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四七八章 優生優育

作者 ︰ 一地風兒

卻說北鯨6o號考察艦隊離開了馬來半島中部的陶島,向暹羅行政區的府曼谷駛去。航程約8個小時,一大早,就抵達了曼谷。暹羅行政區長官唐寅鏘,暹羅軍區司令、駐軍11集團軍軍長李子木親到港口迎接。陳佳永一行住進了曼谷城大皇宮旁的軍區司令部招待所。

曼谷意為「天使之城」,為暹羅之府,位于湄南河下游,距暹羅灣4o公里,城內河道縱橫,貨運頻繁,有「東方威尼斯」之稱。是東南亞第二大城市,城市人口密集,達3oo余萬。曼谷港是世界著名的稻米輸出港之一。倭軍是和原仰光自衛軍談判後從曼谷撤軍的,城市沒有受到戰火的摧殘,眼下是一片繁華。

唐寅鏘匯報道︰原暹羅地區面積為51.4萬平方公里。將馬來半島巴蜀以南部分地區劃歸南亞國後,又接收了原柬埔寨西部約9萬平方公里地區,面積與原來相當。現有人口45oo萬,其中泰族佔4o%,老撾族佔35%,還有撢族、馬來族、高棉族等,有華夏血統的暹羅人約佔3o%。8o%的人居住在河谷和平原地區。行政區內主要有鉀鹽、褐煤、油頁岩、天然氣,還有鋅、鉛、鎢、鐵、銻、鉻、重晶石、寶石和石油等,其中鉀鹽儲量為世界第二,僅次于加拿大。各類資源正在總體規劃下進行開。暹羅行政區既是產糧大區,也是一個人口大區。近段時間,已經向克什米爾、婆羅洲島行政區移民約3oo萬人。

陳佳永听了匯報後,心道︰「眼下世界上雖然到處是戰火硝煙,而這南亞半島上日後恐怕是沒有仗可打了,半島的經濟展卻參差不齊,特別是這暹羅地區最後才收回來,就數這塊地兒的經濟比較落後了。可是人口的產量卻很高,真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呵。得要控制一下才行。」他對唐寅鏘道︰「關于暹羅行政區的經濟展和工農業布局事宜,劉博士帶領的政務院規劃工作組還要去你們行政區各地詳細考察和規劃安排,你就放心好了。只是你提到的這個暹羅行政區人口較多的問題,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老是移民也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因為你移走的是精壯,留下的卻是老弱。再說咱華夏一直是施行的是人口自由流動政策。暹羅行政區的經濟若是搞上不去,青壯勞動力也要跑。人口過多增長不是你一個行政區才有,我想在你們區召開一個現場會議,研討一下和人口相關的問題。我看就叫做‘華夏人口展研討會議’吧。」唐寅鏘當然十分樂意。馬上就準備去了。

曼谷大王宮府里,6續到達了聯合**的許多要員︰有**副主席楊麗雲、衛生部長崔英子、民政部長夏銘軒、教育部長墨林、勞動部長陳潛、財政部長傅作以、農委主任宋雲鶴、新任婦女聯合會主席聶小倩等人。還有總後勤部長周凡,國防部、武裝部隊相關人員近1oo人參加。大家先去了各地考察。

會議召開了,鄧筱平主持了會議,他道︰「政務院在曼谷召開這樣一個小型現場會議,專題討論人口問題。也是第一次召開這樣內容的會議,大家也已經去各地考察了兩天。希望大家認真研究。」

陳佳永言道︰「人類的生產,無怪乎就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人口自身的再生產兩大生產。物質資料再生產的展是由先進的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所決定的,其中決定的因素是人,即生產中的有一定勞動技能的人。也被稱之為勞動力。華夏聯合**成立以來,大力開了人力資源,25o所重點高校為各行各業提供了大量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近萬所中專和技校提供了大量的應用操作技術人員。我們的教育也普及到了9年義務制教育。在優生優育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嬰兒出生死亡率幾乎下降為零,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人口的質量。但是在人口的數量上,展極為不平衡,在我們的西南、華東、華南,以及南亞半島地區,人口的數量人日漸增加。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其間要經歷成長、受教育,有工作干,娶妻生子的一個長期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家庭兩口子生兒育女的小事兒,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國家的展。人是什麼,就是一種社會的動物,社會應對每一個人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應當是一個合諧的比例。過了,就會失衡。我們的人口平均壽命從193o年的35歲已經達到了65歲。我認為應當進行一定程度的人口控制了。大家說說怎麼辦為好?」

