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未央 卷二︰朝天闕 第七十一章 巧手補天

作者 ︰ 悲傷的白娘子

褚歆隨便敷衍了一句,心里頭卻不以為然,即便劉霄想過儉約日子,他還擔心唯一的掌上明珠嫁過去之後跟著受苦呢!替劉霄物色府邸這件事,褚歆這次想獨斷一回。

說了這許久,其實府邸一事並不是今晚褚歆請來劉琰和劉霄兩人前來相商的重點,他之所以打頭提起,無非是個引子,引出劉琰和劉霄兩個對兩家婚嫁的最終態度。

這件事,不能再拖了。

今早剛散了早朝不久,褚太後隨即遣人宣他去崇德殿,等褚歆進入崇德殿的時候,正好皇帝司馬聃也在,左右沒有外人,褚太後便把一份奏疏丟給褚歆看。

原來這份奏疏出自荊州刺史桓溫之手,呈送的對象是當今皇帝。這回大名鼎鼎的桓大將軍在奏疏中的口吻和措辭十分謙卑,說自己不該在未得朝廷詔令的情況下,擅自做主出兵豫州,自請朝廷免去他的征西大將軍封號。

此外,桓溫在奏疏中還提到一件事,說歷陽太守郗檢文武兼備,又有軍功于下蔡,應擢拔至中樞重用為宜。

尚書省執掌詔令文書,桓溫的上奏自然要從尚書令王彪之手上先過,王彪之早在前一日先接到了堂佷王珣的私信,再收到桓溫的上奏時什麼都明白了。

一個桓家,一個謝家,一個郗家,大晉的一潭水眼見越來越渾,既然前番爭奪豫州受挫,他也懶得再摻和這些事,干脆來個冷眼旁觀,有漁翁之利可收最好不過,即便沒有好處,王彪之也想看看,到底這些人會折騰出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來。

打定了這個主意,王彪之一言不發,徑直把桓溫的奏疏遞給了輔政司馬昱。

桓溫自請降罪?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司馬昱猜得出請罪是假,不滿是真,但猜不出桓溫到底用意何在。

要知道,自從上次北伐收復了洛陽之後,朝廷對桓溫的所作所為基本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尾大不掉也好,擅自專行也罷,桓溫做桓溫的,朝廷基本不聞不問,生怕一旦有個閃失,觸怒了帶甲十萬的桓大將軍,仿效了昔日的王敦和蘇峻輩,提兵來攻建康,到那時恐怕誰都下不了台。

朝廷待桓氏都已經這樣了,他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司馬昱左思右想仍不得計,只得匆匆忙忙將奏疏呈與皇帝。皇帝司馬聃雖年輕,也知道這是大事,不敢自專,抱著桓溫的上奏直赴崇德殿中來見母後。

褚太後的眼力心機不是司馬昱能及的,眼皮子略為一掃,便從字里行間看出些端倪。

打交道不是一日兩日了,她看出了桓溫的不滿,更想透了他的不滿之所在。

只是,取人一盞,必還人一瓢。豫州,不是不可以給他桓溫,但是桓溫,也不能一毛不拔光想得了好處去吧?要不然,這天下便不是司馬家在坐了,而是他桓家人在坐!

眼看褚歆仔細覽完那份奏疏,又躬身奉給一旁侍立的太監,褚太後懶懶問了一句︰「阿弟,你家的婚事準備得如何了?」。

另一方在步步緊逼,而自己這方連底牌都還未曾備好,褚太後輕言細語這麼一句,竟讓堂堂褚中書後背的熱汗涔涔直下!

「回太後的話,尚需一些時日」,褚歆硬著頭皮道。

褚太後瞥了他一眼,不悅道︰「哀家算是明白了,阿弟要操辦完這件事,估計得等到荊州大軍兵臨建康城下的那一天了,很好,很好,你且去吧」。

「臣弟辦事不力,請太後責罰!」,褚歆又是慚愧,又是惶恐,忙躬身拜道。

褚太後不再說什麼,用一只胳膊支在腮下,斜斜躺在寬榻上,另一只手沖褚歆揮了一揮,示意他退下。

于是,灰頭土臉的褚歆退出崇德殿,本想直奔御史台去尋劉琰和劉霄二人,剛走到御史台署衙門口,才想起這兩位均在同一署衙任職,又尋中丞又尋侍御史的,難免弄得有些張揚,只得嘆了口氣轉身回了中書省。

好不容易熬到天黑,估計劉琰已經用完晚食,褚歆急忙遣人前去劉琰府上相請,說有要事商議。

放在平日,褚家的人從不輕易上門的,自從劉霄返回建康以來,順帶他這個舅舅也被褚家人高看了一眼,正好前幾日劉霄跟他說了那個「雙賜」的意思,劉琰也就不再為褚謝兩家聯姻的事情頭疼。

既然再次來請,去就去吧,正好替褚歆解決掉一個天大的麻煩。盡管不是自己想出來的主意,但是這話畢竟從他劉琰口中說出,倒從褚家那里討了個人情去。

可是晚上過來之後,偏生褚歆還在七彎八繞,方才他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了,都不是外人,讓褚歆把話往明白處說。

