。當年三峽等地利,阻止了日軍進犯四川大後方,現在又封住了蔣軍出去的道路。左思右想,蔣價石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希望放在了四川意外的部隊上,湖南在薛岳的經營下鐵桶一塊,在塞北軍武器援助下,又組建了近百萬的新部隊。而薛岳此時人已經到了九華山、天目山、太湖等地區,但是多數湘軍還是留下了,這些部隊就是蔣價石的指望了。

他派去了杜聿明,要求他帶這部兵力,北上與塞北軍會攻武漢,長江以北的武漢可以被塞北軍佔據,但是中央軍勢要拿下江南的武漢。可是蔣價石忘記了,這些湘軍為什麼被薛岳留在湖南,而只帶了四十萬精銳出湘,未必僅僅是因為道路艱難,還是因為這些軍隊成軍時間短,作戰能力不強的緣故。以這種力量,去攻擊塞北軍都頭痛的武漢,如果能成就只能說蔣價石有主角光環了,那還說啥,趙書禮不用跟他爭了,直接納頭便拜好了。

就在這種情況下,武漢隱隱成了蔣趙二人競爭的舞台,反而是配角日本被紅果果的無視了。而在太湖地區奮戰的薛岳則十分惋惜,拉隊伍容易嗎,好容易組建了那麼些新兵,現在全被人搞走了不說,現在恐怕是要被人糟蹋了。但是他也只能服從了,接著把主要目的放在南京方面。他由南而北攻擊南京,避開了南京北邊的許多險要和長江天險,但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他的希望顯然更大,歷史上南京從來都是從南被攻佔的次數更多一些,但是南京遇到北方的攻擊數量卻更多。蒙古人、金人、五胡多少強大勢力都曾折戟于北方,而因為守城卻又誕生了多少名將,謝安、岳飛、朱元璋。薛岳現在想把自己的名字添加進去,如此一來,他將穩坐蔣軍第一戰將,且會名傳千古。薛岳這種心思誰不想有的,因為這是一個武將的極致榮譽。不應該責難,反而應該認可,這是一種向上的精神。

南方的李宗仁等人存在的心思就要簡單多了,恢復自己的地盤。恢復自己的地位。

但是他面臨的困境更大,進入廣西後,仿佛還在四川一樣,他仍然是孤立的。廣西當年是建有兵工,日軍佔領期間,也利用了起來,現在又回到了自己手上,可是那根本就滿足不了桂系的需求。而且在裝備了塞北軍的武器裝備後。他們自己那些土槍土炮就實在是看不上眼了。至于外援,塞北軍的援助在他離開四川後,就受到了制約,路途上的遙遠還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運輸還要經過許多地方,四川雲南貴州湖南,這些地方都不是他能影響的。回廣西的時候,王家烈和龍雲確實提供了方便,可是現在局勢變了。為了配合孫立人駐印軍盡快打通滇緬,中央軍在雲南部署了大軍,這種情況下龍雲要是還有其他心思那他就是找死了。李宗仁甚至想到,當初蔣價石之所以允許桂系回到廣西。恐怕早算計到了今天。

國內的援助是不用指望了,那麼國際上的呢。通過即將打開的滇緬公路到雲南的是指望不上了。那麼廣西的傳統國際通道,從越南進入廣西的通道呢。這個也不容易,越南現在還是法國殖民地,不過是維希法國的,而維希法國在壓力下是允許日本人在越南駐軍的。要跨國攻擊日軍,盡管不可能但是桂系還是做了打算。他們打算出廣西,往越南攻去。反正現在維希法國的國際地位是不被承認的,要是承認也只能承認是德國的傀儡,法西斯的盟友,攻打他們沒有任何國際輿論負擔。

而日本在越南的駐軍數量並不多,越想桂系越覺得,打出過去是他們的唯一出路。只要能打下越南,那麼將來重新控制了緬甸的英美,自然會對他進行援助的。李宗仁不是傻子,他也跟英美有聯絡,他認為只要他堅決的跟日軍作戰,那麼英美就樂意援助他。到時候所有的援助路線都在國外,蔣價石是左右不了的。那時候他將取得與其他勢力一爭高下的資本,而且相信英國人樂意讓南中國割據起來,這樣子就對他們的南中國半島殖民地沒有了任何的威脅。

而對于解放中國領土,比如打進廣東去,李宗仁認為恐怕比打越南還要困難。而且一旦在廣東消耗太多,他們恐怕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打越南還有一線希望,打廣東則完全是給自己注射慢性毒藥。