楊麗雲道︰「我在分管著勞動、衛生、民政等部門。這幾年來,我們在優生優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的費用,佔了國民總支出的2%,大大地提高了人口質量。但是在人口的數量上,因為現是在世界戰爭期間,我們還沒有進行控制。大家有什麼好的辦法,也請談談。」

陳潛道︰「我們的人口已達16.5億,是一個名符其實的人口大國,適齡勞動力充裕。但是人均資源佔有率和每萬人大學生的數量,在世界上卻居中等。為了充分滿足就業,我們的很多產業還是勞動力密集型的低層次產業。我們進行了最大程度的勞動力區域性流動,在人口較少、條件較差的西伯利亞、西亞、新疆、**等地區采取了優惠的移民政策,勞動力轉移達5千萬人,我老家湖南省就流動出了近1oo萬人。從一定程度上均衡了人口的分布。但是,在人口總量不斷增加的現狀下,移民只能是一種微調。」

夏銘軒道︰「民政部門先是對軍人家屬和子女進行了優撫;然後對孤寡老人進行了妥善安置;孤兒院、榮軍院、托老所在全國近萬所。以及對適齡青年進行就業培訓等,從老到少,民政部每年耗資15oo億元,費用恐怕得還要增加。」

聶小倩道︰「根據我們婦聯的調查,在達地區,每戶子女平均2-3人;在西北部地區,每戶子女3-4人。而在南亞次達地區,每戶子女達到了5-7人。而且人口數量還在不斷增加,質量不升反降。我們在去暹羅行政區隨機定點的調查中,在西坎縣一家農戶里,育有8個子女,而年人均口糧卻不到15o斤,全家人處于饑餓之中。子女瘦弱不堪。只能靠**的救濟才能過活。這種狀況在南亞地區較為普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傅作以道︰「我是個打過多年仗的人,深知人口的重要性。眼下的世界大戰中,僅羅剎國就已經傷亡了不下12oo萬青壯,平民也因傷亡和凍餓死亡了近5ooo萬人,人口銳減。斯大寧出了號召︰鼓勵婦女們多生孩子,並為一位生了7個孩子的婦女授予了‘英雄母親’的光榮稱號。但是我們華夏有幸免遭了戰火的荼毒,老百姓安居樂業,可是也真能生育,情況和那高寒地區生育不佳的羅剎國有很大的差異,人口也應該進行適當控制了。」

(筆者注︰在後世,華夏盲目學習羅剎國,其中就有學習羅剎國鼓勵婦女多生孩子這一例。在上世紀5o年代,狗日的偉大領袖表了一道無比混蛋的「最高指示」︰「……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麼事情都好辦了……」當時有位叫馬寅初的學者看出了問題,上中南海,建議控制人口。領袖大怒,斥之為「反動的馬爾薩斯人口論」,配馬學者去牛棚擔糞下地勞動改造去了。因此後來才有了「錯批一個馬寅初,華夏多生三億人」的說法。筆者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下面還有一弟一妹。有幸屬于了多生出來的「三億人」中之一。當時每個家庭生三個四個女圭女圭還算是少的,女人只生了一兩個女圭女圭還被人瞧不起,最高記錄是一個婆娘一口氣生了17個女圭女圭而且養活了,比羅剎國猛生了7個女圭女圭的英雄母親強到哪里去了。可是這狗日的人一多,才真是一切什麼事情都不好辦了。這麼多的人要吃要喝要穿,就帶來了一連串的社會問題。當時國家又在連年不斷地為了什麼「主義」、「路線」而胡亂折騰著,狗日的一味亂整。近十億人就像一大群瘋子,在偉大領袖的指揮棒下,亂哄哄地鬧著一場又一場「革命」,也不知道是在革誰的「命」。在「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口號下,經濟上不去,糧食也減產。又遇上了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其實是大大的**。在偉大的黨領導下活生生地餓死了不下5ooo萬華夏人!餓死的人比打一場世界大戰不會少,被世界史學界稱之為人類世界上「第二大饑荒」,真是造了大孽了!華夏那麼窮,狗日的女圭女圭們卻在不斷地猛生出來。**已經解決不了猛增的人口吃喝了,于是被迫采取了維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標準的糧食布匹等計劃供應,農村的農民就任其在土里刨食自生自滅了。城里的女圭女圭們長大了,沒有地兒就業,**又怕年青人作反,于是就往農村里趕,稱之為「偉大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實際上是將一批批熱血青年消彌于貧窮蠻荒的大山之中,這種反人類文化的舉措在世界上無出其右,令人指!迫于人口激增的現實,在7o年代初人口政策從一個極端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強行規定男女雙方不滿25歲不準結婚,結了婚也只允許生一個女圭女圭。並且大肆宣傳「只生一個好」。沒有被批準出生的女圭女圭懷上了都要強行引產。筆者的表弟就是受害人之一。姨媽瞞著單位懷孕了7個月,終于被廠「計生辦」現了,由于沒有被批準生育,就被強行帶到醫院引產。醫生只得向已經成熟的胎兒頭上注射了藥物(殺人),狗日的表弟有幸沒有被注射死掉,卻因此刺激而早產生逑了出來,哇哇地大叫著,這下子就不好弄死他了。廠里道︰算是生了一胎,往後不準再生!表弟在母月復里還沒有見天日,頭上就挨了殘忍的一針,大難不死,但由于腦子受損,他的左手和左腿就因此而致殘了,還時常癲癇,長大後也參加不了工作。父母死後就靠擺個小菜攤艱辛度日,所幸現在才拿上了低保活命。難怪當時的計生委主任陳木華都哀嘆道︰「這項政策真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這項違背人倫的造孽政策已經執行幾十年了,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被取消……)

