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之中華再起 崛起之路 第八章 茶館辯論

作者 ︰ 芷文

京師這些天里也是特別熱鬧,主要是因為正值各地的士子進京會試之期,士子們在一起舞文弄墨是必須的,不過對日戰爭剛剛結束幾個月,自然也是討論的主題之一。

由于是對日作戰勝利,自然也就沒有了公車上書,不過話題也是不少。

此時在一間比較雅致的茶樓里,不少穿著得體的文人雅士們正在邊品茶邊聊天。

「豐凱兄,這部《盛世危言》果然是‘醫國之靈柩金匱’,在下認為我中華之崛起必須如書中所言,仿照西方國家法律,設立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大英帝國亦如此!」其中一桌上青年人拿著一本書興奮地道。

《盛世危言》是現任漢陽鐵廠總辦鄭觀應剛剛寫成的一部書。書中對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主要思想是全面系統地學習西方社會綱領。一經面世,就在社會上反響強烈。進京的士子們自然也有不少讀過的。

「這部書我也看過,總體上說還不錯,讓不少人眼界大開!」對面那位叫豐凱中年人似乎對這本書的評價一般。

「‘總體上還不錯’這位公子似乎對于《盛世危言》還別有看法!」旁邊桌上的一位青年人手拿紙扇站了起來手一拱首道︰「在下湖南馮慶敢問這位公子……」

「江蘇成明!」豐凱名叫成明字豐凱。

「成兄剛才所說似乎話中有話,莫非對這《盛世危言》另有看法,馮某不才也看過《盛世危言》,馮某覺得此書天下讀書人都該一看。」馮慶笑道,讀書人就是這點好,說話斯文。

「馮兄誤會了,我並非輕看《盛世危言》,此書可與《海國圖志》、《瀛寰志略》並稱當世三大奇書,不過在下在看這部書之前已經看過很多關于這方面的書籍,因此可能讀書所得與儲位並不一樣!」豐凱略作抱歉狀。

「難道是《海國圖地》與《瀛寰志略》此二書在下也看過……」

豐凱搖搖頭,「在下去年秋季就離家游學,目的地正是皇上所在的鞍山,在鞍山的新華圖書館里,介紹西學之書不計其數,而且即使不看此類書,那里每天都有一些小辯論會,在下在鞍山的幾個月間受益匪淺,不瞞各位,很多時候我的感覺就是我讀的這麼多年的書似乎都沒有用了。」

豐凱說著似乎還在回憶著在鞍山的日子。

「豐凱兄去過鞍山,那有沒有見過皇上,皇上什麼時候回京!」對面那位青年人看來是個急性子,不過從他的幾句話中也能看的出來,民間對于皇帝還是很擁護的。

「沒有,皇上日理萬機怎麼會見我!至于回京嗎!我認為皇上短時間內不會回來的!」豐凱又道。

「豐凱兄,慎言!」旁邊又一人提醒道,討論什麼都沒關系,但皇家秘事還是少討論為好。

「啊!忘了!在鞍山習慣站起來就說了!」

「豐凱兄不妨接著說,反正這大廳里幾乎都是彼此相熟的參加會試的士子」馮慶笑道,年青人求知性強一些,周圍的人也都注意到了這里,不過正如馮慶所言,由于這個茶館清雅,自從士子進京之後,這里便被士子們佔據了。

「《盛世危言》中所說欲強國必須向西方學習,從政治、經濟、教育等全面革新,而我在鞍山所見正是如此,也就是說皇上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且已經在鞍山革新了幾年了!」

豐凱說話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此時茶館里卻沒有別人說話,所以眾人听的特別清晰,不少人都把目光投到了這里。

「在改革區內沒有官差……改革區就是皇上在鞍山以及周圍進行革新的地方統稱為改革區,改革區內有專門的縣長、警察、法院……好像還有一個我還不知道做什麼的民政,我曾經親自听過一次法院的審理過程,與我們平常所見完全不同,而且案件的審理也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很多人參與,是公開的審理。」

「另外,在改革區賦稅很低,我算過了,農民每年交一次稅,叫做‘地稅’,稅金差不多是其它地方的四分之一左右,在鞍山還有很多工廠,也許在一些地方也有工廠,比如上海、福州,但鞍山工廠的密集程度你根本想像不到。也許我們都沒注意到,這幾年間身邊多了不少的新鮮東西,很多都是改革區生產的。比如我們用的速寫墨水、自行車、轎車、火柴、棉布等如果大家仔細看看的話,會發現他們基本上是改革區生產的。」

