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一百五十四章

作者 ︰ 獠羽

第一百五十四章

按照宋修平的看法,城下的這些百姓落到鮮卑人的手里,那是生不如死,與其讓這些鮮卑蹂躪,倒不如我來解月兌了他們,免得他們再受折磨。于是,宋修平下令城中的弓弩手,盡量瞄準鮮卑人射擊,如果誤傷到百姓,也無所謂。當兵的那都是得听令行事,雖然知道,由于鮮卑人和老百姓糾纏在一起,現在放箭,那百姓們就會有不少死在自家兵馬的弓箭之下,可這終究是上面的命令,再說,仔細一想也是,與其讓這些百姓含冤上路,倒不如一人送他們一個鮮卑人墊背,路上也能消一消氣。

想通了,這城頭上的弓箭就如雨點一般傾瀉下來。鮮卑人和城下的老百姓誰都沒有想到宋修平會有這麼一手,登時就有數十個鮮卑人還有百十多個百姓喪生在弓箭之下。老百姓在下邊就更是哭鬧開了,城頭上的官兵怎麼沖著我們放箭呢可宋修平不管這些,命令弓箭手迅更換箭支,繼續射擊,第二輪,再次射死幾十個鮮卑人,還有幾十個百姓。

這下子,鮮卑人有些 頭了,他們沒想到,城頭上的官兵這麼狠,這簡直就是無視敵我的無差別攻擊啊鮮卑人就算是再沒受過教育,那也知道漢人向來講究仁義,別說對自己的百姓,就算是對敵人,有的時候都好的過分,可今天生的一切完全的顛覆了鮮卑人的印象,他們這麼一楞,旁邊的百姓可總算是找到了逃命的機會,呼呼啦啦的四散奔逃,有的,向不遠處的山林逃遁,有的,向自己家所在的方向逃遁,這兩個方向,其實都不是什麼好的選擇,鮮卑人是騎兵,老百姓跑的再快,那一直是兩條腿,比起四條腿的駿馬,那差了太多,只需鮮卑人緩過神來,一個沖鋒,就能將他們都給處理掉。這就是平民百姓的弱勢,行動當中沒有思考的成分,也只能說是愚民政策害人不淺。

當然,也有腦子靈活的,雖然看到城頭上的兵士不分敵我亂射一氣,但看到鮮卑人出現混亂,他們心里也多少琢磨過一點味兒來,反正落到鮮卑人手里也是死,不如死前有個伴一塊兒上路不是,等看到鮮卑人這一愣,這些明白事兒的人便呼呼啦啦的跑到城牆根兒哪里一蜷,心說听天由命,愛怎麼著怎麼著。這一躲,正好躲在那一線生機上,對于弓箭手來說,社稷死角就在城牆下面,一般敵人攻城,離得遠的,在弓箭射程範疇之內的,用弓箭攻擊,等到敵人突破弓箭防線,來到城下時,防守工具就由弓箭變為了滾木礌石,沸水火油。今天這個情況,用不著這些近距離防守的東西,所以老百姓跑到城牆之下,雖然仍在鮮卑人的攻擊範疇之內,但卻躲進了弓箭的射擊死角,城頭上的弓箭手看到老百姓與鮮卑人月兌離開了,那更是一通猛射,頃刻之間,又是幾十個鮮卑人墜馬身亡。

草原民族打野戰是一把好手,騎兵縱橫,所向披靡,可讓他們攻打城池,他們就有點麻爪了,你要是有組織的鮮卑軍隊,有步兵,有騎兵,照顧攻城器械,那還能來個攻城戰,但這次來的鮮卑人不是那麼回事,前面說過了,這些鮮卑人就是臨近雍州的幾個鮮卑部落的人,來到漢境是為了搶奪財物,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和漢朝的軍隊作戰,所以是清一色的騎兵部隊,還沒有攻城器械。你說你騎術再高,你跳不過城牆去,你再勇猛,往城門上或者城牆上一撞,那也是個死,

