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榮耀 第二卷 稱雄江南 第二百六十四章 誰勝誰負

作者 ︰ 曾鄫

小基出宮現自只的後背都濕透了。回到家中,紋宋謙早就候在府中,看到劉基臉色慘白,不由驚問道︰「伯溫,何致如

劉基喝了一口熱茶,定定神道︰「陛下把我放到火上烤。」

「伯溫何出此言?」

劉基便將經過大略說了一遍,宋源听後不由皺眉道︰「陛下這是何意?」

「如不出我所料。陛下與我此番對言,不多時必將傳至這四人耳中。」

宋源腦筋一時轉不過彎來,思略了一會突然言道︰「難道說伯溫和這四位將授大學士?」

「應該如此,不過還不敢確定。」

宋謙不由皺眉道︰「既然如此,陛下為何在你等之間埋刺呢?」

「汪朝宗歷為李百室副手,兩人關系密切,胡惟庸又是李百室一力提攜,而楊希武又與李百室多有不合,與我等江南文人關系密切,故而我若幫楊,則汪、胡力拙,若我持中,則可能會勢均力敵。大學士各責一職,上有陛下和相協調,互相有刺又如何?」

「那誰會為相?」

「不會在我等五人中,依陛下此番言行,估計當與我江南文人關系密切之人。」

听完劉基的話,宋謙思量了一下,得出了好幾個人選,但是卻都不敢肯定,只能長嘆一聲道︰「聖意深似海啊!」

接著劉浩然找汪廣籽炎話兩人密談近一個時辰,會談結束後,汪廣洋面帶微笑出宮。即刻投李善長府邸拜訪,與李善長會談達兩個時辰後才回家。回府後下令緊閉府門,不見任何客人。

接下來劉浩然找胡惟庸、楊憲、孫炎、夏煜、朱元璋、宋思顏等人談高。南京城眾人睜大著眼楮,密切關注著,然後在暗的里揣外,這屆內閣大學士當是哪幾人,直學士又當是哪幾人。

正月三十日,劉浩然在資政院召開全體御前會議,先他宣布詔授李善長為金紫光祿資政大夫,出掌資政院,馮國用、汪廣洋、陳遇、周禎為銀紫光祿資政大夫,同掌資政院,陶安、李習宋思顏、郭景祥、範常等十人出任光祿資政大夫,並指定致仕從三品官二十五人,封爵貴族如孔希學、朱升等一百二十人,地方賢達及各界「精英」如兩院一館院士一百人為榮祿資政大夫,總計三百六十人。

劉浩然接著頌布《資政院法》。闡明資政院職責。資政院的主要權力為立法權、質詢權和彈劾權。按照《資政院法》規定,內閣有立法的提議權,即內閣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提出一部法律的草案,交由資政院審核通過,而光祿資政大夫單人或榮祿資政大夫三人以上也可提交法律草案;資政院滿三十人可開會,審核和通過律法草案;資政院表決通過律法程序為三讀。

讀,內閣閣員或資政大夫在資政院會議上當眾提交律法草案,解釋立法的原因,即可進入二讀,二讀,即資政院組織相應的資政大夫及兩院一館院士等專業人士進行專門的研究,而與軍務有關的則听從樞密院意見,並听取與該律法有關的民眾代表的意見,然後開始進行辯論。贊同的,反對均可提出意見,如需要修改的則進行修正,然後資政院進行表決,看是否進入三讀。

三讀要求與會資政大夫人數必須達到一百人以上,與會人數過一半贊同便可通過律法,然後提交給劉浩然批準,再由資政院頌布天下。

質詢權,資政大夫有權對內閣和樞密院的治政或軍事行動提出質問,如果是資政大夫個人質問,則內閣或樞密院只需回文給資政大夫個人即可,而一位光祿資政大夫或三位以上榮祿資政大夫即可提出質詢案,即代表資政院向內閣或樞密院進行質問。內閣和樞密院必須指派一位負責被質詢事務的閣員或都司到資政院進行答辯,不過需耍遵守國家保密法和軍事保密法等規定。本站折地址已更改為︰防咕,洲敬請登6閱讀!

