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四十章 劉元瞻收得四郡 蒯異度臨別留計

作者 ︰ 獠羽

州五萬大軍駐扎上庸長達兩個月的時間,但在這兩個並沒有取得一絲一毫的戰績,相反的,劉宇卻是大獲豐收。自上庸一戰之後,劉宇便將一萬騎兵分作兩隊,每路五千人馬,分別由張遼、張郃兩人率領,前往攻佔上庸以北的魏興郡以及上庸以南的宜都郡。

魏興和宜都兩郡地域雖然甚是廣闊,但荊州在這兩郡的駐軍並不多,除了兩郡的治所略有兵馬,其他的縣城幾乎都處于不設防的狀態。所以張遼和張郃雖然只帶了五千人馬,但卻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佔了兩郡。因為一早已經通知了成都,所以從巴郡另外調撥了一萬守備兵馬進入魏興、宜都進行駐防。

面對劉宇的擴張,駐扎在上庸城的七萬人馬並不是不想采取行動,但問題是他們根本無法離開上庸城。劉宇分兵一萬之後,留在上庸的還有四萬兵馬,這些人馬如果強攻上庸城的話,確實是稍有不足,即便能攻下,恐怕也是兩敗俱傷,益州兵馬是多年訓練出來的精銳,盡管戰爭不可能沒有傷亡,但劉宇還不至于大方到把自己兒郎的性命浪費在沒有必要的攻城戰中。

所以益州兵馬只是將上庸城團團圍住,四面城門,每門一萬人馬,並不主動攻城,只是防止上庸兵馬出城。這樣一來,著急的人不是益州兵馬,而是上庸城中的荊州眾將。劉宇在圍城的過程之中並沒有限制上庸軍的探馬出入,有的時候,明白情況比不明白情況更麻煩。

益州軍圍困上庸,轉而分兵攻打魏興、新城兩郡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上庸城中,張魯等心中大驚,蒯越更是頓足道︰「是我失了計較!劉元瞻野心勃勃,又豈會只取上庸一方土地!魏興、新城與上庸相連,方圓近千里,且無重兵把守,試問他劉宇怎麼可能不動心!」

文聘勸蒯越道︰「蒯先生不必自責。我等現放著七萬大軍在此,分出兩萬兵馬又有何難,我願與漢升各領一萬兵馬前往救援二郡!」蒯越憂心道︰「城外有劉宇四萬大軍圍困四門,我等就算想要出兵救援二郡,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文聘對蒯越的話很是不以為然,第二日便與黃忠各帶一萬人馬,自上庸南北兩門攻出,意圖馳援兩郡。哪知益州大營皆扎營于當道,阻住兩人去路。文聘、黃忠兩人都想攻破益州軍營離去,但無一例外的遭到了當頭痛擊。那密密麻麻的箭雨,將荊州兵馬死死的壓在大寨之外。無法越雷池半步。最後只好退回上庸城。

反復幾天這樣的戰斗之後,文聘終于知道蒯越地話確實不假,自己的確是無法輕易突破益州軍的包圍圈。不過這樣的結果更讓荊州將領們感到手足無措。

當然,如果城中大軍盡出。單攻一面,也不是無法擊敗分兵把守的益州軍,但如此一來,上庸城就有被趁亂奪取的危險。沒辦法。七萬大軍只好在這種進退兩難的局面中固守了上庸兩個月,結果等來的卻是襄陽告急,要求他們立刻回師救援地荊州使者。

甘寧大敗荊州水軍的消息早就已經通過飛鴿傳書送到了劉宇案前。所以荊州使者並沒有受到什麼阻攔就進到了上庸城中。「主公。真的要將荊州的兵馬放回去嗎廣民富,且與益州相連。若是能夠趁機奪取荊州,日後我軍可以分別從荊益兩處出兵,那樣地話,主公的大業不就更有把握了嗎?」。

劉宇笑笑說道︰「我們這次出兵的目的只是上庸,並不是整個荊州。其實荊州劉景升並不是個庸才,能夠戰敗江夏水軍,是因為我們益州水軍地攻擊方式大大出乎了黃祖的預料,但要憑著水軍想要攻下荊襄重鎮江陵,也可以說是難比登天。至于這里的五萬荊州大軍,我們雖然能夠暫時困住他們,可要徹底擊潰他們也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不能損失太多地部隊。更何況,我們現在的行動,如果只是為了奪取上庸的話,關東諸侯還有董卓大概還能夠忍受,但若是挑明了想要和荊州全面開戰地話,那麼我們益州馬上就會成為眾矢之地!看著吧,董卓和劉虞現在肯定都已經坐不住了!」

