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柳妻緣 第三十七章 嶺南高賢

作者 ︰ 劉澤讓

學校假期結束了,南海學宮的生員們陸續到校,又開始了新學期的校園學習生活。區英男原本囑咐柳先開邀請倫文敘一起再到白雲山莊小住幾日,可是二人都未去,心里一直耿耿。開學見到二人後,英男柳眉倒豎,杏眼圓睜,一臉的不高興。二位師兄看見小弟弟真的生氣了,連忙陪不是。一個說,天天賣菜抽不開身;一個說姨夫給了個謄寫公文的差事,剛忙完。二人只字不提「美女詩人」的事,一味道歉,英男這才轉慍為笑,一張粉臉又變成了桃花團兒。

這次放假期間,校外發生了很多社會新聞,其中「美女詩人」浮丘島投湖成了重大新聞事件,被廣為傳播,社會負面影響很大。為此,當時的嶺南教育部門最高領導——提學御史黃天復大人,召集各府學政(教育局長)、學宮的教諭(校長)、訓導(教導主任)開了一個聯席會議,會議主題是,三年一度的鄉試(舉人考試)已近,根據社會上的反映,高年級生員有到花街柳巷獵奇尋艷的現象,要求各校加強對生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對違反學校規章制度,屢教不改,情節嚴重者,要嚴懲不怠。為了配合這次宣教活動,提學大人調動了全嶺南的教育資源,安排了多場學術報告會,請嶺南最優秀的學者和教育家做報告。報告地點,主要集中在廣府學宮。

廣府學宮,又稱廣州府學,在當時是全國重點學校,其規模比南海學宮大得多,位于現在的廣州市文德路與文明路交界處,具體在第一工人文化宮一帶。

廣府學宮的主體院落坐北朝南,臨街建學宮牌樓型大門,大門里面便是前院。前院里有戟門,戟門正對的是有五層樓的欞星門。

所謂戟門,就是在門前樹有一桿方天畫戟(兵器),表示這是官署。因為是學宮,同時也是縣學考試的官署,所以在它的門前立戟,以示尊貴。

什麼又叫欞星門呢?靈星,是指天田星(主收成的星宿)。拜天田靈星,為祈求五谷豐登。到了宋代,儒家得勢,開始把孔子與比作天,把祭祀孔子當作祭天,所以學宮都築有靈星門樓,用以祭祀孔子。演變到後代,人們看見門的形狀好像窗欞,就把「靈星」改為了「欞星」。

戟門和欞星門之間的空地上,築有泮池和星聚池。為什麼每個學宮都有泮池?所謂泮池,源于春秋時代魯國在泮水上建立學宮。魯國是儒學興起的地方,後來全國各地跟著效仿,學宮中都鑿一水池,當作泮水。至于星聚池,一方面是用以在水中觀察天象,另一方面也象征著群星匯聚的意思。

過了前院兩側的小門,便來到學宮的中院。正北的主體建築是大成殿,這里供奉的神像不是天上的玉皇大帝,也不是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而是儒學的開山鼻祖——大聖人孔丘孔老爺爺。因為從唐朝開始,孔子就被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所以凡是古代的府、州、縣的學校,都為他老人家修築殿宇,定期舉行隆重的祭奠。世代享受如此尊榮,這是孔老爺爺生前做夢都想不到的。他老人家一生顛沛流離,到處游學,吃盡苦頭,經常「三月不知肉味」,哪里想到會有這麼多後人供奉?

這座大成殿,上面覆蓋黃色琉璃瓦,金碧輝煌,巍峨壯觀。大成殿兩側,分別建有東西廊廡(音wu,殿側附屬建築)各十間,那是高年級學生讀書的地方。大成殿正對著雕欄護衛的露台,是學生課余休息和討論問題的地方。

最後的院落里建有崇賢堂,里面設有歷代先賢的牌位。主要有趙佗爺爺(秦朝南海郡行政長官,先當縣令,後封王)、葛洪爺爺(研究長生不老的專家,在羅浮山組織過生物工程課題研究)、冼夫人(少數民族領袖,對民族團結有杰出貢獻)、慧能爺爺(華夏佛六祖,把佛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開創禪宗)、張九齡爺爺(唐朝宰相、能詩會文,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名句)、韓愈爺爺(唐宋八大家之首,對潮州人民有貢獻)、蘇東坡爺爺(世界級大文豪,對廣州、惠州等多個城市人民有貢獻)、包拯爺爺(世界級廉政官員、反腐英雄、破案高手,對肇慶人民有貢獻)、文天祥爺爺(抗元志士、伶仃洋海戰英雄)等等。每年新生入學時要穿夫子裝,在大成殿和這里舉行瞻仰拜祭活動。崇賢堂兩側有館舍、廚房等,是教諭、學正、訓導的辦公和生活場所。