如果資政大夫們對答辯不滿意,便可提出彈劾權,從理論上來將,彈劾權可針對某一個位負責具體事務的內閣閣員,也可以針對全體內閣,針對某一位閣員的彈劾案必須有一百位資政大夫出席,贊同者過一半即可通過,內閣必須對該名閣員進行解職;針對全體內閣的彈劾案必須有過三分之二的資政大夫出席,與會者過三分之二贊同即可通過。通過的彈劾案由金紫光祿大夫遞交給劉浩然,然後由其宣布解散內閣,重新任命大學士、直學士和各部尚書侍郎,重新組閣。

當劉浩然一一解釋完《大明資政院法》之後,下面一片議論紛紛,而李善長、汪廣洋等人卻是面帶微笑。不錯,他們是從內閣相位上離職,但是又被安排在了另外一個權力中心的位置上,而這個權力中心是專門制衡內閣的。相對內閣,樞密院是比較獨立的,而且直接受皇帝陛下領導,受相應的軍事法保護,資政院一般情況下不會去拿樞密院

刀。

待大家暫時消化了,劉浩然提出了一份名單,這份名單正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大學士、直學士和各部尚書侍郎。

出乎人意「門昱叉在情理之中。五位大學士為孫炎、劉基、丁德興、雕甲擁、楊憲,十一位直學士為陳修、胡深、羅復仁、那麼德、端復初、朱辦璋、劉存勇、王侍堯、葉綜溫、薛祥、夏煜。

陳修,字伯昂,上饒人,曾以常遇春幕僚從征淅東,授紹興知府,援引律令。悉本寬厚,盡改元季弊政,後遷濟南知府,時亂後,比戶彤殘,且多軍將練兵屯田其間,以鎮北境,修撫治有方,兵民相安,流亡復業。後歷任河南參政,吏部侍郎,其間詳考舊典,參以時宜,按地沖僻,為設官煩簡。凡庶司黜涉及課功核實之法,皆精心籌畫,栓法秩然。這次出掌吏部。

端復初字以善,漂水人。子貢裔也,從省文。稱端氏。元末為吏。常遇春鎮金華,召致幕下,後舉薦與劉浩然。歷任徽州知府、安徽參政,令民自實田,錄為圖籍,積弊盡刷。稍遷至吏部侍郎,掌堪磨。時官署新立,案犢填委,復初鉤稽無遺,其性嚴啃,人不敢干以私。這次調整被劉浩然任命為法部尚書,就是想以他的嚴峭肅正法紀。

薛祥,字彥祥,無為人。從俞通海來歸。渡江。為水塞管軍鎮撫。數從征有功。明歷元年轉漕河南,夜半抵蔡河。賊驟至,祥不為動,好語諭散之。以方用兵,供億艱,授江蘇參政。都管漕運使,分司淮安。淡河築堤,自揚達濟數百里,搖役均平,民無怨言。治淮八年,民相勸為善。及考滿還京,皆焚香,祝其再來,或肖像祀之。這次出任南京府尹。南京府尹這個位置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卻不好當,畢竟是都,牽涉到的方面太多了,而且現在南京正處于一個大展階段。需要一個能吏來經營。

胡深出任計部尚書,羅復仁留任學部尚書。朱元降出任內政部尚書,夏煜接替胡惟庸,轉任禮部尚書,而出乎人意料的是原大明皇家銀行都承事和副都承事王侍堯和葉綜溫居然出任6軍部尚書和海軍部尚書。本站折地址已更改為︰慨比咕,洲敬請登法閱讀!

