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行紀 第七十章 卡芒新寨

作者 ︰ 一地風兒

苟良才在短短的幾個月里,就從一個養馬倌一躍而成為了一個大型養殖場的場長。他對那一群群的馬牛豬羊,早有心得,經管起來得心應手。但是讓他去管人,特別是一下子涌來的好幾千人,他卻惶然了。好在大隊及時抽調了楊紅和徐昌來協助他工作,前後忙了一個多月,災民們才漸漸安頓和穩定了下來。他在周凡的指點下和與楊紅徐昌的協同工作中,學習到了不少管理經驗。在楊紅和徐昌調走,周凡也不是常來的情況下,他和副場長孟二居然也將這諾大的一個養殖場經管了下來。

苟良才和孟二常常感嘆到︰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卡芒養殖場的建制歸大隊和吉祥寨雙重管理。由于人口一下子猛增,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寨子,人口已和吉祥寨相當。

卡芒三灣,已經蓋起了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房子。馮吉對卡芒建設的指導思想是︰村寨建設要前展,按照後世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模式,全部要蓋成磚瓦房,用上自來水,特別是給排水系統要預先設計好,讓人畜都要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和生活環境。周凡將偏崖磚瓦窯的凌佔魁借調到了卡芒支援工作,建起了一個較大的磚瓦廠。由于有了蒸汽機為動力,磚瓦的制作采用了半機械化操作,產量比原始的方法提高了1o幾倍,很快就滿足了建房需要。

卡芒現在是人畜興旺,由于有了大隊和吉祥寨的財和物力支持,在風景秀麗的三個大灣里,已迅建成了3座名副其實的新型小村寨。馮吉親自給3寨分別命名為︰龍寨、虎寨和豹寨。

養殖場已經組織勞力開墾出了5oo多畝田地,有的如蔬菜、瓜果、牧草等早已栽種並有所收獲了。糧食則種了小麥、玉米、高梁、土豆、紅薯等1o幾個品種,除了沒有種植水稻而需要進口一部分外,人畜的口糧很快就會達到自給。

卡芒養殖場里的牲畜已達到了5ooo多頭(馬牛豬羊等主要是刀瑪商隊從緬國一帶買進的;軍馬35o匹則轉到了 板養殖場)。除了滿足馭隊和各寨農耕役力的牛馬外,生豬己經開始出欄,每天可向各寨供應生豬2o只、黃牛1頭、水牛1頭、山羊1oo只以及雞、鴨、魚類等肉食品近1o噸;各類蔬菜瓜果3o余噸。

卡芒通向外面的公路上,機動車和馬車、馱隊絡繹不絕,笛鳴聲聲,人歡馬叫。場里的各類產品不斷地向外輸送出去,大量的糧食、布匹等各種生活日用品又運了進來。

6續安置到卡芒的55oo多名災民從幾個月前的食不裹月復、衣不蔽體的悲慘境地而一下子就上升到了溫飽的生活水平。

養殖業其實是一個風險很大的行業,因為和人類一樣,疾病和瘟疫也是牲畜們的致命死敵。為此,根據陳家永下載整理出來的一批資料,馮吉和周凡還專門輪流在養殖場蹲點,對苟良才、孟二等幾十個管理和技術人員進行了立體養殖的培訓學習和具體指導,還專門建立了畜牧防疫所,才使得養殖場的農、林、牧、副、漁配套建設工作順利展開。

苟良才接了到電話通知︰大隊長和政委以及吉祥寨楊麗雲一行要到卡芒考察和慰問,他和孟二就忙不迭地準備起來。

陳佳永一大早就從刀猛寨乘公共汽車到了吉祥寨。臨行前,他沒有讓趙大雄和鳳兒送出門口,和來時一樣,頭帶一頂禮帽和眼上帶一付墨鏡,買了車票,坐在了後排,車上的乘客也沒有認出他來。他倒是听到和看到了不少民意民情。

