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之中華再起 崛起之路 第九章 英國幫助

作者 ︰ 芷文

吳鵬在遼寧大建設,北京學子等著發榜之時,德國政府也舉行了一次特別會議,德國首相霍亨洛早在對中日戰爭之前就對德皇威廉二世奏稱︰「我們的政策,在一方面,對于只有利于他國的行動,固不應早期加入,而在另一方面,對于參加此類行動之權利,則當預為保留。蓋此項行動能使歐洲列強之東亞勢力分配,為之消長變動故也。」

也就是說德國在戰爭之前一直是以戰爭的結果和等待歐洲列強一起行動,不過在與吳鵬達成以錢買海港之後,德國又迅速調整了政策。

此時德國人在遠東的力量過于弱小,得到朝鮮後,德國為了不引起俄國人的誤會,還派大使專門出使了一趟俄國。

俄國早在陸上戰爭結束之時就已經改變了自己的方案。在戰前誰都不看好的中國皇帝異軍突起,以無可爭議的實力擊潰日軍,特別是中國皇帝的陸軍在此次戰爭中所表現出的戰斗力讓俄國人想迅速佔領東北的野心受到不小的沖擊。為此俄國在中日之戰後舉行了一個針對遠東方略的會議。

不過會上文武大臣分歧很大,主要是很多人對于中國皇帝的崛起嗤之以鼻,因為他們認為中國皇帝把日本軍隊擊潰根本體現不出中國皇帝軍隊的強悍,在他們心里日本人與中國人是一類,都是軟弱的。而且俄國在戰前的遠東政策對于中國的防範程度遠高于日本,大多數俄國人認為中國的戰力本就強于日本,所以能夠擊敗日本並非是中國皇帝軍隊的強大所致。

不過以外交大臣羅拔諾夫和財政大臣維特為首的一部分人還是看的清形勢的,特別是維特的發言一針見血,他認為此戰中中國雖然勝了,但卻也暴露出中國的軟弱,今後的幾年里,列強對于中國的瓜分爭奪的越來越激烈,中日戰爭之前,在中國主要是英國與俄國對抗,而戰爭之後,有可能形成列強爭食的局面,德國人買下朝鮮就是明證,而在這場盛宴中唯一礙事的就是快速崛起的中國皇帝,並且在西伯利來鐵路竣工之前,俄國人在陸地上對于遠東戰事並無把握,這也是俄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國皇帝把朝鮮賣給德國人的原因,雖然只是一個港灣,但都知道,朝鮮已經是德國人的勢力範圍了。

雖然現在中國皇帝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為了與皇太後奪權,包括放任俄國人在東北修建鐵路,把朝鮮賣給德國等,但帝國真的要把中國東北作為俄國的勢力範圍的話,很難說中國皇帝不會反臉……維特所說的一個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就是把遠東主要的目標轉到中國皇帝身上。

這次會議以維特的發言作為主要的論調,幾天之後,維特又在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前又作了詳細發言而且他的意見獲得了沙皇的大力支持。

不管從以後對于東北的佔領還是對于中國皇帝在此戰中的表現,都應將中國皇帝確立為遠東第一敵手。相應雖然德國佔據了朝鮮,但其對德政策由對抗變為了聯合。因此德使來俄就使得雙方的聯合順理成章了。

德國本就有聯俄之心,不過剛剛買下朝鮮一港灣,此時來俄是為了避免俄國誤會的,但探听到俄國人口風似乎沒有因為自己的舉動讓俄國人火大,于是德國正式向俄國政府提出了聯合的建議。

德國提議與俄國聯合,是對其對外政策所作的一次重大調整。德國之所以做出此項決定,不外乎以下數種原因︰第一,借此機會與俄國接近,並使俄法之親密關系為之松懈,以擺月兌德國的孤立處境;第二,俄國在東亞現有真正強大的鐵甲艦隊,與俄國聯合起來,可以「轉移俄國的視線于東方,既使德國在亞洲的利益得到保證,又可緩和德國的東陲情勢;第三,和俄國聯合干涉,有可能從中國獲取更大的利益。基于這些原因,德國政府的對外政策才發生了舉世矚目的突然轉變。沙皇俄國的傳統政策,就是擴張遠東勢力,進而稱霸亞洲。尼古拉二世登基伊始,繼承其先皇之衣缽,以遂其征服亞洲的野心。

而俄國同意聯合原因也很簡單,在西伯利亞鐵路修通之前,自己在遠東力量不足以控制局勢,而且自己也沒有干涉德國人行動的能力,不如與之聯合。另外俄國人還有另外一個擔心,雖然中日戰爭爆發時,俄國的派遣了一支目前為止遠東最為強大的艦隊,一時之間成為了遠東第一海上存在,但俄國人始終擔心著他的老對手——大英帝國。有了德國人,英國的對俄政策也不會太過于強硬。而俄法本就是同盟,因此在遠東地區可暫時形成多國對英國的局面。這些事情吳鵬自然是不清楚的,他的情報系統還沒有強到這種地步。不過他得不到不代表別人得不到,在德俄聯合之後不久,英國公使朱爾典就來到了鞍山,把這份材料遞給了吳鵬。

