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榮耀 第二卷 稱雄江南 第二百六十八章出巡之刺客事件

作者 ︰ 曾鄫

川浩然一行人先至江西南昌。在江西布政使的陪同下。氣。…江西參政、參議等人。然後又召見了九江等地知府,細細切談,臨行前囑咐道︰「江西地處大江之中,上承九曲之荊江,下連富庶之京揚,洪訊之患大于天。爾等當牢記職責,以民安為重,不可一日懈怠。」

劉浩然走吉安入湖南,接見了湖南軍政司官,然後一路南下,經衡陽、綁州入廣東韶州。在韶州,劉浩然接到消息說南京又起波瀾。

劉浩然一番法大于禮的言論傳到南京,內閣自然照此執行,準備制定詳盡規章草案,提交資政院。誰知道理學弟子們卻對此提出了異議,他們怎麼能夠容忍廢除德主刑輔這套說法呢?要知道,理學在這方面是儒學的「加強版」。三綱五常幾乎上升到了天理的地步,自然可以凌駕于律法之上,現在劉浩然和內閣準備以法為尊,禮德相輔,這就等于挖了理學的根基。

而且江南學派認為自己已經「佔據」東宮,有了皇太子這咋,大靠山,便覺得腰桿硬了許多,說話的聲音也洪亮許多。他們先糾集江南學派相關的資政大夫,對內閣出的質詢案。他們不敢直接將矛頭指向劉浩然,只好指桑罵格,拿內閣來出氣,一正「綱常」!

但是內閣也不是吃素的,這套思想理論是劉浩然提出的,而太平派是無條件支持劉浩然,加上引的因素一那篇調查報告又是李道君,太平學派的俊才所寫。當然要力挺到底。而淮西派也接到了李善長等人的密信,知道其中很多「內幕」自然也會力挺內閣。

于是內閣學士會議上,諸派爭論不休。不過淮西派和太平派聯手,優勢非常明顯。而大學士孫安、劉基、楊憲雖然與江南派關系密切,但是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他們也不敢隨意出言支持江南派,于是就和江西學派保

在內閣學士會議上,江南派佔了劣勢,于是他們就轉變策略。在東宮眾屬官的慫恿下,皇太子以監國的身體召開學士會議,隱隱指責了一番眾位堅持法大于禮的學士們。

可走到了當晚,宋鐮面見太子,問道︰「法大于禮,乃天子之言,在忠,太子當循陛下之制。在孝,太子當遵陛下之言。」

皇太子一下子醒悟過來,這法大于禮是父皇劉浩然提出來的,無論從忠還是從孝而言。自己都應當支持,否則就是給自己堅持的「三綱五常」打臉。盡管這席話不符孔聖人之言,但是後人不是總是以自己的言論去解釋聖人之微言嗎?而皇帝無疑擁有了「最高解釋權。」

而劉浩然在正式文書中講得很清楚,孔子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思就是要求君主和上位者的個人道德修養達到完滿,只有君主佔領了道德的制高點,才能夠使被領導者和左民自然而然的信服。就好像北極星一樣,處于中心的位置,自然被群星圍繞、拱衛;而在另外一方面,「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教化民眾的方法就是君主做出道德表率。對于少數「困而不學的愚人。就要施之以「刑

劉浩然指出。孔聖之言在于指導君主和君子們該如何做,而對于萬民,除了教化。必須以刑約之。所以孔聖之言在于明德,而不是指治國,完全是董仲舒這介。「偽儒」將此提高到「以德治國」的程度,以德代法,成為前朝歷代亡國滅朝的根源之一。

反正大家都是拿孔聖的話揮,劉浩然又佔據「最高解釋權」這咋。有利位置,劉煥章听宋源提醒,當即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並且對江南派拿自己當槍使心中隱隱不快,于是便第二日以監國的名義,批準了內閣的草案,提交資政院討論通過。