「而從軍事上看,皇上在鞍山的改革也是成功的,儲位請想一想,我大清軍隊在朝鮮經平壤戰役退入遼東,為何在兵力劣勢,且短短時間內能夠擊潰日軍,而且還反攻入朝鮮俘虜大量日兵呢!這個轉變似乎太快了吧!」

「豐凱兄的意思是……」幾個人都明白了。

「雖然詳細情況我也不清楚,不過發生在鳳凰城的戰事還是有不少人能夠知道的,而且外國人似乎也很關注這場戰事,儲位若是多想一想,自然明白!」

「豐凱史,如你所說,既然皇上如此英明神武,那為何不回京親政呢!何不在全國進行革新呢!」

「呵……此事在下也說不好,原因應該很多,不過我想皇上不回京也好,記得《盛世危言》曾說要建立議會式的立憲政體,而且提出了將政治公開于傳媒,由朝野各方評論,這樣才可能使施政臻于完善。」豐凱說到這里小嘆了一聲氣接著道「大家想一想,建立議會,將政治由朝野各方評論,這個各方是誰呢!議會又是誰組成呢……所以我認為《盛世危言》是部奇書,但某些觀點卻不一定適用于我國,例如在改革初期我認為並不需要這種投票式的議會,更不需要所謂的朝野各方評論!」

豐凱也算是有些見識了,目前在朝廷上下後清流黨人佔了多數,這些人不懂洋務,更別說改革了,議會中少不了社些人的席位,各方評論也少不了這些人,皇帝若回京,若真的如盛世危言所說建立議會,必不能改革下去。

這些士子們也都是知道的,都不是傻子,別說是清流黨人了,在士子中間也有不少反對洋務的人。

「成兄這話說的夸張了吧!皇上英明神武不假,但改革區似乎還不足遼東一省地吧!難道憑借著一省之地就能養戰敗日本之兵!」茶館里並不是所有人都主張西化的,也有不少傳統人。

「哈……」豐凱搖頭一笑,「記得在新華圖書館前有幾面巨大的木板,上面畫著世界地圖、亞洲地圖、我中華地圖,之前我還不太明白皇上的用意,現在我突然有些理解皇上了,皇上真是太英明了!」

豐凱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先自言自語地說了一段,隨後才對那人道︰「這位兄台,你應該沒有看過地圖吧!如果你看了地圖就不會有如此一說了,你可知道大英帝國多大!」

不等對方回答,豐凱接著說道︰「英國本土大小不足我大清二十分之一,人口不足我大清十分之一,德意志與法蘭西亦如此,他們都僅僅憑借著如我大清一省之地的地方而已!但卻統治著比他們大十倍有余的地盤!」

「睜開眼楮看看這個世界吧!」

此時茶館里有不少人震驚了,片刻之後開始有人討論著。

「豐凱兄,你認為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剛才問話的那人並沒有震驚多長時間,而是很快反應了過來繼續問道。

「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我認為他們會建造更為強大的艦隊,更為優秀的武器才是關鍵!」豐凱想了想道。

「豐凱兄,你在此說了這麼多,若是被有心人記住,兄台這一次會試怕是……」桌上一人提醒道。

「無妨!」豐凱爽朗地道,考試的問題他自從鞍山來了就沒注重過,若不是家庭所逼,他直接留在鞍山了。

京城討論的激烈,在遼東半島南端一個叫三山口的小鎮也不平靜,只不過吳鵬已經在地圖上把這個地方擅自改作大連了。

自從過了年就開始有一大批人來到這里,漁民們先是無緣無故的得到一筆銀子,听那些人說要在這里建一個港口,在一段時間內會影響漁民們生計,所以先給銀子,果然沒過多久又有更多的人來到這里,而且還帶著大批的物資。一到這里就開始建房子修港口,忙的不亦樂乎,很多當地人也被雇佣了。收入反而比打魚多多了。

建港口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不過凡事都要慢慢的來,像其它工程一樣,先建成一個小港口,再慢慢地擴大。總有一天它會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港口。

大連港的建設是必須的,吳鵬計劃旅順就是一個軍港,而未來的大連才是東北工業的門戶,鐵路也是從鞍山先修到大連,目前改革區的產品外銷並不暢通,陸路達遠,水路只有營口小港,不能滿足需要,吳鵬計劃在最短的時間內先把鞍大線修通,到那時有了鐵路,有了港口,產品的運輸問題才能基本解決。

**************************************

(周末時間長一些,想多寫幾章,但又有皇馬與巴薩比賽,芷文只好下載下來想快速地看完,于是快進了,結果郁悶了。)

廢話不說了,有票的書友投張票吧!另還沒有收藏的收藏一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光緒之中華再起最新章節 | 光緒之中華再起全文閱讀 | 光緒之中華再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