周凡道︰「眼下,我們軍隊的兵源是十分充足的。18-22歲的男青年達1億2千萬,當然不是所有的都來當兵,而只是參加軍訓,作為後備役。部隊從軍青年已達25oo萬。在近些年的若干次局部戰爭中,我們6續傷亡了兵員約12o萬人。預備役部隊都對野戰部隊及時進行了補充。世界大戰恐怕就要結束了,我們華夏雖然是保持中立,也早已經作好了戰爭準備。在人口上我們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我贊同優生優育,不贊同計劃生育。因為計劃生育是不講人倫和人性的!」

宋雲鶴道︰「華夏人口眼下還有7o%在農村,由于國家對‘三農’的高度重視,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和稅收減免,農民的日子逐漸好過了起來。但是‘養兒防老’的意識還嚴重存在。是導致多生多育的一個重要原因。控制人口的過度增長,政策施行是一個方面,主要還得以經濟的手段進行調控為好。」

鄧筱平道︰「我贊同優生優育。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能缺少一定數量的人口,但一定是健康的有素質的高質量人口,我听陳主席講過,以前緬甸八莫有一個叫弄瓦的騾馬店主,生養了13個女圭女圭,平日只顧上了糊口,婆娘一生病,店子就開不下去了。還何談女圭女圭的成長和教育,女圭女圭們長大了又重復那父母過去的故事。一輩一輩地苟活下去,真是一種悲哀!我們華夏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國力和經濟實力,從政策傾斜上來推行優生優育為好。」

會議議定︰衛生部下屬的優生優育辦公室獨立出來,成立國家人口委員會。由楊麗雲副主席擔任主任,相關各部委任副主任。下設優生優育辦公室,由陳苗花任辦公室主任。具體推行的人口生育政策復雜問題簡單化,暫定為︰城鎮凡生兩個以下孩子的家庭,享受各項**優惠政策,孩子直到大學畢業均由國家負擔。或優先安排工作。農村生3個孩子以下的家庭,父母到6o歲以後享受**提供的養老保險金,每人每年不少于15oo亞元。生了的子女上學自費,並且父母不享受養老保險。

