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國 四百一十五節 印度洋爭奪

作者 ︰ 狂人阿Q

()東條英機的一生可謂坎坷,他出身于舊武士家族,其父親是老一輩陸大畢業生,參加過甲午和日俄戰爭,可是由于軍中門閥派系的排擠,郁郁不得志而死。東條後來在德國當武官的時候,參加了學長永田鐵山、剛粗寧次等人組織的巴登巴登密謀,不過當時他是站崗的。

後來掌握了大權的永田鐵山被刺殺後,各大勢力傾軋,他幾經周折機緣巧合之下,終于爬上了陸軍大臣的位子,開戰後更是直接以軍人身份擔任了日本內閣首相一職,兼領了軍政大權。但是他的能力在日本,卻有不少人不怎麼認可,其中包括以智計聞名的石原莞爾就諷刺他為一個上等兵,說他的能力只能管理十挺機槍

但是東條的行動力卻看成日軍中第一人,只是腦子不好用而已,這是典型的好勇無謀類型的。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大智若愚也許也能說得過去,用時候諸葛亮的觀點來看,如果一個人如此沒有本事,為何卻能爬上如此高位。那些比他強的人,去了哪里?

但是似乎也是為了印證別人對他的評價,這丫做事情好像真的不經過腦子,發動珍珠港事變就是他的主張下決定的。這個決定就戰略意義而言,無疑是錯誤的,錯誤的離譜。因為日本並沒有抗衡美國的實力,可是當時的情形是,日本要在南洋擴張,就必然受到美國的制約。而如果不在南洋擴張,第一太可惜。第二沒有南洋資源的支撐,恐怕日本早晚有一天連中國的佔領地都保不住。在冒險一搏還是永遠在白人的臉色下生存,東條英機選擇了前者,就此而言。英機桑是好樣的。

但是英機桑最近很煩惱,美國人的後勁終于爆發出來了,盡管在陸地上,還是日軍佔據了一些優勢,在跟美軍于澳洲的戰斗,並沒有落下多少下風。可是在海上,卻敗績連連。盡管這個時候的日本,在英機看來是一個巔峰。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都擴張到了極致,日本此時已經是個戰斗的民族了,這讓英機很興奮。可是海軍不同于陸軍,海軍更倚重于兵器。也就是戰艦來戰斗,這是一個技術的兵種。日本不缺人,也不缺技術人員,可是缺少資源。一直以來受限于資源,日本的工業模式一直走的是集約式的。以小工廠居多,大型流水線作業在日本並不流行。可是美國人不同,他們大手大腳慣了,現在造戰艦也如同流水線一般嘩嘩的。這讓日本有些經受不住了。日本拼盡全力,利用澳洲的資源。將海軍力量擴大了兩倍,可是美軍呢。他們幾乎是無窮盡的擴大著戰艦的規模,目標竟然是日本海軍力量的十倍。

在絕對優勢的海軍實力支撐下,美國人從太平洋和大西洋兩面向日本發動了攻擊。

太平洋上現在靠著戰爭初期攻佔了大量的島嶼,一時間跟美軍還能相持,可是在印度洋就不那麼樂觀了。美軍艦隊不停的從大西洋海域,經好望角調到印度洋,顯然目的在于把日軍海上勢力驅逐出這里,然後佔領馬六甲。

不能讓美軍控制了馬六甲,這是日本海陸軍的共識。美軍控制了這里,第一將切斷日軍從南洋和澳洲往國內的運輸線,第二美軍更加接近日本本土,並且可能配合印緬的中英軍隊,從陸上反攻,從而獲得一個轟炸日本的立腳點。

日本人現在已經深深體會到了美國的恐怖,塞北的轟炸已經讓日本人很苦惱了,如果換做實力更強大的美軍,那麼日本恐怕真的會被炸成廢墟。日本大員們不願意想象這樣的場景,已經有人提出跟美國人何談的意圖了,可是美國人根本不理會。

日本人沒有選擇,東條英機決定,跟美軍在印度洋決戰。用日軍的勇武精神,一舉摧毀美軍的海上力量,然後配合陸軍最快速的佔領印度,在進入中東跟德軍會師,把德意日佔領區連成一片,這樣才能抗衡已經武裝起來的美國。

日本人的決定,美國人怎麼想的不知道,不過塞北高層卻十分滿意。

趙書禮知道,決定性時刻恐怕要來到了,他對美軍有信心。海軍跟陸軍不同,仗著不怕死的精神是沒用的,首先海上一戰打起來就跑不了,就算是美軍怕死也沒地跑去,只能被逼的發出狠勁,就像是背水一戰或者破釜沉舟的情形一樣。趙書禮可是知道,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解?放軍也沒辦法,游過台灣海峽去解放台灣。因此在戰斗意志上,雙方的差距就縮小了。