太子的態度轉變,讓江南派大吃一驚,頓時亂了件腳。

「學士中是什麼態度?」劉浩然問南京密使道。

「回稟陛下。孫大人、劉大、楊大人關系密切,言論基本一致,而胡大人與直學士王大人、葉大人往來甚密。其余學士中,羅大人與陳大人時常閑時相聚雲雲

劉浩然點了點頭,學士中出現這種局面是他預料之中的,孫炎、楊憲和劉基原本關系就密切,走到一起來當然很自然。不過楊憲估計這會已經和劉基面和心不合,因為上次劉浩然向劉基「詢繼相」一事,事後如劉基所猜想的,消息很快便傳到楊憲、夏煜等人的耳朵里,不管這兩人是否意識到這是劉浩然離間之計,但至少明白了帝意︰你們不要過往太密切,我忌諱著呢!

而胡惟庸這個淮西派的代表,在大學士中已經成為少數,自然會在直學士中拉人。為了增強實力,他自然也會拉攏王侍堯和葉綜溫這兩位太平派的領軍人物。從傳承上來說,淮西派和太平派都是劉浩然的嫡系,只是有新舊之分而已。而這新舊兩派能夠聯合、進而融合,又何嘗不是劉浩然當初所希望的?

劉浩然在韶州停留了幾日,繼續南下廣州。廣東布政使開濟率廣東文武官列三十里外相迎。而廣州大都督朱亮祖原本也要來接駕。羔凡。些日子,安南突然從南掌方向竄入一股亂軍,肆擾忠誠、承化等地,影響很大,職責在身的他只好告假,坐海軍快船趕去處理。想來很快便會回

進入廣州城。此時的廣州城分為南海和番離兩縣,現在的城池是前北宋時期修建的。共分為中、東、西兩座城池。中城又稱子城,是以五代南漢國舊都城為基礎,周長5里,東城以前漢南越國都城番禹為基礎,而西城則是前宋年間增築的,周長十三里。大明佔據廣州之後,這里便被設立為廣州府,是為廣東省的府。

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鑒于廣州在南海地區商貿以及南海戰略的重要位置,內閣對廣州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先是將並宋的三城合並為一城,是為番禹城,也稱為老城,然後又在老城的南邊增築一座周長十五里的新城,是為南海城。

南海城的作用是碼頭、商貿,造船和維修等功能,為了拱衛這座富甲嶺南的要城。朱亮祖赴任廣州衛戍區大都督後,向樞密院和內閣打了報告,在南海城東西方向修建了兩座翼城,便于控制河灣和水路,在將北城牆擴建到越秀山上時順便修建了廣州大都督府。

大都督府方圓近一里,幾乎佔據了半個越秀山,主建築是一棟大樓。全樓高二十五米,呈長方形,闊三十一米,深十六米。下面兩層圍牆用紅砂岩條石砌造,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有復檐五層,綠琉璃瓦覆蓋。飾有石灣彩柚鰲魚花脊,朱紅牆綠瓦砌成,巍峨壯觀。不過這棟樓的名字讓駐在香江的海軍第三艦隊很不爽,因為這棟樓的名字叫鎮海樓。

劉浩然一行人沒有進城,而是直接從北門入了越秀工,上的大都督府,在接下來的幾天日子里,劉浩然按例接見廣東、廣西兩省的軍政司官。廣州、惠州、肇慶、高州等地的地方官員。而他的屬下的侍衛武官、通政司秘書也紛紛喬裝打扮,深入廣州城及周邊鄉鎮。掌握第仁手資。

劉浩然知道,在自己「御駕」到來之前,廣東地方官就已經把廣州城內外細細梳理了一遍,早就披上了一層「太平盛世」的外裝,但是不管如何掩飾,百姓們總要過日子,而這些侍衛武官和通政司秘書的職責走了解廣州百姓們的日常生活,觀察整個廣州城的運作,盡量獲取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這一日,皇後薛如雲聞得報恩廣孝禪寺不僅是嶺南年代最久,最具規模的佛寺,而且在這里祈福拜佛最為靈驗,于是便懇請劉浩然一同去為忠武王太後高氏祈福延壽。

