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未央 卷二︰朝天闕 第七十章 妙法

作者 ︰ 悲傷的白娘子

虛驚了一場,接下來幾天劉霄果然守時,每每歸府不曾誤了時辰。

褚珞心下歡喜,隨著天氣越發暖和,得空她便命人請了劉霄,在府中後院的小花園中煮茶圍弈,或是探討些聖人之言。

她不曾想到,雖然謝家玉蘭門戶,但劉霄的棋藝卻差的非止一般。到了後來,褚珞但凡提議圍弈,劉霄便連呼頭疼,想必,在一介女子面前,一敗再敗的劉霄自覺丟不起這個人!

不過,也有讓褚珞值得欣慰的地方,雖她托著討教聖人之言的名頭,實則借此更進一步試探劉霄的秉性志向。

比如褚珞問起,若論當今各家學說,無疑首推玄學,天地神怪,陰陽養生,無所不包,可謂諸子百家之集大成者。

劉霄聞言不屑一顧,道了句︰「漢失其鹿,群雄並起,綱紀崩壞、禮樂不存,及至近世,更有山河破碎,華夷大防,此乃名至實歸的大爭之世。而玄學,不過掩耳盜鈴的遁世之學,要之何用?」。

褚珞不動聲色,又問道︰「那依表叔看,黃老之學、儒家之言並法、墨、陰陽諸家如何?」。

「表妹,沒有盡善盡美的學問,事易時移,需采百家之長才好,歸根到底,這頭一件要緊的事是要廓清九州河山,橫掃夷狄。儒家公羊《春秋》上有大復仇一說,究其意就是要尚恥,要有為,不忘國恥家恨」。

褚珞听完劉霄的長篇大論,點頭沉吟道︰「不錯,胡夷亂我華夏,百姓流離失所,的確應該奮起有為」。

「所以說,玄學不過遁世的掩耳盜鈴之學,可嘆我大晉仕人多半流連其中不能自拔,北望舊土,當真愧對列祖列宗!」。

褚珞听完默不答話,說到這里,她已經完全明白了眼前這位男子的心中所想。

眼見劉霄依舊憤憤難平,褚珞不知該欣喜為好,還是該擔憂為好。沉吟片刻後還是放心不下,于是交代道︰「表叔,今日之言卻是出不得府門的,否則他人萬難容得下你」。

「表妹良言,我知道」,劉霄暗自慚愧道。說起來也是怪事,平時他說話總是小心再小心,偏偏今天當著褚珞的面,竟來了個把持不定,說起話來義憤填膺,熱血噴張的。

英雄難過美人關,這句話當真至理名言,即便劉霄在後世閱盡美女無數,今日坐在褚珞面前仍無法做到平常心。

其實這並不怪他,哪個男人在自己中意的女子面前,不想展現出他的大志?他的英雄了得?他的積極進取?天性使然。

眼瞅天色黑定,褚珞結結實實地看了對面的劉霄一眼,正準備喚了婢女收拾殘局然後起身告辭,不料褚府的老管家匆匆忙忙尋了過來,躬身禮見褚、劉兩人後說道︰「公子,我家主公有要事相商,和劉中丞一起,正在書房候你前去」。

「既然爹爹喚你,估計有正經事要議,表叔且去,等我喚了香兒將此處收拾干淨,也就回房歇息了」,褚珞款款道,很是善解人意。

劉霄已經起了身,應了句︰「也好」,便隨了褚府管家邁開大步往書房方向去。

正如老管家所說,劉霄進入書房的時候,表兄褚歆和舅舅劉琰已經分好賓主落座,單等劉霄前來。

「舅舅,表兄」,劉霄拱手招呼道。

劉琰沖著劉霄含笑點了點頭,褚歆忙指向身旁的席墊道︰「長度坐」。

劉霄依言坐了,抬頭看向褚、劉兩人,嘴上沒說什麼,眼神間卻是相問的意思。

「哦,長度,晚上特意請了劉中丞過來,有幾件事情,還需我們三個好好合計合計」,褚歆的目光和劉霄的一觸即避,開口說道。

其實褚歆不細說,劉霄也能猜出個大概。今晚褚歆約了劉琰和他兩個,議的無非是兩家婚嫁這檔子事。

劉霄之所以有這個把握,是有原因的。

就在東安寺那晚見過師父和支遁大師過後,他就一直在尋思著讓叔父謝安從荊州月兌身來建康的辦法。思來想去,還真讓劉霄想到一個不錯的主意︰天子不是要賜婚嗎?不如給自己和長兄謝泉來個雙賜,同時召叔父謝安和桓溫的二弟桓雲一家來建康。

這樣辦的話,一來會讓天下人覺得,褚謝兩家的聯姻跟桓謝兩家的聯姻完全可以相提並論,兩樁美事同為當今天子所賜,等于在告訴天下人,朝廷對褚家和桓家一視同仁,並無二意;這二來,可為謝家博得一個大大的好聲望,謝家雙娶,皆天子賜,不知天下有幾家幾門能享受如此殊榮!