褚歆倒好,不知為何在宅院之事上費盡唇舌。劉霄仿佛也在避諱著什麼,有一句沒一句的。這樣一來,劉琰干著急也沒有用,總不能自己屁顛兒屁顛兒獻寶一般把那「雙賜」的法子說與褚歆听吧。

最後劉霄否了殷家宅院,褚歆便沒法順著這個話題往下說去,不大的書房一時寂靜下來。

「我說褚中書,時辰已經不早,若再無它事,我就不再叨擾于你了」,劉琰終究忍耐不住,說道。

「怎麼,平日里劉中丞竟睡得這麼早?這才什麼時辰?」,褚歆笑道,示意劉琰稍安勿躁。

少頃,他又長嘆一聲,沉聲道︰「我就不瞞中丞和長度了,荊州,又再相逼于朝廷,可放眼遍觀朝中諸位公卿,為國謀者少之又少呀!」。

褚歆這番話倒是有些新意,劉琰一時不解,問道︰「喔?元晦的意思是……」。

「以前,仕林傳言說,天下蒼生望謝安。如今,安石的確從東山出,可一直困于荊州,于天下蒼生何益?」。

好個褚元晦!總算說到了正題上。

「荊州又如何相逼了?這個困字,又從何說起?」,劉琰半解半不解,問道。

于是,褚歆把桓溫上疏自請降罪的事細細說給劉琰和劉霄听了,又把朝廷無策以對的事實一並講明。

這便是褚歆的高明之處。站在大勢面前講大義,他這麼一說,讓人覺得助謝安月兌困荊州來建康,從而促成褚謝兩家聯姻,就不僅僅是他的私心,反而是在為國分憂了。

朝廷多一份力量,大晉的天下便多一份安定。

如此一來,劉琰的寶就非獻不可了,因為,他要讓世人知道,替大晉江山社稷分憂的不僅僅是褚歆,他也算一個。

既落人情,又留美名,有這麼好的差事,沒有道理不干。

于是,劉琰不再隱瞞,將「雙賜」的法子說與褚歆听了。

褚歆听完愣了一會神,忽地一拍大腿,驟然贊道︰「中丞妙策!妙極!當真妙極!」。

「舅舅當真妙策!」,劉霄也附和著贊道,「如此一來,叔父可名正言順的來建康,料那桓溫,也沒有不放的道理」。

「還有,長度的婚事,也可依了禮法成行」,褚歆終于不在劉霄面前避諱,笑道。

「還是等叔父來建康後決斷吧,我不敢自專」,劉霄半推半就道。

「嗯,以長度的為人,斷然做不出忤逆之事,到底謝門家風純善」,褚歆點頭道。

難題既解,褚歆的心情頗為愉悅,又看向劉琰笑道︰「還是劉中丞好謀劃,更難得的是中丞一番為國的苦心」。

「元晦切莫著急給我戴上這頂高帽」,劉琰推卻道,「我這法子,在你褚元晦看來是一心為國,卻不知待安石一入建康,不知有幾多人將會在背後戳我的脊梁骨,恨我恨得咬牙切齒呢!」。

「舅舅,這話,又該從何說起?」,劉霄聞言一驚,連忙相問。

褚歆口中妙極了的法子,本來是他面對面說與舅舅劉琰听的,如今只不過借了舅舅之口,轉述給褚歆。如果因為轉述了這個法子,從而招人恨得劉琰咬牙切齒的話,劉霄難免于心不安。

「就是,中丞此話何解?」,褚歆一時間同樣沒鬧明白,跟著劉霄問道。

「不是你們不明白,而是你們兩個還未來得及細想其中的道理」,劉琰解釋道,「有虎于山野,再引一只前來,如何?」。

「二虎必然相爭」,劉霄不假思索相答。

「那麼引虎前來之人呢?」,劉琰又問。

「自然一同被人怨恨」,劉霄再答。

褚歆听到這里頓時回過味來,劉琰列舉山野有虎的例子,還是大有深意在的。

當今在朝聚集中樞的,除了他褚家,尚有宗室司馬家、瑯琊王家、廬江何家、鄱陽陶家、太原溫家,及江左顧家,此次謝安如果能月兌身荊州,朝廷斷不肯輕易放回,那麼謝家就成了後入山林之虎。

既入山林,必然要分上一杯羹,豈能不為人所妒?那麼,將謝安引入建康的劉琰,焉能不為人所恨!

「唉……」,褚歆嘆了嘆,說道,「凡事興一利必興一弊,如今,卻顧不了這許多了!咱們今天索性打開天窗說亮話,如果朝中果有大賢在,也不至于讓桓溫日漸坐大成今天這個樣子,這又怪得了誰?又能怪誰?」。

「怎麼,元晦今日不曾飲酒,吐的卻是真言啦!」,劉琰故作輕松笑道,「既然說了起來,我也斗膽吐句真言,想我大晉朝的天下,縫縫補補非止一日,似昔日的王丞相、侍中溫大將軍,如今的會稽王、褚中書,將來或許還有謝安石,都是那巧手補天的匠人,為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計,該操的心,你們還是得操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未央最新章節 | 漢未央全文閱讀 | 漢未央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