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柳妻緣 第三十八章 秀出名門

作者 ︰ 劉澤讓

陳庸老師告訴倫文敘三人,白沙先生在家鄉和廣州等地熱心興學,這次應提學大人邀請,特來做首場報告的。小湛又向倫文敘三人介紹,他是廣州城東二十里沙貝村人,家里也很窮,父親早逝,母親在廣州靠打零工為他掙學資。

小湛的母親,是個既平凡又了不起的女人,她學習孟母三遷(為擇好鄰居多次搬家)的精神,為了兒子,從沙貝村搬家到廣州東山,千方百計打听到白沙先生住處(白沙先生在廣州有一寓所,今北京路白沙居)後,就把兒子送到白沙先生那里,讓他既當小工,又當學生。從此,他一直跟隨在老師身邊,老師身體不太好,他一方面照顧老師生活起居,一方面主修理學(即哲學)。現在老師身體好轉,順便帶他來參加旁听。湛若水年紀雖小,表現得極為老成持重。听了介紹和接觸後,小湛在倫文敘、柳先開、區英男三人心目中的形象把變得高大起來,不禁對這位小師兄肅然起敬。

後來他們和小湛成了好友,專門拜訪過小湛之母陳阿姨,此是後話。

廣場的人越聚越多,廣州府、各縣里主要領導和文教系統頭面人物乘轎的乘轎,騎馬的騎馬,陸續都來了。主持這次報告會的,是提學長官黃天復大人。黃提學首先介紹了一長串各級政府領導同志的名字,大家反應平平,當念到「白沙」三個字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倫文敘他們這才知道白沙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千慧師傅多次向他介紹,白沙先生是嶺南第一高人、大學問家,在教育界可以說是位泰斗級人物。面對眼前者位慈祥的老者,一種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廣府學宮廣殿寬堂,綠樹成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里集中了全省的教育資源,經常有著名學者、優秀教師來作專題演講,其中著名的有理學大師白沙、廣府學宮教諭孫學魁、南海學宮的教諭陳庸、番禺學宮的教諭蘇燦等。當然也少不了政府領導和黃提學等做政治報告,一般都是官話、套話、假話,沒有人真的願意听。而白沙大師的學術報告是真學問,最為吸引人,令人回味無窮。

白沙在這次學術報告會上,系統闡述了以「靜坐澄心,從中悟道」的哲理,他對程顥、朱熹、陸九淵的格物說和心學進行了批判式繼承,他認為,並不是只有聖賢、帝王將相和士大夫可以悟道,一般人乃至普通百姓都可參悟。真理是天道,並不會向權貴傾斜。白沙的學說主張帶有鮮明的平民化色彩,顯然與當時官方的主流思想和愚民政策相悖。但明朝中期尚算開明,允許各種不同思想流派共存。白沙的思想自成一家,影響全國,在當時就被稱為白沙學派或江門學派。

陳白沙的教學方法與眾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先靜坐,後讀書;二、多自學,少灌輸;三、勤思考,取精義;四、重疑問,求真知;五、詩引教,哲入詩。

根據當時社會萎靡的風氣,以及高年級學生中不少沾染了酒色、浪蕩和懶惰習氣,陳白沙引用老子《道德經》教導之︰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音︰ti n)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月復不為目,

故去彼取此。

陳白沙對《道德經》耐心解讀,這段大致意思是︰絲色彩繽紛會讓人視力疲勞,朝歌夜弦會讓人昏沉失聰,餐餐美味會讓人喪失了味覺,馳騁狩獵會使人心跳發狂,難得之貨會引人行為不軌。因此聖人只求飽月復不求悅目,所以他們摒棄聲色犬馬,只選擇溫飽適度。

