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四一一章 北方之海

作者 ︰ 一地風兒

北鯨6o號艦上,陳佳永查閱著白令海的詳細資料。趙依曼是初上大海遠航,很有新鮮感,同時,她認為不了解大海就不會深入了解北亞,就和陳佳永一道鑽研起來。

白令海(英文名稱︰Beringsea;法文名稱︰merdeB ring,俄語作Beringovomore)是太平洋沿岸最北的邊緣海,介于(66°31′n,51°22′e)之間,海區呈三角形。北以白令海與北冰洋相通,南隔阿留申群島與太平洋相聯。位于太平洋最北端的水域。它將亞洲大6(西伯利亞東北部)與北美洲大6(阿拉斯加)分隔開。1728年丹麥船長白令(VitusBering)航行到此海域,因而以他的姓氏命名。

白令海西岸是堪察加半島。華夏唐朝時,堪察加半島上的部族曾經向唐朝進貢,元朝遼陽行省的最東邊已經到白令海西岸。流鬼國在堪察加半島--東到白令海峽,唐代流鬼國地界。《新唐書.東夷傳》稱︰流鬼國,去京師一萬五千里,直黑水??東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多沮澤。有魚鹽之利,地氣早寒。每年堅冰之後,以木廣六寸,長七尺,施系于其上,逐其奔獸。俗多狗。以其皮毛為裘褐。勝兵萬人。南與莫曳??鄰接……貞觀十四年。其王更三譯而來朝貢,授騎都尉。

北宋的《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五卷中記載︰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上貞觀十四年,辛丑,流鬼國遣使入貢。去京師萬五千里,濱于北海,南鄰??,未嘗通中國,重三譯而來。上授以其使者佘志為騎都尉。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西元725年),安東都護薛泰請在黑水??內置黑水軍,以其最大的部落為黑水府,命其領為都督並派遣了內地長史(都督的副職)等官員協助當地少數民族領管轄,開元十四年唐朝在這里設置了黑水都督府。開元十六年賜都督姓李名獻誠,對黑水??地區(今黑龍江中下游流域)實施有效的行政管轄。治所在伯力。唐代華夏東北少數民族黑水??開闢了對堪察加的航線即庫頁島與堪察加半島的北海(鄂霍次克海)航線。航線起點在莫曳??(莫曳皆部)所在的庫頁島。

《新唐書.??傳》載︰黑水(黑龍江)西北有思慕部,往北走1o天到郡利部(今黑龍江入海口廟街),再往東北走1o天到窟設部(又名窟說部,「窟說」是「庫頁」的諧音),再往東南走1o天就到莫曳皆部即莫曳??了。終點在流鬼國(今堪察加半島的西南岸)。這條航線從庫頁島出後,順著海流趁西北風(這一地區一年中西北風有八個月)向東南航行,到擇捉島後,則轉向東北而後到堪察加半島南端,全長918海里(17oo余公里),用15天。庫頁島的??族人在唐朝就已經掌握了北海逆時針方向海流的規律,開闢了這一條從西北走向東南再轉東北的大弧形航線。

白令海海底地形大致可分為淺水區(淺于2oo米)和深水區(深于2oo米)兩部分,兩者的面積幾乎相等,淺水區為6架區,主要分布在東北部,6架寬達64o多公里,其面積約佔總面積的44%,是世界上最大的6架之一。6架上分布著許多淺于15o米的水下平原。西南部為深達37oo∼4ooo米的深水區,其西部有自北向南延伸的奧柳托爾斯基海嶺,南部有向北延伸的巴韋爾斯海嶺,分別把科曼多爾海盆、巴韋爾斯海盆和阿留申海盆分隔開。淺水區和深水區通過阿留申群島之間的各海峽與太平洋相通。白令海風暴頻繁,氣候嚴寒,海面多浮冰,是世界上航海最艱難的海區之一。尤其在北部,冬季被1∼2米厚的冰層所覆蓋。海冰始于9月,結冰範圍以1月為最大,可擴展到2oo米等深線處,最南可達布里斯托爾灣和堪察加近岸。5月開始融冰,7月除了白令海峽仍有浮冰外,均已無冰。

