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柳妻緣 第九章 詩意嶺南

作者 ︰ 劉澤讓

古人激情飛揚時,總是要吟詩作詞。柳先開得益于家學淵源,有很好的文學素養,本來詩詞功底就很深,這次出游,恰如籠鳥放飛,一路歡唱。

嶺南,自古傳說為百越狨獠之鄉,瘴氣燻蒸,疾病流行,是不開化的荒蠻之地。進入嶺南地界後,柳先開發現百聞不如一見,過去的傳說甚謬,甚荒唐。他一路耳濡目染,處處感受到了先賢的腳步,領略到了嶺南文化的風采,獲益匪淺。加之沿途風光旖旎,山川河流亞熱帶和熱帶物種十分豐富,處處奇異新鮮,大大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如果說柳先開在湖廣之地還算不上個優秀詩人的話,到了嶺南,與嶺南風物「對話」,受到嶺南文化的浸濡,此柳先開便不是彼柳先開了,一位嶄新的豪放派詩人月兌穎而出,並將馳騁于詩壇。

柳先開一路行吟,有幾首他覺得很滿意︰

其一︰觀大嶺庾東坡摩崖詩

烏台因詩獲罪遷,貶過黃州貶嶺南。

英州惠州再澹州,峭壁摩崖有遺篇。

霧橫深谷家何在,風嘯雄關馬不前。

幸有朝雲伴苦旅,相愛何懼前路難。

其二︰祭張九齡

九齡兩歲知溫席,道德規範小做起。

自幼便有報國志,詩詞文章傳故里。

一代賢相輔隆基,貞觀之治耀青史。

浩然正氣曲江風,清正廉潔能有幾?

其三︰拜六祖惠能

只字不識成大師,化繁為簡悟妙機。

一首巧偈勝神秀,三更秘授祖缽衣。

星夜北國逃亡路,風塵南粵避追擊。

終創禪宗播四海,留得肉身千古奇。

其四、沐曹溪

千年名湯曰曹溪,花團錦簇世外園。

六祖一滴得禪機,九齡十沐詩如泉。

姐妹悲歌臨池柳,鴛鴦情迷月下弦。

水中弄影不思歸,氤氳陶醉似神仙。

與以往歌頌嶺南的文人墨客不同,柳詩高古沉雄,峻朗綺麗,意象廣闊,既具有鮮明的荊楚文化特征,也打上了嶺南特有的印記。

就這樣,柳先開游山玩水,詩情激蕩,不知不覺來到廣州。

廣州,之所以叫廣州,乃卓然秀異,海納百川,廣土之州也。廣州領風氣之先,開埠甚早,海外貿易發達,市場經濟繁榮。廣州的茶樓酒肆、花街柳巷、水上人家,盡顯南國風情。廣州城因山而建,因水而興,其越秀山、珠江水、海珠島、西來庵、西禪寺、六榕寺、光孝寺等風景名勝地,數不勝數。而廣州本地人,也象廣州其名一樣,有海樣的胸懷,熱情吸引五湖四海的大賢名士。其中達摩、趙佗、葛洪、冼夫人、慧能、張九齡、韓愈、蘇東坡兄弟、包拯、文天祥等,都在廣州逗留、暢游或久住,留下了他們的風采和足跡。有不少北方來的人士,用不了多久,就愛上了這塊熱土,在這里安家立業,成為新「客家」。這就是廣州的內涵和魅力所在。

柳先開來到廣州不久,就被這座包容、開放的城市所吸引,已經樂不思蜀。他覺得,南國山美、水美、人更美,與史書記載的令人生畏瘴蠻之地完全不同。在喜歡上廣州城之後,柳先開接著有了在這里安家落戶的想法。有了這種思想基礎,在白雲山莊巧遇箭緣後,他才敢于拍板,自己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

柳先開面如冠玉,身材修長,是個標準美男。給人第一印象是個風流公子哥、紈褲子弟,其實,雖然外表光鮮,趾高氣揚,他內心也有深深創痛。比如母親早逝就對他打擊很大。再加上自己遠離家鄉,客居嶺南,生活上雖然無憂無慮,但除了姨夫、姨媽一家人關照外,自己常覺是個外來者,形單影只,內心深處不免寂寞空虛。他總感覺自己缺少溫暖、缺少愛。這一點和區英男有些相似,他對英男的好感也由此而生,由來已久。

英男最近因代姐接受婚聘,感情上開始對柳先開逐漸升溫,已超越一般的好感。但這種美好情愫囿于多種原因,說不清、道不明。應了一句俗話,是剃頭的挑擔——一頭熱。

對于英男發出的強烈的愛情信號,柳先開未完全明白。他只是認為,英男本來就是摯友,現在更上一層樓,也未嘗不可。她是未來的小舅子,即將成為親戚,親戚就應該親熱,小舅子討好姐夫,姐夫關心小舅子,均在情理之中。柳先開典型的詩人氣質,浪漫情懷,渴望友誼、渴望真愛,對未來生活有著很高希冀。自己身在他鄉,有個親密摯友相伴,並且機緣巧合聘下紅顏知己,馬上就要收獲愛情,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君子比德如玉,以玉佩聘妻,此舉既高且雅。他一直為自己的創意得意著、陶醉著。因此,也未向更深一層想,更未料到英男竟是女兒身,對他發出的信息,其實是男女之情。

