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榮耀 第二卷 稱雄江南 第二百八十章 似有友人西來

作者 ︰ 曾鄫

…明歷十,年十明甘肅省肅州嘉峪關。這里不是爽刊牲誠最西邊最西在益蘭省,但卻是大明極西之地最重要的關口,而肅州今甘肅酒泉成了極西之的最繁華的地方。這是由于西邊屬于東察合台汗國地盤,大明時于這些蒙古遺族沒有什麼好感,不僅重兵屯集此地,還采用閉關政策,所以西域的商人過了嘉峪關之後,只能前行到肅州,在那里進行商貿。除了負有特殊使命的使節,任何人再也不能東進一步。

嘉峪關的盤查是十分嚴格的,所有的人,不管你是亦力把里商人或是畏兀兒商人或是杜格拉特商人,甚至河中來的商人,通通需要查驗身份,領取臨時「通貼」然後才能獲準通往肅州。正因為這種嚴格的查驗,使得嘉峪關十五個道口排起了長隊。

「姓幕?」

「忽都別失。」

「來自哪里?」

「迭里迷。」查驗的士官不由抬起頭,看了一眼這個操著奇怪口音的男子,來肅州做生意的多半是東察合台汗國地盤的商人,河中的商人不是沒有,而是很少。畢竟現在統治那里的帖木兒汗國與東察合台汗國正在開打,要想穿過「敵境」一般只能從東察合台汗國南部,杜格拉特人控制的蔥嶺、塔里木盆地地區轉到畏兀兒吐魯番的區,再進入到嘉峪關。自從杜格拉特人領哈馬兒丁將東察合台汗國大汗也里牙思火連同其十八個兒子一起干掉之後,河中原西察合台汗國地盤統治者帖木兒借口哈馬兒丁弒主,連連遣兵東進,將東察哈台汗國汗帳之地阿力麻里打成了廢墟。北部領土也順帶著陷入戰火之中,而杜格拉特人控制的地區反而成了最安定的地帶。打仗歸打仗,生意還得照做不誤,河中的商人只要向當的的部落領繳納「過路費」不僅可以暢通無阻,還會受到保護。

「到肅州干什麼去?」士官低下頭繼續邊問邊記錄道,不過他這句話等于白問,因為答案大多相似。

「我有珠寶,換絲綢和茶葉。」這個看上去有四十來歲的男子很鎮靜地答道。

「有隨從嗎?」

「有二十五人。」西域局勢這麼亂,一般商人都帶有隨從護衛,二十五人算是少的。

「嗯,隨身帶有武器嗎?」

「有」男子將腰間的佩刀取了下來,士官只是看了一眼,然後揮揮手,隨即記錄下來了。

士官最後遞出一張通貼,然後很平和地說道︰「不管你真實身份是什麼,不管你來肅州想干什麼,反正你記住了,到了這里就要遵守這里管你曾經和什麼人有恩怨,到了肅州都都得給我老實,任何械斗打架都將視為暴亂。」

說完,士官揮揮手道︰「下一個。」

這位男子在旁邊等了好一會,才等到其屬下二十五個隨從護衛帶著貨品全部驗關通過,「蘇丹殿下」一位隨從網低聲說了一句,男子揮揮手道︰「不必多言,我們趕緊趕路。」

走在通往肅州的大路上,除了絡繹不絕的商人,就是來回縱馳不斷的大明騎兵,他們身穿紅色軍服,背著步槍,以認為單位,不斷地巡視著道路。而在大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則設有一個哨卡,上面有十幾個人在駐守,下面控著十幾匹馬。他們站在哨樓上,端著槍密切注視著路上的行人。

「蘇丹殿下,這些哨樓只都是報信用的烽火台。

一位眼尖的隨從輕聲稟報道。

「這是自然,明軍重兵屯集在嘉峪關和肅州,撫守要道兩端,可以尾呼應,沒有必要在這大道上處處屯兵。」男子輕描淡寫地說道,他們交談用的是河中通用的語言,與東察合台汗國的截然不同。