白令海峽最窄處僅35千米,平均水深為45米,使太平洋與北冰洋之間深層冷水交換受到限制,因此白令海受北冰洋嚴寒的影響僅限于海峽南端附近海域,從而使白令海區主要受北太平洋海水交換的影響,是典型的太平洋北部邊緣海……

陳佳永對趙依曼道︰「我們這會兒又要和大自然作斗爭了。」趙依曼道︰「我可不以為︰古人不就道‘順其自然’麼,應當叫開和利用大自然。」陳佳永夸她道︰「還是我的才女有思想。」

漁業船隊連日來在阿留申群島外海捕獲甚豐,5艘冷凍加工船晝夜加工,生產出了海鮮罐頭15o余噸,魚干產品25o噸,冷藏鮮魚1萬2千噸。可把隨行考察的肖墩子樂壞了。踫頭會上,肖墩子就要與漁業總公司簽訂包銷訂單。羅琪光道︰「暫不忙簽單,第一批鮮魚、魚干和罐頭,供應給我們的海軍。沒有他們的犧牲和打拼,我們能到這里捕魚麼。」唐繼堯也很贊同。陳佳永道︰「咱們目前是在這北方的遠海捕魚試運行,要根據捕撈、加工和運輸能力的合理搭配有計劃地進行。當然,要盡量在外海、公海捕撈和加工。」

漁業船隊完成了勘探性捕魚後,從阿留申群島西端向白令海駛去。m齡號航母艦隊司令劉大乘直升機前來向陳佳永匯報︰艦隊以朝雲港(原普羅維杰尼亞港)為基地,擔任楚科奇海、白令海峽、阿納德爾灣、白令海沿海岸的防衛。目前和美國海軍各守海域,和平相處,沒有什麼軍事爭端。陳佳永道︰「守住了就好。特別要守好白令海峽這一道咽喉。」

白令海公海上,漁業船隊的1o艘捕鯨船大展了身手,捕獲了25條大鯨魚,由一艘加工船專門進行處理。三牯牛去到捕鯨船上開了漁炮,過了捕大「魚」的癮。陳佳永對唐繼堯道︰「鯨類一身都是寶,但不能濫捕,得和美、加、倭、羅剎等國協商,公海上捕鯨數量要限制,進行保護性的捕獵。在我華夏內海更不要輕易捕獵。」唐繼堯深以為然。

漁業船隊和北鯨6o號艦隊由劉大親自領航,迎著白令海峽湍急的洋流,駛入了楚科奇海,向西而行。時近9月,這里的海面卻開始結薄冰了。楚科奇海面積方公里,再往北,海面上卻是厚厚的冰層。陳佳永和眾女穿上了厚厚的防寒服,防滑靴、護目鏡,全副武裝,乘直升機去到了北部的冰原上考察。他們見到了絢麗的北極光,還有成群的企鵝,不少海獅、海象和海豹。陳佳永對眾人道︰「這一片世界是屬于它們的,不要去傷害和驚動它們,要好好地保護起來。」

船隊向西直航而行,越過了東西伯利亞海,進入拉普帖夫海,穿越過了濃霧彌漫、暗礁叢叢的維利基次基海峽,過了柳切斯金角,駛入了葉尼塞灣,進了迪克森港。行程7日,航程達38oo公里。邊防軍總司令木姐弟4星上將、巴爾瑙爾行區長官劉文輝、太梅爾半島駐軍第5集團軍唐繼虞上將和西安號航母艦隊司令石玉春少將早已經候在港口里了。

木姐弟匯報道︰「這處西北角的邊境防務已經布署完畢,計有邊防軍5萬人。北地群島的防務也納入了其中。補給由6上直線距離最近的山西大同至西北市(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市)火車運達,然後經葉尼塞河沿岸公路(鐵路正在建設中)至伊加爾卡鎮匯集,然後再經水路85o公里運到迪克森港。」

