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柳妻緣 第四十三章 將錯就錯

作者 ︰ 劉澤讓

見英男疑惑和盤問,老婦人介紹說︰「我家小姐是南京城大戶人家的小姐,她父親在北京做大官,所以她住在外公家。外公是此地著名的李員外,家境殷實,在城中開了幾處人氣極旺的客店,每日進益甚廣。幾處物業中,只有這里幽靜些,員外同家人住在對面小樓,我家小姐也住在樓上。李員外對我小姐格外呵護珍愛,視若掌上明珠,見她年已及笄,尚未許配人家,一直想為她尋個中意的郎君。不知為何,小姐開始說什麼都不肯,後來見外公執意要嫁她,她就勉強同意了。李員外眼界很高,並不主張將外甥女隨便下嫁,恐怕找錯了對象,以後落個埋怨。于是他對我家小姐說︰‘你可在樓上房中注意觀察,憑你自己的眼力,看著有中意的,如實地對我說,我就為你主婚。’說來我家小姐也怪,自听了這話以來,天天在房內觀望,挑挑揀揀,所閱住旅店人物不計其數,可從不曾說那一個好。這次卻不同,方才見了公子,便十分稱贊,敢情是和公子有些緣份了。」

英男不好答應,又不好當面拒絕,微微一笑,說︰「小生那有此福?」

老婦人說︰「公子您福氣大哩,你等著好事吧。好了,老婦且回。」

英男說︰「既如此,代我致意你家小姐︰多謝她的美贈,我是一個行旅之人,住在店中無可回贈,但我是不會忘記小姐的盛情的,多謝啦!」老婦人微笑答應著離去了。

英男想著此事,不覺失笑︰「這小姐真是的,沒想到她如此有情,吳越之地女子就是多情啊!我在無意之間,她有情有意,竟然看上了我,這……豈不枉費她一片春心!」她覺得此事既蹊蹺而又浪漫,想到此處,詩情萌動,遂吟詩一首。詩曰︰

為念相如渴不禁,蜜桔香梨出芳林。

卻慚不是求凰客,囊中空寂綠綺琴。

英男吟罷,覺得自己即興作的這首詩還不錯。過去與倫、柳二師兄在一起,只感到二位師兄才氣橫溢,出口成章,隨便吟詩便成絕句。相形之下,自己顯得才疏學淺,與二師兄差距甚大。不想今日所吟之句頗有味道,不知倫、柳二兄听了會否贊賞?她陷入遐想,繼而想起與二兄相處的日子,紅暈飛上雙頰,臉上浮現出近期難見的美麗笑容……

次日早起後,老婦人又踮踮地過來,手中端著一青花瓷碗,里面盛著四枚剝好的熟雞蛋,連同一小壺好茶,送到英男面前道︰「公子請吃點心。」

英男忙起身道謝︰「多謝媽媽盛情!」

老婦人說︰「哎呦,這哪里是我的盛情,是我家小姐昨夜就吩咐好了,老身照辦來的。」

英男感謝地說︰「又是小姐一番美意,小生如何消受的起?我本一介書生,無以為謝,僅有一詩相贈,煩請媽媽替我帶去吧。」英男遂把昨夜吟詠之詩寫在箋紙上,封好信封後付給老媽媽。該詩中引用了《鳳求凰》的歷史典故,詩中贊美對方象高潔的卓文君,渴念著心上人司馬相如,但自己並非是對方要找的象司馬相如那樣的才子,那把著名的綠綺琴只好在囊中寂寞了。綠綺琴,傳說中的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一貧如洗的司馬相如用綠綺琴彈奏古曲《鳳求凰》,並唱「鳳兮鳳兮歸故鄉!」贏得了卓文君芳心。二人演出了一場驚世駭俗的「相如撫琴、文君夜奔」的千古佳話。但英男的後兩句詩,分明是推卻之意。

老婦人將詩箋拿回去與小姐看去了。沒多久,老媽媽又返回,帶回一個封精美書信,內裝熟宣紙信箋,上寫一首七言詩,是和英男之韻,詩雲︰

宋玉牆東思不禁,願為比翼伴同林。

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詩中小姐把自己比作嬋娟,把英男比作才華橫溢的楚國美男子宋玉。並稱作為知音,我們用詩交流就可以了,哪里用得著彈奏焦尾琴?焦尾琴也是中國古代有四大名琴之一,為漢代蔡邕所制。傳說有吳人在焚燒一棵巨大梧桐木,蔡邕聞烈火  啪啪之聲,知到是良木,馬上買下燒剩下的那段木頭,裁而為琴,彈之果有美音,而琴尾有焦痕,故名曰焦尾琴。小姐在詩中引述宋玉和嬋娟的愛情、俞泊牙和鐘子期的友誼,並以焦尾琴來和英男詩中的綠綺琴,既運用典故,又巧妙對仗,足見她詩詞功底非常深厚。

