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一0三章 新的困惑

作者 ︰ 一地風兒

陳佳永在緬北且行且走,進了密支那城,又去忙他新的一輪事兒去了。暫且按下不表。

馮吉這一段時間卻在吉祥寨忙了個不亦樂乎。大隊的地盤在不斷地擴大,各種事情也就越來越多。幸虧葉曉兵的公路修得很快很多地方都通了車。馮吉就調出了存放在虎崖的那幾台吉普車,配給了偏崖大隊部一輛,吉祥中心寨一輛,葉曉兵築路工程部一輛。3台封存的電腦也啟用上了︰一台在虎崖,一台在吉祥,一台在黑山。這樣,就很快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陳佳永從八莫西藥制藥廠6續運回了大批的西藥藥品,其中有大量的金雞納霜、消炎、感冒等珍貴的西藥。令張春森高興萬分。他對馮政委道︰「大隊長馱來的這一箱箱的藥品,只要能保證供應,就足可以讓轄區內幾十萬人免去虐疾之害,真是一些救命的好藥呀!」陳佳永在電報里也己經告訴過馮吉︰一俟八莫西藥制藥廠的小水電站建成,就擴大和改進制藥廠設備,提高機械化、電氣化的程度。大量生產秘密的「拳頭」產品--青霉素等。所以馮吉就放心地安排了張春森和胡老財等人,讓他們中西醫結合,西藥治標,中藥治本,在各寨去指導設立了醫療衛生站。中藥廠生產的中成藥和八莫西藥廠的西藥,凡居住在轄區內的百姓看病買藥均收半價。轄區內各寨的醫療衛生條件一下子就得到了跨越式的改善,寨民們享受到了後世都趕不上的醫療保障。

葉曉兵的築路工程規模可是越來越大了。參加築路的人工已不下3ooo人。築路的工程器械也增加了不少。特別是風鎬和推土機,對打山洞和平路基絕佳;還有那大隊長設計出來的塔吊,對建高架橋墩可是起了大作用。葉曉兵自己也是坦克兵出身,對道路的一般要求和知識比威爾遜還強一點。所以,他設計的公路,基本上達到了後世的2級公路以上,比盤山道順直多了。當然,打隧洞和架橋的工程量就加大了,成了重中之重。但是,難題就是鋼材和水泥供應不足。大隊已專門派了兩支小型馱隊,為他的工地馱運鋼材和水泥,葉曉兵覺得成本雖然高了一些,但是很值得。

李三貓和湯姆他們則更加忙碌。原軍械所和繳獲的十幾輛車維護和改造完了後,幾個部門就加大了對車輛制造的研制力度。孟猛他們雖然持續地從密支那的汽修廠里馱運來了各式的汽車輪胎、動機總成、各類配件和儀表、電器原件等。但是也只能滿足一輛汽車裝配的一半多一點的材料,其余的就要靠自己制造了。李三貓負責鑄件和車體、湯姆負責總成系統、查爾斯負責電路電器系統。馮吉就干脆將吉祥寨的汽修廠擴大了,他自任「所長」,其實還是由李三貓由他們幾個人具體負責辦事,成立了一個「吉祥汽車研究所」。連鐵工廠、木工廠、蓬墊、編織廠都卷進來了。各方人等匯集了15o多人,又匯集了各類機械2oo多台。居然,這「研究所」見天都還能裝配出一輛載重3噸或5噸的卡車來。一下子就緩解了轄區內的貨物運輸問題。西北到 醒、東北到 臘、南到尤里和白馬等寨,西南到橄欖寨,全都是用汽車在公路上進行運輸了。

葉曉兵的壓力又大了起來。他每天一早就駕車出去巡視各個築路隊的工程質量和進度情況,哪里天黑就在哪里歇,真是以公路和工地為家了。他先是嫌公路短了,現在是路長了,但是車又增多多了。在他已修成的近2oo多公里的公路上,現在己經日夜行駛著客貨車5o多輛,還有馬車2oo多輛。這車多了,路又短了。葉曉兵道︰「老子還就要把這路修下去。看你有多少車來跑,跑多遠!」

趙大雄仍然開著他的那輛手扶式拖拉機,在葉曉兵新建的公路上愜意地行駛著。但幾轉幾不轉就轉到了村寨便道上,就是這輛手扶式不擇路的好處。趙大雄話不多,但是很實在。他先是要認真指導好轄區內農田的正常農事生產。那「生物質柴油」的生產設施,他已6續「克隆」建成了5套。使用效果非常好,出油量也不斷增加,每天出油己達3噸多,滿足了大隊車輛4o%的供油。每套設施估計不到一年就可以收回投資成本。這主要是有了大隊的資金投入保證;其次是當地寨民的積極支持;笫三還有他的私心︰沼氣池里可以獲得大量上好的農家有機肥料。

