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第四章 為王侯故

作者 ︰ 大漠逐月

王的寢宮。

一個美麗的女人正偎在王的懷里。王不咳嗽了。眼楮溫柔的看著這個女人。女人膚白肌豐,眼波流轉,輕羅小扇。王牽著其手,自語。

王道︰「麗妃啊,寡人怕不久于人事了,近來寡人愈感力虧。國家的事也是力不從心。內憂外患,飄搖欲墜。寡人老了,寡人想先退下,享享清福。讓一個來帶我處理國事。」

那個美麗的女人,麗妃道︰「歷來就是立長不立幼。王可立大公子姬宮涅就是了。他這次遠征,可以說功勞不小。想必暫代理大王處置國事,不會有人不服,而且應該游刃有余。」

王沉思道︰「可惜現在你還沒有。否則,寡人最想的是立你的孩子。」

麗妃急跪于地道︰「臣妾對不住大王,都兩年了沒有給大王留下一點骨血。」

王道︰「除了姬宮涅,寡人還有兩個兒子可以。一個是公子錯,一個是公子對。我感覺姬宮涅個人太強,殺機太重,立他怕另兩個兒子不能生活下去。」

麗妃道︰「大王不要忘記,公子為人雖然宅心仁厚,在朝堂上口碑也很好。公子錯還是個孩子,才八歲在他母親王美人懷里還撒嬌呢。所以,我覺得,也就是在大公子和公子錯之間選擇。」

王笑。不語。

一個王府里,一個房間里,一位十多歲的公子閑情雅致的在寫著一副字。這個人正是公子對。

然後,他吩咐一個丫頭道︰「小蘭,去吧今天昨天的小鳥拿來,看它的傷好了沒有。還有,王府這幾天的粥還要繼續發。要讓那可憐的飯也吃不上的,有一頓飽飯吃。」

公子對剛低下頭,這時候有家人來報︰「報公子,有人來辭行,感謝公子。」

公子對道︰「是何人?」

家人道︰「來人說是褒公羊,听說褒國決定啟用這個人人,他向公子辭行。」

「我不認識人啊,請轉告他。不必見我,只要他在地方上效力,就可以了。」

家人出去。片刻又回。公子對道︰「那個人走了麼?」

家人道︰「這個人說,在公子舉薦之前,他落魄窮困,是公子給他機會為國家效勞。所以此人斗膽跟小人來了。要不要把他轟走?」

公子對微微一笑,道︰「人都讓你好心讓你來了,你就帶他隨便轉轉吧。我就不陪他了。」

家人答應一聲退下。公子遠遠看見他跟申公羊低語幾句,兩個人到別處了。公子對繼續忙子的了。

過了不多時,又有家人來報︰「報公子,有個道士來訪。」

公子對道︰「道士,在哪里,哪一位?」

家人道︰「听說那個人叫李解。」

公子對道︰「把他請到客廳,香茶伺候。我隨後就到。」

王宮里,一個孩子,旁邊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孩子正是公子錯,女人是王美人。孩子樣子長得蠻可愛,眼楮黑白分明,清澈激蕩。王美人外形還算漂亮,可是明顯看到臉上的脂粉掉了不少,也不曾補妝。

公子錯道︰「媽媽,我今天不讀書去了,我陪您行嗎,我有好久見過父王了,您帶我去見他,好嗎?」

王美人沉思一下,道︰「孩子,你還是跟先生讀書,你父王有時間自然來看你。別擔心。」

公子錯無奈,被人帶走讀書了。整個大房子就剩下她一人,她來到鏡子前。把妝補一補。看到了眼楮,眼角,她的眼圈紅了。

自己確實老了,如今大王也看夠了這張臉。昔日里,大王喜歡自己的時候,總是喜歡佩自己看月亮,听自己唱歌。如今,新人換舊顏,正日歷呆在麗妃處。怎能讓她不傷心。

不遠處,讀書聲隱約傳來。她知道,是公子錯上課了。

女人的直覺,女人的安全,女人的衰老。母以子為貴。他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和麗妃爭奪那個那個男人。王美人想出一個辦法。

數日之後。她帶著兒子出現在麗妃面前。麗妃的美麗,讓她羨慕。可是她有個兒子,自己又有了一絲慰籍。

公子錯一到這邊,就覺得好多東西好玩。自己不用讀書,還有人引自己玩。不知道誰給他了一只彈弓,說好是要打小鳥,公子錯竟然對著旁邊的一個宮女就是一下,把那個宮女大得頭破血流。

