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消失的光年 中考

作者 ︰ 活著活著就老了

初夏時節,終于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考。這個日子,也許對一般人來說,是和平日的每天都沒區別的最平常的一天,但對于每一個參加中考的考生和考生的家長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一天。

吃早飯的時候,郭素英特意給張雲霞煮了兩個雞蛋買了一根火腿,強迫因緊張而缺乏食欲的張雲霞吃下去,為的是討個好彩頭,希望張雲霞門門考試都能得一百分。

全縣的幾個中考考場分別設在縣里的幾所高中,紅山鄉中的考場設在縣三中,離家十二里路。

一行人早早的騎著自行車趕到縣三中,然後趕緊找考場熟悉地形。

縣三中位于鄰鎮的集市邊上,當天正趕上鎮里趕集的日子,一早上集市還不算熱鬧,因為時間太早,買東西的人還不太多,只有各個小商小販忙碌著在自己固定的攤位上展開自己的貨架。

穿過集市,便到了縣三中的門口,很簡陋的大門,走進去甬路兩邊有樹木和花草見縫插針的栽種著,樹木花草後是一排排的平房,據說是學生宿舍。正對大門第一排平房門口的牌子上寫著教導處或校長辦公室或各個科目教研組的名字,後面一排排的便是各個班級的教室了。

劉愛玲把張雲霞領到在這所中學上高中的表姐的宿舍。

張雲霞充滿新奇的跟著劉愛玲穿過一個月亮門,進入一間女生宿舍,看那宿舍的門口木牌子上寫著高二二班的字樣。

女生宿舍很簡陋,在一間偌大的空屋子里對排著兩個大通鋪,大通鋪上各種花色的褥子平鋪著,被子都整齊的疊起擱置在腳下的位置,擠擠挨挨的被褥使這宿舍看起來有些擁擠,並不比張雲霞在鄉初中所住的那個集體宿舍的條件強多少。只是這個宿舍通光很好,夏日早晨的陽光透過門口外一棵大楊樹茂密樹葉的縫隙照進宿舍,讓人感覺新鮮而美好。

劉愛玲的表姐長得很漂亮,說話也很爽快。因為給參加中考的考生騰教室,學校放假三天,劉愛玲的表姐說在學校復習便沒有回家,宿舍里還有三五個跟她一樣留校的女生。

劉愛玲的表姐熱情的告訴劉愛玲和張雲霞,午休的時間可以隨意在回家的同學的床鋪上躺著歇息,並拿出自己的水杯,告訴她們可以在宿舍里的任何一個暖瓶里倒熱水喝,並給她們指明自己的臉盆、毛巾和香皂,又告訴她們外面涼水水管的位置。然後就和另外一個女生結伴去集市上趕集去了。

令張雲霞瞠目結舌的是,劉愛玲的表姐在去集市之前還從床鋪下,掏出一雙黑色的高跟鞋換上,穿上高跟鞋後越發顯得身材苗條,美麗非凡。

高中生可以穿高跟鞋嗎?這倒讓張雲霞感到萬分的新奇,越發覺得高中生活是這麼的令人神往。

縣三中在附近村子里的名聲並不好︰一是教學不嚴謹,學生自由散漫,每年能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寥寥無幾;二是學校里早戀之風盛行,據傳聞學校里曾經發生過女生因懷孕被開除的事情,學校後面的小樹林更為早戀提供了最便利的條件。更令人驚奇的是,早戀在這所高中並沒有被明令禁止,只要不弄大了肚子,學校便多半睜一眼閉一只眼了。張雲霞還听聞,這所高中的一個老師,就曾經公開表示︰學習不好,考不上學,還不讓人家搞個對象回家啊?

有著這樣名聲的學校,讓張雲霞覺得連學校里正在盛開的說不上名字的花朵都充滿了曖昧的氣息,沾惹上了荷爾蒙的味道。

中考按部就班的一場場進行著,每場考試張雲霞都認真對待,沉著冷靜。考完後,總有男生女生扎在一堆議論著答題情況。張雲霞卻從不參與這種議論,因為怕如果對出的結果不滿意而影響自己下一場考試的心情。

事實證明,張雲霞的擔憂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就有平時學習成績很好的同學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考完一場後因為對答案發現自己因為粗心大意把本應作對的題做錯以後,第二次考場因為過于謹慎,以致沒做完題的情況,那女生考完後便惱恨的躲在一邊偷偷落淚……

成績下來的那天,有人笑了,有人哭了,也有人表示無所謂。

考中專在當時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上中專比上高中學齡短,三年兩年畢業了便可以直接參加工作,最重要的是,中專畢業後國家是包分配的,而上高中三年,且不說能不能考上大學,就是僥幸擠上了那千軍萬馬的獨木橋,能考上一所好大學又是問題,即使考上了好大學,畢業後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又是一個問題。

所以,對于當時農民來說,考中專包分配是最好的選擇。而也正因為如此,考中專比考高中更加困難,能考上中專的都是在學校里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再差點的學生如果夠了中專委培的分數,家長也會東湊西借的湊足學費供自己的孩子上學。實在考不上中專的學生便只好退而求其次的按中考成績的好壞選擇縣里的幾所高中。在這樣的思想作祟下,在那幾年農村最優秀的那些學生便都走進了全國各地中專的校門,有著最聰慧頭腦的學生在幾年後卻做著最基層的工作,拿著最低工資,在現實中艱難度日,而最倒霉的是1998年後畢業的考生,因為好不容易上完中專後,國家突然不再包分配了。即使有再好的資質,因為手里拿的是被社會所鄙視的中專學歷,在各個招聘單位間遭遇著令人難堪的冷遇。于是,有點上進心的中專生便選擇一邊工作一邊深造,通過自學考試或成人高考拿取更高學歷證書,而有的卻就此沉溺,艱難的通過找各種關系找到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便開始在單位混著日子。也有極少數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中專生在無可奈何之下,重回到家鄉務農,從此遭盡鄉鄰的鄙視和嘲笑。這樣的情景在2000年,因為國家政策的調整,鼓勵大學生自主擇業,又一次在大學生身上上演。

張雲霞的發揮還算正常,本來就沒有考上中專的希望,而且因為對高中生活的向往,張雲霞反而不希望自己的分數夠得上中專線。當得知自己的中考成績考上縣一中沒問題的時候,張雲霞開心的笑了。

比張雲霞更有主意是劉文棟,按劉文棟的分數線,上中專沒有問題,但劉文棟堅決表示︰考不上最好的中專,他寧願上高中。果然,他後來跟張雲霞一起上了縣一中,三年後高考的成績已經過了重點大學的分數線,但他依舊固執的非自己相中的大學不上,最終又復習了一年,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與張雲霞一起長大的張文山和張玉玲,因為現在同張雲霞不在一個班級,接觸的便少了許多,但假期的時候,大家還是在一起玩得最好的玩伴。張文山不負眾望的考上本市最好的一所財會中專學校,而張玉玲也如願以償的接到了外市一所中專的通知書,做了那個學校的一個中專委培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那消失的光年最新章節 | 那消失的光年全文閱讀 | 那消失的光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