大雄和他那手扶式拖拉機,已成了當地寨民在田間地頭常見的一道風景線。他的車斗里常裝著種子、肥料、農藥什麼的,很受寨民們歡迎。並都以搭上他的便車為榮。他有時也搭上了鳳兒,去到吉祥寨趕趕場呀,又去到卡芒寨和苟總場長、柳場長等說說養殖的話兒呀,真是舒心極了。他現他己經越來越愛上這塊土地了,因為他為建設這塊土地真心地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刀郎則忙著各寨幾十家大小廠子的事兒,特別是 臘寨通了公路以後,人流和物流量加大了許多。被服廠也搬了過去。他的事兒就多了起來。開著吉普車一天幾處地奔跑,呆在偏崖大隊部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但是,刀郎忙得非常充實和愉快!他和芸娘安在卡芒寨的新家,屋子被芸娘收拾得整潔而溫馨,院子里也種滿了各種花草,就像一個大花園。他們都很珍惜這第二個「春天」里的幸福日子。紅兒工作去了辛甘寨,芸娘白天忙著事兒,但是晚上家里就只是她一個人了。好在眼下交通方便了,所以刀郎無論早晚,幾乎天天晚上都要趕回家里,好好地陪伴著芸娘,享受著夫妻間的天倫之樂。

馮吉則在土司木樓楊麗雲的書房里忙了好幾天了。他的案頭上,堆放了大摞大摞的資料、圖紙等。這些都一些急著要辦或是要研究解決的大事,但是,馮吉的工作思路卻被卡住了。他十分苦惱,煙缸里的煙頭都已經裝滿了。

其中最考人的,就是如何給現有各寨的全面展定位。復雜性在于大隊目前雖然是這一帶的實際佔領者,大隊對外公開的名份只是自命的「吉樣商隊」和「吉祥自衛大隊」,還沒有一個所謂官方認可能夠公開行政的「名份」。若要在寨民百姓間號施令,就有諸多不便了;本來,吉樣寨的阿吉土司在這一帶很有威望,如果請他出馬,就可在各寨振臂一呼,聚集起人氣。但是他老人家卻重傷在床,不可能再「上崗」了。楊麗雲雖然臨危受命,擔起了「臨時寨主之責」,但目前也只能局限于吉樣和卡芒兩寨的管理。

復雜的事兒還有︰大隊控制的地盤有國境內外之分;縣與縣之分;各個民族聚居寨之分……

各個部門的建議都有可取之處,但是如何去粗取精,將好的設想很好地揉合到一起,卻是很不簡單的。

馮吉給陳佳永去了個長電,告知了上述問題,請他及李先、孟猛、安貞子共同討論後,盡快復電。

楊麗雲見馮吉太過操心勞了,就到了書房道︰「大哥呀,你成天呆在這屋子里,會憋悶壞的,我這會兒也有些空了,陪你出去走走好嗎?」

馮吉就隨楊麗雲到了後花園里。侵晨的陽光下,那花骨朵上清冽的露水珠兒,折射出了璀璨奪目的光澤。馮吉對楊麗雲道︰「這真是‘一滴水可以見太陽’呀」。楊麗雲道︰「大哥,我知道是在為各個寨子的事兒操心,小妹還能為你分擔些什麼呢?」馮吉對他道︰「小妹,這大半年來,你的進步很快,已經幫了我們不少了,還得好好謝謝你才是。」楊麗雲羞澀而又欣慰地笑了。

馮吉今年32歲,楊麗雲也快滿25歲了。兩人都是屬于「大齡青年」,他們在這木樓里相處了好幾個月,免不了日久生情,背地里就互相以兄妹相稱。但倆人的表達方式卻是很含蓄的,不像小青年那樣張狂,激情中又充滿了理性。每每是一縷傳來的琴聲、一杯捧上的熱茶、幾句暖暖的話兒,都會使他們心中感到溫馨不已……

二人在後花園的石欄旁佇立了一會兒,楊麗雲道︰「大哥,我陪你去寨子里走走吧。」

吉樣寨在震後的修復和重建中,馮吉和陳佳永就要求具體負責設計的田奇和威爾遜等人,要按照一座縣城以上的格局,居住2o萬人口以上的要求來規劃,各類城市公用設施一定要齊全。目前的建築結構暫時為磚木材料,最高可建5層樓。堅決取消茅草屋!興建中,不要求大而全,而是按小區分類如︰主要街道、商業中心、工廠區、學校區、住宅區等逐一進行。當時,田奇和威爾遜他們都不可思議地睜大了眼楮!但是隨後的事實又讓他們不得不服了。

馮吉仔細地在寨子里寬敞的街道上走了一遍。中心的主要街道呈十字形,已初步成型,並不斷向外延伸。現在已建成的中心地帶這一大片,恐怕就己經有居民近萬人了。由于設計合理,又蓋的是樓房,下面是商鋪門面,樓上住人家,實現了「3通」,即通自來水、通電、通下水道。看上去一點街上都不顯得擁擠,並且十分潔淨,讓馮吉找到了一絲絲兒現代感。馮吉為楊麗雲買了一條印度絲綢方巾,天涼了,她正好披上。這時,只見一門樓里走出了田奇。門樓掛一吊牌,上書「吉祥建設工程指揮部」。馮吉對那田奇道︰「我正要來找你呢。」他就讓楊麗雲先回去,他和田奇去到了指揮部辦公室。

馮吉和田奇他們一起探討了許多工程上的事,沒完沒了。中午,由田奇請客,馮吉點菜,每人吃了一大碗酸菜肉絲過橋米線後,他們又匆匆趕去了幾處施工工地。馮吉正忙著,只見沈來順滿頭汗水地找了過來。原來,木管家外調後,周凡就推薦了搞過後勤的沈來順暫時頂替上,充當了土司木樓里公私兼顧的「管家」角色。

沈來順向馮吉報告到︰「土司木樓來客人了,說是縣上的。楊麗雲主任請您趕快回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