而且這次鮮卑的人馬來的不多,幾個部落能有多少人,再分攤到三個縣,每個縣也就是三千來人,可這三千多人當中,有處在合適年齡的青壯年,但還有一半是老弱婦孺,別小看這些老弱婦孺,就好像狼一樣,不管是老狼、母狼、病狼還是小狼,那天生就是會傷人的,青壯鮮卑人在前面沖殺,這些老弱就在後面收繳戰利品,搜索金銀財物,搶掠糧食布匹。

現在在城地下的,就是鮮卑部族中的青壯,那死一個少一個,而且這些鮮卑人也都不傻,自己是出來搶劫的,為的是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可要是把命給搭上,那自己家中就沒了頂梁柱,自己的父母妻兒,到時就會變成部落其他人家的奴隸別看大家都是一個部落的,以強凌弱這個法則卻在此通用。所以被城上連射了幾輪,喪失了百十多人,下面這些本就沒什麼戰斗的鮮卑人登時撥轉馬頭,逃離弓箭的射程,城底下雖然有漢族人,可城外面四周亂跑的漢族人更多,還是去追那些人比較安全所以那些慌不擇路,淨找寬敞地方逃跑的漢族百姓就難逃一劫。宋修平在城頭上看著鮮卑人撤離,心中又是慶幸,又是痛恨,慶幸的是城池無恙,痛恨的是外面逃跑的百姓難逃厄運,可讓他出城去救援,他是一萬個不敢,只能是眼不見為淨,扭過頭,整頓縣內的事情。

黃陵縣這一通無差別射擊,讓鮮卑人有了忌憚,不敢過分逼近城池,所以在黃陵縣聚集的百姓喪失了差不多一半,雖然也算是傷亡慘重,但比起宜君那邊來卻是好了很多,而雖然消滅了百十個鮮卑人,說起來也算是一份戰功,可問題是平民當中一部分傷亡也是守軍形成的,所以縣令宋修平也不敢把這個事情大張旗鼓的報到朝廷去奏捷,終究要是讓朝廷人知道了細致情況,他宋修平的結局恐怕連那怯敵畏戰的朱勇都趕不上。

這兩個縣的百姓死傷慘重,洛川縣的情況相比之下就要好上很多,倒不是鮮卑人沒有到洛川來折騰,相反的,去洛川縣的鮮卑人最多,因為洛川縣的位置是三縣當中最突出的一個。洛川縣的縣令姓王,叫王山魁,名字夠大氣,好像很彪悍,但這個人的膽量就跟宜君縣的縣令朱勇一樣,比起針尖兒稍微大那麼一點。洛川縣周邊村莊的數萬百姓到了洛川縣城,這位王縣令愁得頭都快白了,讓他開城門那是比登天還難,只是龜縮在城中,對城下的百姓不聞不問。

如果只有這個王山魁在洛川縣,那城下的數萬百姓的命運恐怕就跟宜君縣一樣。好在,在洛川城中,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姓韓,叫韓殿遠,任職洛川縣尉。在漢朝,縣令,是管理政事的,而縣尉,是管理軍事的,這兩個人的職位算是平級,可按照大漢朝的官制調理,文官節制武將,縣令對于縣內的軍隊雖然沒有指揮權,但對軍隊的嚴峻軍事行動有參與的權力。任何一個王朝對于基層的軍事力量都是提防的,武裝力量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如果得到了鉗制措施,那這個國家就將會陷入內亂與戰火之中。漢朝的官制是比較明確的,對于高層武將,在權力上和文官集團分庭抗禮,以至有的時候還會壓過文官集團,但地方上的基層武將,卻必須遭到地方政府的節制,這一點,不管是文官集團當政還是武官集團當政都不曾變更過。而地方上的武將們平日里也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終究自己還要在人家這個地方駐防,吃穿住用那都離不開地方政府的供給,何必為了一些可有可無的事情和地方政府鬧得不愉快呢。