這段時間,倫文敘見英男和柳先開越來越熱乎,不僅談笑風生,肢體語言也很豐富,似乎有些過分。難道把他這個兄長給忘了?仔細回憶,自己沒有對不住他們的地方,因什麼原因彼此冷淡?不得其解。面對此情形,多少有些失落。

倫文敘推想,或許他倆都生在富貴之家,家庭背景接近,生活上無憂無慮,共同語言多一些,所以談得來。自己怎能和他倆比呀?家里負擔重,還經常為學費發愁,還得搞勤工儉學,上街賣菜掙點學資。他們縱情歡樂,享受美好時光,怎知我貧困生的難處啊!可是,只要他倆不嫌貧愛富,我並不以此為意,出身不同,並不妨礙友誼呀!俞伯牙、鐘子期一個士大夫,一個樵夫,社會地位懸殊,卻成莫逆之交,豈因貧富差距影響友誼?或許是自己多慮了。

深思熟慮後,倫文敘若無其事,對柳、區二人一切如舊,並未因他倆過熱而自己冷下來。他常以兄長口吻問寒問暖、問這問那,柳、區二人也覺前段時間對倫師兄有點冷淡,顧此失彼,冷熱失調了,各自心中有些赧然。他們由衷贊嘆,倫師兄就是倫師兄,人家豁然大度,海納百川,多可愛啊。柳、區對倫更加敬重,三人關系未受影響。

那邊柳先開和區英男各自愛潮涌動,這邊倫文敘也在收獲另一種愛。

倫文敘小時候因家貧進不了學堂,滿街亂跑又不是辦法。父母就湊了點香火錢,送他到西城門外的西禪寺,拜了西禪寺方丈千慧大和尚為師。千慧師傅見小倫頭大如斗,五官端正,談吐也還伶俐,孺子可教也,破例收下了這個俗家弟子。

西禪寺又名西禪龜峰寺或靈峰寺,因殿後石形如龜,故名。故址在今日廣州西華路太保直街廣州市第四中學內,有「西禪古井」保存完好,井水至今甘甜。該寺始建于何年?據《大明一統志》記載,「(南)宋淳熙中,經略周自強建。」,說起來,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

千慧喜愛小倫,愛徒如子,在千慧的循循善誘下,小倫由一個調皮的「街邊仔」變成了一個好學的學童。小倫不是在書聲朗朗的學堂,而是在莊嚴的寺廟里完成了初級教育。南海縣舉行童試,穿一身僧服、從寺廟里走出來倫文敘,竟然戰勝從正規學堂里走出的學生,技壓群芳,力拔頭籌,一舉奪得南海童試案首(第一名),成為南海學宮的正式生員。

自己的愛徒考上了秀才,千慧師傅頗干欣慰。

在過去幾年的授徒中,千慧發現小倫記憶力驚人,不僅所授四書五經過目不忘,而且對詩詞尤為熱衷。唐詩宋詞,幾乎倒背。這勾起千慧的一個心結。

千慧原是山東人士,讀書人出身。少年時也特別喜歡詩歌,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無不精熟。詩詞伴隨著他寒窗苦讀,詩詞伴隨著他童試拔籌,詩詞伴隨著他浪漫熱戀。正當他躊躇滿志,全力以赴準備鄉試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他心愛的人——一位酷愛詩歌、追求浪漫理想的美麗姑娘,被父母包辦婚姻,連哄帶騙將她嫁給有錢人家。他悲痛欲絕,從此看破紅塵,自我放逐,一路且歌且吟,顛沛流離來到南華寺,幸遇高僧勸誡,遂削發為僧。因為是讀書人,有較深厚的學問功底,千慧很快出世入化,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入了佛門,成了僧人,但千慧仍有很深的詩歌情結。他覺得,自己既已出家,從心靈到整個「皮囊」都交給了佛,佛有很多清規戒律,與詩人的浪漫情懷格格不入。今後,即使寫出詩來也不能叫詩,只能叫偈語。所以,自己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的詩人了。每想到此,詩人的千慧不禁黯然神傷。

自接觸小倫後,憑直覺,覺得小倫或許能成為一個詩歌天才,照耀一片歷史天空。小倫或許就是未來的自己,自己實現不了的詩歌之夢,或許在他身上能實現。想到此,千慧覺得又充滿了希望。于是千慧就著力從詩詞入手,下力氣栽培小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倫柳妻緣最新章節 | 倫柳妻緣全文閱讀 | 倫柳妻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