王美人沒想到公子錯大膽闖禍,狠狠的揍了他一頓,虧麗妃在,把他拉開。

她讓宮女領著公子錯下去,給他捉小鳥去了。

王美人平靜了一下。道︰「麗妃妹妹,瞧瞧姐姐這個樣子,是比頭兩年老了。」

麗妃很平靜,也很溫和。道︰「姐姐那里話,我這邊剛有一些大王賞賜的胭脂水粉,你可以拿去用用。」

王美人想起當年自己也曾得大王賞賜。如今,竟然落此地步。

麗妃見王美人猶豫,道︰「女人,就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王美人慘然說道︰「妹妹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像姐姐一樣。美人遲暮。」

麗妃沉默不語。過了片刻,道︰「姐姐,錯兒我很喜歡。你讓他在這里多呆幾天,你可舍得。」

王美人道︰「妹妹喜歡錯兒,是他的福分。以後錯兒就是我們的兒子。他叫你也是媽。」

王美人又道︰「只是,這孩子頑劣,不知輕重,妹妹還得多操心。」

麗妃道︰「無論如何,他是大王的骨血。人上了歲數,總是喜歡小兒子的。」

不多時,公子錯被帶上來,吃點東西。王美人把他摁倒在地,道︰「孩子,媽又給你找了個媽。快快磕頭認親。」

公子錯還是很听母親的話,乖乖的認了親,還接連叫這兩個女人母親。麗妃很是樂意,仿佛找到了自己失去很久的東西。他賞了幾件難得的稀罕物件給公子錯。

以後,公子錯就來往于麗妃和王美人之間。在麗妃處讀書、寫字,玩耍。麗妃非常喜歡這孩子,感覺自己也作了母親。

一日,麗妃正教公子錯習字。王至。

王見這對母子習字圖,心情大好。嘉獎麗妃溫柔賢惠,識大體。替自己分憂,體恤骨肉。

麗妃道︰「我只是喜歡這孩子。想自己和王美人一起養。」

王笑,道︰「都說女人容易愛心泛濫,果然如此。有的女人,自己沒有孩子前,就養一些小貓小狗的。愛妃你養我們的兒子。果然很合寡人的意思。替寡人分憂。我最擔心的事,就是我百年之後,他們之中,有一個登基做寡人的位置。

會出現骨肉相殘,還不如尋常百姓家的骨肉。」

麗妃道︰「臣妾願意和大王一起教導好錯兒。」

王興趣盎然。他把公子錯招呼過來,細細問問功課情況。當他看到公子錯藏的彈弓,心里明白。道︰「孩子,你長大了想做什麼?」

公子錯想了想,道︰「兒臣願意象父王統御四海,威懾諸侯。」

王哈哈大笑。公子錯奇怪︰「父王,兒臣有說的不對嗎?」

王道︰「孩子,光憑你的這彈弓如何能統御四海,威懾諸侯?」

公子錯奇道︰「兒臣願意听父王教誨。」

王笑道︰「孩子,你有這個志向很好。做大王,固然少不了刀兵,不然誰會懼怕你?但是,只憑刀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得靠道,就是王道。你還小,多讀些書,以後你會明白的。」

日子一天天在表面的平靜中過去。

公子姬宮湦被廢黜。從政戰中回國,他在自己府邸,很少出門。似乎,廢黜的不是他,那個王位于他也不再相干。其實,王在廟堂之上,已經說了,他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他也順其自然。

這日,王召見他。

不是在殿,也不是在側室,在床上。王身體果然一日不如一日。臉色發黃,形容消瘦。旁邊麗妃伺候著。

王道︰「寡人打算立幼子公子錯為儲君。你能不能接受?」

姬宮湦伏地道︰「兒臣這些天來,一直在思過。總覺所做是慶奎對父王。現如今,父王欲為兒臣則一新君,臣固然高興。沒有不能接受的。還請父王多多保重身體,願您千秋萬載。威震天下。」

王咳嗽數聲。臉色幾乎都發紅了,片刻恢復了平靜。麗妃一陣手忙腳亂。然後,麗妃出去了。

姬宮湦還是跪著不起。王道︰「你可以起來了。」

姬宮湦哭訴道︰「父王,今天下正逢多事之秋,內憂外患,國家其能輕易交給一個孩子。您這樣等于把他害了。」

王怒︰「姬宮涅,你是說寡人昏庸了。那依你,非得選你不成?」

姬宮湦道︰「大王為何不考慮公子對?公子對正逢年輕有為,為人頗得民意,而且喜結交豪俠,定能夠完成大業!難道就因為公子對的母親曾經是奴隸嗎?」

王咳嗽數聲,姬宮涅忙上去伺候。王平靜下來。道︰「寡人會沒事的。寡人可以把內憂外患蕩平。」

王繼續道︰「寡人叫你來,也主要是象個你敘敘父子情。這麼多年來,你替寡人辦了不少事情。包括這次遠征犬戎。其實最有資格的是你。可是,你要知道,寡人要你們當中每個人都能活下去。寡人把你廢黜,希望你不要記恨寡人。錯兒雖小,可以暫立以觀後效。」