為了更易理解,白沙先生還自編了《戒色歌》、《戒戲歌》、《戒懶文》等幾首通俗詩歌,在報告會上給學生誦讀,希望成為他們的作為座右銘︰

《戒色歌》︰

世間花酒總為先,花酒原來枉費錢。

酒醉猖狂還要醒,花迷撩亂不知天。

魚因吞餌投江岸,蝶為尋花到野川。

寄語門下諸弟子,莫貪花酒誤青年。

《戒戲歌》︰

鑼鼓喧天上翠樓,男人扮作女人頭。

少年容易成衰老,快活何難變困愁。

金榜題名空富貴,洞房花燭假風流。

須知光陰如過隙,莫作等閑去浪游。

《戒懶文》︰

大舜為善雞鳴起,周公一飯凡三止。

仲尼不寢終夜思,聖賢事業勤而已。

昔聞鑿壁有匡衡,又聞車胤能囊螢。

韓愈焚膏孫映雪,未聞懶者留其名。

爾懶豈自知,待我詳言之︰

官懶吏曹欺,將懶士卒離,

母懶兒號寒,夫懶妻啼饑,

貓懶鼠不走,犬懶盜不疑。

細看萬事乾坤內,

只有懶字最為害。

諸弟子,听訓誨︰

日就月將莫懶怠。

舉筆從頭寫一篇,

貼向座右為警誡。

報告會後,倫文敘等同學意猶未盡,依依不舍,跑過來繼續求教。湛若水扶著白沙,走出課堂,在大榕樹下的石凳上坐下來,繼續耐心地給同學們講解著。

對于倫文敘,白沙老師多次听自己的學生梁儲提到過,面對眼前這個博古通今、才華橫溢的倫文敘,白沙露出贊許的目光。

後來,白沙又來做過幾場報告,少不了和小倫、小柳等人交流。

白沙桃李滿天下。他的門下,走出了大賢梁儲,是明朝中期的國家棟梁。現在不離身邊的有精研心學湛若水。白沙老師慧眼識才,又善育才,仍在歷練小湛的心志,準備適當時機讓他一嘯沖天,入世濟民。

他認為湛若水和倫文敘是嶺南難得少年人才,他們各有所長。小湛是一匹臥槽黑馬,有叩問宇宙、啟迪天下之志。倫文敘有金榜奪魁、登峰造極之才。兩者可以互補長短,相映生輝。他勉勵倫文敘說︰「學道,人道,天道,一個人通過學習,能夠了人道,明天道,人生才能帶來長期繁榮。文敘啊,你切記,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萬代名。」

白沙也覺得柳先開頗有湖廣才士之風,人才不可多得,將來亦必將大有作為。

白沙為人師表的大賢得風範,良好的文化氛圍,寬松的學術環境,使青年學子湛若水、倫文敘、柳先開如魚得水,眼界大開,獲益匪淺。

在接觸中,小湛看見倫、柳、區三位個個風姿卓約,儀表堂堂,同時也頗有文采,很是喜愛,見面則以學弟稱之,自己儼然一個之士,除詩文外,對程朱理學並不陌生,但理論上尚無創建,也並無開宗立派之志,故對大他一歲的湛若水學識和創見無比欽佩。

湛若水作了一個詩帖《示諸學弟》︰

心無一物,天理見前。

何為天理,本體自然。

廊兮渾兮,四時行焉。

勿忘勿助,聖則同天。

小湛將詩帖抄成三份,分別贈與倫、柳、區三位,其內容飽含心學哲理,體現了少年的湛若水以詩言志、以詩述理的思想主張。

可是好景不長,白沙老師又生了癆病,不宜在廣州奔波講學了。小湛與老師情同父子,遂顧了車馬,準備親自護送老師回江門白沙村養病。

臨行之時,倫文敘、柳先開、區英男前往送別。慷慨的柳先開要送些銀兩,白沙老師堅辭不受。白沙斜躺在車上,吃力地說︰「我是一介布衣,零用錢已足夠,多而無益。你們這些銀子多來之不易,積攢也難,應用于最關鍵時節為好。」

雙方依依,白沙又叮囑倫文敘等︰「今年秋有鄉試,還有三個多月時間,爾等宜積極備戰。算起來,無論直接還是間接,你等均出自我的門下,且已攻讀十年寒窗,生活中不論順意不順意,走到此番不容易,故一定要堅持。我須離去一段時間,待回來,為你們助力加油!」

倫文敘說︰「謹尊師命。」倫文敘率諸師弟長跪路旁,送別白沙老師回江門老家。古道風塵,寒鴉哀噪,一輛馬車顛簸著消失在遠方。

白沙老師回老家後,小湛日夜守護,端屎端尿;天天熬炖湯藥,精心伺候在床前。經半個多月精心調養,病情有所好轉。白沙老師一方面感念小湛如兒子般孝敬,心里十分欣慰;同時又念鄉試臨近,不宜讓他久留,遂催小湛趕緊回廣州應試。小湛對老師病情放心不下,死活不肯回廣州,為表示追隨老師的決心,竟然燒了路引(大明朝學生證),白沙只能搖頭嘆息。這樣,小湛在江門長期住了下來。

在老師身邊,小湛處處以老師為楷模,加強自我修養,發奮于理學鑽研,遨游于廣闊的哲學領域,不久,在天理(即規律)的認識方面有了許多突破性創見。其中他將「隨處認天理」的理論說給老師听,白沙老師大為贊賞,說︰「日用問‘隨處認天理’,著此一鞭,何患不到佳處也!」欣悅之情溢于言表。

白沙對倫文敘後來和小湛的友誼,白沙一直十分滿意和贊賞。當倫文敘突破重重阻力、過關斬將,在北京奪得狀元,為嶺南父老爭了光,白沙得知後,露出欣慰的笑容,不久含笑而逝。

老師故去後,湛若水不負師望,窮究天理(即規律),成為與王陽明齊名的哲學大家,被當時稱為「王湛心學」,照亮了大明朝中期的歷史天空,並深刻影響至今。他不僅精研哲學,繼倫文敘之後,也奔赴京師參考,高中二甲進士,走進仕途,最後官至兵部尚書。晚年致力講學授徒,收入室弟子四千余人。此是後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倫柳妻緣最新章節 | 倫柳妻緣全文閱讀 | 倫柳妻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