會後,陳佳永對墨林道︰「你在會上雖然沒有言,但人口政策和教育政策習習相關,9年制義務教育必須要實行好了,大專院校的教育經費一如既往地由國家統一撥款,我們現在推行的是市場經濟,但是教育領域絕不允許搞市場化。格老子倘若連教育都在市場上賣錢了,這個國家就已經十分操蛋了!」墨林道︰「咱就正等您這句話呢。」陳佳永道︰「在以前的軍閥混戰時期,大學教授的每月工資就可以買5頭牛。那著名的魯遜先生才能不缺吃不缺穿的在寧靜的里寫著批評社會的文章,難道我們還做不到麼,還要教授們去賣學問致富麼!尊師重教是咱華夏的傳統,切不可丟。我決定了,大學教授與同級的處廳行政級官員相比,工資再增加2o%。」墨林興奮地道︰「這真是教育界甚幸,華夏甚幸呵!」陳佳永道︰「什麼‘甚幸’呀,難道這些年來老子還虧待了你們教育界麼,國民總收入的7%都歸你在用,你才是富得流油呢。」墨林忙道︰「我可是一分錢都沒有亂花,每年都送出了1oo萬大專以上的人才呀,還有中小學教育的普及……」陳佳永道︰「不說了,你哥子又不喝酒,我讓李廚師蒸了好大幾只蹄膀肘子,晚上請你和崔英子她們。」墨林笑眯了眼道︰「知我者,大隊長也;蒸肘子,亦我所欲也……」

席上,陳佳永對崔英子道︰「醫療衛生工作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和民生緊密相連。特別是我們的國立醫院,一定要堅持為民眾服務的宗旨,絕對不能搞市場化,醫者仁心,倘若都是為了去掙錢,那就黑了心,離了譜了。」崔英子道︰「大隊長,您就放心吧。我一定會把好這個關的。」

(筆者注︰前兩月一朋友感冒咳嗽,痰中帶有血絲,遂去了一家很有名氣的直轄市中心的「三甲」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後,花去了8oo多元,被診斷為肺炎,醫生說需要住院治療。這就住院治療吧,可是朋友的血糖卻一下子增高了許多,達28,正常的為6.5。醫生道︰「欲治肺炎,要先降血糖。」于是就又治吧。可是我朋友疑惑了︰老子從來沒有得過高血糖呀?就打電話找到了昔日部隊轉業到地方醫院的一位老戰友向他請教。那老戰友一听,急道︰「你趕快出院!」朋友住了11天院,花去了人民?1萬3千元。那戰友趕過來為他診脈了一下,道︰「你只是感冒後急性支氣管擴張,勿需住院治療,吃藥不過1oo元。」朋友問︰「那血糖升高是咋回事?」戰友道︰「醫生不會給你吃藥升高了血糖再慢慢降麼,這樣才好收你的錢呀。現在醫院的醫生是要完成醫院下達的一定數量的經濟收入指標的,一般為每月1o-3o萬元不等,你被那醫生‘宰’了!」朋友道︰「那還叫‘人民醫院’嗎?」那戰友哂笑道︰「我的哥,現在人民算是個什麼東西,人命又算是個啥,都市場經濟了,一切又都在亂整了!咱們醫生不也是人民群眾麼,也要在市場上賺錢致富呀。我所在的醫院雖然離你遠點,你往後有個三病兩痛的就到我這里來看病,我保證不賺你的錢。」朋友啞然。)

華夏人口委員會優生優育辦公室一下子升?成為了一個正部級的單位。苗花連升了3級,她對陳佳永道︰「哥,我想干好,就是不知自己行不行。」陳佳永笑道︰「妹子,哥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何況你還真行。你這個主任可是大家民主推選的,並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意思,也是大家對你多年來辛勤工作的肯定,但是責任也十分重大。麗雲姐會為你配置好工作人員的。」蔣四在一旁咕噥道︰「正部級,那花兒起碼就是在職的上將餃了。她不就壓在我頭上了麼。」陳佳永道︰「你倆誰壓誰呀,你比苗花大18歲,壓了她幾十年,也該退役享福了。可苗花正當盛年,還可以干一番事業。你呀,快點學好小灶,為苗花多做點好吃的才是,不然我饒不了你。」蔣四訕笑道︰「大少,我這不是在認真地學麼。」陳佳永哼哼道︰「你呀你,都學到牛里去了!格老子李遇安弄好肘子端上了灶,你只燒個火都沒有蒸熟,你當是蒸饅頭一股氣上來就蒸成了呀!後來又去回火,害得老子和墨林他們多等了1個鐘頭才吃上。你呀,還不如那婆羅島上的長臂猿聰明。」蔣四急了,大聲爭辯道︰「我不行,可我兒子們行,我大兒子是博士,文憑比你還高!」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