而且更妙的地方在于,朝廷至今尚未正式下詔讓桓家人刺了豫州,懸而未決之下,桓家自然對朝廷有一份期待,不好公然撕破臉面行事。再者,劉霄如此軍功,最終遷了個什麼都不管的殿中侍御史,消息傳到荊州,至少桓溫眼下不會將他當作一個值得注意的對手,自然也就不會行一步思十步地處處防備于謝家。

于是,就在這幾天當中,劉霄尋了個機會把上述這番心思細細說與舅舅劉琰听了,本來就在一個署衙辦公,倒也方便。

劉琰听後端詳了劉霄很久,弄的他心中狐疑不定,還以為自己的一番話漏洞百出完全不著邊際,倒叫舅舅看扁了去。

不料許久之後,舅舅劉琰大為贊賞起來,笑著道︰「二郎果然謝門翹楚!不瞞你說,起先聞二郎軍功顯赫,還以為不過憑著一腔熱血,一味爭強斗狠,今天才知道,原來二郎的睿智權謀,早已不在舅舅之下。安石呀,怎就教誨出這般才俊!」。

這廂舅舅贊起自己的親外甥,竟開門見山毫不避諱,弄得劉霄連稱慚愧。

劉琰擺了擺手將他謙虛的話打斷,又道︰「我知你今日跟舅舅說這些話的意思,定是你不好直接跟褚歆說,而我這個做舅舅的,轉圜其中恰恰再合適不過。也罷,褚謝兩家聯姻我本就抱著樂觀其成的態度,這兩日得空我就去跟褚歆說,就依二郎的意思,最妥帖不過了」。

于是,這樣一來,今晚褚歆在書房相約的三人議事,恰恰做東的他不知劉霄和劉琰甥舅事前早有成算,單單把他這個東主蒙在了鼓里。

既然褚歆開口說有事合計,劉琰見劉霄有心閉口不言,也佯裝不知情,問道︰「褚中書,就我們三個在,有話盡管直說」。

褚歆還在顧忌劉霄的態度,不肯直接把婚嫁的事拿出來說,思忖片刻後道︰「太後交代替長度物色宅院的事情,眼下已經有了眉目,雖說由我這個做表兄的來操辦理所應當,但這些日子花的功夫,可不算少!」。

「好你個元晦!」,劉琰笑道,「你要在長度面前賣弄功勞,何必如此饒舌?這份人情,料他定會記得,大可把你那顆心放回肚子里好了!」。

「劉中丞說的是哪里話,我何曾有這樣的意思!」,褚歆分辨道,「建康城中的宅院並不難尋,偏偏烏衣巷中非富即貴、高門薈萃,我是用盡手段,才把殷家的宅院買了過來,就在巷子口上,今後兩廂往來便利得很」。

「殷家的宅子?可是昔日建開將軍殷浩的府邸?」,劉琰眉頭一緊,問道。

「正是」,褚歆答。

劉霄見舅舅神色有些不對,揣測表兄口中的殷家府第可能有什麼不妥,但是劉琰心如明鏡,擔心劉霄若要住進殷家府第未免有些不祥。

劉琰口中的殷浩為陳郡長平人,好《老子》與《周易》,善談玄理,頗負盛名。自會稽王司馬昱輔政,因為殷浩聲動朝野的名頭從而引為心月復,參與朝政,後任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借以抗衡荊州的桓溫。

可惜殷浩素無從軍經驗,又處處受桓溫掣肘,自請北伐中處置失當,敗于苻秦。桓溫趁機上書加罪,遂被貶為庶人。

說來此人事跡頗讓人稱奇,就在他兵敗被貶為庶人之後,無論對桓溫還是對朝廷,沒有一句怨言,成日里以手指凌空書寫「咄咄怪事」四個大字。後來桓溫惜其才,更欲向天下人展示他桓大將軍的雅量,于是書信給殷浩,說想要薦其重新為官。

殷浩感激不已,連忙回書應允,但他生怕回書有誤,反復拆封書函審視,未料最後竟然送了一方空函給桓溫!見殷浩人已經成了這般模樣,桓溫遂絕了舉薦的念頭。

最後,殷浩抑郁而死,觀其一生,叫人好不唏噓感慨!

劉霄只知道殷浩北伐失敗的大概情由,卻不如劉琰這般清楚殷浩的人生際遇,人且如此,生前所居府第便稱不上什麼風水寶地,這也正是劉琰覺得此宅不祥的原因。

烏衣巷口的那座宅子劉霄來來往往見過很多次,規模頗為宏大,氣勢不凡,說起來也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偏偏劉琰心中存下的這份隱憂沒法當著褚歆的面細細說給劉霄听,只盼著自己的外甥不忙著急點頭,過了今晚,日後總有機會替他說明情由。

劉霄沒有讓劉琰失望,不過,他拒絕這座宅院的原因卻和劉琰的顧忌有所不同。

「表兄,勞你費心了,那座宅子依我看再好不過!」,劉霄道,「只是,為弟向來不好奢華,如果表兄真心實意替我張羅這件事情,大可不必拘泥在烏衣巷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未央最新章節 | 漢未央全文閱讀 | 漢未央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