姬宮湦無語。他退下的時候。似乎听到王的房間後面金屬聲音。眼楮的余角,他看到半片盔甲。他明白了,後面還有人拿著武器,保護著王。他擦擦汗水。下去了。

到了每年朝貢的大典了。

宣王看到今年的收成喜憂參半。放到往年,在朝貢的禮品上,宣王可能記不住誰進貢了多少,可是如果那個諸侯國沒有進貢,他可記得清清楚楚。朝貢完畢,也就是他厲兵秣馬之時,然後就是征伐那些不朝貢邦國。

此處暗表,周宣王也不是一位碌碌無為之輩。公元前841年,中國西周歷史上發生了驅逐周厲王的國人暴動。在這場暴動中,成千上萬的人,想憤怒的大海,覆蓋了王宮,過去的戒備森嚴現在成了大海里漂的一葉孤舟,在洶涌的浪花中岌岌可危,隨時就會顛覆。最終周厲王被放逐而死在途中。

國人暴動中,國王和貴族每個人,都岌岌可危,隨時可能成為民眾斬殺的對象。作為王位繼承人的太子靜,自然也是在劫難逃,被憤怒的民眾圍在里面,情況相當危急。情急之下,大臣召公用自己的兒子代替了太子靜,這樣,才有了後來的周宣王。國人暴動後,周厲王被流放,出現了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的「共和」。14年後,周厲王死于流放地,厲王的兒子公子靜被擁立為天子,這就是周宣王。到了周宣王即位的時候,周朝的內外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西周自周武王開始,分封武王伐紂功臣,建立諸侯國,傳承八代至周夷王,國家亂象開始出現。朝廷禮法開始混亂,外部諸侯國逐漸強大起來,不再听後朝廷調遣,甚至不納貢,私自吞並臨近小國。到了第九代帝王周厲王在位時候,周厲王變本加厲,暴虐無道,人們道路一目,最終遭致全國人民的痛恨,發生了國人暴動。

經過暴動的太子靜,也就是初期的周宣王,自然吸取教訓,痛定思痛,重視農耕,發展生產,改善民生。這時候帝王將相,政策英明,治國有道,人用了許多賢臣名將,方叔、召虎、尹吉甫等人。重新弘揚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康王時候的開明政治,是天下安居樂業,再次興旺起來。

宣王的主要功業是討伐侵擾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宣王四年(前824),秦仲為大夫,攻西戎,被殺。宣王又命其子秦莊公兄弟5人伐西戎,得勝。五年,宣王與尹吉甫一起伐獫狁(即西戎)于彭衙(今陝西澄城西北)。尹吉甫在征獫狁戰爭中率師直攻至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迫使獫狁向西北退走。對于侵犯江漢地區的淮夷,周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師皇父、大司馬程伯休父等率軍討伐,沿淮水東行,使當地大小方國中最強大的徐國服從,向周朝見。十八年,南仲派駒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國都迎接王命,並進獻貢物。其時,宣王還命方叔率師征伐荊蠻(即楚國)。為了鞏固對南土的統治,宣王將其舅申伯徙封于謝(今河南南陽)。宣王二十二年,繼續西周早年的分封,封其弟友于鄭(今陝西華縣東)。

雖然國力興旺起來,可是畢竟國家已經是積重難返,矛盾重重。不再能像當年周武王那樣用一紙文告昭告天下,舉國上下就會齊心協力,效果顯著。

宣王三十九年,邊疆少數民族姜戎部落,看到王室衰敗就趁機作亂,率領大軍反對朝廷。情急之下,宣王親自組織軍隊,匆匆迎戰,但是作戰指揮失利,結果大敗,尸橫遍野,自己也幾乎成了俘虜。結果首戰失利。而所幸的是,公子涅率領的軍隊征伐小股部落,同時滅掉了太極部和乞顏部,大獲全勝,總算挽回一點顏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烽火戲諸侯最新章節 | 烽火戲諸侯全文閱讀 | 烽火戲諸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