這個韓殿遠本來也是老老實實的遵從大漢官場上的這個潛規則的,但是這一次,在處理百姓的問題上,他和王山魁生了意見沖突。為什麼呢,因為韓殿遠的出身。宜君縣、黃陵縣的整個高層人員,都是他們本縣的人士,大漢朝在官員選拔上實行的是察舉制,是通過地方推選來敲定地方官員的任命,像縣城的官,自然由本縣的耆老們推舉。

可韓殿遠不是這麼個情況,他並不是洛川縣本縣出身,他是洛川縣東南六十里外韓家集人氏。這個人從小就很聰明,而且格外的孝順,同時,還很講義氣,在他們本村中間,聲名極好,村民們都很敬重他的為人,所以在推舉本村里長的時候,就把他給推了上去,結果他當里長的期間,村中秩序井然,村民們都豐衣足食。

本來,如果中間沒有別的不測,韓殿遠也就呆在韓家集不斷到老了,但恰恰在中平元年,黃巾起義迸,並且迅席卷了整個大漢朝的版圖,雍州也不例外,不過漢族的老百姓天生不愛惹事,但凡能有一線活路,誰都不願去做那些把腦袋綁在褲腰帶上的營生,韓家集的老百姓就對起義之類的事情沒什麼感覺,因為他們靠著自己手中的這些田地能夠活得下去,所謂好死不如賴活,能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誰願意去當反民呢。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想,在韓家集西南百里的虎頭山,就形成了一股黃巾勢力,當然,這股勢力並不是什麼窮苦百姓組成的,那虎頭山上本來就有一股土匪,佔山為王,落草為寇,遭到黃巾黨羽的攛掇,在黃巾起義迸之後,也改頭換面打起了黃巾義軍的旗號,實質上後來加入他們的,都是方圓村莊中的地痞流氓之輩。這支黃巾軍的人數最終定格在七八百人上,他們原來的山寨也就是三五百人的規模,現在一下子多了這好些人,沒得吃也沒得住,最後一商量怎麼辦呢,不如還是繼續干老本行,出去到鄰近的村莊去搶掠

因而,虎頭山的黃巾軍便下了山周搶掠村鎮,他們有七八百人,而且都是亡命之徒,一般的村莊誰願意得罪他們,有力量的大村莊,組織壯丁防御,同時派人向他們進攻財物,破財消災,而那些個小村莊就會遭到他們的洗劫。韓家集算是個中等的村落,離著虎頭山也不算遠,听著四周的村莊被黃巾軍的消息,韓家集的老老少少都著急了,村里的老人都聚在一處商量該怎麼辦,有人說大家都跑,到縣城去躲風頭,黃巾軍再能耐,還能打破縣城不成

這個意見有不少人舉手贊成,可韓殿遠搖頭,不同意,給眾人說,先不說咱們的縣令老爺能不能開城門把我們這些人都放進城去,就說咱們村子的這些房屋,這些土地,該怎麼辦?人是活的,地是死的,如今正好是莊稼芽的時候,我們就這麼走了,那些黃巾賊來了,拆了我們的房屋,踐踏了我們的田地,咱們這個村子今年就可能得顆粒無收啊就算我們在縣城逃過了這一劫,但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啊,等黃巾賊走了,咱們全村幾百人住什麼,吃什麼?到時候既是不是被賊人殺掉,也得自己凍死,餓死

听他這麼一說,大家也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就問,那你說怎麼辦呢,總不能什麼都不做等著黃巾賊來。韓殿遠說,既然黃巾賊要來搶掠我們的村莊,那與其束手待斃,不如拼死一搏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來了,咱們若是不能奮起抵抗,那還有什麼臉面活在這個世上你們大家若是相信我,那就讓我鍛煉村中的青壯,咱們再抓緊時間,在村子四周壘砌圍牆,擺出架勢,告訴黃巾賊,咱們韓家集的人不是他們想欺負就能欺負的