听報告會這天,天氣晴朗,南海學宮和番禺學宮的生員陸續來到廣府學宮。倫文敘、柳先開、區英男等一批同學早就趕到了。離報告會開始時間尚早,他們走到走到泮池旁賞荷,此時正好開滿一池荷花,十分搶眼。睹物思人,倫文敘、柳先開都不約而同聯想到了出污泥而不染的程秋歌,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而區英男並無此邂逅經歷,本來心情舒暢,在二師兄面前更是情緒高漲,興致勃勃欣賞著盛開的荷花,不時指指點點。還不斷吟誦蘇東坡和楊萬里的詠荷名句。

在英男的輕松情緒感染下,柳先開也吟了首王昌齡的詠荷詩︰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倫文敘對嶺南詩人詩作比較熟悉,吟了他最崇拜的嶺南大哲學家、大教育家、大詩人陳白沙的一首詠荷詩︰

紅蓮映青浦,逶迤綠塘東。

靜影沉璧月,清香沁水風。

黃粉飄落蕊,玉露凝掩紅。

看似芬芳少,余韻在波中。

正在這時,風度翩翩的南海學宮教諭陳庸老師緩步走了過來,身邊跟著一位白發老者和一位英俊少年。見校長來了,倫文敘、柳先開、區英男齊鞠躬。陳老師對他們介紹說︰「文敘、先開、英男,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是我的老師白沙先生!」

陳白沙(1428—1500年),即陳獻章,字公甫,號實齋,別號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門漁父、南海樵夫、黃雲老人等。新會城北圭峰山下都會村人,少年時隨祖父遷居白沙鄉(今屬江門市蓬江區)的小廬山下,故後人尊稱為「白沙先生」。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其學說則稱「白沙學說」或稱「江門學派」。他是明代心學的先驅,詩也寫得很好。他還發明了以當地白茅草制筆,流傳甚廣,有詩為證︰

江門廬山陳白沙,

白茅制筆第一家。

海綿作管吾先試,

媲美狼毫可自夸!

倫文敘上下打量著眼前這位和藹老者,驚訝地說︰「呀,您就是陳師爺!」連忙深深鞠躬。白沙樂呵呵地問︰「怎麼,有什麼奇怪嗎?」倫文敘不好意思地說︰「我早就听說您的大名,原以為象您這樣的大學者,不管走到哪里,起碼身後跟著不少官員、有八抬大轎、幾十個僕從伺候呢!」倫文敘一席話,一下把白沙逗得哈哈大笑,笑了好一陣子。白沙說︰「你把我想象得太威風了,我是普通老百姓一個,哪有官員那麼大架子,再說,我們做學問的不興這一套啊!」倫文敘听後,覺得這位師爺更親切可愛了,便說︰「我讀過您的詩集,您的‘既買鋤頭又買書,半為農者半為儒’詩句,婦孺皆知。而我最喜歡‘丈夫重出處,富貴如浮雲。君子固有憂,不在賤與貧。’您的詠荷詩、詠菊詩、飲酒詩,我全能背誦!」白沙意外發現一個「熱心讀者」,自然非常高興。柳先開是湖廣人士,雖愛詩詞,但對陳白沙卻知之甚少。區英男是女生,比較孤陋寡聞,過去也未听說這位大賢得名字。所以他倆只是旁听。

接著,陳庸老師又介紹白沙旁邊的少年說︰「這是我的小師弟湛若水。」陳庸老師也介紹了自己的學生——倫、柳、區三位介紹給白沙老人。

湛若水(1466-1560年),廣東增城人。字名露、民澤、元明、雲谷、號甘泉居士。著名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書法家。

倫文敘觀湛若水和自己年齡應相仿,似乎湛若水略高一些,生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真有潘安之貌,徐公之美,與柳先開的相貌能有一比。倫文敘暗暗驚奇,湛若水看見倫文敘、柳先開、區英男三人注視的眼神,有些靦腆起來。

倫文敘在西禪寺向師傅學習了不少長幼尊卑之禮,反應很快,馬上鞠躬道︰「師叔好!」

湛若水有些不好意思地回了一禮︰「你好!」

白沙看到這幾個孩子年齡相仿,還分長幼,覺得有趣,但有些別扭,捋須沉吟道︰「哎,你們小孩子家不要按輩份叫,彼此稱兄弟、同學、同窗,我也不當師爺,你們都叫我老師好啦,陳庸你說好嗎?」恩師之命,陳庸哪敢不從,忙點頭說︰「我沒意見!」于是倫文敘、柳先開、區英男三人重新向白沙高聲問安︰「老師好!」白沙愉快地答應。倫文敘又問清了湛若水原來是屬狗的,自己是屬豬的,湛大一歲,倫文敘再一次施禮道︰「師兄好!」柳先開、區英男也跟著叫「師兄好!」小湛也連連地回道︰「師弟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倫柳妻緣最新章節 | 倫柳妻緣全文閱讀 | 倫柳妻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