劉浩然雖然現在貴為皇帝,但是穿越前好歹也是紅旗下成長的新一代主人翁,不畏天地,不懼鬼神小時候央視的西游記又看多了,所以對佛祖沒有什麼好感。不過事關義母高氏,劉浩然便想了想,最後答應了。自從三哥常遇春去世後,高氏的身體是一年不如一年,眼看就到了風煙殘燭的的步了,不管拜佛有沒有效果,總是一片心意。當一個人對事情束手無措時,有時候會把希望寄托在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上,劉浩然身為皇帝也不能免俗。

報恩廣孝禪寺初為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東吳名臣虞翻謫居于此,世稱虞苑。其死後施宅為寺,名曰制止寺。東晉時改為王園寺,前唐改稱「乾明法性寺」。北宋初稱「乾明禪院」。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年(,口年)下詔正式改寺名為「報恩廣孝禪寺」。

報恩廣孝禪寺有十一殿︰大殿、盧殿、西方三聖殿、觀音殿、羅漢殿、六祖殿、伽藍殿、韋陀殿、天王殿、悉達太子殿、輪藏殿︰六堂︰戒堂、風幡堂、客堂、禪堂、檀越堂、十賢堂;三樓睡佛樓、鐘樓、鼓樓,極具嶺南風格,也保留了唐雜時期的建築風格。

劉浩然在大殿敬上三柱香,合掌默念一番為高氏祈福延壽的話,然後彎腰三鞠躬便成禮,罷了便走到庭院中那棵據聞為為三國虞翻種植的河子樹下,默然感受了一下這里的清幽深邃。

薛如雲和秦羅給十一殿全部敬完香,施含了一些衣物、食品及香油,便與劉浩然離開了報恩廣孝禪寺。

報恩廣孝禪寺到越秀山有一段距離,劉浩然騎在馬上,在大內親軍的重重保護下緩緩地向前走著。網走到三橋鋪附近。突然旁邊不到五十米的地方生了一陣小變故,正在沉思的劉浩然突然听到幾聲暴喝聲,然後是一哨大內親軍圍了過去,而擔任護衛任務的大內親軍第六團則立即展開警戒勢態。內層是手持零九式步槍的士兵,他們將步槍端著手里,呈準備射擊狀態,面向對外;外圍則是數以百計的手持靖康戊式步槍的士兵,把里面的圈子圍了個水泄不通。而數十位侍衛武官策馬圍了過來,用自己魁梧的身體將劉浩然圍了起來,擋住了所有的視。

過了一會。侍衛長劉存勝走了過來,輕聲稟報道︰「陛下,街邊現一個男子,身上背著一支靖步詢問,此人是安南盤下來的老有此瘸興友人約他去狩獵。定在這里會面,看到御駕儀仗過來,退讓不及,只好避入街邊樹林草叢中,結果被現

听到這里。劉浩然眉頭不由一皺。有人闖入警戒圈是一個問題,最關鍵的是這人還帶著滑膛槍。雖然這靖康乙式滑膛槍要想在五十米外打中一個目標除了擁有奇高的射擊水平外還需要前的運氣。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今天是靖康乙式滑膛槍,明天就可能是靖康戌式或庚式。

「先帶回去,再細細審問

「是的陛下!」

回到越秀山,聞訊的李善長、馮國用等人都不由變色,而聞訊趕來的廣東布政使開濟臉都變青了。不過這件事情已經由侍衛司開始查辦了。開濟一時也插不上手,只能提供必要的協助。