趙書禮立刻聯系了聯系了陳紹寬的海軍署,派人跟陳紹寬商談後,陳紹寬十分感興趣,他很快請示了蔣價石,蔣價石也有意思,接著陳紹寬就趕去了印度,代表中國跟美軍談判,關于沿用租界法案租借給中國一只海軍艦隊的議題。

同時趙書禮沒把希望寄托在一棵歪脖樹上,俗話說要在旁邊那棵多試幾次,趙書禮又請出了閑居塞北的沈鴻烈。沈鴻烈此人是東北海軍創建者,要能力有能力,還頗通人情,政務能力也很強。東北淪陷後,東北海軍幾乎全軍覆沒,但是人員損失卻不大,大多數的軍艦都是自沉。因為這些軍艦多為海防艦,甚至大多數只是江防級別的,對上日本世界第三的海軍,根本就沒有勝算。

盡管東北海軍覆滅了,但是留下的這些人,卻也並不是沒有本事的,其中高層多為留學日本,也有東北自己培養的海軍人才,正規程度比之東北軍要強很多呢。不得不說當年的東北真是富裕,他們為中古培養了一代航空人才,如高志航等,也鍛煉出了大量的海軍人才,代表就是沈鴻烈。

沈鴻烈也去了印度,隨行的還有近百人的原東北軍海軍士官。他們的任務自然也是接受美國人租借的艦艇,然後成立新的中國海軍。可是陳紹寬的談判進行的十分不順利,可以想象,此時美國人對中國也是擔憂的,尤其是塞北軍在北方的擴張,讓他們覺得,戰後中國也將是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好在現在這個競爭對手是瘸腿的,只有陸軍空軍,卻少海軍,那麼能給他裝上這條瘸腿嗎。美國人不傻,顯然不同意了。

這是陽謀,誰都看的出來,中國人要海軍是為了什麼,自然是為了戰後聲音能更大一些。而這些都是美國人不願意看到的。

趙書禮不急,于是建議陳紹寬退一步,不要求美軍提供作戰艦艇了,但是希望美軍讓這些人加入美軍作戰,理由冠冕皇,對日軍的戰爭中,只有海軍現在沒有中國人參與了,中國希望在各條戰線上為反法西斯事業做貢獻。顯然這是為了鍛煉人才,讓這些久以沒模過船的家伙們,在去海上戰斗。陳紹寬請示了蔣價石後,向美軍正式提出了這項要求。美國人知道中國人的意圖鍛煉人才,可是他們也樂意,既然中國人願意犧牲就滿足他們,反正他們沒有造船能力,戰後要是擴張海軍還是要依靠美國,到時候又是一大筆生意。于是他們同意了陳紹寬、沈鴻烈等人上船,並且對他們禮遇有加。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將來這批人就是中國海軍的高層,那麼將來如果要跟中國做軍艦生意,這些人是繞不過去的,趁現在打好關系,是最低的成本和最佳的捷徑。

沈鴻烈和陳紹寬兩人是舊識,一戰的時候,他們都參加了英國海軍,跟德軍海軍戰斗過。論起戰斗經驗,兩人都不差,後來又都是中國海軍中的高層,一南一北是泰斗級的人物。因此在美軍戰艦中,美軍很給他們面子,給他們兩人都安排了榮譽副艦長的職位,當然只是榮譽的真正的指揮是輪不到他們的。

兩人此時也有競爭關系,各帶了一只隊伍,一南一北,一方是原屬于北洋海軍,後來加入民國的,一方是組建的東北軍閥海軍。論起實力來說,應該是陳紹寬帶的人更多,但是沈鴻烈更狡猾一些。一時也分不出高下,反正兩人都把自己人安排到了美軍各個戰艦上,從航母到運輸艦一點不落下。

印度洋是戰場,但是海洋很大,不可能處處烽煙。很快美日兩國海軍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斯里蘭卡和印度大陸之間的海峽周圍,包括馬爾代夫在內的許多小島也是爭奪的焦點。終于雙方的大艦隊,在海峽某處相遇了,一場二戰中最大的海戰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的爆發了。

趙書禮不關心戰況,他只在意結果。

他收到的情報是,此戰日軍出動了航母十二艘,各型其他艦艇五十多艘,戰斗機七百多架。而美軍投入了航母十五艘,各型戰斗艦艇一百多艘,還有臨時支援的英國三艘輕型航母,作戰飛機上千架。

最終戰況是美國以一百多架戰斗機損失,六艘巡洋艦沉沒,十余艘巡洋艦輕創的代價,擊落日本戰斗機六百余架,擊沉航母三艘,重創多艘巡洋艦。戰斗結果日軍敗退,徹底失去了對印度洋的控制力。而美軍進一步逼近了馬六甲海峽,下一步的目的就是向新加坡發動攻擊了。

p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民國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民國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民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