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之中華再起 崛起之路 第一章 鴻章參觀

作者 ︰ 芷文

在旅順的談判雖然艱苦,但進展卻很快,終于到了第四天,在李恩富作出了「重大讓步」的情況下,旅順條約正是簽署。

條約全文

大清帝國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為訂立和約,俾兩國及其臣民重修和平,共享幸福,且杜絕將來紛紜之端,大清帝國大皇帝陛下特簡大清帝國欽差頭等全權大臣李恩富、大清帝國欽差全權大臣唐紹儀、大清帝國欽差全權大臣李鴻章;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特簡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從二位勛一等伯爵伊藤博文、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外務大臣從二位勛一等子爵陸奧宗光為全權大臣,彼此校閱所奉諭旨,認明均屬妥實無闕。會同議定各條款,開列于左︰

第一款

日本認明朝鮮國確為大清帝國之屬國,日本從朝鮮撤兵,且無大清帝國允許不得擅自派兵入朝。

第二款

日本約將庫平銀八千萬兩交與大清帝國,作為賠償軍費。該款分作五次交完︰第一次兩千萬兩,應在本約批準互換六個月內交清;余款平分四次,遞年交納;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遞年之款于一年內交清,第二次于二年內交清,第三次于三年內交清,第四次于四年內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約批準互換之後起算。又第一次賠款交清後,未經交完之款應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無論何時將應賠之款或全數或幾分先期交清,均听日本之便。如從條約批準互換之日起三年之內能全數清還,除將已付利息或兩年半或不及兩年半于應付本銀扣還外,余仍全數免息。

第三款

日本在英國建造的兩艘戰艦轉讓于大清帝國,相關拼接手續必須在本條約簽訂之日起一個月內交接。

第四款

中日兩國所有約章,因此次失和自屬廢絕。日本約俟本約批準互換之後,速派全權大臣與日本所派全權大臣會同訂立通商行船條約及陸路通商章程;其兩國新訂約章,應以中國與泰西各國見行約章為本。

第五款

大清國臣**進日本各口岸貨物減稅,免除厘金,大清臣民在日本內地購買經工貨件若自生之物、或將進口商貨運往內地之時欲暫行存棧,除勿庸輸納稅鈔、派征一切諸費外,得暫租棧房存貨;大清臣民得在日本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即照大清臣**入日本之貨物一體辦理。

第六款

日本為保明認真實行約內所訂各款,听允中國艦隊任意巡航于日本東京灣、伊勢灣、大阪灣、瀨戶內海。又,于日本將本約所訂第一、第二兩次賠款交清、通商行船約章亦經批準互換之後,中國政府與日本政府確定周全妥善辦法,將通商口岸關稅作為剩款並息之抵押,大清帝國可允撤回艦隊。倘日本政府不即確定抵押辦法,則未經交清末次賠款之前,大清帝國應不允撤回軍隊,在此期間日本不得擅自增加艦船及海岸守衛,若有違反,大清帝國艦隊有優先開戰之權利。

第七款

本約批準互換之後,日本應將所有俘虜盡數交還大清帝國,大清帝國應將是時所有俘虜兩年內交還,日本約將認為軍事間諜或被嫌逮系之大清臣民,即行釋放。

第八款

本約批準互換日起,應按兵息戰。

第九款

自本約奉大清帝國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批準之後,定于光緒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為此,兩國全權大臣署名蓋印,以昭信守。

大清帝國欽差全權大臣李恩富(押印)。

大清帝國欽差全權大臣唐紹儀(押印)。

大清帝國欽差全權大臣李鴻章(押印)

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從二位勛一等伯爵伊藤博文(押印)。

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外務大臣從二位勛一等子爵陸奧宗光(押印)。

在沒有割地了情況下,李恩富把銀子降到了八千萬兩,對日本來說這無疑是重大讓步了,但對吳鵬來說就像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一樣,發動戰爭果然是最為賺錢的了,照此一算帳,自己在這場戰爭中淨賺五千多萬兩銀子,而且還培養了五萬軍隊以及數萬民兵,整個改革區也進行了一次全區動員演練。

同時得到了日本在英國訂購的兩艘戰死艦,這兩艘戰列艦本為日本的「富士號」與「八島」號,不過現在全歸吳鵬所有了,兩艘戰艦的首款約五百萬兩銀子日本方面已經交付英國人了,吳鵬若想得到這兩艘戰艦,還要給英國人一千萬兩銀子左右,不過這已經是很劃算了!

能得到八千萬兩銀子加兩艘戰列艦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但從本質上來說這並不是從談判桌上得來的,而是在戰爭中,後世的李鴻章簽訂條約,歸來後成為了全民公敵,這是錯誤的,就好像現在的伊藤也簽訂了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但伊藤不是罪人。

條約雖然簽訂了,不過這筆銀子在分成了產生了矛盾,依據條約銀子要全部交到吳鵬手中,以吳鵬的意思,自己把這筆銀子全吞了,一兩銀子也不給朝廷,但李恩富等人認為這事做的太絕了也不好,起碼要給點,意思一下。不過還是被吳鵬否決了,朝廷並不缺銀子,大清的銀子都「藏富于官」了,銀子在自己這里比在朝廷的用處大的多。

李鴻章在談判結束之後,也來到了鞍山,這是他第一次來而且並非奉旨,就是為了親眼看看皇帝到底在鞍山做了什麼。皇帝那幾萬軍隊如何,是不是像幾位部下說的那樣神乎其神。

他一來到鞍山就瞪大了眼楮看著鞍山小城,現在的鞍山只有一個詞來形容最是恰當,那就是「精致」,寬闊的水泥路,路兩邊都是精致的小樓,並不是那種以木為架構的樓,而是水泥、磚蓋起來的。這種小樓只有在歐洲才見的到,而歐洲也沒有如鞍山這樣精致的小城。

而且李鴻章還注意到,在各大城市流行的鞍山造的「人力轎車」在鞍山城內卻一輛也沒有發現,像他乘坐的這**車在城內也並不多見,現在城內見的最多的是自行車以及來去匆匆的行人。

「皇宮」並不在鞍山的市中心,而且皇宮也只是一個守衛森嚴的大院子而已,不過大多數守衛都是在暗處,在大街上能夠看見的並不多。

李鴻章來到皇宮里,吳鵬早得到警衛的稟報,正在院子里等著呢!