不能說李宗仁的心思有錯,這是歷史的局限,軍閥的本性決定的。指望大家能在國難當頭眾志成城,那只能是宣傳中的理想色彩,如果人心真的能那麼無私,蔣價石的將領們就不會在國難的時候還那麼敲骨吸髓般的壓榨老百姓了,也不會讓他們徹底失去了民心,最後連游擊隊都打不過了。

于是李宗仁終于出兵了,在所有人意外的情況下,數萬桂系部隊進入了越南。只派了這麼點部隊,顯然李宗仁並沒有完全把希望方在這里,他只打算投石問路,勝利了就加大軍力投入,失敗了不懂筋骨。他的目的是跟滇緬英美連接成一片,而此時滇緬戰場上,英美也確實在步步推進。

說是英美,其實更應該說是駐印軍,陸地作戰主力仍是他們。

駐印軍現在已經經過了一些調整,軍長已經不再是孫立人了,孫立人放棄了軍長一職,換取的是對他的老部隊,原來是新38師,現在的駐印軍38軍的指揮權。其實孫立人如此也是權衡之下的妥協,當年他退往印度其實是抗命行動。後來因為他的美國背景,美國人又極為支持他。但是蔣價石能放心他嗎,所以遲遲不同意緬北反攻的計劃。最後孫立人才提出了自己降職,並且用各種行動向蔣價石表達了忠誠,其實他主動放棄軍權就是最蔣價石最大的示忠了。蔣價石派去了鄭洞國接任他,現在駐印軍中最得意的恐怕成了史迪威了。

美國人史迪威,西點軍校畢業,中國通。當年被日本人趕兔子一樣的趕到了印度,心中一直有怨氣,總覺得是中國人的不服從和英國人的小心眼,讓他在緬甸遭到了失敗。同時憋著一口氣要打回緬甸,就跟現在玩命在澳洲跟日軍廝殺的麥克阿瑟一樣,都是存著洗刷恥辱的決心的。為了這口氣,在藍姆珈訓練營中。他對中**人的訓練很上心,軍營幾乎就是他的臥室一般,他跟那些小兵崽子們一起,爬沙地,翻障礙,滾泥水,用自己的表現贏得了中**人的尊敬,因為他的美國小名中有joe字樣。中**人昵稱他為老喬。

史迪威對自己一直看著成軍的這只中國大軍充滿信心,他公開表示,一貫吃苦耐勞的中國人,經過了專業的訓練。武裝起最好的裝備,沒理由不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士兵。而此時這只軍隊正是在他的名義下作戰的,經過中美英三方協調,他被任命為直接指揮這只部隊。這個指揮不像幾年前那樣,僅僅是名義上的。在實際上,史迪威對這只部隊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首先鄭洞國是個老好人,他能忍受孫立人的一些不合適舉動,也能忍受塞北系黃鳳府的自行其是。同時對史迪威也不像幾年前的杜聿明那樣陽奉陰違。而且由于孫立人的美式背景,史迪威跟他溝通起來也很方便。加上幾年的朝夕相處,感情也是相當不錯的。

可以說史迪威現在正是他軍人生涯的最輝煌時刻。過去跟他對著干的杜聿明回國了,羅卓英也被調走了,跟他合作的是老好人鄭洞國和戰將孫立人,而他是最高指揮官,手里握有幾十萬訓練有素裝備精靈,戰斗意志旺盛以打回老家為己任的中國最精銳部隊,同時還握有美國援華物資的決定權,完全可以保證自己手里的軍隊始終不受物資的困擾。

在這種情況下,史迪威制定了反攻緬北的大作戰決議,得到了中美英三國首腦的批準。

整個部隊將從曼德勒出發,對從密支那到蠟戌、芒友整個地區的日軍進行反擊,而在中國蔣價石再次組織遠征軍對他進行配合,從日軍佔領的雲南南部跟緬甸接壤的騰沖保山松山龍陵一帶發動反擊,最終打通一條從印度通往中國的陸路通道。

孫立人的38軍是反攻的先鋒,該軍十萬人,武器裝備全由美國人提供,裝備了大量的火炮,坦克、裝甲車,而且在作戰中還能得到美軍的空軍支援。

具有諷刺性的是,38軍遭遇的最困難的地區,正是當年杜聿明軍撤回國內的野人山地區,當年他奉命從這里回國抗命去了印度,現在他帶兵打回來了,作為一個將軍肯定是思緒萬千,豪情萬丈。