其余章溢為營造部尚書,葉深為商部尚書,李質為戶部尚書,黎先為轉運部尚書。趙俊為工部尚書,唐釋為農部尚書,其余侍郎不等。

「大家可有什麼意見?」劉浩然問道。

大家雖然默不作聲,但是都在用眼神互相傳遞各自的意見。從明面上看,這次內閣似乎江南學派大佔優勢,江西學派也獲得進步,劉基自不必說了。孫,炎和楊憲均與宋謙、劉基等人關系密切,誰西派只剩下一個胡惟庸晉身大學士,丁德興是軍方的代表,一般不會干涉政務。所以說,在大學士這個層面,江南派似乎大佔優勢。

在直學士中。則是三足鼎立,陳修、羅復仁算是江西學派的翹並,王侍堯因為是江西人,勉強與江西派掛上關系,胡深、端復初、夏煜應該算是江南學派的。朱元璋和薛樣是不折不扣的準西派。不過他們又和李善長為的淮西集團還是有一定區別,朱元障雖然是淮西鳳陽出身,但他是後來投附過來的,與淮西集團有密切聯系。但又有一定隔閡;薛祥雖然勉強算是淮西派,但是他和目前在海軍佔主流的巢湖系關系更密切;王侍堯、葉淡溫是劉浩然的嫡系,屬于太平系。那麼德和劉存勇則是軍方代表,大家就將其忽略了。

而在各部尚書和侍郎中,也是如此局面,各派系不分上下,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均衡。

劉浩然掃了一眼眾人,又等了一會,在他的注視下,眾人紛紛表示沒有任何異議。但是劉浩然卻宣布了一項新制度,新的大學士、直學士人選必須得資政院所有的資政大夫舉手表決通過。劉浩然話網落音,李善長、汪廣洋等光祿大夫先舉起了手,其余的榮祿大夫一邊在琢磨著這其中的用意,一邊也隨著舉起了手。于是新學士名單獲得了資政院一致通過。

于是劉浩然便繼續宣布。孫炎為中和殿大學士,確定了他相的位置,劉基、胡惟庸、楊憲為文淵閣大學士,丁德興為武節閣大學士,陳修、胡棵、羅復仁、端復初、朱元璋、王侍堯、葉綜溫、薛祥、夏煜為文華殿直學士。鄧友德、劉存勇為武英殿直學士。

劉浩然接著宣布諸位學士的分工,孫炎總領內閣,兼管吏務和經濟展;丁德興負責軍務,協調內閣和樞密院的關系;劉基分管戶務、營造、運轉等方面。主要負責大明的百姓福利和社會保障;胡惟庸分管禮部、學部,換句現代的話說就是負責文化教育宣傳和意識形態;楊憲則接周禎的班。分管法務、內政等政法部分。

鄧友德、劉存勇協助丁德興處理軍務和協調軍政關系;陳修主管吏務,協助孫炎;胡探主管財政,協助孫炎;羅復仁主管學務和與兩院一館的協調。協助胡惟庸;端復初主管法務,代表內閣監督法律的執行,協助楊憲;朱元璋主管內政,協助楊憲;王侍堯、葉綜溫各主管6海軍的軍籍、軍費開支和軍輻采辦,協助丁德興;夏煜主管禮部,也就是宣傳,協助胡惟庸。

接下來劉浩然便宣布了各省布政使的任命,安然、…」漆燁、開濟、範敏等堪磨為優者出任北京、東京府省布政使。

會議開到這里,大家也知道,差不多也該結束了,誰知劉浩然又玩出新花樣。孫炎帶著其余四位大學士,十一位直學士走到劉浩然跟前,先向他拱手彎腰行禮,然後又轉過身來向諸位資政大夫拱手彎腰行舉,接著孫炎走到前面,先向劉浩然拱手致禮,然後開始代表學士們向資政大夫們言。

孫炎的話很簡單,也就是多謝皇帝陛下和諸位資政大夫們的信任,他們這些新任學士們將在李善長等前輩的基礎上再接再厲,絕不對辜負皇帝陛下和諸位資政大夫們的期望。孫炎話網落音,劉浩然便率先鼓掌,李善長、汪廣洋等人也是有樣學樣,資政院一片掌聲。