「百室、國用、傳義,說說你們的看法?。在座的只有李善長、馮國用和這次調整中擢升為通政使的劉承志。

三個人的腦袋轉得比酷睿還要快,他們將整件事情細細分析了一遍,又和當前的朝堂形勢結合在一起,很快得出了幾個可能。此人如果是刺客的話,按照誰收益最夫誰最有嫌疑的規則。派遣這個刺客的最大可能性是東宮,因為只要皇帝陛下在出巡路上突然駕崩,已經行冠禮,正在監國的皇太子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繼位,就算是對他沒有什麼親近感的淮西派和太平派也找不出借口來。

可東宮那幫文人真的有那麼大的膽子嗎?而且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對一個皇帝陛下的刺殺上,這也太兒戲了吧,歷史上有幾個皇帝是被刺殺而死的?尤其是像劉浩然這種開國立朝皇帝?再說了,皇太子現在一點兵權都沒有。東宮就敢冒然下手?

如果不是東宮,那麼只能是淮西派了。淮西派不喜皇太子這是公開的秘密,因為這位皇太子跟江南文人攪得太深了,所以一向尚武務實的淮西派暗中支持賢妃耿氏劉煥稍,甚至對皇貴妃秦羅所出的劉煥誠、劉煥理兩位皇子的好感還要高于皇太子。

淮西派派遣刺客裝裝樣子,估計很多人都會將注意力投向皇太子,因為按照的思路。很多人都會想到如果刺殺成功。最大的利益獲得者一定是皇太子。而且從目前的情景看,那位刺客似乎根本沒有刺殺的企圖,因為真要是刺殺,用一把好弩也比靖康戊式滑膛槍強。所以說,如果仔細分析,這場刺殺作秀的成分比較多,這就符合淮西派說什麼也不敢傷劉浩然一根毫毛,但是卻要栽贓給別人的需求。

關鍵是李善長、馮國用這兩位淮西派文武兩系的大佬們一點消息都不知道。這關系到整個淮西派,怎麼可能高層之間沒有一個,溝通呢?難道是激進的中層?

淮西派看上去是個龐然大物,但實力集中在高層,目前來說,為將者十之七八出自淮西派,到了中低層軍官就不好說了。畢竟當年跟著劉浩然起事的淮西老兄弟就那麼多,這些年死的死,傷的傷。退伍的退伍,留在軍中的也不多了。所以大明軍中中低軍官分為幾部分,淮西派反而佔少數。學院軍官系佔很大一部分,其余分別為收編的原各地義兵民軍、原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部等等。他們雖然也經過軍官學堂培,但是依然與「根正苗紅」的淮西派、科班出身的學院軍官系尿不到一個壺里去。自成一大系,下面按照同鄉、舊同僚等等各種關系糾結成小集團,也時不時地與其他兩系生一些沖突。

因此,會不會是6軍中層之間的矛盾而引的?只是那些中層軍官有那麼大的膽子和手段嗎?

淮西派不可能,那麼這個內幕到底是什麼?回到剛才,誰都知東宮文人與軍方毫無聯系,因此他們會不會故意安排這麼一出戲,故設迷局,將大家的注意力引向淮西派,反過來栽贓給他們。畢竟有些江南派的文人治政領軍不行,卻是一肚子壞水。不管這局結局如何,只要皇帝陛下對準西派起了疑心,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又或許大家都多慮了,那位「刺客」真的如其所言,只是一次非常偶然和巧合的事情o

最後,三人先後說了一句︰「陛下,此事過于詭異,臣想不出來。

劉浩然的目光閃了閃,點了點頭,網準備開口說話,突然遠處傳來幾聲槍響,大家的臉色一下子變了,室內一片寂靜。

過了好一會。侍衛長劉存勝疾步走進來,稟報道︰「陛下,駐南海的甲一百九十二團生變故和騷亂,大都督府和都督府已經調兵彈壓,具體情況還不明。」

劉浩然嗖地站了起來,臉色籠上了一層寒霜,李善長、馮國用和劉承志也接連站了起來,神色不定地看著劉浩然,一言不。

,」

昨天一章已補。今天的下午或晚上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的榮耀最新章節 | 帝國的榮耀全文閱讀 | 帝國的榮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