但是在豪情也改變不了,這里艱苦的程度,防守這里胡康河谷的是日軍的精銳18師團。在叢林作戰方面,日本人也已經積累的數年的經驗,胡康河谷又正好是雨林地區。孫立人軍,進入雨林後,不斷的遇到日軍埋伏的部隊,日本人鐘情于一種戰術,把狙擊手埋伏在濃密的樹冠中,他們的38步槍口徑小,火藥裝填量小,可槍管很長,在火藥沒有噴射出槍管前就熄滅了,所以槍口沒有火光,在叢林中是很隱蔽的武器。唯一不利的是,一旦狙擊手上了樹,被發現後就下不來了,不用對方的狙擊手點名,只要擺開幾家機槍掃射,他就難逃一死,但這些日本人根本不在乎,死對他們來說無所謂了。而且在雨林中,經常前鋒部隊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日軍已經發現他們了,可就是不開槍,一直到他們包圍了中**隊,才會突然跳出來發動攻擊。

艱苦,艱苦到了什麼程度,一個個士兵,穿著新發的美制軍裝,被雨林打濕了,在用身體烘干,干了再濕,濕了在干,往復之下,往往一件新衣服,還沒換洗過一次,就爛掉了。在野人山他們還發現了當年從這里撤退時候,死亡了大量中國遠征軍遺骨,可是竟然沒有時間把他們埋葬掉。

盡管堅信,孫立人的部隊卻不能夠停下來,因為他們身後就是美國人,美國的工程隊,他們前進一步美國人就修築一步道路,通往中國的道路。也就是說,他們沒前進一步,美國物資就離中國更進一步。

面對各種困難,孫立人終于創造性的發明了一種新的戰術,其實很簡單就是簡單的迂回戰術,不過拿到森林里來用就太過大膽了。他用小部兵力正面吸引日軍,然後大部隊在森林中開闢道路,繞道日軍背後切斷他們的補給,甚至攻佔他們後方的城鎮。前後夾擊日軍,甚至有時候能迫使日軍放棄有利地形,跟他們決戰。

用這種辦法,駐印軍的傷亡急劇減小,在於邦一戰,日軍傷亡數量是中**隊的七倍,這樣的對比即使是塞北軍跟日軍的作戰中也達不到。於邦之戰後,孫立人軍又攻克了瓦魯班,將日軍18師團徹底趕出了野人山胡康河谷。接下來捷報頻傳,攻佔加邁,接著在孟拱困死了兩千齊裝滿員的一只日本部隊。日本人此時分析,在中國大陸,日本一個大隊可以進攻一個中國師,而在緬甸中**隊一個團就能抗衡日本一個大隊。

接下來就是緬北重鎮密支那了,很偶然一只中國穿插部隊攻佔了密支那附近一個機場,史迪威命令美軍空軍空運去了大量的物資,然後這只孤軍守住了這個機場。史迪威又進行了一個大膽的作戰,命令美國空降部隊空降密支那,此時日軍大軍還在密支那數十里之外跟中**隊苦戰呢。為了配合美軍奇襲,鄭洞國孫立人向中**隊下達了總攻擊命令,強攻正面日軍。中美聯軍終于攻入密支那,全部日軍戰死。

而在滇緬反攻中國一側,衛立煌為滇西遠征軍總司令,也是經過了無數次苦戰。中國一側的部隊沒有孫立人他們的部隊裝備好,物資充足,完全是靠著人員傷亡來彌補的。死傷慘重,但是終于是把日軍趕出了中國,騰沖、保山、龍陵,每一仗都是苦戰。日軍在緬甸和雲南兩地來回調動,來回失敗,終于全部撤出這里。

緬北作戰徹底勝利,滇緬公路再次打通了,經過美國人加固修復後的滇緬公路運量比之前還大。

蔣價石可以笑了。

而此次戰斗的主力,中國駐印軍,竟然發現,所有的重要戰斗竟然都是孫立人一軍完成的。十萬人足以掃平整個緬甸日軍,而這樣的部隊除了已經完成整裝的四十萬人外,還有另外幾十萬在藍姆珈訓練,總數有一百萬。

英國人懼怕了。

此時另一個方向上,大戰也開打了,此戰也少不了駐印軍的參與,而參與者是塞北系的黃鳳府軍。

p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民國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民國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民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