趕了半天路,來到肅州城外,只見這座城池顯得非常雄壯,每一處都可見翻新過的痕跡,而且似乎用了一種他們沒有見過的材料,完全不同于泥土、青磚等物,整個表面呈青灰色,而且顯得十分整齊,有菱有角。如果說嘉峪關只是一道很簡單的關口,肅州城則顯示出鎮守一地雄城的風範。

「明人果然善守,能在如此貧癮的河西之地修建出這麼一座城池來,沒有十萬軍隊是攻不下這座城來。」一個隨從低聲說道。

「大明人更加善攻,否則也不會將草原上的蒙古人連根拔起。」男子低聲補充了一句道。眾人不由凝重地點點頭,正是這一點,才讓自己的大汗不顧危險執意要來大明一趟。

正在議論之時,一隊人從遠處緩緩地走來,他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坐在一輛輛破舊不堪的車上,由一匹匹月兌了毛或者老得只能蹣跚而走的駕馬拉動著緩緩向前而來,他們看上去神情非常疲勞,而身後很少的東西看上去就是他們隨行的家當。

男子施了個眼色,一個隨從護衛上前去打听去了。

「蘇丹殿下,是陝西的回回,被大明驅逐出境,從嘉峪關遞解出。

「當底是怎麼回事?」男子不由微微皺起了眉毛,另一個老練的隨從護衛走了出去,然後花了幾枚金幣從一位看上去經常在肅州來往經商的杜格拉特商人口里套出了來龍去脈。

大明佔據陝甘之後。對當地的回回集取了相應的政策。原本」;皂想得很好,強硬而不願屈服的生回回強行向西方驅伊咚…丙順從而留下來的熟回回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政策。但是陝甘的回回又怎麼能自願離開故里。遷居他地呢?于是違令不遵,故意推延,最後在某些有心人的挑唆下。開始演化成一場暴亂,從甘肅全境蔓延,甚至影響到了陝西、河南、山西等地。

這些回回在當地某些貴族世家的帶領下開始襲擊附近的漢民,沖擊官府,搶奪糧倉。這些回回貴族世家屬于色自人一類,大明佔據陝甘等地便失去特權。心里自然紛紛不平,他們利用大明的遷居政策,挑起民族仇恨,以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少被真主召喚迷紅眼的回回們毫不猶豫地舉起了他們手里的刀劍,開始進行他們所謂正義的。

劉浩然和大明中樞聞之大怒。連下嚴令,集中西北的兵力進行圍剿,並從和林、宜蘭等省調來數萬草原騎兵,協助平剿。十幾萬西北明軍和近十萬騎兵對甘肅、陝西包括今寧夏進行拉網式圍剿。鎮壓是無比殘酷的,明軍甚至沿用了原蒙古人在西北的政策︰一個蒙古人被殺。方圓百里的所有回回盡數處死。明軍的政策是一個漢民被殺,方圓三十里的回回盡數處死。

這個時候的回回還沒有完全形成一個民族,聚居在陝甘一帶的回回多半是數十百年前被蒙古人遷居過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亞各族人的後裔,他們原本以「回回軍西域親軍探馬赤軍」以及「回回戶」等形式散居于中原各地,但是隨著元軍在戰局中的節節敗退,他們也隨之向西逃亡。最後聚集在了陝甘一帶。他們中不少人對明軍仇視,機會來了怎麼會不趁機興風作浪。

長達近一年的平亂讓十幾萬回回丟掉了性命,在大明嚴酷和毫不留情地鎮壓下,不管是跟風行事還原本心有不滿的回回們。都只得偃旗息鼓。但是大明王朝不比中原以前的歷朝歷代,是個非常強硬的中央政權。在意識到西北民族矛盾之後。劉浩然和內閣開始采取非常強硬的政策。所有在大明境內的回民或穆斯林必須遵從大明嚴格的宗教律,在尊重穆斯林的宗教習俗基礎上使用漢文的古蘭經,用漢語祈禱傳教,遵守大明律令而不是宗教戒律,總之宗教信仰不能凌駕于國家律法之。

願意留下的就老老實實接受這一切,並遵從大明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政策,不願意留下的,哪里來回哪里去,全部離開大明回波斯去。而且大明利用嚴格的戶籍制度開始清查留在中原和江南各的的回回軍和回回戶後裔,要求他們也執行該律令。