「臣李鴻章……」李鴻章見到吳鵬就要下跪,吳鵬急忙拉住了,倒不是不想讓他跪,而是周圍李恩富等人都在,李鴻章這一跪大家都是跟著,吳鵬又要多費一番口舌。

「李中堂勞苦功高,以後見著朕就免跪了吧!」吳鵬笑道,對于這些朝廷重臣來說,跟他們講一些西方思想根本不行,李鴻章還算是見多識廣,若是一些朝廷清流黨來到鞍山,見一切似乎都與禮不合,只憑兩張嘴也能把吳鵬說煩了。

「謝皇上!」李鴻章似乎也知道吳鵬的規矩。

「皇上,百聞不如一見,皇上在短短六年間就已經把鞍山建設的如此地步,老臣佩服!」落坐之後,李鴻章感慨道。

「中堂言重了,這些都是恩富等人工作得力,朕基本上沒做什麼!」吳鵬難得地謙虛幾句。

「皇上,臣想在鞍山多走走看看……」這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

「好,想去哪里跟恩富說一聲就可以,朕有時間的話也會陪中堂到處走走看看。」

李鴻章與吳鵬一起吃了頓午飯,下午就不顧旅途的疲勞下基層參觀了,正好吳鵬也有幾個月沒下工廠了,正好跟著一起看看。

本來李鴻章的第一站是去軍營看看的,不過來到鞍山後,發現似乎鞍山工業的發展更值得關注。

陪同參觀的除了吳鵬與經濟貿易部長鄭立外就只有幾個警衛員了。其它人該干什麼就干什麼。

工廠區與居住區並不在一個地方,要走一段路,第一個參觀的是紡織廠,來到廠內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似乎只驚動了廠長,紡織工人們依然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李鴻章看看工人再看看吳鵬,似乎不解。

「是這樣的,為了安全生產的需要,工人在工作期間是不允許向領導行禮的,甚至連招呼也不用打。」吳鵬解釋道。

「鄭部長,給李中堂說說我們紡織廠的情況吧!」吳鵬對鄭立道,有鄭立在身邊就是一個工業的百科全書,各項數據都在他肚子里裝著呢!

「是!紡織廠是五年前建成的,經過了四次擴建,目前已經是東亞地區最大的紡織廠了,即使放眼亞洲,似乎也只有印度有如此規模的工廠。自我紡織廠成立以來,進口棉布的數量明顯減少,就以今年論,進口的數量只及光緒十九年的三分之一,這其中的缺口大部分由鞍山紡織廠抵消了!」鄭立大體上介紹道。

其實他們參觀的紡織廠並不是全部,在遼陽也同樣建有紡織廠,遼陽是吳鵬建設的第二座城市,在某些方面遼陽比鞍山更適合發展工業,只不過現在遼陽的工業剛剛起步。

李鴻章只是看著,並不說話,也不提問,只是看著工人們熟練地工作著,似乎看的出神了,似乎也在思考著。

之後又參見了鋼鐵廠、軍工廠,在軍工廠內看到生產出來的一顆顆炮彈,生產出來的改良過的機槍,對于兵工廠他是熟悉的,天津機器局也算是一家兵工廠了,但與皇帝的兵工廠一比,高下立現。

在彈藥廠中看到生產彈藥的工人人數與天津機器局相差不大,但效率卻差了很多,幾乎是天津的三倍,天津機器局連北洋的炮彈都供應不全,當吳鵬說因為戰爭結束,撤了部分工人放緩了產能時,李鴻章長長地嘆了口氣。

李鴻章只在鞍山呆了兩天,在這兩天里他先後參觀了數個工廠,連學校也去看了,看著孩子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學習,並不像八旗官學那個點個卯就算。而且學校里有大量的女孩子,這是李鴻章沒有想到的。

最後李鴻章才參觀的軍隊,參觀完軍隊,李鴻章長久無語,他也是帶兵出身,軍隊的強弱不看武器,一打眼看上去就能看明白,鞍山新軍的精氣神就是清軍所能比的,再加上精良的裝備,優質的訓練條件,日本人能夠敗在這去部隊手里一點不冤。他又想起了這幾年一直流傳著的傳言,說太後一直想派兵來抓皇帝回京,幸虧沒有動作,否則別說皇帝有幾萬的軍隊,就是只有幾千人也別想動皇帝一根毫毛。

吳鵬之所以讓李鴻章如此細致的參觀就是要他明白,他也有他的考慮,自己長年不回京城,難免很多人對于這皇位有所想法,在這一點上慈禧倒是做的不錯,只要她不點頭,似乎沒有人能夠另立一個皇帝,不過根據情報,京城已經有換帝的苗頭了,這讓他不得不防,這一次也好讓李鴻章回去給某些人傳句話︰別打什麼歪主意,以現在皇帝的實力,取京城易如反掌。

*********************************************

(第二卷開篇,求推薦、收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光緒之中華再起最新章節 | 光緒之中華再起全文閱讀 | 光緒之中華再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