他這麼一說,眾人在一合計,最後定下決心,就這麼干,于是韓家集的青壯們就組織起來,從家中拿來棍棒,把那頭兒都給削尖了,由韓殿遠負責鍛煉。這個韓殿遠年輕的時候,好動,走南闖北,在雍州北部一帶闖蕩了一段時間,去過不少的郡縣,也曾經習練武藝,也多少懂些兵法,所以鍛煉這些壯丁,也是有板有眼,同時,村里的其他人都動起來擔土挑石,修築圍牆。他們修的圍牆也就是現代的兩層樓那麼高,上面立上木柵欄,留下人站立的通道,把村子一圍,就和小城牆差不多,要不怎麼說漢族人的文化中有很強的城池色彩呢,有了這道圍牆,村民的心立刻就安定了很多,就有了安全感,而後大家有找來了很多的石頭,堆放在圍牆上,又找來好幾口大鍋,燒上水,嚴陣以待。

這一切都準備好了不到兩天,黃巾軍就到了韓家集,這些賊寇自打下山一來,順風順水的都習慣了,一個個驕橫跋扈,好像天是老大,他們是老2一般,不可一世,本以為到了韓家集,那些老實巴交的村民就會自己獻出糧食財物,沒想到,到了地頭,就看到這一圈高大的圍牆,還有圍牆上面密密層層佔著的那些手持五花八門武器的壯丁。黃巾賊就是一愣,心說難道這個小村子還敢反抗不成,連忙派人去打探情況,韓殿遠沖著那人說,我們韓家集的人那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你們這些賊人想要從我們手中奪糧,那是門兒都沒有,你們若是識相就離開韓家集,不然的話,今天就讓你們這些賊好看

黃巾軍一听,肺都氣炸了,馬上組織進攻,可韓殿遠準備充分,見他們沖上來,馬上下令,投擲標槍。這個標槍都是用木頭削成的,那尖兒雖然不是鐵的,但加上落差以及投擲的力量,落在人身上那也是一扎一個血洞,所以一輪投擲下來,黃巾賊就倒下幾十號人,剩下的還往前沖,韓殿遠下令,用石頭砸圍牆上的壯丁搬起身邊的石頭沖著牆下面賊人的頭就砸下去。那些石頭最小的都有拳頭大小,砸到頭上,那還有好,而後,用下令用沸水澆,燒開了的水,一百度的高溫,就算里面不加料,那澆到人身上,不死也得月兌層皮

結果這一輪攻防下來,黃巾軍死傷百十多號。這下子可把剩下的黃巾軍給嚇住了,這些人就是些賊寇,打得是順風仗,本質上都是些貪生怕死的滑頭,一看這個村子這麼難打,這幫人可就打了退堂鼓了,當土匪是個有前途的行當,可要是把命都搭上,那就太不值當了,所以他們就想繞過韓家集去別的村子,韓殿遠在圍牆上看的仔細,振臂一呼,趁著黃巾軍撤離的空當,帶著村中的壯丁就沖殺出來,黃巾軍這邊人心思退,哪里有心情糾纏,被韓殿遠一沖殺,登時一敗涂地。

這個事情自然傳到了洛川縣中,正好,洛川縣的縣尉出城剿賊不順丟了性命,韓殿遠又表現出眾,所以便被提拔到縣尉的位子上。

所以說,韓殿遠對于城下的這些村民,是憐憫的,他想協助這些人,終究這里面還有他韓家集的老鄉,可任他怎麼說,王山魁都不同意放百姓進城,而且,洛川縣的所有官員,都贊同王山魁的決定,胳膊擰不過大腿,韓殿遠心急如焚,卻沒有辦法,無奈,他只能另想辦法,別說,冥思苦想了一陣,還真被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