也許是此前大明毫不容氣地鎮壓嚇壞了各地的回回,又或許是不知從哪里流傳的「大明在未來十年里要殺光所有回回」的謠言讓回回們有所動搖,數以十萬計的回回開始向西遷移,離開大明,重回到穆斯林兄弟們的懷抱里。

而大明也在各地嚴查回回,但有「違律者」一律驅逐出境,經過長達數年的遷移和驅逐。大明境內近三分之二的回回離開了大明,留下的回回一部分是前唐宋時期就遷居過來的波斯、大食人的後裔,數百年的時間早就讓他們漢化了,而且他們人數不多,散居在中原和江南,大明對他們到也不再逼迫,還有一部分是在當地與漢民或其它民族通婚成家回回的後裔,他們的根已經扎在這里,離不開了。而男子一行人今日所見的,應該是這次大遷移和大驅逐的尾聲。

听完原委,男子一言不。他的隨從護衛卻義憤填膺。情緒激動。男子站在那里默思了一會,最後揮手制止了隨從們的沖動。他輕聲說道︰「我們是真主的信徒,大明皇帝不是。」

男子抬起頭,仰望天空許久,最後才說道︰「我能理解大明皇帝的所作所為,如果我的屬下遵從的最高旨意不是我的,我也會毫不猶豫砍下他的頭。」

眾隨從護衛們不由一凜,似乎意識到什麼,是啊,大明的政策還算仁慈的,任何危及政權的行動都會被無情鎮壓,帖木兒在河中奪權和排除異己的時候,不知殺了多少人,其中大部分是同樣信奉真主的穆

林。

早子接著微笑著說道︰「我們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大明皇帝此舉意味著他害怕了,他看到了信仰真主的力量,所以才會如此畏懼。在信仰堅定的穆斯林和曾經是死敵的蒙古人之間,他寧願選擇蒙古人,難道這還不說明問題?」

眾隨從護衛不由連連點頭,一位看上去滿是睿智的隨從更是恭敬地說道︰「我的蘇丹。你的智慧就像大雪山一樣讓人仰視。」

正在這時,一陣蒼涼的歌聲從遠處緩行的人群中傳了過來,是一個老者用波斯語在唱誦︰「人們成群結隊去祈雨,我說把我的眼淚拿去;我的眼淚能將雨代替。他們說你的話是真的,只可惜淚中雜著鮮。

「忽者亞辛,這是什麼歌?」男子問那位滿是睿智的隨從道。

忽者亞辛听了一會才說道︰「這應該是從極西的伊比利亞傳來的,當年真主之劍指向那里,最後一位基督教國王就是唱了這詩後被處死的。想不到傳到這里來了。」

眾人不由一片靜寂,在他們心里不由涌現出一幅極度壯觀的景象,在真主的號召下,爾樓的穆斯林勇十向世界各地涌去,他們佔領了伊比利亞半心,「潁了吐火羅和西域。但是現在,四分五裂的穆斯林再也不復當年的榮光。西方的伊比利亞半島,穆斯林勢力被壓縮到了只剩很小一塊地盤。在東方,強大的中原皇帝開始大規模驅逐真主的信徒。在這一刻,所有人的心里都不由地涌出一個念頭,我們要用生命去重興真主的榮光!

「真主照耀過的地方,永遠屬于真主的勇士。」男子說出了眾人的心聲。

「蘇丹殿下,我們還繼續前行嗎?」忽者亞早問道。

「繼續!」男子毫不猶豫地答道。

在城門口,幾名明軍士兵查驗了男子一行人的通貼,然後揮手將他們放入進去。

找了一家旅館住下,雖然這里不如中原旅館那麼舒適,但是干淨整潔還是讓男子等人覺得一陣詫異,這些在馬背和帳篷里住慣了的人還有點不習慣。

安頓好了之後,男子留下幾名隨從看守行李,然後帶著十幾個人前往集市。集市在肅州城的西城。方圓數里,這里擠滿了各色人,操著各種語言在交談著同一個目的。做生意。這里琳瑯滿目的商品讓男子一行人看得眼花繚亂。茶葉、絲綢、瓷器、棉布、呢絨等等中亞地區貴族們夢霜以求的東西在這里就踉蹌邊的石頭一樣。在這里做生意的大明商人多半是陝西、山西、河南的商人,自從大明廣通海路之後,對西的絲綢之路便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加上明軍對邊境的嚴格監管,使得流向中亞的大明商品銳減,價格驟升了不少,于是這些聞到商機的商人們利用地理優勢開始向肅州蜂擁而來。