正如劉宇所想,劉虞和董卓現在地日子的確都不好過,但也不全是因為益州和荊州方面地沖突。劉宇在把上庸城圍困了兩個月,而諸侯聯軍也在虎牢關下打了兩個月。如今的虎牢關上已經有十五萬大軍,但諸侯方面的第二批援軍也已經開到,雙方擺開將近四十萬的部隊沒日沒夜的廝殺,本來巍峨雄偉的天下第一雄關,在這無邊無沿的人海面前,也變的渺小了很多,而且經過兩軍兩個月的搏殺,昔日的虎牢關現如今也已經變得千瘡百孔,風光不再。

因為聯軍中一直找不到能夠獨戰呂布的虎將,所以劉虞也沒有再向薰卓軍提出對陣請求,而是故技重施,將當時攻打水關時的戰術疲勞戰術繼續拿出來用,十六路諸侯,十二路每路攻擊一個時辰,另外四鎮諸侯負責在一旁觀敵了陣。如此一來,在一天的十二個時辰當中,虎牢關每時每刻都要承受聯軍進攻。關城之下早已經是尸骨如山,血流成海,為了避免瘟疫的產生,每隔一段時間,董卓軍和聯軍都不得不將戰死者的尸體集中起來焚燒,而由此產生的大量尸臭氣息和漫天骨灰,也讓虎牢關附近百里之內的生物全部或逃或死,就算是草木上也盡是一層灰白的粉末。

這樣激烈的戰爭以及慘烈的程度,幾乎和四百年前六國共戰秦國的局面仿佛,但可惜,董卓沒有秦國那樣的實力。十五萬人駐守虎牢已經是薰卓軍的極限,董卓只有司隸和雍州兩塊兒地盤,而他在司隸的實力事實上也並不樂觀,所以算起來,真正屬于董卓的,只有關中三輔之地,而這塊他最後的大後方。現在也朝不保夕。

西涼韓遂、馬騰是響應曹操起兵的十八路諸侯之一,雖然他們參加聯盟的動機實在談不上是急公好義,但卻絕對是貪功好利。當時董卓和諸侯一戰地情勢不明,所以韓遂、馬騰兩人也一直按兵不動,直到得到了確切的消息,知道董卓已經被諸侯大軍牢牢釘死在虎牢關之後,他們才跳出帶著十幾萬西涼大軍突入三輔地區,想要好好的鑽個空子。

盡管在長安有李傕的十萬大軍駐守。但僅僅只能夠保證長安以及長安附近郡縣不丟,至于其它的地方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過,如果失去了長安周圍所有的護翼和屏障,長安一座孤城在十幾萬西涼軍的進攻之下也絕對支撐不了多長時間。所以,李傕雖然知道現在董卓在虎牢的日子也很難過,但也不得不命人快馬將告急文書送到洛陽

得知長安危急地董卓再也無法在虎牢繼續這種不知道會持續到什麼時候的戰爭了,召集眾將謀士來到虎牢官廳。一同商量到底要怎麼應付眼前的局面。

「岳丈大人,」李儒向董卓建言道︰「如今我等受到西涼與關東聯軍兩面夾擊,再繼續固守虎牢的話,只會耗盡我軍地力量。與其如此,小婿以為,不如放棄司隸。以還都西京為名。帶著皇上與朝廷百官退回關中。馬騰、韓遂不過是之疾,他們依靠的是西涼羌族的力量。而岳丈大人在羌人中素有威名,只要您回到長安,羌人必然望風而退,到時擊敗韓馬兩人輕而易舉。」

張濟有些猶豫的問道︰「若是關東諸侯繼續追到通關怎麼辦呢?我軍還不是一樣要苦戰關東大軍?」李儒搖頭道︰「張將軍放心,關東諸侯現在同我們一樣,也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了,各地諸侯地實力並不相當,並不是每個諸侯都能承受的起這種程度的消耗戰,現在也只不過是騎虎難下罷了。而當我們退回關中之後,聯軍糧道必然拉長,那麼其中的一些諸侯肯定會為了保留自己地力量而躊躇不前,到時我們再設計離間他們,將聯軍變成一盤散沙也不是什麼難事!」

薰卓听了意動不已,又向魏信問道︰「子瞻以為仲堅之計如何?」魏信淡淡的說道︰「魏某贊成仲堅先生所說的。固守虎牢現在確實已經不可行,撤回關中是我軍最好地選擇,只不過,這司隸京師之地,乃是百年來漢室龍氣聚集之地,也是天下最為富庶地地域,若是就這樣簡單地送給關東諸侯,可以說是讓諸侯白白撿到一個大便宜。丞相,我軍在虎牢鏖戰,耗費巨大,如果就這樣回到關中,就算能夠暫時避過諸侯鋒芒,也會元氣大傷!」

「那麼先生可有什麼計較?」董卓連忙問道。魏信道︰「很簡單,丞相只需要以遷都為名,將司隸所有富戶遷往關中,凡是抗命者,不問情由,全部抄家滅族,願意遷入關中的,則需要繳納西京修繕費用!如此一來,頃刻便可得到億萬資才。另外,自光武至今,十二代漢室先皇陵寢皆在洛陽附近,其中陪葬之財也數不勝數,丞相可遣人收之,否則,也不過是白白便宜了關東諸侯而已。」