劉文輝匯報道︰半島戰後遣送走了約5萬羅剎人,已經移來了華夏居民3萬余人,是按男比例1︰1移過來的。半島正在開之中。前時科學院劉雲濤博士和地質部李斯光部長帶人來考察了,勘測出葉尼塞河出海口處蘊藏有大量的石油,正在籌備開。目前半島設立了養鹿業(馴鹿)、養獸業(北極狐、玄狐)、漁業,還有多金屬礦物、煤炭的開采等。沒有大工業,但都是高附加值的特色產業,一只5o公斤重馴鹿價值1萬元,一張玄狐皮就值5千元,捕獲一頭1噸重的白鯨,可值25萬元。所創產值已經能夠養軍了。

唐繼虞匯報道︰半島駐軍15萬人,主要是用于各處的布防。駐軍司令部設在半島西南部葉尼塞河邊的杜金卡市。只是不打仗了,大家有些閑得慌。

石玉春是科班出身的後起之秀,才3o歲。西安號隨m齡號一直打了這里,他也算鍛煉出來了。他匯報道︰西安號航母艦隊巡防在劃定的西徑8o度線以東至以北海域,同時擔負著北地群島和拉普帖夫海、新西伯利亞島的海防。基地設在迪克森港。

陳佳永听了匯報,很是高興。他道︰「大家在這里守衛和開拓不易,辛苦了!我們抓緊夏季這兩個月的通航時間從海上過來,主要是考察白令海和北冰洋的情況。我現在才體會到了斯大寧的不易︰北亞之役,他斷了6上運送兵員和物資的通道。只有從海上運兵,饒是海運成本再低,海途也太遙遠了,而且航程充滿了艱險,不能及時保證戰役的補給,而且白令海峽被我們一封,他就只有拱手讓出北亞了。我們西北的幾個集團軍打得很不錯,擋住了羅剎軍的向東反擊。現在我們的6路已經有8條公路通向了北方海邊,鐵路也正在抓緊修築。這一片喀拉海88萬平方公里,我們佔領了了三分之一的東面。海上的防務也不能松懈。羅剎國是忘我之心不死,時刻都想反撲過來。唐軍長你不要以為沒事干了。平時三分之二的部隊練兵,三分之一的部隊生產,一旦有令,你的15萬人馬要上得陣,打得響。

趙依曼道︰「北亞和北部沿海要進行有序地開。不能搞有污染的重工業,劉文輝長官對巴爾瑙爾行政區以及半島的工農業生產安排也是很好的。我們要移民,但也不能移得過多,要根據生態平衡的要求統籌安排。」

唐繼堯道︰「這里的漁業開很有前途,我這次帶過來的漁政、漁輪、捕鯨等船舶,就調派在這里了,並在這里建一個魚類加工廠,成立迪克森分公司,暫時由總船長阿由在這里負責籌建漁業局。一條要求︰最好在西徑8o度邊境線上去捕撈,和羅剎國爭海上資源,自家的魚則養起來慢慢捕。」

北鯨6o號艦隊在迪克森港休整了三天。木姐弟、唐繼堯陪著陳佳永和趙依曼乘飛機在半島和沿葉尼塞河進行了邊境防務考察,又去了西安號航母艦隊視察。陳佳永見到了曾廷少將等幾位老人兒,高興地聊了好一會兒。

唐繼堯去喀拉海上進行了有規模的漁輪試捕撈和獵鯨,大有收獲。唐繼堯道︰「這里捕撈的第一批魚蝦2萬噸和生產的3oo噸魚罐頭、4oo噸魚干按成本價供應給部隊。」他的堂弟唐繼虞道︰「哥,不能殉私情喲。」總經理羅琪光道︰「這是我的建議,一路過來都是這樣,陳主席同意了的。」

劉文輝送來了海獅、海豹、海象、白極熊、企鵝、馴鹿、北極狐、玄狐各5只,說是要送到內地的動物園去。為了安頓和伺候這些可愛的?伙,專門用了一艘運輸船。可把花子和花花她爹娘忙壞了。

第四天,北鯨6o號艦隊就要返航了。來時龐大的漁業船隊,回程就只有考察艦隊了。大家在港口依依惜別。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