吳鵬看著暗罵德國人白眼狼,自己幫助德國人在朝鮮得到一個港灣,德國人竟然如此對自己,不過想想,賣給德國人也是有目的的。吳鵬毫不懷疑就份文件的真實性,因為後世本來就有一個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德俄法三國聯合是有基礎條件的。

吳鵬把朝鮮賣給德國人也有破壞這個潛在的聯合的意思,德國人在朝鮮既能擋一擋英國人,也能與俄國人形成矛盾,而吳鵬自己也能得到一筆錢,不過現在看來,起碼在與俄國人形成矛盾一事上還是失敗的。各國領導人物都不是傻子,在現在的東亞想不注意到自己都難。

「皇帝陛下想必是把德國人安排在朝鮮借此以對抗俄國吧!看來皇帝陛下的這一計策失敗了!」朱爾典以看熱鬧的口吻笑道。

「大使閣下見笑了,朕確有此意,沒想到俄國人竟能放棄朝鮮,這是朕想不到的!」吳鵬自嘲一笑道。

「德國與俄國還有一個協議,德國人承諾永久不越過鴨綠江,把貴國東北三省讓于俄國,而俄國人則支持德國佔領山東江蘇等地!」朱爾典又道。

「原來是這樣,看來德國人還是沒有放棄山東呀!」吳鵬長嘆一聲,雖然這不能說是他的政策失當,但也讓他有些始料未及,特別是俄德的聯合已經是各國列強明確的劃分勢力範圍了。

「公使先生今天來想必還有別的事情吧!不會僅僅是讓朕看這份情報的吧!」吳鵬沉思片刻笑道,德俄聯合看似是針對自己,但對于在中國利益的最大受益者英國來說也是一個沖擊,本來英國也有讓德國與俄國在朝鮮產生矛盾的想法,但兩國一聯合,讓英國人在北方面臨著兩國的沖擊,南部還有一個法國,這是英國不想看到的。

「陛下說對了,我這次來就是告訴陛下,在俄德兩國對于陛下的行動中,大英帝國會全力支持陛下!」朱爾典顯的很誠懇地說道。

「貴國如何支持我呢!不會僅僅是口頭上的吧!」吳鵬也笑道,朱爾典的回答在吳鵬的預料之中,英國一貫的均勢思想不會讓這三國聯合在一起的,本來英國是支持大清對抗俄的,但發現大清扶不起之後,又想把目標轉到日本身上,經戰爭檢驗目前發現中國皇帝不管是實力還是所處的位置都非常適合幫助大英帝國阻擊德俄,因此英國人這一次助吳鵬卻是實實在在的。

「陛下需要什麼幫助!」朱爾典反問道。

「我還想在貴國買幾艘軍艦,另外已購軍艦價格太高了,需要適當的減少,而且在大連建設的船廠,需要貴國提供人力援助,最後請求貴國一千萬英鎊無息借款。」吳鵬沒有怎麼考慮就全盤說出,這些都在他腦子里裝著了。

吳鵬也想建立一支「六六艦隊」,所謂的六六艦隊,就是由六艘戰列艦,六艘裝甲巡洋艦,同時加上一些輕型巡洋艦及其它艦船。像吳鵬剛剛從英國訂購的兩艘威嚴級戰列艦以及接收的日本在英國造兩艘戰艦都屬六艘戰列艦之列,而像「定遠」艦,就算作裝甲巡洋艦。

戰列艦艦與裝甲巡洋艦目前中國是不能自己制造的,以中國的造船能力,造個三四千噸級的輕型巡洋艦是沒有問題的,或許在整合了江南造船廠以及福州造船廠之後有機會制造裝甲巡洋艦,但戰列艦則必須外購,所以吳鵬借這個機會與英國人合作。

「陛下所做的似乎都在加強海軍,難道陛下不擔心俄德兩人從陸上夾擊陛下嗎?」朱爾典眉頭一皺問道。

「擔心,不過相對于陸軍我更擔心海軍,貴國海軍雖然強大,但肯定不會為了我與三國開戰吧!因此貴國只有幫助我盡快的建立一支能夠防御德俄兩人在遠東艦隊的一去海軍,我才能安心的備戰。」吳鵬搖搖頭道。

「前面幾件事情包括建設船廠都好辦,但陛下所說的一千萬英鎊無息借款恐怕不行,一是數額太大,二是無息太難了,我可以幫陛下請求獲得低息借款,而且數額不會這麼多!」朱爾典道。

「那就有勞公使閣下了!」吳鵬笑道。

雙方都沒有說關于同盟的事情,也沒有簽署任何條約,不過由于形勢所逼,雙方的合作也是各得其利。

幾天後,朱爾典回話了,吳鵬所買兩艘軍艦各減十萬英鎊,同時建設船廠的設備與工人也會配合,另外借款給吳鵬五百萬英鎊,年息一厘半,分二十年償付。

*********************************************

(略晚了點,周末似乎事情更多,各位書友久等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光緒之中華再起最新章節 | 光緒之中華再起全文閱讀 | 光緒之中華再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