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消失的光年 文科生活

作者 ︰ 活著活著就老了

文科生活,並不像理科生所想象的那般輕松,以為可以不費腦筋,只管死記硬背就好了。

數學一直是令絕大多的文科生頭疼的科目,其實很多同學當初選擇文科,愛好倒是其次,更多的是出于對數理化的恐懼。尤其對大多數女生來說,理性思維總是在感性思維面前相形見絀。不知這可否與生理構造或思維方式有關,反正,在文科班里,男生總是寥寥無幾,就像在著名理科大學中女生總是鳳毛麟角一樣,即使有,相貌也一直被人們作為戲謔的對象。

好像理科女生多半是相貌一般帶著高度近視黑邊眼鏡呆板保守的樣子,不像文科女生那樣感性,總是出口成章、風花雪月的樣子。

當然,這是人們一直以來形成的偏見,但凡有臉譜化的人物形象被定義,便自有其偏頗之處。

但就張雲霞所在的這個文科班來說,數學成績好的學生真的是屈指可數,成績差的倒是比比皆是,有的數學考試成績甚至可以突破至單位數。

這樣差的數學成績,即使其他四科成績再優異也是枉然。听說復習文班就有一個已經復讀兩年的女生,歷史政治等科目都極其優異,只是偏科情況實在嚴重,總是考三四十分的悲慘數學成績,令其參加了兩次高考都與大學失之交臂。

雖然五十多歲的男數學老師教學十分認真嚴格,但文科班的數學成績依舊是慘不忍睹。數學,也成為很多文科生的最痛。

文科的語文課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有趣,雖然不會再像初中那樣,總是畫重點總結段意、中心思想那麼無趣,但也實在是乏善可陳。最令張雲霞厭煩的便是每周必須完成的一篇議論文。沒有新意沒有趣味,只是一味的背論據,把那些名言警句用濫到令人作嘔,一味的積極向上,一味的發人深省,令人厭煩至極。

這令本來對文學極其愛好的張雲霞對語文課提不起任何興致,寫作文也總是敷衍塞責,再加上寫字不夠漂亮,作文竟然總是低分。但張雲霞並不羨慕那些作文好的學生,听老師每周在作文課上讀的那些範文,那些大話套話毫無新意,令人昏昏欲睡。但沒辦法,這就是應試教育收獲的惡果,因為高考需要這樣的作文,所以,必須要寫這樣的作文。畢竟,考大學才是最終目標,或者是通向美好前程的唯一跳板,所以,一切都要投高考的所好,什麼興趣愛好,在高中談這些就是奢侈就是不務正業。

歷史老師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女老師,在第一堂歷史課上便通過旁征博引、行雲流水般的講課方式征服了全班學生。

歷史老師以「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為切入點,縱橫古今並穿插許多有趣的歷史小故事,把這跟生活息息相關的四個方面的歷史演變發展過程,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和博學豐富的歷史知識,把大家引領到一個廣闊的歷史領域,令人對歷史一下子萌生出極大的興趣和求知欲。

只是,歷史並不是如想象的那般,只靠死記硬背就可以的,還需要有綜合考量的能力。歷史老師曾經給大家打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各個歷史事件就像散落的一粒粒珍珠,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提綱挈領,用一根根主線將它們串聯,然後,原先散亂無章的東西就會變得精致有趣,如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一樣熠熠生輝、璀璨奪目。

只是,不背也是不行的,如果連那些散落的珍珠都尋不到蹤跡,又何談串聯?

所以,每到早上或黃昏時間,便會看到有三三兩兩的文科生在學校小花園或小樹林中背誦歷史事件。雖然枯燥,但能把大段的歷史事件背誦到如數家珍,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高中英語對語法和詞匯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但對于語感好又認真的同學,學好英語並不是難事。只是即使很好的掌握了語法和大量的詞匯,英語考試能拿到很好的成績,但口語還是差的一塌糊涂。不止學生連老師都發音不標準的英語教育,使絕大多的學生都只學會了「啞巴英語」,看得懂卻說不出,沒有實用性,只有學習性。

但這也沒辦法,沒有語言環境和鍛煉機會,學的再好也是枉然。但對于應付高考,這已經足夠了。

政治課反而不會讓張雲霞感覺無趣,雖然只是一些簡單的常識學習,但也讓張雲霞懂得了很多原先所聞所未聞的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覺得有趣了便有了求知的欲#望,學好政治便也不再是難事了。所以,張雲霞的政治成績一直都是不錯的。

雖然上了文科班,但依舊要繼續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科目的學習,只是不必做到成績優異,只需掌握基礎知識,能應付高二的會考就行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那消失的光年最新章節 | 那消失的光年全文閱讀 | 那消失的光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