頓了一下,魏信繼續說道︰「司隸有民戶百萬,而關中不過三十余萬,為了日後地兵源賦稅,丞相還要將司隸所有的百姓一同遷往關中才可!最後,京師洛陽乃是漢室二百年的都城,無論是誰,得到了京師就會有興風作浪的理由,而且洛陽城牆高大,可說是天下堅城,如此送與他人就會給關東諸侯在司隸留下一個堅固的據點。所以,洛陽城一定不能留下,為了丞相的大事著想,還是將其焚毀更加妥當!」

薰卓听完魏信的話連連點頭道︰「子瞻先生所言果然是面面俱到,卓受教了!」當下吩咐呂布、李儒帶著三萬人馬秘密返回洛陽籌辦遷都之事。待眾將散去之後,薰卓單留魏信道︰「子瞻先生,日前益州牧劉宇與荊州劉表戰于上庸,前日益州使者入京,向朝廷討要恢復益州原有郡縣的旨意,先生覺得應該怎樣應對?」

魏信道︰「丞相,這不過是劉元瞻想要得到上庸三郡的借口而已。不過,現在丞相實在是不宜得罪劉宇,韓遂、馬騰雖是小患,但若是惹得劉宇自漢中出川攻打三輔,那丞相的局面可就危險了!以魏某之見,丞相當答應劉宇的請求,將上庸三郡歸還益州。」

薰卓嘆氣道︰「先生所言,我也明白,不過,我所擔心的,是劉元瞻得到上庸三郡的話,會繼續想荊襄之地進攻,到時若是被他佔了荊州,與益州連成一片,那就會成為我等心月復大患!到時尾大不掉,悔之晚矣!」魏信微笑道︰「丞相放心,如果劉元瞻真的想要奪取荊州,那也就不會向朝廷討要什麼詔書了。話說回來,若是劉宇真的取了荊州,倒是為丞相結了心頭之患,因為到時候,關東諸侯的矛頭就會指向他劉元瞻了!」听到這里,董卓的心頓時放了下來,語氣轉為輕松道︰「先生一言,使我茅塞頓開!好,我這就讓朝廷派人帶著旨意前往上庸!」

此時的聯軍大營中,劉虞也正在為荊益兩州開戰的事情煩心。「玄德,你看看,元瞻和景升都是漢室宗親,他們怎麼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起來了呢!如此下去,董賊未滅,皇族內部先起爭端,這該如何是好?」

劉備默然片刻,答道︰「盟主,元瞻兄和景升兄之所以會刀兵相向,恐怕是有小人在其中作亂。劉宇前來司隸會盟,路經上庸是必然的,可偏偏上庸太守與劉宇有仇怨,必然是他在其中挑撥,景升兄才會派兵增援上庸!其實我等宗室兄弟之間,哪里會有什麼解不開的仇怨,怕就怕董卓會借機從中作梗,讓我宗室內耗,那可就有麻煩了!」劉虞一听,心中更是著急︰「玄德,你說我們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劉備想了想道︰「盟主,您是現任的宗正卿,劉宇、劉表雖是一州之主,但也是漢室宗親。盟主既然是宗親之首,何不用這個身份,遣人對劉宇和劉表兩人進行斥責,令這兩人盡速停戰。昔年高祖皇帝就曾經禁止宗族之間相互攻伐,如今盟主這麼做,也是師出有名,是為高祖皇帝管束宗族啊!」

「對!就這麼辦!」劉虞喜上眉梢︰「那麼,這個使者的人選…」劉備連忙道︰「北海太守孔文舉乃孔聖人子孫,聖人教人以孝之道,若是讓孔融做為使臣前去,自然名正言順!」劉表點了點頭,但隨即又想起一事道︰「此計雖好,但若是那張魯冥頑,又當如何?」劉備道︰「盟主,恕弟直言,元瞻兄此次前來司隸,所圖者未必只是董卓。我听聞,益州已經遣使入京,請求皇上將原先的益州州郡重新劃歸益州。上庸三郡都是從益州分出來的,所以這個名義卻也正大,若是皇上下了旨意,那上庸的事就是益州的家事,其中曲折,也就與荊州無干了!所以盟主不必擔心。」

听劉備說完,劉虞才放下心來,隨即傳令孔融攜帶自己的書信前往劉宇和劉表處調停戰事。

且說蒯越的五萬大軍撤離上庸城,一路並未受到益州部隊的襲擾。臨別之前,張魯向蒯越求計。

蒯越因為在上庸未能幫上張魯什麼忙,心中也是有愧,此時張魯見問,他也盡心為張魯謀劃道︰「張將軍,益州勢大,如今景升大人已經不方便在和益州開戰,而單憑將軍的兵力,根本無法擋住劉宇。惟今之計,只有行反間計,方可有一線生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