在散會前,劉浩然又宣布,二月十六日式黃道吉日。他將為皇太子劉煥章、皇長子劉煥誠、皇三子劉煥蘊舉行冠禮。

眾人走出資政院,開始三三兩兩議論起來,關注許久的大事終于落幕,這讓很多人的心情十分興奮,有點患失患得。

宋賺拉著劉基登上了自己的馬車,兩人默然的坐在那里,許久沒有說話,突然劉基開口道︰「潛溪,你榮任榮祿資政大夫一職,可喜可賀,不過責任重大啊!」

宋賺不由對好友翻了翻白眼︰「你榮任文淵閣大學士,更是可喜可賀,以後有的你忙了。」

劉基笑了笑,卻不接言,宋漂等了一會,終于忍不住道︰「陛下此意究竟是何意?我看不透啊!」

「陛下一向用意深遠,你看不透是應當的,我也是雲里霧里。」劉基知道宋鐮所言不僅是指這次新任學士的名單,還指突然完善資政院一事。資政院很早就設立了,不過大家都把它當做是一個「養老院」和「榮譽院」卻想不到劉浩然突然強化了它的職責,擁有了可以與內閣隱隱抗爭的權力。

「或許是制衡吧。」劉基不敢肯定地道。盡管大明這些年大力介紹了古希臘的民主制度,也介紹了當前泰西英吉利出現的貴族議會,但大家還是沒有過多地往這方面想。

「為何陛下這次做出這麼大的讓步,難道是為了保全李相?」宋謙有些不解道。盡管李存義案沒有涉及到李善長,但是輿論依然指向他,不少人依然提出要給予他懲處,給他造成了很大壓力,使得這位李相在這次調整醞釀過程中是閉門不出。而劉浩然一向重情,對于李善長這位老臣子。自然會倍加回護,現在又將其推向資政院學院這麼重要的職位,自然要堵住一些人的嘴。

「潛溪。你真的覺得是讓步嗎?陛下何曾畏懼過什麼人?」劉基直問道。

「伯溫,你的意思是?」

「孫炎、楊憲與我等關系密切不假,可是他們更忠于陛下,若要選擇,你說他們會站在哪一邊?」

宋賺幾乎不用想就做出判斷,當然站在劉浩然那一邊,畢竟兩人是劉浩然一手提攜出來,無論是站在忠君還是感恩的角度,自然是死忠劉浩然一人。

再看看直學士。雖然名義上分屬各派,但是無疑他們不會輕易卷入派系之爭,只管站在皇帝陛下哪一邊。別人不說,劉基就是一個例子,雖然他是江南派翹,可真要是在大事上,他肯定先听劉浩然的,再听江南派的意見。

「陛下現在最重要的讓大明繼續平穩迅展,一切以此為計,這屆內閣也是如此。」

宋賺點點頭。這屆學士和閣員哪個不是在內閣和的方上歷練已久,都曾經在李善長等人領導下工作,曹隨蕭規絕對沒有問題,自然能夠將上屆內閣的國策延續下去。

「太子就要舉行冠禮了。

劉基突然悠悠嘆了一句,宋源不由地頭一緊,儲位之爭,歷朝歷代都是最殘酷的,不少臣子就是卷入其中,結果是尸骨無存,家破人亡。當今天子聖明,能不能避免這種悲劇生呢?

而在另外一處府邸,胡從憲興奮地言道︰「大獲全勝!大獲全勝!今日終于有我理學揚眉吐氣的一天。」

「化文先生,此時高興還為時太早。」陶希言提醒道。

「惜辭太過濾了,這次學士中多有我江南學派翹和親近之人,此後我理學揚光大,重返廟堂就在不遠了。」

陶希言勉強笑了笑,他分析來分析去,得出的結論與劉基相似,這次新內閣組建。看上去各派各系有起有落,但是權力依然被皇帝牢牢地控制住。在這種局面下,真的會出現胡從憲所言的理學大復興嗎?但是他不想打擊正在歡慶興奮地胡從憲等人,只好把話埋在肚子里。

「化文先生。太子即將行冠禮,這才是最重要的。太子一旦行冠禮,便可開東宮,設官屬,臨視國事,所以這東宮屬官如何舉薦,化文先生還要與諸位先生商議。」

「對,對,惜辭說得是,我這就去和潛溪先生等人商議。」,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6肌,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的榮耀最新章節 | 帝國的榮耀全文閱讀 | 帝國的榮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