馮吉接到陳佳永的電話後,己經在土司木樓的大院里候著他了。

馮吉笑說︰「歡迎微服私訪的陳大官人到來!」

陳佳永笑道︰「不敢當喲,咱這是‘節約每一個銅板鬧革命’呀。我從虎崖出來後到這里,一共坐了兩趟4站,才花了兩毛錢的車費。只不過車有點慢。」

馮吉說︰「你這樣近距離地乘公交車考察一下民情是可以的,今後咱們的公路里程長了,還是得動用留下的那台吉普車。」

陳佳永說︰「那也是,就先讓咱省點汽油吧。但願葉曉兵的公路修快點。」

說話間,周凡帶著幾輛大車到了院門口。他一大早從偏崖趕下來,然後又去了鐵工廠等處,將近日卡芒急需的物資配齊後,就前來土司木樓大院匯合了。

此刻,從一輛有棚布的大車上下來了幾個人,他們是張春生(春森)、墨林(康雨軒)、芸娘等人。

陳佳永一問︰張春生是去才建立的卡芒衛生院講課並檢查工作的;墨林的工作任務和張春生一樣,只不過他去的是在建中的卡芒小學校;芸娘則隨隊搞後勤和負責慰問品的放。

車隊出了。這輛有棚的馬車是周凡設計出來專門載人的,有4個輪子,可以坐下12個人,由1人操縱,3匹健馬拉著,十分舒適和輕快。周凡在車上匯報說︰「咱們現在的機動車輛已不少了。但是客車總共才5輛,3噸貨車3輛,客貨運輸任務十分繁重。再就是手扶式拖拉機,它是短途貨運和農耕以及小型電器加工中的利器,但絕對不適合客運。所以,後勤部才造出了幾輛這種載客專用馬車,供大隊領導外出使用。」

陳佳永對周凡道︰「你恐怕是第一個坐著馬車指揮著汽車運輸的後勤部長吧。」周凡笑著點點頭,眾人覺得是有些滑稽,忍不住都笑了起來。

中途,陳佳永去了建立在公路邊約1oo米處的大隊蓬墊編織廠,去看望了汪三他們。

那汪三雖然是個棕匠出身,但心靈手巧,周凡對他略加指點一二,他都能舉一反三地領會和理解。廠里除了日常大量地生產提供給各處的杠子、扁擔、蘿 、竹席、斗笠、簑衣、棕鞋、棕墊、竹蘺等竹棕制品外,還在災民中招募不少的能工巧匠,開拓出了汽車蓬墊、雨布、竹編工藝品等高附加值業務項目,不僅解決了1oo多災民的生計,而且廠里的利潤率己經快趕上木工廠了。

陳佳永辭別了汪三他們,不到半個小時,車隊就到達了卡芒3個新寨之一的龍寨。只見苟良才和孟二早已候在寨前的路口上了。

陳佳永前次進入卡芒經過的那一大片緩坡,被平整出了一大片約一平方公里的台地,已建成了兩排嶄新的具有傣家屋頂風格的磚瓦房屋,中間已形成了一條寬1o米,約3oo米長的街市,臨街的門面大約開了2o多家商鋪。已是中午時分,有兩家餐館已坐滿了人。

苟良才領著車隊到了養殖場場部的大院子里,安頓好了車馬後,就領著陳佳永和馮吉一行人去到了街上。只見街面用石灰漿砌小鵝卵石鋪就,兩邊街檐下用石條徹坎,設置了下水道,就是在雨季也不會積水的。這些都是周凡主持和田奇設計的杰作。

陳佳永問︰「那餐館里喝酒吃飯的都是一些啥人?」苟良才說︰「兩家餐館都是養殖場開辦的,主要是為了方便群眾的生活。來吃飯的一般都是來卡芒做買賣的客商、馱隊和大車隊的馭手們;還有場里員工婚嫁、過生日、生了小孩滿日的在這里辦酒席等等。」

陳佳永笑著點了點頭,轉身就要回場部,卻被苟良才攔住了。

陳佳永說︰「日頭己偏午了,大家都餓了,回你場部食堂吃飯呀。」

苟良才說︰「我已在餐館里安排好了的。」

陳佳永說︰「有食堂不去吃,卻來餐館吃酒,這可不太好吧。你這是公款吃喝,決不允許,你要當心犯錯誤的!」

(各位讀者大大,風兒因有急事停更幾天,敬請見諒!)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滇緬行紀最新章節 | 滇緬行紀全文閱讀 | 滇緬行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