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消失的光年 元宵節

作者 ︰ 活著活著就老了

雖然在傳統意義上年已經過了,但人們過年的喜悅和熱情卻絲毫也沒有減弱。每天早上一起床,男人們便會在大門外掛上一掛鞭,「 里啪啦」的放起來,在火紅熱鬧中迎接著嶄新一天的來臨。然後就是毫無壓力沒有繁重勞動玩樂悠閑的一天。

一過正月初十,村里的秧歌隊便開始鑼鼓喧天的扭起來了。大閨女小媳婦們一般都不好意思在大庭廣眾之下扭動,秧歌隊成員以老頭兒老太太為主力隊員。

村里的大喇叭開始整天的呱噪著,鼓勵著村民自發的為村里在元宵節放煙花爆竹而捐款。村民們雖然怨聲載道,但等村干部真拿著小本本挨家挨戶集資來到自家炕頭時,又不好意思說出「沒有」這樣的話,不管家庭條件好壞,也多少的拿出點錢給湊個份子。

到了正月十四這天,作為村主任的張玉玲的父親便帶著村里幾個人去集市上選購煙花爆竹了,那些較大的村民自制煙花提前幾天就已經定制好了,今天派人去拉過來就行了。

傍晚十分,村里的喇叭便又開始廣播了︰「廣大村民注意啦!今天晚上在村北頭的麥場里放煙花啊!」

孩子們听到這個消息都興高采烈的圍著村子奔走相告著,相約好晚上一起去看煙花。

為了讓孩子們都可以過一個高高興興的年,大人們一般都不再管束孩子,有孩子犯了小錯,也會忍住盡量不予處罰。以前會受到嚴重責打的不小心摔個碗打個碟子之類的,現在大人們也會一邊在嘴里不住的念著「碎碎平安」一邊收拾起零落在地上的碎瓦片。

只是過年的時候,大人們都十分忌諱「死」、「完」之類的詞匯,覺得是相當霉氣不吉利的。比如包完餃子不能說「包完了」,要說「包好了」,「累死了」要說「累了」。總是有一不留神說走嘴的時候,如果是大人就會覺得自己犯忌一般心里不安,如果是孩子,就會被大人呵斥。但也不會聲色俱厲的斥責,說得重了,就會有老人在旁邊說︰「大過年的,別說孩子,惹得他不高興。」

為了讓孩子們高興,大人們也不再限制那些大孩子們出去瘋野了,不會像平時一樣,硬逼著他們在身後拖著弟弟妹妹當「跟屁蟲」了。

吃完晚飯,听到秧歌隊的鑼鼓聲,張雲霞、張雲鳳、張玉玲、劉文國、劉文棟、張玉山相約著早早來到村北頭的麥場邊。來的太早了,麥場邊只有一些村民從村委會往麥場里運送煙花爆竹,麥場邊是秧歌隊的樂手們在「鏘鏘」的擂著大鼓,敲著鐵 和鑼。

已經有人開始圍著村放「燈花」了。所謂的「花燈」是把用蓖麻油浸過的燃燒著的棉花團放在一個大鐵勺中,一個人端著跑,一個人在旁邊用鐵勺一團團鷂出來,放置在村里的各個路口、丼邊及各家各戶的大門口。

張雲霞等一群小孩子便跟著放「燈花」的人圍著村快速的奔跑,到自家門前的時候,還會央求給自家門前多放一個「燈花」。

在淡淡的月光的照映下,站到胡同口的一端望向另一端,便可以看到那些星星點點的「燈花」在冬夜里散發著溫暖的詭異的光芒。

有小孩子便把凍得發疼的手和腳伸到「燈花」上,但卻總是被看到的大人們制止︰「十四的燈花是‘鬼花’,烤手爛手,烤腳爛腳,十五的燈花是‘人花’,可以烤手烤腳,最好的燈花是十六的叫‘神花’,長了凍瘡的手和腳在這一天烤了,手腳便不會再生凍瘡了。」

很顯然這是一個迷信的說法,但當地人都懷著敬畏的心理來信奉著,所以每年逢正月十六放燈花的這天,村民們不管男女老少都會擠到燈花旁炙烤一下手腳,尤其那些長了凍瘡的孩子們,更是樂此不疲。

沒等燈花放完,麥場里便開始鞭炮齊鳴了,听到響動的人們便都快速的聚攏過來,站到一邊捂著耳朵听著震天響的鞭炮聲和鑼鼓的喧鬧聲。

一陣鞭炮響過,便開始放各式各樣的煙花,人們都仰頭專注的看著煙花在天空中喧囂、舞蹈,議論著哪一朵花開的最燦爛,哪個土制的煙花放得更高,花開得更多。

這時,離麥場較近的人家便手拿鐵杴,站到自家的房頂上,以防掉落的火花引起火災,有的站在自家的柴火垛旁,膽戰心驚的抬頭望著那些向自家柴火垛位置掉落的煙花。這樣的擔心完全不是杞人憂天,因為每年放煙花都會有著個柴火垛或房子的事情發生,干燥的柴火和土房子是最易引起火災的,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不懷好意的大人或調皮的孩子趁亂故意縱火的可能性。

有一年放煙花,就曾經有一位老人跪倒在村干部的腳下,「咚咚」的磕著響頭,求他們別在自家的柴火垛附近放煙花了,真要不小心引起火災,那整個春天都會面臨沒柴做飯的窘況。

等煙花放的差不多了,村里的秧歌隊便粉墨登場了,老頭兒老太太們都化著拙劣的彩妝,以致完全看不出本來面目。劃旱船、釣王八、捉蝴蝶、逗傻老婆,男男女女們不遺余力的扭動著,快樂的在秧歌中穿插著這些古老的花樣。笨拙的動作,夸張的表演,逗得圍觀的群眾都嘻嘻哈哈的笑起來。有小孩子便跟在秧歌隊後面學著樣子一扭一扭的「東施效顰」起來,這樣的現場模仿秀便會引來眾人更加大聲的哄笑。

一陣急迫的鼓點響過,秧歌隊的隊員們便開始更加快速的變換著隊形,等隊形回歸到初始的樣子,當晚的節目才算徹底結束了。

人們便在熙熙攘攘聲中各回各家了。但回家的多半都是帶孩子的女子,男人們還是按老規矩呼朋引伴的去打小牌或聚到一起胡吹亂侃,孩子們也都找一戶人家坐在一起嬉戲或者也學大人的樣子玩簡單的紙牌游戲。

在正月十五這天早上,按照當地的民俗照例是吃頭天晚上包好的肉餡餃子。晚上,吃自家用粘黍面包裹的紅糖做的元宵,這對大人孩子們來說,已經是上好的美食了。

三天近乎狂歡的鬧元宵過後,這個年才算正式過完了,人們才開始像往常一樣,該干活的干活,該上學的上學,該看孩子的看孩子,生活一天天進入到了正常軌道中。

這樣歡樂又喜慶熱鬧的節日,總是讓孩子大人們都發出同樣的感慨︰要是每天都過年就好了。

孩子們的感慨是真心實意的,大人們卻都知道,節日只是短暫的狂歡或休整,而為生計整天的勞碌才是生活最長久的狀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那消失的光年最新章節 | 那消失的光年全文閱讀 | 那消失的光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