英男看罷,又反復吟詠,連連贊道︰「好詩,好詩!難得,難得!小姐如此高才,吾不及也!」

贊嘆歸贊嘆,英男也感覺到對方的「愛情」攻勢很猛,一來二去纏得很緊,兒女情長,英雄氣短,覺得再這樣「玩下去」對方可能會更熱,粘上來,就不好擺月兌了。怎麼辦?怎麼辦?思來想去,她想出一個主意,對老婦人說︰「多謝小姐美意,小生不是無情,怎奈小生已有家室,不敢痴心妄想。請媽媽回復小姐,這段姻緣還望來世再續吧!」

老婦人說︰「既然公子已有了親事,老身去回復小姐,省得她牽腸掛肚空想壞了身子。」

打發老婦人回去了,英男終于如釋重負。她帶好文書資料,自己走出門去,拜會其父在南京兵部中的好友,陳說冤情,央求他們為父主持正義。諸事聯系停當,到了傍晚才回到下榻處,當夜無事。

次日早晨,這老婦人又走過來,見面就笑道︰「公子小小年紀,倒會扯謊!美人送到你身邊,你硬推著不要。傻呀!昨日老身將你的話回了小姐,小姐多了個心眼,教我私下里問一問你的兩位管家,他們都說他家公子並不曾聘過哪家小姐,更談不上已有家室。小姐听後喜不自勝,已對員外說過了,稍許員外會親自來說親事,眼看好歹要成事了!」

英男听罷,心里暗暗叫苦。呆了半晌,心想,這兩個冤家怎麼亂說一氣!可又一想,這怎能怪區東夫婦,他們不知內情,其實也沒說錯,自己確實沒結過婚呀!事到如今,趕緊收拾行李,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主意一定,英男馬上分付區東與店家結清了帳。正待起身,只見店掌櫃走進來報告︰「我家主人李員外要見區公子。」說罷,引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家笑哈哈走過來。老人家在店堂中望見了一表人才的區英男,先自歡喜,然後問道︰「這位小相公就是區公子吧?」老婦人還在店內,也跟過來說道︰「正是這位。」

李員外招手說︰「請公子過來相敘。」

英男忙過來施過了禮,選了客座,坐下了。

李員外說︰「老漢無事不敢冒見新客,今確有事相商。老漢膝下有一外甥女,未曾許配人家。老漢見她年已及笄,欲為她及早選配佳偶。這外甥女立願不肯輕配俗流,老漢也不敢盲目主張,讓她留意店中客人,意中自擇。昨日她跑過來對老漢說︰‘有位區公子下榻本店,風姿不俗,且見其詩作,頗具文采,小甥女中意,願執箕帚。’所以,外甥女要老漢先來拜訪,說此親事。老漢今見閣下氣宇軒揚,果然一表人才。我外甥女好眼力,她粗通文墨,好詩文,也有幾分姿容,況且家資甚豐,你二人實是一對佳偶,希望公子不要錯過。」

英男謙謙地說︰「不敢欺瞞前輩,小生蒙令甥謬愛,豈敢自外?一來令甥是大家閨秀,而小生是武弁之門,恐怕高攀不著;二來老父目前尚在大難中,小生現正要入京申冤,不好為此擔擱,所以應承不得。」

員外說︰「公子原來是武將之後,又是學宮高才,指日即可飛黃騰達,豈可分文武門第?你父蒙冤,若為令尊之事著急,可速入京辦理。與此同時,何不把這樁親事先議定了,待歸來時稟告令尊,然後待日完娶,豈不更好?這樣既安了我外甥女之心,又誤不了閣下之事,有何不可?」

員外言辭殷切,話說到這份上,英男無計推托,心下想道︰「他們不曉得我的心病,更不知底細。我既不好明說真相,也不好過分推卻。我和柳先開有竹箭之緣,心已私許柳先開,但還欠倫文敘的人情。而今踫到這等事,我不倒不如權且應承下來,他日將小姐介紹給我敬仰的師兄倫文敘,還他一個人情,豈不更妙?待佳偶天成,那時他們曉得我是女兒身,也不會怪我說慌了。退一萬步來說,即使介紹倫文敘不成,到那時也好交待了,不像而今天這麼棘手。」

英男算計已定,就對員外說︰「既蒙前輩與賢甥如此高情,小生豈敢不受?現留下一件信物在此,待小生從京中回來,再上門求親就是了。」說罷,就在身上解下那個羊脂玉佩,雙手遞與員外說︰「煩請前輩將此物交與令甥,以此為信。」

李員外萬分歡喜,接玉在手,一同和老婦人回復小姐去了。

不多時員外就叫店中辦起酒席來,給區公子英男餞行。英男推辭不得,只好就範,大家吃得盡歡適才罷休。

次日一早,員外就趕過來,親執英男的手,一直送到街頭,再行依依話別。

這段時間,倫文敘、柳先開分別以廣東解元、湖廣解元的身份奔赴北京,參加弘治十二年會試。英男因在上訪途中,詳細情況並不知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倫柳妻緣最新章節 | 倫柳妻緣全文閱讀 | 倫柳妻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