在集市轉了一圈,看來男子的目的不在這里,于是一行人便離開了,在肅州城里轉了起來,街上時不時可見穿著紅軍裝,背著步槍列隊巡邏的明軍士兵,而在大街上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兩隊人各走大街一邊,怒目相視,最後是各走一邊,揚長而去。男子等人明白,西域這地方自古以來就是殺來殺去,就算是同一勢力下的各部落之間也有仇敵,這兩隊人恐怕就是相遇的仇人。要是在其它地方早拔刀相向了。但是在肅州卻不敢,只好各走一邊。用目光火拼了一把後各走各的。

轉了一圈,男子一行人沒有見到他們想見的東西,只好回旅館。在旅館網吃完晚飯,一位不之客找上門了。

他穿著很普通,走在大街上你都不會注意到他。此人開門見山道︰「鄙人是大明西安衛戍區駐肅州的錄事官,我知道,諸位來肅州的目的不簡單,請問有什麼需要我效勞的。」

如果是熟悉大明軍制的人一听就明白,這位就是樞密院軍情司在肅州的情報官,他們一般掛了一個各大衛戍區錄事官的外衣。

男子猛地站了起來,宏聲說道︰「你們現得快,我就是撒馬爾罕蘇丹一帖木兒,拜見貴國皇帝。」

明歷十二年二月初六,劉浩然帶著一干人為帖木兒一行人送行,在確定帖木兒的身份後,肅州駐軍將帖木兒秘密護送到西安,再轉送至南京。帖木兒是正月底抵達南京城。誰也不知道他與劉浩然接連兩天的會晤商談了什麼東西。不過劉浩然還是邀請他出席了二月初二的大明國慶慶典和閱兵式。

看著帖木兒一行人遠去,消失在朝陽照耀下的江北天地之際,劉浩然不由深吸一口氣,注目眺望起眼前的山河,連綿起伏的丘陵和山巒披上了一層霞光,顯得無比壯麗。

「國瑞,你有沒有志向?」劉浩然突然轉頭問身邊的朱元樟。帖木兒悄悄地來,也是悄悄地去,一點聲息都沒有,就算是參加慶典和閱兵式也是藏在人群中,所以送行的人不多,而原本與這事無關的內政部尚書朱元璋卻被拉來了,而且就靠在劉浩然身邊。他心中正琢磨著皇帝陛下此舉是何意,劉浩然突然一問。朱元璋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我記得我最初的志向是活下去,後來與三位義兄及多位兄弟們在定遠起事後,志向也變了,變成了要從教胡手里收復這片土地。現在這個志向實現了,你知道我現在的志向嗎?」

「陛下,臣不知。」朱元障老老實實地答道。

「我現在的志向就是讓這片土地和上面的百姓永不再受內亂外侮之難。」劉浩然指著前方說道。

听到這里,朱元獐不由也眯起眼楮看起前方的錦繡山河,過了一會說道︰「回稟陛下,臣年少貧苦之時,最大的志向是希望這生能吃頓飽飯;後來加入郭元帥軍中,就是想和兄弟們建功立業,不白活這一世;歸附陛下之後臣的志向就是除暴安良,鏟盡這些上不平之事。」

劉浩然不由點點頭,朱元璋少時吃過不少苦頭,非常痛恨欺凌弱的劣仲和貪官,有這個志向到也不奇怪。

「國瑞,人有志向就好,免的在各種誘惑中迷失自己應該堅持的方向。」

朱元璋的眼角不由跳了跳,最後拱手肅正道︰「陛下,臣記住

「走吧!」劉浩然一踢馬刺。率先策馬而去,朱元璋和侍衛們緊跟其後,一行人很快披著霞光蔣失在茫茫天地之間。,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6肌仙。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的榮耀最新章節 | 帝國的榮耀全文閱讀 | 帝國的榮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